•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墻劃開兩世界——賞蘇軾《蝶戀花·春景》詞

      2012-08-15 00:42:44施洪波浙江傳媒學(xué)院杭州310005
      名作欣賞 2012年20期
      關(guān)鍵詞:佳人秋千徐志摩

      ⊙施洪波[浙江傳媒學(xué)院, 杭州 310005]

      作 者:施洪波,文學(xué)博士,浙江傳媒學(xué)院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

      蝶戀花·春景 蘇 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shí),綠水人家繞。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

      這是蘇軾極為出色的一首愛情詞,同時(shí)也是一首意蘊(yùn)深長的哲理詞。此詞一反前人傷花惜春之哀怨情緒,以一種積極樂觀的精神出之,實(shí)為詞中佳構(gòu)。

      此詞寫于貶謫惠州前后①,其時(shí),東坡已是六十來歲的老人了,經(jīng)歷過一次次新黨舊黨之傾軋,承受過造謠中傷之毒舌,體驗(yàn)過烏臺(tái)死亡之威脅。而現(xiàn)在,又一次的為新黨人物嫉恨,被貶謫到了多瘴癘之氣的惠州,其世路風(fēng)波之坎坷可知矣。然全詞看不出一絲衰颯之氣,在春殘之際,倒反屢屢透出一種通脫曠達(dá)的情懷。

      詞以“花褪殘紅”發(fā)端,字面正與南唐中主李 “菡萏香消”、漱玉“紅藕香殘”為近。然中主接以“翠葉殘”,漱玉接以“玉簟秋”,哀傷幽怨之念自出,凄清冷瑟之境頓現(xiàn),可謂傷心人之詞也。而東坡則在春意闌珊、人念黯然之際,續(xù)以“青杏小”三字,欣悅之情懷、曠達(dá)之胸襟如清風(fēng)之在竹林,悠然而入讀者之心。春花雖逝,夏果喜人,人生無常,自當(dāng)勿念前悲,多思后喜。要知境由心生,事隨心轉(zhuǎn)。此種風(fēng)味,宋人多得之。蘇之門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或即受乃師影響:“節(jié)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羅與之《看葉》詩亦同發(fā)此意:“看花應(yīng)不如看葉,綠影扶疏意味長?!贝朔N詩句,多富禪機(jī),意味深長,不可單以繪景視之。

      “燕子飛時(shí),綠水人家繞”一句,則在靜謐之中注入一種活潑潑之動(dòng)態(tài)。燕子之飛,綠水之繞,皆極具人情味,似乎她們正與詞人同賞著春暮夏初之美景,同樣熱愛著這美妙的人間。另外,這短短九字,實(shí)極具畫面感:燕之飛,乃是點(diǎn),由下而上;水之繞,則是線,由左而右。這一飛一繞,在完成縱橫交錯(cuò)畫面的同時(shí),也使整首詞作充滿了生命的氣息。

      當(dāng)讀者情緒正高揚(yáng)之時(shí),卻忽又冒出這樣的一句:“枝上柳棉吹又少”,此乃揚(yáng)中之抑?!爸ι狭蕖保舜褐笳?。宋人寫傷春、留春之作,多有從柳棉著手者。試看同屬豪放派詞人的辛棄疾名作《摸魚兒》中的詞句:“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娬f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睂Υ褐湃ビ腥f種不甘而又萬般無奈,其傷春、惜春、喚春、留春,感情極其強(qiáng)烈,甚至于妒忌起“盡日惹飛絮”的蛛網(wǎng)來,確實(shí)極具感染力。不過,其傷春之寫法,仍屬傳統(tǒng)一脈。東坡此句似以純客觀之態(tài)寫出,然亦自能引人作諸多遐想,傷春意緒在讀者心中的反映似乎也是極自然之事。然而,東坡并未就傷春來展開,而以與首句同樣的手法來進(jìn)行一種逆轉(zhuǎn):“天涯何處無芳草!”當(dāng)柳絮紛紛下落時(shí),芳草早已碧連天。失之柳絮,得之芳草;東隅已逝,桑隅非晚。人生是無所謂得,亦無所謂失的。得失之念,全在于人的執(zhí)著之心,在于人們俗世功利之蒙蔽。東坡在這里所要表達(dá)的,不正是一種超越得失,除蒙去蔽的人生哲理?正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蘇軾《定風(fēng)波》句),心安了,則無物不悅目,處處皆樂土。對于天涯芳草之可愛,亦最能見東坡之仁厚胸懷。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確實(shí)是人見人愛的名句。然而,不同的讀者對此的感覺卻可能會(huì)不同。當(dāng)我們欣賞東坡之曠達(dá)時(shí),東坡之侍妾兼知己王朝云對此卻是悲傷不能盡歌。據(jù)《林下詞談》記載:“子瞻在惠州,與朝云閑坐。時(shí)青女初至,落木蕭蕭,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殘紅’。朝云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雹诳梢姡谕跏涎壑?,東坡之詩詞即東坡之經(jīng)歷。對東坡世路之風(fēng)霜,遠(yuǎn)者只是因閱而知,近者方能感同身受。故只有作為東坡最近之人的朝云,才最能洞明其詞中曠達(dá)之所由。

      詞之上闋,就在這一抑一揚(yáng)中展開,以春花夏果的消長始,以柳棉芳草的交替終。此種消長與交替,不正提示了“變與不變”的哲理嗎?“變與不變”的辯證關(guān)系,是東坡先生在詩文中經(jīng)常探討的問題。世間萬物皆處“變”中,所以任何一種美都不能永存;然而,萬物盛衰消長之理卻是永恒不變的——春盡夏來,陰極陽生,日月相替,永無止歇;一種舊美的失去,必會(huì)換來另一種新美的產(chǎn)生。美于人間乃為永恒。東坡在其《前赤壁賦》中論及“變與不變”的關(guān)系極為精彩,正可作此文字的注腳:“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是啊,假以明達(dá)之心,則何物不可愛,何事不可喜?悲哀于我何有哉!

      詞之下闋,則由抑揚(yáng)輾轉(zhuǎn)之法轉(zhuǎn)為隔與通、隱與露之趣。下闋中,出現(xiàn)了三種主要意象:“墻”、“道”以及“秋千”?!扒锴А迸c“道”是極具意味的意象,讀者切不可忽視之。“道”是單線的,作為游子,“行行重行行”的結(jié)果,便是與家愈來愈遠(yuǎn),以至“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故“道”這一意象,自然而然地便具有了滄桑悲涼、孤寂潦落之感。而“秋千”,則是回環(huán)往復(fù)的,不管搖向東還是晃向西,總會(huì)回到原初之所,中心之地。于是“秋千”便自然地蘊(yùn)含了溫馨親切之意味,讓人想到日思夜想的故鄉(xiāng)、溫暖的家、熱鬧的庭院、可愛的孩子、美麗的佳人。而這不正是漫漫道途中的游子最缺乏故而也最渴望之所在嗎?因此,這兩個(gè)意象的對比與碰撞,便有了無窮的意味,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

      當(dāng)然,相比之下,“墻”這一意象當(dāng)更為緊要。此墻的絕妙處,在于其似有形似無形,似隔而通,似隱而露。聞其聲而不見其人,想其美而難睹其貌,撩動(dòng)思鄉(xiāng)夢魂而更悲身滯遠(yuǎn)道。“墻里秋千墻外道”,一墻劃開兩界:內(nèi)界與外界,秋千之界與長道之界,男界與女界。一墻劃開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截然不同的心態(tài)。墻里明媚而旖旎,充滿青春的氣息,充滿家園的溫馨;墻外卻是凄涼而孤寂,感受到的只能是春的潦落,夜的漫長,以及浩浩長路中無窮無盡的哀傷。墻外的游子,想必早已習(xí)慣了“行行重行行”,疲憊而麻木地走在離家萬里之遙的古道上。馬致遠(yuǎn)“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詩句正是墻外旅人的絕佳寫照。東坡于此,絕不蹈襲前人,刪盡繁枝,直取人心。而這正是宋人遺貌取神之法,亦即宋詩“皮毛落盡,精神獨(dú)存”特點(diǎn)在詞中的應(yīng)用。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碑?dāng)墻里的佳人天真爛漫,毫無拘忌,秋千與笑聲恣意而起時(shí),旅人灰頹沉寂的心忽地被喚醒了,春的氣息重盈身畔,正似涸轍之 忽然聽到了汩汩水聲,頓時(shí)有了無限生機(jī)。而這溫馨甜美之感,想必不知有多少回出現(xiàn)于夢中,“楊柳依依”,撩人心懷。然而,“笑漸不聞聲漸消,多情卻被無情惱?!奔讶酥?,本就發(fā)于無心,純?nèi)巫匀?。此墻乃有形之阻隔物,為佳人擋住了外在的喧囂,開張了那顆自由無拘的心,所以其笑其停,皆自然而然,毫不做作。同時(shí),此墻又似無形,頻使青春氣息伴隨佳人笑聲而越出墻外,鉆入游子心中,空惹千種相思,萬種閑愁。這兩句極具哲思,最受后人稱賞。試想,一邊是笑聲的逐漸消退,一邊卻是情思的不斷涌起。笑聲愈來愈輕,情思卻愈來愈重。一者無心,一者有情。無心者因一墻之隔而不知,有情者因一墻之隔而不能。行文至此,作者便戛然而止。其裊裊余意,留與我們作無盡之回味。是單相思式的喜劇,還是天涯之人對故鄉(xiāng)無窮的念想?是遲暮老人對青春的欽羨,還是飽經(jīng)風(fēng)霜者對無忌本真的渴望?于是不由得想起徐志摩的新詩《偶然》來:“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zhuǎn)瞬間消滅了蹤影……”③豈不正是東坡詩意的一種現(xiàn)代解讀?只是一者從男方落筆,一者從女方著墨罷了。以此看來,東坡詩詞沾溉后人誠為多矣!

      縱觀全詞,作者巧用對比,抑揚(yáng)之間,極頓挫之妙。取象寓意,皆富哲思。其語瀟灑,其情綿長,乃兩宋婉約詞中難得之杰作。無怪乎清代詩壇領(lǐng)袖王士禎對此嘆曰:“恐屯田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髯公直是軼倫絕群?!雹?/p>

      ① 本詞寫作時(shí)間已不可確考,薛瑞生《東坡詞編年箋證》及鄒同慶、王宗堂的《蘇軾詞編年校注》均暫系之惠州時(shí)期的紹圣二年(1095)??追捕Y《蘇軾年譜》系王朝云唱此詞之事在紹圣二年,未系創(chuàng)作之年。

      ② (清)張宗 :《詞林紀(jì)事》,成都古籍書店1982年版,第136頁。

      ③ 徐志摩:《徐志摩全集·詩集》,香港商務(wù)印書館1983年版,第215頁。

      ④ (清)王士禎:《花草蒙拾》,見唐圭璋《詞話叢編》,中華書局1986版 ,第680頁。

      [1] 鄒同慶,王宗堂.蘇軾詞編年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7.

      [2] 薛瑞生.東坡詞編年箋證[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3] 孔凡禮.蘇軾年譜[M].北京:中華書局,2005.

      [4](清)張宗 .詞林紀(jì)事[M].成都:成都古籍書店,1982.

      [5] 徐志摩.徐志摩全集·詩集[M].香港:香港商務(wù)印書館,1983.

      [6] 唐圭璋.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猜你喜歡
      佳人秋千徐志摩
      “蕩秋千”的由來
      霞映佳人是云肩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08:34:32
      花牛歌
      為什么秋千能越蕩越高
      迷你秋千
      蕩起秋千
      偏 見
      文苑(2015年35期)2015-11-17 21:27:17
      小評《徐志摩論》
      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06
      一曲佳人歌,半世桃花劫
      徐志摩的詩論
      菏泽市| 云安县| 莫力| 小金县| 香港| 黔西| 昌吉市| 湖口县| 枣强县| 巴南区| 开平市| 灵宝市| 宁海县| 南开区| 十堰市| 宁晋县| 浪卡子县| 肃北| 浮梁县| 长武县| 资兴市| 象州县| 兴隆县| 克拉玛依市| 鹿泉市| 响水县| 胶州市| 松原市| 文水县| 漾濞| 济阳县| 勃利县| 平安县| 巴南区| 杨浦区| 鄂伦春自治旗| 和林格尔县| 右玉县| 成都市| 银川市| 连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