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拜克熱·買明
(新疆師范大學 新疆 830054)
維吾爾族是歷史悠久,具有典型綠洲文化特征的民族之一,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形成的禁忌形式多樣,內(nèi)涵復雜,來源不一。隨著時代的更迭,社會的進步與科學文明程度的提高,維吾爾人的思想觀念在不斷地更新,受思想觀念支配的禁忌也隨之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禁忌心理與禁忌行為。有些禁忌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跟宗教有關(guān),另外一些跟本民族習得的文化有關(guān)。
維吾爾族在飲食方面有許多禁忌,只吃由穆斯林宰殺的畜禽,而禁食打死,碰死,病死,摔死,電擊死等動物;禁食動物血,動物必須經(jīng)過宰殺流盡血方食用,也就是說,禁食未放血的畜肉。禁忌飲料有酒,血液,人奶;禁吸毒品,禁食豬肉是眾所周知的伊斯蘭教規(guī)。
在做乃瑪孜時,別人絕對不能在面前通過;在房間內(nèi)不能掛動物的和人物的照片;不準亂丟食物;禁把污染扔入水中;禁洗完手亂甩;禁向日,月大小便;不要用手擦摸食物;睡覺時不能腳西頭東;忌往火里,水里吐痰和倒臟水及大小便;在晚上不能剪指甲等等。青年人不直呼長輩的名字;不能說別人的壞話;家中剛出生了孩子后,在門前上掛一塊紅布條,陌生人忌進產(chǎn)婦房間,男子忌畜長發(fā)、留指甲過長等。
禁忌是指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是在生活起居中被禁止的行為和思想。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生活中,禁忌是由人類自己建立起來的,借助象征符號使之成為人們世世代代相傳的,共同的,有一定的約束力的行為規(guī)范。在維吾爾族社會生活中有這么多的禁忌,原因是什么?此問題還是維吾爾族多樣的原始宗教信仰談起。
人類最初崇拜對象,都是與生活環(huán)境有聯(lián)系的自然現(xiàn)象,如天,地,水,火,日,月,星星,雷電等等。維吾爾族先民與其他民族的先民一樣,在科學技術(shù)極其落后的原始時期,對大自然中的許多現(xiàn)象及生長的萬物無法理解,總認為有某種神靈起作用,因而便有了對這些自然現(xiàn)象如對一些動植物的崇拜?,F(xiàn)在維吾爾族雖然早已信奉了伊斯蘭教,但還保留了不少自然崇拜,即原始宗教的遺跡。
古代維吾爾人對日、月的崇拜在現(xiàn)代維吾爾人中仍有留存。如,不僅大小便不能面向日、月,既不能面向東方,因為那是日、月升起的地方。一旦出現(xiàn)日蝕,人們敲打鍋盆,或做布施、誦經(jīng),祈求太陽及早恢復原形等等。月亮在古代維吾爾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們往往以月亮的盈虛變化為準,安排自己的活動,因而產(chǎn)生了對月亮崇拜的觀念。據(jù)文獻記載,維吾爾先民曾有禮拜月神的習俗。
現(xiàn)代維吾爾族中仍留存視月亮為神圣的遺俗,如不準朝月亮吐唾沫,不準朝月亮大小便,不能在月光下做穢褻之事等,因崇尚、喜愛月亮,人名、地名中亦多用“月亮”一詞。古代維吾爾人對蒼天、群星懷有神秘、喜愛的感覺,逐漸認識到星辰移動的規(guī)律,借以安排狩獵、游牧、農(nóng)耕活動,認為星辰位置的變化預兆著人間的禍福,由此產(chǎn)生了對天體星辰崇拜的觀念。
對火的崇拜,古代突厥人認為火是圣潔,具有祛邪避災的凈化的功能,是部落人畜的保護神。拜占庭歷史學家狄奧菲拉在《歷史》一書中記載;“突厥崇拜火,尊敬空氣和水,頌揚大地和水,但僅奉天地唯一造物主為神,用馬牛羊祭祀他,并用祭司預言未來之事?!被鸨灰暈橥回什柯涞谋Wo神和家庭的保護神。在婚禮中,新娘被接回新郎家時,要先跨過一對燃燒著的火,這是因為,用火驅(qū)除新娘身上的邪氣,病害,干凈的身心進入新家庭;禁小孩玩火,禁往火上倒水;禁把污物扔入火中。
對水的崇拜,來源于水對于生命的重要意義。人類與動植物都必須依賴水而存活。原始人類認為萬物有靈,這種信仰意識和思維特點是形成對水崇拜的原因。維吾爾族在遵循先人的信仰意識的同時,逐漸產(chǎn)生了尊崇和禁忌。如,不能向水中吐痰和倒臟水及大小便;十分忌諱洗完手亂甩,認為手上尚有臟水,若亂甩臟水污其他東西。一般洗手的時候用毛巾來擦手或自然晾干;不在泉頭、渠首洗澡,用過一次的水不再重復使用,即使洗臉水也要和飲用水一樣清潔。
在原始社會對動植物的崇拜是自然崇拜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ǎn)物。動物崇拜是狩獵和畜牧經(jīng)濟時期原始社會意識的反應,植物崇拜是反映了從采集經(jīng)濟進入農(nóng)耕經(jīng)濟的原始社會意識。動物和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維吾爾族民間保留了一些植物崇拜現(xiàn)象,如對樹的崇拜。民間保留了一些崇樹習俗。一般不允許砍伐院里,田邊,路邊的獨樹,不能在樹干、樹枝上晾衣服,不能再樹下倒污水,血水等。人患了病,或婦女不育,或其他祈求,像大樹祈禱,并把各種顏色的布和線掛在“圣樹”上;對農(nóng)作物,特別是糧食、面食品尤為崇敬,不許踩踏。某些植物有治愈疾病的作用,或?qū)θ梭w產(chǎn)生某種迷幻作用。于是人們對些植物產(chǎn)生了神秘感。在維吾爾族現(xiàn)實生活中宰羊、牛、馬等動物時,由專門的屠夫念經(jīng)之后再宰殺。尤其是到庫爾邦節(jié)時,宰牲用的羊一定要由平時做乃瑪孜的人來宰。
狼是突厥各民族崇拜的圖騰,也是維吾爾族先民的圖騰之一。在維吾爾族英雄史詩《烏古斯可汗的傳說》中,一頭大公蒼狼指引著烏古斯可汗在幾次戰(zhàn)斗中獲得勝利。狼還是維吾爾族男子和英雄的代名詞。《突厥大辭典》說,服女生如生了男孩,產(chǎn)婆便說了狼,嬰兒出生后,在脖子上或搖床上掛狼踝骨,其目的是避邪和希望嬰兒稱為勇敢的人,若生了女孩,便說狐貍,因女子嫵媚,討人喜歡;當小孩不愿意吃飯時,父母會哄小孩說;“我的小狼孩,快快吃飯吧!”,小孩吃晚飯之后,父母也會夸她覺像狼一樣勇敢;人們出遠門時,也要帶上狼骨作為護身符;有些木器上也刻有狼頭。
祖先崇拜是亡靈崇拜和氏族與家庭血統(tǒng)觀念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人死之后,死者的靈魂與親戚和朋友之間保持著某種聯(lián)系,或者暗中監(jiān)視,保護和幫助自己的親戚朋友。人們要與亡靈發(fā)生關(guān)系時,通過宗教途徑來祈求亡靈顯靈,給予幫助。認為只有祖先的靈魂才可以保護子孫,賜福禳災。維吾爾族的祖先崇拜集中表現(xiàn)在喪葬和祭祀儀式上。婦女月經(jīng)期間、孕婦、哺乳期的婦女和不潔的人不能參加各種祭祀活動;在墓地附近不能修牲畜圈、廁所;不許牲畜在墓地上亂跑;不能隨便大小便。
著名的瑞典宗教學家納坦·瑟德布羅姆認為原始人的神圣觀念和相應的神圣制度是當時社會的最珍貴的寶庫,他們從中獲得力量、成功和信心。而禁忌制度則加強和鞏固了對神圣的信仰。因此,禁忌的神圣感乃是社會的生命和力量的源泉。禁忌就是禁止使用神圣物。禁忌規(guī)定一方面是為了避免危險,同時又是社會成員必須無條件執(zhí)行的“無上命令”,是人對神圣承擔的義務。維吾爾族宗教信仰及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形成了許多的禁忌。
維吾爾族生活中的大部分禁忌原因來自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最早在唐代時傳入了新疆,大約在15世紀取代了其它宗教,而成為維吾爾族信仰的宗教。伊斯蘭教的教義也滲透到道德、禮儀、各種節(jié)慶風俗中。
維吾爾族在飲食上的較多。如,禁食打死、碰死、病死、摔死、電擊死等動物;禁食動物血,動物必須經(jīng)過宰殺流盡血方食用,也就是說,禁食未放血的畜肉?!豆盘m經(jīng)》中認為豬肉和酒就是不可飲食的污穢之物,《圣訓》中將禁忌飲食包括一切的奇蹄獸,非反芻動物,猛獸兇禽,爬行動物和一些鳥類等等。穆斯林認為豬肉是不潔的,“不潔”不但是指衛(wèi)生,更重要的是指宗教意義上的不純潔。
同時,飲酒行為在伊斯蘭教義中是嚴禁的。
在做禮拜前穆斯林都要進行沐浴,身體不潔者不能做禮拜,不可誦《古蘭經(jīng)》,不可進禮拜殿。宗教意義上的沐浴,不僅可以除去身體上的污穢,而且可以蕩滌心靈的不潔。做乃瑪孜時,別人絕對不能面前通過,不能模仿他們的動作和大聲說話;禁忌任何偶像崇拜;在房間內(nèi)不能掛動物的和人物的照片;睡覺時,忌旁邊人的腳放于自己的頭部上;忌腳朝著“克爾白”方向而臥;在室內(nèi)的土坑上座時應盤腿而坐,忌雙腿直伸,飯前要洗手,忌洗完后順手甩掉手上的水滴等等。
在服飾方面按照伊斯蘭教義,在室外頭部不加任何遮蓋而對著天空是一種褻瀆行為,因此,室外活動室時男子戴帽子,女子戴頭巾?!豆盘m經(jīng)》中說:“你說:安拉為他的臣民創(chuàng)造的服飾和佳美的食物,誰能禁止他們?nèi)ハ碛媚兀俊彼猿税怖庹l也無權(quán)限制穆斯林用安拉所創(chuàng)造的服飾裝扮自己。伊斯蘭教在服飾方面的基本原則是順乎自然,不追求豪華,講究簡樸、潔凈、美觀。其中的禁忌有:1、禁止男性穿戴高貴服飾;2、禁止婦女顯露美姿和妝飾;3、嚴禁改變?nèi)祟愒斓某C飾行為;4、嚴禁男人佩帶黃金飾物;5、忌諱穆斯林穿外教服飾;6、禁止男女模仿。
由于社會歷史的的發(fā)展進程自然環(huán)境和自然條件等的差異,各個民族間形成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禁忌習俗。禁忌作為風俗習慣的組成部分之一,在生活中發(fā)揮積極地作用,其與道德規(guī)范一起約束和限制著人們的種種行為方式,因而有學者認為;“禁忌就是人類最初維護其群體關(guān)系的行為準則”(1),這相當于現(xiàn)實的社會現(xiàn)行的法律,“社會體系中沒有哪個方面不是靠特殊的禁忌來調(diào)節(jié)和管理”(2)。從社會控制角度來看,維吾爾族的禁忌對社會生活中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也發(fā)揮重要的功能。
維吾爾族的禁煙、禁酒、禁毒品,雖說是一種習俗,卻如同道德法律一樣維持著社會的穩(wěn)定與團結(jié),實現(xiàn)著一種社會控制,協(xié)調(diào)著群體利益,訓化著社會成員,使之有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禁忌習俗通過約束社會個體成員的行為而達到社會團體的穩(wěn)定與整合。實質(zhì)上對社會起著一種控制作用。社會控制是任何社會維系社會秩序必不可少的手段,它是指社會組織體系運用社會規(guī)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手段和方式,對社會成員(包括社會個體、社會群體及社會組織)的社會行為及價值觀念進行指導和約束,對各類社會關(guān)系進行調(diào)節(jié)和制約的過程。
自然環(huán)境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它為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提供了自然條件。維吾爾族從事農(nóng)業(yè)為主,還有畜牧業(yè),他們的生產(chǎn)活動,對自然地依賴性很大。維吾爾的先民在原始社會崇拜了天,水,樹,地等自然物,至今,生活中也可以看得到些崇拜的現(xiàn)象。如不能砍樹,不能響水中吐痰和倒臟水及大小便等等。這些禁忌習俗調(diào)整了人與自然界的關(guān)系,使人們?nèi)ミm應,利用和保護自然界,客觀上起到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作用。
從維吾爾族的各種禁忌中可以看得到,無論是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產(chǎn)生的禁忌,還是各種生產(chǎn)禁忌,幾乎都有共同的功能和特性,即對人的行為進行限制和預防潛在的危險,保護人類的生存,達到控制危害性自然力的目的。禁忌是維吾爾人的自我約束與自律的最基本、最原始的形式,其目的在于自我保護。如對孕婦參加婚禮、葬禮等社交活動的限制,主觀上是孕婦的不潔,客觀上卻能使孕婦避免大喜大悲的情緒刺激,有利于孕婦和胎兒的健康;關(guān)于產(chǎn)房的禁忌也使身體虛弱,抵抗力差的產(chǎn)婦和嬰兒,減少了與病毒細菌接觸的機率,保護婦嬰的健康和衛(wèi)生環(huán)境。
從以上可以看出,維吾爾族禁忌的來源不僅是宗教有關(guān),它同其民族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經(jīng)濟生活、社會文化密切相關(guān)。禁忌對于維吾爾族心理素質(zhì)和認同的形式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從禁忌內(nèi)容可以看到他們的宗教信仰、生活方式、道德觀念。總之,維吾爾族禁忌作為民俗的、社會的、心里的現(xiàn)象,處在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中。恩斯特.卡西爾在《人論》中寫到:“禁忌體系是人迄今發(fā)現(xiàn)的惟一社會的約束和義務的體系。它是整個社會程序的基石?!苯墒请S著社會變遷而變化的文化現(xiàn)象。禁忌的價值和社會作用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
注釋:
(1)何吉芳.土族禁忌文化淺析.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2(1)。
(2)[德]恩特斯,卡西爾,著.甘陽,譯.人倫.上海海譯文出版社,2004。
[1]何吉芳.土族禁忌文化淺析.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2(1).
[2][德]恩特斯,卡西爾,著.甘陽,譯.人倫.上海海譯文出版社,2004.
[3]樓望皓.維吾爾族的禁忌.新疆人大,1997(10).
[4]閆麗萍.維吾爾族某些禁忌及其民族文化特征.語言與翻譯,1999(1).
[5]李進新.絲綢之路宗教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