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代流民問題研究

      2012-08-15 00:46:01
      黑龍江史志 2012年19期
      關鍵詞:流民百姓

      李 文

      (青海省師范大學 青海 西寧 810008)

      流民現(xiàn)象在中國歷朝歷代就存在,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幾乎從明初起,流民問題就伴隨著明代的社會發(fā)展進程,到了明中葉,這種現(xiàn)象更是大規(guī)模出現(xiàn),據(jù)李洵先生《試論明代的流民問題》(1),在當時全國的6000萬在籍人口中,至少約有600萬人成為流民,問題的嚴重性可想而知。

      一、明代流民產(chǎn)生的原因

      對于中國的農(nóng)民來說,土地是其最重要的生產(chǎn)資料,他們與土地之間有著無法言說的親密和依賴關系,幾千年來都深深扎根在土地上,安土重遷的習俗根深蒂固,那怕只要有一絲存活下去的可能,他們都不會輕易背井離鄉(xiāng),走上流民之路的。明初期的流民主要是由于戰(zhàn)亂造成的,元明之際戰(zhàn)亂使得百姓流離失所,而“靖難之役”持續(xù)四年之久,也使剛剛得到恢復生產(chǎn)生活的百姓再度陷入水深火熱中。而明中后期,自然災害頻發(fā),土地兼并和沉重的賦役負擔則是造成流民大量出現(xiàn)的重要原因。

      (一)頻繁的戰(zhàn)亂

      明初的流民現(xiàn)象規(guī)模并不大,只是以小群體的形式出現(xiàn),主要發(fā)生在戰(zhàn)亂頻繁的地區(qū)。元明更替之際的頻繁戰(zhàn)爭和“靖難之役”是造成明代初期流民大量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明建立之初,經(jīng)歷了元末的剝削壓迫和戰(zhàn)亂,各項社會事業(yè)一片凋敝,尤其是作為戰(zhàn)亂集中的河南、山東等地甚至出現(xiàn)了杳無人煙的荒涼景象。百姓大多為避戰(zhàn)亂離開家園,流落他鄉(xiāng)?!昂槲涑跄?,韓政移鎮(zhèn)河北,招撫流民,復業(yè)甚眾”(2),到洪武末年,全國很多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都得到了恢復發(fā)展。而歷時四年之久的靖難之役,卻使剛剛恢復生產(chǎn)生活的百姓再度陷入水深火熱中,河南、山東、北平“數(shù)千里沃壤之上,自兵燹以來,盡化為臻莽之墟;土著之民流離;軍伍百不存一”(3)。各地生靈涂炭,百姓生活無著,大量外遷,走上流民之路。明代中葉大規(guī)模的流民運動也逐漸拉開大幕。

      (二)嚴重的自然災害

      明中葉以來,自然災害的發(fā)生尤為頻繁,并且危害也越來越大。成化十八年八月河南等地陰雨連綿持續(xù)兩個月之久,洪水泛濫造成房屋損失達到三十一萬四千二百余間,死傷百姓一萬一千八百余人,大量農(nóng)民無家可歸,朝不保夕。水災和旱災雖為兩個極端,有時卻又連續(xù)為害,使廣大百姓陷入水深火熱。正統(tǒng)十二年,監(jiān)察御史上奏,山東、湖廣等布政司、直隸淮安等府州縣“連被水旱,人民艱難,或采食野菜樹皮茍度朝昏,或鬻賣妻妾子女,不顧廉恥,或充移他鄉(xiāng)趁食傭工,骨肉離散,甚至相聚為盜?!?4)

      明代的災害北方地區(qū)尤為嚴重,一旦水災就會造成黃河泛濫,沿岸地區(qū)備受其苦,“正德二年,單縣黃河水決楊晉口,漂溺居民室廬殆盡?!?5)嘉靖二年九月兗州府定陶、費縣連續(xù)幾十日淫雨不止,引起黃河泛濫,民田莊稼房屋盡毀,百姓無以為繼。類似的記載在各地方志中屢見不鮮。越到中后期,災害更加嚴重,大災之后必有大荒,無論是水旱災害還是蝗災,田地荒蕪是一定的,對于傳統(tǒng)的靠天吃飯的農(nóng)民,都是人力無法挽回的損失。沒有了莊稼,為了生存,農(nóng)民還可以吃樹皮、草根,甚至沙土等等一切可以充饑的東西,如“嘉靖十七年夏,陽谷霪雨百日民食草實?!?6)但是當災荒嚴重到一定程度,吃樹皮草根都成了奢望,嘉靖三十二年兗州府境內(nèi)都遭遇饑荒,滕縣、鄒縣、滋陽、嶧縣甚至到了“人相食”的慘烈境地。

      (三)土地兼并和沉重的賦役負擔

      除此之外,嚴重的土地兼并和賦役負擔也是壓垮百姓生活,迫使他們成為流民的重要原因。明中后期的,統(tǒng)治日益腐敗,以皇帝為首的皇室貴族等統(tǒng)治階級大肆侵占農(nóng)民的土地,萬歷時,神宗的皇莊占地達214萬余畝,官員、宦官、地主等等也同樣盡可能多的圈占土地,大量農(nóng)民失去土地,流離失所。農(nóng)民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因此他們被迫離開家園,成為流民。時人李開先在其《白云湖子粒考》一文中詳細地記錄了德王府侵占百姓土地的行徑,將五百一十四頃湖地“揘作一千三百頃”,“將離湖征糧民地包套在內(nèi),數(shù)仍不足,又將正地分外暗加虛數(shù)每畝七八分或有徑加一畝者曲湊一千三百頃送府。不論虛實每畝征錢三十文。”(7)因為皇室貴族的特殊地位,農(nóng)民只能有冤無處訴,生活困敝,淪落到“人民猶畜”(8)的慘況。除此之外,壓在百姓身上的賦役負擔也越來越沉重,明末的“三餉”加派成為百姓無法承受的負擔。當繁重的賦役超出百姓的承載后,他們的生活也就無法正常繼續(xù)下去,生活瀕臨崩潰,逃離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二、安撫流民的政策和措施

      流民的大量出現(xiàn),一方面增加了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百姓流離失所,甚至鋌而走險,為盜為匪,如萬歷二十一年平原縣大旱,“四境盜起”(9);另一方面,流民大量離開本籍,使政府控制下的實際人口減少,政府的賦稅收入相應減少,這些因素都是與王朝的統(tǒng)治緊密聯(lián)系的,因此歷代統(tǒng)治者都對流民問題給與高度關注,并且制定了相應的措施,使流民得以恢復生產(chǎn)生活,維護自身統(tǒng)治的穩(wěn)定。

      正統(tǒng)年間,流民的數(shù)量較前幾朝大有增加,政府通過招撫流民回原籍復業(yè)、就近附籍等方法,并且給予復業(yè)者耕牛良種、免除賦稅等安撫優(yōu)恤措施,吸引流民回鄉(xiāng)復業(yè),挽救和安撫了一部分流民?!罢y(tǒng)四年,令:流民勘籍編甲互保,屬在所里長管轄之。設撫民佐貳官。歸本籍者,勞徠安集,給牛種口糧。又從河南、山西巡撫于謙言,免流民復業(yè)者稅”(10),正統(tǒng)六年,招撫流落到河南境內(nèi)的山東陜西饑民數(shù)量達到二十余萬,命令官員開倉賑濟他們,并給與田地和耕牛用以耕種。成化年間,“荊襄寇亂,流民百萬”(11),引起了統(tǒng)治階級的極大恐慌,面對百萬流民起義,一味的復業(yè)安撫已不能到達目的,同時武力驅逐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憲宗采納了祭酒周洪謨《流民說》,仿效東晉時僑置郡縣的辦法,“招流民十二萬戶,給閑田,置鄖陽府,立上津等縣統(tǒng)治之?!?12)

      有了這些的措施,部分流民隨即安頓下來,如山東的沾化、壽光、樂安三縣在宣德年間就有5380余戶逃民回鄉(xiāng)復業(yè),而安丘一縣復業(yè)的流民就多達4207戶。(13)由此可以看出,對農(nóng)民來說,特別是戀土情結嚴重的廣大中國農(nóng)民,有了土地,能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分守己是他們最愿意做的事情。

      三、安撫流民措施的實施效果

      由以上的史料可以看出,面對各地洶涌四起的流民大潮,統(tǒng)治階級還是采取了一定的政策和措施,對于安撫流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救活了一部分饑民,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流民的生活,穩(wěn)定了社會秩序,維護了專制統(tǒng)治。

      特別是明前期,由于統(tǒng)治者比較勤勉,經(jīng)濟恢復發(fā)展較快,政治清明,在這一時期的政策措施都實施相對到位,并且如果地方官員玩忽職守,統(tǒng)治者會嚴厲對待,洪武二十一年青州府遭遇嚴重旱蝗災害,太祖派遣使臣賑濟饑民,當?shù)毓賳T卻隱瞞不報,任由百姓艱難度日,最終被逮捕治罪。這對于整頓吏治、給予災民實際救濟是大有幫助的。太祖朱元璋制定了針對流民的各種優(yōu)惠政策,招徠流民回鄉(xiāng)復業(yè),如平定山東后,規(guī)定:“若還鄉(xiāng)復業(yè)者,有司于近旁荒田內(nèi)如數(shù)給與耕種,其余荒田,亦許民墾辟為業(yè),免徭三年。”(14)并且把這些措施切實實行,百姓生活逐漸安定,經(jīng)濟復蘇效果良好,到洪武末年,“山東濟南府廣儲、廣豐兩倉,糧七十五萬七千石,蓄積既多,歲久紅腐?!?15)但是明中后期的實際效果卻要大打折扣,一方面統(tǒng)治者不再如初期那樣勤政,生活趨于奢靡,宦官專權,朝政腐敗,即使制定了各項政策措施卻也由與各級官員之間上行下效,不能良好實施,使得很多百姓無法及時得到救助。

      綜觀有明一代,大大小小的流民問題幾乎貫穿始終。流民產(chǎn)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是出于生活所迫。流民對于社會經(jīng)濟、生態(tài)環(huán)境等都造成了深遠影響。出于維護統(tǒng)治的考慮,統(tǒng)治者采取了很多措施,效果不一,總的來說政府在應對流民現(xiàn)象方面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使得大部分流民得以重新安定生活,也有效地維持了王朝的穩(wěn)定。

      注釋:

      (1)李洵.試論明代的流民問題.社會科學輯刊,1980(3)。

      (2)(10)[清]龍文彬,等撰.明會要.北京:中華書局,卷五十一,《民政二·恤流民》。

      (3)轉引自:王艷.明代山東流民問題述論。

      (4)《明英宗實錄,卷153,正統(tǒng)十二年閏四月己卯。

      (5)(6)(萬歷)《兗州府志》。

      (7)(8)[明]李開先.閑居集.白云湖子???。

      (9)(乾?。┢皆h志。

      (11)(12)[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華書局,卷七十七,《食貨志一》。

      (13)逢振鎬,江奔東.山東經(jīng)濟史(古代卷).濟南出版社,1998。

      (14)明太祖實錄,卷34.洪武元年八月。

      (15)明太祖實錄,卷241.洪武二十八年。

      [1][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2][清]龍文彬,等撰.明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56.

      [3](萬歷)《兗州府志》.

      [4](乾?。镀皆h志》.

      [5]趙志.明代流民問題淺析.內(nèi)蒙古教育學院學報,1999,9(3).

      [6]池子華.中國古代流民綜觀.歷史教學,1999(2).

      [7]池子華.流民問題與社會控制.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

      [8]田培棟.論明代北方五省的賦役負擔.首都師范大學學報,1995(4).

      [9]李洵.明代流民運動——中國被延緩的原始資本積累過程.中國古代史論叢,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2).

      [10]蘇新留.明代流民成因新探一以明代河南為中心.中州學刊,2002,5(3).

      [11]鄭傳斌,蘇新留.明代河南流民問題與社會控制.蘇州大學學報,2003(1).

      [12]王艷.明代山東流民問題述論.

      猜你喜歡
      流民百姓
      東晉士族與流民研究文獻綜述
      流民與東晉政局關系述論
      文化學刊(2021年2期)2021-03-08 10:16:30
      不讓百姓撇嘴罵
      當代陜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百姓記著你
      青年歌聲(2020年10期)2020-10-23 10:05:12
      百姓在心中
      青年歌聲(2019年7期)2019-07-26 08:35:02
      走進百姓
      青年歌聲(2018年4期)2018-10-20 07:59:12
      百姓看家“風”
      略論十九世紀中葉鴨綠江北岸早期朝鮮流民社會——以《江北日記》為中心
      西晉流民問題淺探
      長江叢刊(2016年23期)2016-12-06 14:15:16
      近10年來近代流民史研究綜述
      达日县| 修文县| 阳山县| 揭西县| 西乌珠穆沁旗| 兴业县| 呼伦贝尔市| 磐石市| 大足县| 容城县| 淮滨县| 黑山县| 都昌县| 隆子县| 侯马市| 望江县| 丹棱县| 九龙城区| 界首市| 日喀则市| 康保县| 白城市| 固镇县| 慈利县| 赤水市| 蒲城县| 临夏县| 手机| 稷山县| 北票市| 辉南县| 清徐县| 南投县| 谢通门县| 新郑市| 上饶县| 锡林郭勒盟| 珲春市| 张北县| 汕尾市| 宜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