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亞輝,祝宏輝
(新疆石河子大學經濟貿易與管理學院,石河子 832003)
訂單農業(yè)是指農產品訂購合同、協(xié)議,也叫合同農業(yè)或契約農業(yè)。簽約的一方為企業(yè)或中介組織包括經紀人和運銷戶,另一方為農民或農民群體代表。訂單農業(yè)具有市場性、契約性、預期性和風險性。訂單中規(guī)定的農產品收購數量、質量和最低保護價,使雙方享有相應的權利、義務和約束力,不能單方面毀約。因為訂單是在農產品種養(yǎng)前簽訂,是一種期貨貿易,所以也叫期貨農業(yè)。農民說: “手中有訂單,種養(yǎng)心不慌?!辈贿^,訂單履約有一段生產過程,雙方都可能碰上市場、自然和人為因素等影響,也有一定的風險性。但比起計劃經濟和傳統(tǒng)農業(yè)先生產后找市場的做法,訂單農業(yè)則為先找市場后生產,可謂市場經濟的產物,是一種進步。
訂單農業(yè)是實現我國農業(yè)現代化和產業(yè)化的必經之路。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訂單農業(yè)在合約雙方履約的過程中可能出現各種問題。尤其是訂單農業(yè)中簽約的個體農戶相對于合約企業(yè)來說屬于弱勢群體,如果合約企業(yè)發(fā)生違約現象,廣大農戶的權益容易受到侵犯。
該文是以天業(yè)番茄醬廠與農戶的番茄生產訂單為例,通過調查了解到2011年在合約履行中,農戶所面臨的風險和合約企業(yè)對農戶權益的侵害。在該文中所提到加工企業(yè)或者企業(yè)都是指的某番茄醬廠及合約企業(yè),提到的農民或者農戶都是指合約的農戶。
農戶選擇種植何種經濟作物直接影響到最后的收入。如果選擇了適合市場的作物將帶來良好的收益,如果選擇錯誤可能會導致血本無歸。農業(yè)種植的第一道風險就是經濟作物的選擇。通過調查了解到,種植番茄農戶的選擇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1)當地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 (2)往年經濟作物的種植收益情況; (3)農業(yè)種植大戶選擇的經濟作物; (4)農業(yè)加工企業(yè)的需求和宣傳; (5)其他因素。例如,農戶反映種植青椒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沒有勞動力采摘,因為青椒和棉花同一時期采摘,而摘棉花工錢高,在勞動力緊缺的時候,沒有人愿意去摘青椒。農戶反映2011年種植番茄的主要原因:首先是2010年種植番茄收入高。廠家收購番茄的速度快,農戶根本不用等待,而且收購價格也比較高。其次是種植大戶主動上門動員農戶,加工企業(yè)也派采購員一同去動員。
企業(yè)的工作人員在對農戶進行動員的時候,為了保證自己原材料的供應,往往都是大力宣傳種植此種經濟作物的好處。比如說,廠家會承諾收購農戶全部的農產品,而且價格非常實惠,并且告知農戶現在工廠還有很大的原料缺口,極力地鼓勵農戶種植此種農作物。但是不會告知農戶種植此類經濟作物將會面臨的風險。農民本身對市場信息了解的少,又缺乏對市場預期能力,在信息不完全的情況下,農民容易受到誤導,做出的選擇并不是全面考慮的結果。
(1)加工廠家為了保證原材料的供應,除了收購農戶種植的番茄外,還會自己種植一部分番茄。在交售番茄的時候,應該是按照運輸車輛的先后順序向廠家交售,無論是廠家自己種植的還是農戶種植的都要按先來后到排隊。但是,實際上廠家種植的番茄隨到隨交,不用等待,這種做法對農戶不公平的。如果農戶的番茄先運到,還是要排在廠家自己種植的番茄后面交售,延長了農戶的等待時間,導致番茄的重量和品質下降,嚴重的會導致番茄排隊時間過長發(fā)生霉變,廠家拒收。由于廠家的這種行為將會給農戶造成嚴重的損失。
(2)由于2011年市場不景氣,廠家2011年開機時間比2010年晚了10天左右 (2010年大概是在7月25日開機生產的,2011年是在8月5日開機生產),2010年生產期間沒有清洗機器,2011年清洗了兩次機器,每次清洗就要停產1天。2011年大概比2010年生產時間減少了12天,廠家日處理番茄2000t,這樣會少收購2.4萬t番茄,作者調查的大部分農戶反映2011年番茄的產量和2010年的產量差不多,廠家的減產行為造成一些種植早熟番茄的農戶的番茄無法銷售,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3)廠家由于市場不景氣縮短生產時間外,還會壓低產能,大生產線停用,啟用小生產線,廠家番茄日處理量遠遠低于預訂原料供應量,導致番茄成熟后,農戶將番茄運到工廠門口無法馬上交售,有時要等5天才可以交售。農戶講述的最為嚴重的例子是一輛裝載了50t番茄的大車,在等待了5天后損失了12t番茄,剩余的番茄交售的時候品質定為最低等級,而且扣雜20%,最后按照最低等級交售量為22.4t,可見農戶損失嚴重。
(4)廠家在番茄的等級評定和扣雜率都有很大的隨意性。交售高峰期評定的等級都是三等,扣雜13~18個百分點。番茄交售的初期和最后都是按質評級,扣7個~8個點的雜質。等級評定有儀器評定也有人工評定兩種,最近是人工評定的。人工評定的方法就是,把送來的樣品中雜質挑選出來,通過稱重量的方法確定等級。這種方式可以人為的控制,質檢員說是幾等就是幾等。所以在交售高峰期,廠家直接將所有的番茄定為三等。
廠家為了降低自己的風險和損失通過各種方式變相的轉嫁給農戶,讓農戶來分擔一部分損失。廠家在需要原材料的時候會大力鼓勵農民種植,當市場出現問題的時候,通過各種隱性手段來變相的違約,縮短生產時間,延長交售的等待時間,壓低等級,提高扣雜率。這些行為都極大的侵害了農戶權益,損害了農戶的利益。
(1)政府建立更完善的市場信息發(fā)布體系,及時、準確、便捷的向農民提供更多的相關市場信息,以便于農民對于市場做出準確的判斷,降低風險。
(2)引入合理的農業(yè)保險制度,市場風險、自然風險很難預測,通過保險可以有效地降低訂單農業(yè)中合約雙方的風險。但由于個體農戶家庭參與農業(yè)保險的可能性不大,可以嘗試通過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引導農戶入保。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農產品風險基金,在企業(yè)與農戶遇到這些不可知因素帶來的風險時,給其適當的補貼,相應減少雙方的損失,有效提高訂單的履約率。
(3)健全訂單農業(yè)的執(zhí)行的法律監(jiān)督機制,強化違約懲戒責任。建立健全與訂單農業(yè)相關法律法規(guī),并且加強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培訓,提高訂單農業(yè)參與主體的法律意識。
(4)要大力倡導誠信意識,提高違約成本,促進合同自覺履行。要通過入股、合伙等方式把農戶、中介組織、龍頭企業(yè)的利益結合在一起,加大違約成本的落實。按照經濟學的博弈理論,提高違約成本,若違約成本大,則農戶和商人的最優(yōu)戰(zhàn)略都是履約。
訂單農業(yè)是實現我國農業(yè)現代化和產業(yè)化的必經之路。訂單農業(yè)的違約現象很嚴重,尤其違約現象行為中對合約弱勢一方及農戶帶來的損害很嚴重,極其嚴重的影響了農戶參與訂單農業(yè)的積極性。對于我國推廣訂單農業(yè)十分不利。所以通過加強政府職能部門作用,引入合理的農業(yè)保險制度,加強訂單農業(yè)的法律監(jiān)督,提高違約成本。保護廣大合約農戶的權益,確保訂單農業(yè)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