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葉昕飛
(麗水市廣播電視總臺, 浙江麗水 323000)
在影視拍攝過程中,場景大多分為內(nèi)景和外景兩種形式。外景拍攝大多是在戶外進行,光線往往利用的是自然光,而內(nèi)景多數(shù)是在攝影棚內(nèi)完成,光線也大多數(shù)利用的是人工光線。但是也存在著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說外景中的自然光不能起到很好的造型效果,這時也會利用一些人工光線進行補充照明。而內(nèi)景拍攝時也會出現(xiàn)利用自然光進行照明的現(xiàn)象。從這些來看,影視拍攝過程中光線可以分為自然光和人工光兩種類別。
另外,根據(jù)影視拍攝過程中光線的強弱、方向以及所起到的作用的不同,對光線還可以進行以下的分類。
1.1.1 直射光
對于自然光而言,直射的太陽光是自然光中主要的直射光,而人工光中的直射光通常是利用一些聚光燈、回光燈等工具產(chǎn)生的光線。直射光一般光線較為強烈,而且方向明確,當照射時會產(chǎn)生強烈的明暗對比效果,產(chǎn)生的陰影實在而且鮮明。直射光往往光質(zhì)較為強硬,因此在影視拍攝過程中,直射光也會被稱之為硬光。直射光在影視拍攝過程中常常會被用來表現(xiàn)景物的輪廓、立體等形態(tài),對于一些反差性較為強烈的劇情以及人物心理變化,也有著較好的表現(xiàn)效果[1]。
1.1.2 散射光
在自然光中的散射光主要是指太陽光的散射或經(jīng)物體反射后形成的光線,而人工光中散射光主要是指利用一些散光燈、碘鎢燈產(chǎn)生的散光。通常來講,散射光的光線較為柔和,而且散射光的方向并不明確,在直射面和背光面會產(chǎn)生多層次的過渡效果,不會產(chǎn)生明顯的陰影。在影視拍攝中,散射光也會被稱之為柔光。通常來講,散射光在影視拍攝過程中往往被用來顯示景物特有的色調(diào)反差,以及人物柔和平滑表面的表現(xiàn),因為散射光可以使影像更加柔和,所以它經(jīng)常被使用在兒童和女性的拍攝過程中。
1.2.1 主光
在影視拍攝過程中,主光主要被用來進行人、物的形體塑造,主光對拍攝對象的明暗面以及光線的方向和性質(zhì)有著直接的決定作用。通常在拍攝過程中需要一些其他的光線進行配合,進而達到預期的表現(xiàn)效果[2]。
1.2.2 副光
副光常常被用來進行主光背面陰影部分的照明,從而使拍攝對象的明暗對比效果減輕,使拍攝對象的層次感以及質(zhì)感變得更加突出。副光的光源常常采用的是一些柔和的散射光。
1.2.3 輪廓光
在影視拍攝中,輪廓光主要是用來對拍攝對象基本輪廓形態(tài)進行勾畫,使拍攝主體與背景之間產(chǎn)生明顯的分離效果,從而更加突出拍攝畫面中主體的地位。
1.2.4 其他
除上述所說的光線種類外,影視拍攝過程中還會利用到一些其他的光線種類,比如說裝飾光、背景光、效果光等等,在這里我們就不再進行過多的陳述。
對于現(xiàn)實中的各類事物而言,它們被各種各樣的光線所照射,影視拍攝過程中要想更好的表現(xiàn)事物的藝術效果,充分利用各種光線類別的表現(xiàn)效果,對整個畫面進行合理的構面和造型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拍攝時應該對拍攝場景以及事物進行總體的構思,對事物的表現(xiàn)、畫面的整體色調(diào)以及總體的銜接問題都需要進行全面的思考。比如說一些光線明亮的室外場景存在著太陽散射光以及不同物體反射的光線,而在一些暗淡的室內(nèi)場景也會有很多人工光的照射??偟膩碚f,影視拍攝過程中,光線的合理運用對整個影視作品的成敗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
影視拍攝中,如何充分發(fā)揮主光的主導作用,并合理的利用場景中的建筑物來避開那些多余光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比方說在進行一個會議場景的拍攝時,從窗戶射進的光線非常強烈,而需要拍攝的任務恰恰處于窗戶的位置,在進行試鏡時,主光被窗戶射進的光所取代,主光無法發(fā)揮其真正的作用。根本無法進行正常的拍攝。這時,我們對場景進行分析和選擇,利用窗戶處的一根柱子為背景,通過角度和焦距的變化,使人物襯托在柱子這一背景下,然后將主光設置到距離人物較近的位置,這樣就可以有效的避免窗戶處的強光,從而使拍攝畫面效果符合相應的要求。因此,在影視拍攝過程中,應該對各種光線類型進行合理的取舍,充分對場景中的事物進行利用[3]。
影視拍攝中,輔助光對畫面影調(diào)反差有著重要的決定性作用,它常常被用來對主光進行補充。在影視拍攝中,場景往往不會一成不變,有時是外景有時是內(nèi)景,但常常利用自然光來作為整個場景的主光,但自然光有時無法對拍攝主體進行充分的表現(xiàn),需要搭配一些特定的輔助光線。比如說在進行某一人物讀書場景的拍攝時,自然光從其左側照射,在拍攝時其右側會出現(xiàn)一定的黑暗部分,這時就可以利用高色溫燈進行輔助光的布光操作。另外,拍攝時輔助光的強度往往低于主光的強度。
在影視拍攝過程中,為了使主體更加突出,常常需要將主體與背景之間進行空間的拉開,從而使拍攝畫面更加富有縱深感。實際拍攝時,可以利用輪廓光來解決這一問題。在進行輪廓光的應用時,盡量選擇逆光或者側逆光,其亮度應該稍微強于主光,亮度太大會出現(xiàn)“發(fā)毛”的現(xiàn)象。比方說在進行一些煤礦井下采煤機的拍攝時,由于周圍環(huán)境的主要色調(diào)是黑色,為更好的體現(xiàn)采煤機以及周圍巷道的情況,除拍攝必要的主光外,還應該在采煤機的后方特定位置設置輪廓光,從而使得采煤機的整體輪廓表現(xiàn)出來,而且更體現(xiàn)出巷道幽深昏暗的特點。對主光和輪廓光的光比調(diào)節(jié)可以在攝像機中進行。
在影視拍攝當中,使用的光源大多是邊緣光和反射光,所以說光比的控制對影視拍攝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光比太大往往會使得一些黑暗部分無法進行正常的色彩還原,而一些明亮部位會失去原有的層次感。因此,光比應該控制在一個合適的范圍內(nèi),不應太大。
影視用光的拍攝要有影視畫面的特質(zhì)。人物的動作造型要以劇中演員特質(zhì)出現(xiàn),攝影師只是來分解畫面。這就要求拍到更多的連續(xù)性畫,以取得后期制作的方便組合。在具體拍攝時要分成幾個狀態(tài),如:站立的動態(tài)交流組合,坐姿的動態(tài)交流組合,臥姿的動態(tài)交流組合。這樣能讓我們的工作有一個順序,能形成合理的流程,并容易操作。
影視用光會讓大的外景在室內(nèi)完成,但真實的原片背景應該有選擇地使用。要知道,用有些外景風光做背景在影視用光的拍攝中不太合適。如光效不合理、視覺角度不對等,會造成燈光營造的氣氛與背景氣氛不符,這樣的背景就不能使用。所以挑選合適的背景也是室內(nèi)拍攝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一切光線效果,都可稱之為效果光照明。白天室外拍攝,晴天要表現(xiàn)日光效果,而陰天要表現(xiàn)陰天的光線效果。效果光是再現(xiàn)生活中一些特殊的照明條件,如爐火、臺燈、燭光等。對這類效果光的處理要符合當時的環(huán)境氣氛,達到應有的效果。
總之,光乃萬物之生靈,它是幫助我們認識和知覺空間的重要的標志物,是揭示生活的因素之一。在影視作品中,影調(diào)與光線的運用是否恰到好處,往往會決定整部作品的成敗。因此,相應的工作人員應該對光線的運用進行充分的學習,從而更好的完成一部影視作品。
[1] 史昱冰. 光在影視畫面中的造型作用. 現(xiàn)代電視技術,2009(6).
[2] 李敏. 影視拍攝中的光線運用. 戲劇之家,2010(3).
[3] 于瑞華. 影視拍攝用光技巧. 電影文學,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