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源頭有“活魚” 基層天地闊——全國地市報“走、轉、改”活動初見成效--真心深入 真情交流 真正轉變——襄陽日報社“走、轉、改”活動的實踐及啟示

      2012-08-15 00:43:22職戰(zhàn)新梁富強
      中國地市報人 2012年4期
      關鍵詞:活魚日報社襄陽

      □職戰(zhàn)新 梁富強

      (襄陽日報社,湖北 襄陽 441021)

      編者按: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全國新聞戰(zhàn)線都在組織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全國地市報積極落實,許多報社別出心裁,采取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形式,取得了初步成效。走基層不應當只是一陣的應景行動,不局限于下鄉(xiāng)、進社區(qū),也不在于開個專欄、寫幾篇民情日記。更重要的是長期堅持,注重實效。關于此,前不久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也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別是來自于新聞管理部門和新聞單位代表、委員們的熱門話題。以下觀點或許對我們會有一些啟迪。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黨組書記翟惠生說:走基層不是要將現代化的手段丟掉,“走、轉、改”里的“走”,不是說不能開汽車,或者只能騎自行車,而是要真正沉到基層去。這里的基層也不是就指農村、炕頭,而是有社會熱點的地方。全國政協委員、新華社原副社長馬勝榮認為:“走、轉、改”不應成為有關主管部門倡導的運動,或者是暫時現象,應把它納入到培養(yǎng)新聞工作人員和現有新聞從業(yè)人員改進工作的重要措施。這只是新聞從業(yè)者非常具體的要求,也是一個根本要求。全國政協委員、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輯江紹高說:“走、轉、改”讓新聞媒體可以看到老百姓更實際的生活狀態(tài)和要求,這也符合新聞的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要求。實際工作中,記者難免會只關注到微觀的東西,微觀的現象應該在大的宏觀背景下思考。除了社會上深惡痛絕的問題,還有城市環(huán)境、地方陋習等也應該成為新聞媒體“走、轉、改”關注的問題。

      本欄編輯:殷紅

      帶著感情、帶著真誠、帶著責任,沉下身去接“地氣”、腳踏實地轉作風、情真意切改文風,是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的意見和要義。近年來,襄陽日報社通過業(yè)務培訓和制度強化,將記者“趕”下基層,先后開展了“黨報熱線進社區(qū)”、記者“走邊界,進百村”、“記者體驗春運”、“記者走近普通勞動者”等系列采訪活動。記者、編輯一批批地深入到田間地頭,深入到車間班組,采寫基層群眾最鮮活的故事,使用群眾最生動的語言,報道基層群眾火熱的生活。在走基層、服務群眾中,錘煉作風、改進文風,新聞報道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黨報的公信力和權威性進一步增強。

      真心深入 沉下身去接“地氣”

      進社區(qū)、訪民生,與居民手牽手互動。社區(qū)是城市的細胞,是新聞的富礦。從2009年開始,襄陽日報社開展了“黨報熱線進社區(qū)”采訪活動,每次圍繞一個主題,走進一個社區(qū),開展服務活動。記者深入社區(qū),在居民家噓寒問暖,了解居民的所思、所盼,幫助他們解決急事、難事;同社區(qū)、部門互動,關注社區(qū)建設,開展扶危助困、普法宣傳、政策解讀、環(huán)境保護等活動;為社區(qū)居民贈圖書、修電器、寫春聯、送年貨,幫困難家庭和空巢老人解決實際困難。正是靠黨報媒體的牽線搭橋,社區(qū)和居民中一些期盼解決的問題得到了相關部門的積極響應。

      下農村、入農戶,與農民心貼心交流。關注“三農”是中央對新聞媒體提出的重要要求。近年來,農村經濟的蓬勃發(fā)展、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逐步改善、新時期農民的新要求,都需要記者去深入、媒體去報道。2010年底,襄陽日報社啟動了記者“走邊界,進百村”大型采訪活動,組成采訪小分隊,由熟悉農村工作的業(yè)務領導帶隊,分批次先后深入偏遠邊界村采訪,記者們走田埂、進農戶、拉家常,自費吃住在農家,和農民心貼心的交流?;顒油瞥龊螅群笥?0多名記者下到90多個口子鎮(zhèn)和邊界村采訪。許多農民拉著記者的手說:“能見到記者太高興了,希望你們多到農村來,多反映我們農村的新變化,多聽聽我們農民的心里話。”

      進車站、入現場,與群眾情換情體驗。深入基層,不僅要同群眾真心交流,還要用記者的真情打動群眾。從2011年1月19日春運第一天開始,襄陽日報社就選派10多名年輕記者,開展“體驗春運”采訪活動。記者走近乘客,走近春運工作者,體驗著乘客的辛苦,感受著鐵路部門的努力。同時,轉換角色,深入一線,當一天值班站長、當一天驗票員、當一天上水工等,與鐵路職工同吃、同住、同工作,體驗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思想,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用文字和鏡頭真實地再現他們的平凡和偉大,用真情寫出了90多篇感人的報道,抓拍了70多幅鮮活的圖片,并陸續(xù)在“記者體驗春運”專欄中推出。為報道好默默奉獻的“春節(jié)堅守崗位的人們”,從除夕到初一,本報的7名記者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共采寫近50篇相關報道,涉及春節(jié)期間不休息的多個行業(yè)、多個崗位。

      真情交流 腳踏實地轉作風

      走基層系列采訪活動,錘煉了新聞工作者不怕吃苦、艱苦奮斗的作風。在深入基層采訪中,不少是年輕女記者,她們的身體相對較弱,但不論是天寒地凍,還是盛夏酷暑,她們都沖在前面,不讓須眉。由于連日在外奔波,不少記者發(fā)燒了、病倒了,可她們沒有因此叫苦叫累。春節(jié)采訪堅守崗位的一線職工,“一碗方便面就是記者們的年夜飯”。由于多日在一線服務部門采訪,許多記者和一線職工成了朋友,一線職工服務群眾的故事感動了記者,記者吃苦耐勞的采訪作風也同樣感動著他們。但當問起這些走基層的記者累不累時,他們說:“苦點累點我們不怕,相比基層普通勞動者我們受這點苦根本算不了什么?!?/p>

      走基層系列采訪活動,錘煉了新聞工作者愛崗敬業(yè)、求真務實的作風?!胺畔录茏?,撲下身子,扎根群眾,深入生活”是對參加“走邊界,進百村”采訪活動記者的要求。一些帶隊的資深老記者克服年齡大、身體不好的困難,總是用語言教誨、用行動感染了年輕記者。在山區(qū)采訪,幾位女記者去時都是穿的高跟鞋,看到彎彎曲曲的山路她們傻了眼,蹣跚走在泥濘的山路上她們掉了淚?,F實使她們懂得了下基層采訪的穿戴也是學問。為了方便在食用菌種植基地里采訪,她們索性脫了鞋光著腳丫鉆到種植大棚內,采訪香菇種植大戶,虛心地向種植戶請教,生怕弄錯或漏掉了一些細節(jié)。

      走基層系列采訪活動,錘煉了新聞工作者眼睛向下、服務群眾的作風。深入基層,轉變作風,領導帶頭訪農家。2011年4月2日,襄陽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杜道中等報社領導,帶領報社15名記者,冒雨到襄州區(qū)黃集鎮(zhèn)長王村采訪。在農戶家,杜道中社長仔細看、專心聽、認真記,并不時向農民提問或向農民宣傳解釋相關政策,他的誠懇和細致打動著農戶和隨行的記者。在襄陽日報社,不論是文字記者還是攝影記者,他們都用主要精力,把筆端、把鏡頭瞄準基層、瞄準廣大老百姓。在基層采訪,編輯記者們不僅穿小巷、走田埂、吃百家飯,而且還幫采訪對象劈柴、抗旱、掃地等。通過一系列的走基層采訪活動,許多記者認識到,這是對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一次洗禮,他們覺得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既神圣又充滿著挑戰(zhàn)。

      真正轉變 情真意切改文風

      讓群眾當主角,反映基層群眾真實的故事。在深入基層采訪中,襄陽日報社編輯記者走進田間地頭、軍營哨所、服務窗口,了解基層情況,了解群眾生活,用現場新聞、一線新聞,讓群眾當主角、上版面、進鏡頭?!丁?0后”掄起打鐵錘》、《停不下來的值班站長》、《火眼金睛的安檢員》、《宜萬鐵路鐵漢子》、《養(yǎng)兔小伙開微博》、《大學生村官的“苗木經”》、《供水巡線工:為“生命管線”把脈》等,一篇篇反映基層群眾鮮活的故事和普通人物的真實感受躍然紙上。這些新聞作品,情感真摯,內容扎實,可讀性強,一時間,許多讀者來信來電,紛紛稱贊《襄陽日報》推出的報道很吸引人、很感動人,有些報道甚至讓他們流下了眼淚。

      拜群眾為老師,學習基層群眾生動的語言。記者在與基層群眾拉家常、“掏心窩”中深切體會到,群眾的語言最生動活潑,最富有生氣,許多編輯記者把群眾的語言運用到新聞報道中,發(fā)現新聞報道不是“變土”了,而是“拔高”了、增色了。在《張建軍:巧種山藥走上富路》一文中,談到“種植山藥效益雖然不錯,但卻需要付出很多”時,記者直接用了本地老百姓的通俗語言“種山藥比照顧娃子還要費心”,讀來親近、生動、實在。還有《混凝土泵工,高溫下舞動“象鼻子”》、《自動化養(yǎng)殖催生“金蛋蛋”》等,就是記者學習群眾語言、運用群眾語言,進而形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稿件的最好范例。

      嚴格把關,吹起“短、新、實”的清新文風。襄陽日報社對記者下基層采訪,不僅安排資深記者、領導牽頭帶隊,而且對采寫稿件的字數和內容還有嚴格要求,力求稿件清新、實在,不贅、不沉、不漂。深入農民家中,吃著豐盛的農家飯、與農民手牽手的交流,使長期身居城市的年輕記者感受到了當代農民家庭生活的巨大變化,感受到農民精神面貌的巨大改觀,他們感同身受、言之有物,所以《難忘農家臘酒香》、《熱鬧的農家婚禮》等鮮活的現場短新聞從這些年輕記者“筆下”流淌出來。按讀者反饋的話說,《襄陽日報》推出的“走基層”稿件,如《建橋工人,汗水灑落化飛虹》、《市政女工,烈日下的鏗鏘玫瑰》、《80后“鞋博士”李智彥》等,稿件篇幅雖然不長,但內容充實、清新明快、有血有肉。

      源頭有活魚,基層天地闊。新聞工作的根在基層,本在實踐。近年來,通過制度強化、固定版面,襄陽日報社形成了“要我下基層”向“我要下基層”的轉變,“深入基層、轉變作風、改變文風”成為常態(tài)。同時,編輯記者也從下基層中嘗到了“甜頭”?!?/p>

      猜你喜歡
      活魚日報社襄陽
      襄陽市第七中學
      成才(2023年13期)2023-10-24 08:46:50
      襄陽銷售打響春耕攻堅戰(zhàn)
      2019年de第一場雪
      夢幻老君山
      郭靖夫婦為什么沒能守住襄陽
      “模式化”報道背后捉“活魚”——淺析如何從政務活動中挖掘有價值的新聞
      新聞傳播(2016年12期)2016-07-10 08:19:50
      集體“失憶”
      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 強化履職盡責——襄陽市公安局
      本刊新聘特邀顧問陜西日報社社長鐘順虎同志簡介
      中國記者(2014年1期)2014-03-01 01:36:39
      Havyard獲1艘活魚運輸船訂單
      廣東造船(2013年6期)2013-04-29 16:34:55
      三穗县| 株洲县| 阿拉善盟| 通江县| 潼关县| 长顺县| 沾益县| 包头市| 新巴尔虎右旗| 鲁山县| 陆河县| 连山| 南宁市| 定结县| 进贤县| 满城县| 甘孜| 仁布县| 交城县| 庆元县| 香格里拉县| 琼中| 钦州市| 湘乡市| 秦安县| 汶上县| 宣汉县| 南安市| 宿州市| 营口市| 南汇区| 开远市| 黑龙江省| 望谟县| 蒙山县| 芜湖县| 渝中区| 化德县| 长岛县| 沽源县| 思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