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芳 王新奎 田 理
(1 江西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撫州344000;2 江西撫州廣播電視大學,撫州344000)
思想政治教育歸根結底還是人的教育?,F(xiàn)今大學生處于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呈現(xiàn)了一些矛盾化的思想態(tài)勢,如務實與功利性并存、自我與無我并存等,這種態(tài)勢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出現(xiàn)這種態(tài)勢的原因較為復雜,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身的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現(xiàn)在的大學生絕大多數為90后,并多為獨生子女,據對江西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 320位學生調查,其中獨生子女家庭為75.3%。在成長過程中,學生主要在家庭和學校,讀書是多數人的唯一任務。大學生剛走出應試教育和家庭的約束,又恰處于人格模式的轉型期。這個時期呈現(xiàn)出一些不確定性特征:一是學生辨證邏輯思維逐漸形成,但由于實踐經驗缺乏、現(xiàn)實多元誘惑、情感豐富、意志不頑強等原因,認知理性具有不確定性。二是自我意識發(fā)展的不確定性。由于大學生認知的片面性與主觀性,致使其自我意識發(fā)展充滿矛盾與沖突,而且具有不確定性。如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的沖突、獨立意向與依附心理的沖突、自尊心與自卑感的沖突、交往需要與自我封鎖的沖突、追求上進的理想與自我消沉的現(xiàn)實沖突等。三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不確定性。
由于上述因素,90后進入大學后,社會環(huán)境和網絡環(huán)境很容易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并顯現(xiàn)出一些矛盾化的態(tài)勢。
一是社會環(huán)境使大學生價值取向上呈現(xiàn)務實與功利化并存。我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法制不夠健全。現(xiàn)階段市場經濟的追求效率,而效率受人青睞的根本原因是它能帶來更多的金錢。當市場經濟將效率作為首選價值時,也就等于在規(guī)則的設計上將金錢提升為社會價值尺度。令人擔憂的是,時下類似“李剛是我爸”和“撞死人大不了賠100萬”這種權錢與人的雙重異化已在以不可小視的數量發(fā)生,現(xiàn)實中昧著良心的“缺德事”也隨處可見。社會環(huán)境嚴重影響學生的行為選擇,學生中重物質輕精神、重實惠輕道義的傾向也存在。據了解,有的學生在義務勞動時,希望得到回報,關心是不是能在操行測評中“加分”;有的學生渴望能成為學生干部,目的不僅僅是要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質,更希望通過這一途徑獲得入黨、優(yōu)秀學生干部評比和爭取獎學金等的“入場券”,他們真的成為學生干部后,服務意識不強,過分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
二是網絡環(huán)境沖擊大學生的生活方式:成熟與空虛并存。在網絡時代成長起來的“90 后”,較容易聽到多方面的聲音,視野更加開闊。接受的海量信息的他們的思想更為早熟,網絡正在極大地改變著高校學生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甚至是語言習慣。但由于網絡中內容、傳播方式和網絡道德法律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對于剛獲得較大自主與自由的大學生,在缺乏相應監(jiān)督和引導的情況下,較容易沉溺于網絡中,以至空虛。
三是教育環(huán)境的變化影響學生的心理:自我與無我并存。大學教育從以往的精英教育過渡到大眾化教育,學習成績也不是學生驕傲的唯一資本。一向自我的獨生子女承受父母家庭太多的期望,但面對各種關系的處理能力還不強,進入大學以后,競爭環(huán)境更為激烈,一旦在學習生活上出現(xiàn)問題,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導致各種不健康的心理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與學習有關的心理問題。二是與人際交往有關的心理問題。三是與情感有關的心理問題。四是與就業(yè)有關的心理問題。五是與自我評價有關的心理問題。六是貧困生的心理問題。據對江西中醫(yī)藥高等??茖W校2010級針灸推拿專業(yè)學生調查顯示:大多數“90后”表現(xiàn)為外表浮躁,內心脆弱,抗壓能力明顯不足,有70%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會留下陰影,甚至有5.5%的同學表示自己會因此一蹶不振。
2.1 過于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 對學生的現(xiàn)實需求關注不夠 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常常滯后于現(xiàn)實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和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以課堂授課為主的實體性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在教育中重視直接的理論講授,較少考慮學生的需求;理論灌輸多,聯(lián)系實際少;老師講得多,雙邊互動少;思想教育缺乏針對性,學生在面臨實際問題時仍然感到迷茫。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側重講授教材知識和政治理論的宣傳、教化,對于學生在人格發(fā)展和道德生活中所面臨的關鍵問題缺少指導,缺乏激發(fā)學生情緒體驗的手段和方法,無法激起學生的熱情和道德情感,在根本上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的價值的發(fā)掘。
2.2 強調個人對社會發(fā)展的社會功能 而忽視了學生個體功能 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過分強調共性培養(yǎng),忽視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過分強調社會本位,忽視學生的個體需求;重社會價值,輕個體價值;重為社會服務的工具價值,輕完善人格的目的價值。因此,在實踐操作層面過于關注整齊劃一,忽略個性開發(fā),很少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沒有做到讓學生依據自己的個性特點發(fā)展完善自己。
2.3 過于強調制度管人 忽視對學生的心理疏導 在日常管理事務中,我們習慣于從約束性教育出發(fā),訴諸規(guī)章制度和行政手段多,以制度管理來代替教育的職能,在管理手段和方法上剛性較強,從人性的角度為學生考慮較少,很少能夠針對心理未完全成熟的學生的思想困惑進行引導、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難免出現(xiàn)廣泛的精神焦慮和心理沖突。據一項針對撫州高校大學生心理調查顯示,大學生中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問題的學生占18%,來自農村的學生比來自城市的學生問題更為嚴重。如何保證大學生的思想健康,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急需但未解決的問題。
2.4 高校急速擴張 人文關懷弱化 一是從事專職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弱化。首先考查人數。教育部相關文件規(guī)定,高校應該按 1:120~150的比例配備專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員,但實際上是難于做到的。其次考查高校思政隊伍的構成。長期以來,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黨團干部、政治輔導員、班主任、不能上其他課的老師和教學工作的“兩課”教師組成。由于他們經常忙于一些事務性工作,加上來自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對專業(yè)性工作投入的精力相對較少,因而出現(xiàn)點到為止、不能深入的課堂與課外指導現(xiàn)象發(fā)生。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課堂組織形式不合理。由于擴張帶來的師資緊張和教室緊缺,目前在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時,基本采取大班上課,一個授課班級的學生往往為100~200名學生,甚至更多?!傲魉€”式的教學是完成教學工作量的無奈選擇,此外還有科研任務等要完成和各種檢查評估要應付。因此,由于精力有限,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師真正花在解決學生思想政治問題認識上的時間也不是很多,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2.5 應試教育觀念 淡化學生主體地位 一方面突出教育者的主導地位,忽視學生的主體性特質。在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對象被當作物來對待,受教育者成為沒有獨立、沒有自主、缺乏創(chuàng)造性的物質客體,教育活動被看成是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單向活動,使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受到壓制、進取心和創(chuàng)造能力受到扼殺,造成知行的脫節(jié)。一方面仍然突出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忽略雙向交流式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用大班教學,面對上百人的班級教師一般采用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后都很少能做到與學生展開充分的雙向交流,偶爾采用的課堂討論也只能成為整個教學過程的點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訴諸直接的講解式教學,規(guī)勸、說服學生接受教學內容,學生內在的思想和內心的疑惑得不到表達,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不到充分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育表現(xiàn)的急功近利,常常隨意簡省甚至忽略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育。有的認為實踐教育登不上大雅之堂。這種在教育中把隨意性當靈活性、把教育授課當任務完成而不講究教育方式、實踐教育設置不科學不系統(tǒng)的現(xiàn)象,大大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6 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評體系不夠完善 在學生評價上,我們囿于一個模式、一個標準。重視考試成績,忽略其它因素;重視現(xiàn)實表現(xiàn),鼓勵創(chuàng)新不夠;喜歡“聽話型”學生,忽略學生個性特點。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缺乏有效的考評與激勵機制,往往匯報中重要、計劃中漏掉、忙起來忘掉、評價中忽略不要,難于調動各方積極性來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