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佳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四十七中學)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我們知道,學生了解語言、熟悉語言、運用語言最重要的途徑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實施教學目標系統(tǒng)的動態(tài)運行過程。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是該堂課的靈魂,它決定著整堂課的方向。目標教學就是要求師生雙方對堂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有一共同的明確認識,這樣才能使師生互相配合,共同朝所要達到的目標努力。判斷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不僅要看教師課堂教學組織能力,更重要的是還要看通過各種練習活動,學生是否達到初步運用語言的能力。JEFC新教材對教師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按照新課程大綱要求,英語課堂練習一般分為三個層次,即機械性操練、有意義性操練和準交際性操練。因而正確處理把握住三個層次的練習活動,課堂教學才能收到很大成效。
這一層次練習時間緊湊,活動方式由教師牢牢掌握,練習答案選擇不多,學生不必過多思考便可回答,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可以預討一。這一層次的練習活動有預習、跟讀、回答、鏈式回答、替換、變換、轉(zhuǎn)換、齊讀、背誦、對話等。其目的是幫助學生熟悉語言項目的書面和口頭形式,結(jié)合視覺、聽覺和筆頭表達,使學生初步掌握所學的語言點。為此安排的練習量應少而精,一般以l~2項為好,組織活動時教師示范要準確,指令清楚,一般以不超過8分鐘為宜。此外,應注意集體與個體的反應,適時檢查全班或個體對新語言知識的熟悉情況,如拼寫,句子結(jié)構和語音、語調(diào)等。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應立即糾正。此外,要做到控制難度適中、節(jié)奏快、密度高,使學生處于緊張活潑的氣氛中,為下一層的練習作好準備。
這一層次的練習活動形式多樣,時間稍長,教師應給學生較寬的選擇余地,因為學生需要理解和思考才能回答,如填空、提問、擴展句子、組合句子、表演課文、對話等。這一練習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表達交際意義的能力,提高語言運用的流利程度,實現(xiàn)從形式到內(nèi)容交際的過渡,為實際交際中進一步運用作好準備。將語言形式與語言意義有機聯(lián)系起來,練習才具有趣味性。為此,教師應創(chuàng)造一些生動有趣的生活情景,引導學生仿照表達。時間控制約十分鐘,練習項目最好有3~4項,以配對練習為主,教師應提供例句,使學生很快地理解要求,學生兩人一組或四人一組,教師前后巡視,及時糾正錯誤。在分組活動中,教師既是監(jiān)督者,又是好幫手,秩序、進度、時間都要監(jiān)督好。練習結(jié)束后,抽查幾組以了解練習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錯誤,不必馬上糾正,而是提問其他同學,讓學生相互更正。分組活動是五步教學法中鞏固實踐的一步(不是整堂教學,學生練習目的的達到),它能檢查練習效果,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他們濃厚的興趣,事實上,分組活動方法已成為世界上現(xiàn)代語言教學的標準課堂組織方法。使用這種方法使教師的教學工作變得輕松,學生也十分喜歡這種方法,而且感到學得快。這一層次練習節(jié)奏應放慢,頻率也應放低,但密度、廣度加大,使學生始終處于較為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從而為下一層次的練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完全放開對問題答案的限制,時間安排適中,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意愿來作答。這一層次的活動可以是角色扮演,角色會談——學生開始從完全記憶、模仿角色的話語中,潛移默化地體會外國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逐步能用所學的言語表達、復述故事。分組討論解難,配對按卡回答,結(jié)合課文補充想象性答案,猜迷游戲,學唱英語歌曲——也是交際教學的一種形式,它幫助學生達到一定的語言訓練目的,幫助學生正音,增加節(jié)奏感,同時還可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模仿寫作等。其目的是使學生在模擬日常生活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的語言,體現(xiàn)出語言的各種功能。教師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己操練,如課本中出現(xiàn)的問路,參加勞動,看病,打電話,買東西和邀請等。教師應精心設計1~2個任務,使之情景有趣,又為學生所熟悉,也能與課文主題有關,學生按照教師布置的任務,結(jié)合課文中的語言形式來表達,印象會更深刻,但活動通常以6~8分鐘為宜,教師要提醒學生表達時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具體的場合。
上述三個層次的活動,以“JEFC BOOK11 UNIT5 lesson l7”為例,教師通過幾幅簡筆畫進行機械性操練,訓練學生正確而迅速地說出新的語言材料,教師采用替換和重復的方式操練:“on the farm”“pick apples”“hold a ladder”“work on the truc…”“who”“what”“when”“where”等短語和句型,緊接著進行有意義性操練,引導學生簡述,可以從“wh-”問句開始。
[1]葉平.研究性學習的資源建設.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9).
[2]施良方.課堂教學原理、策略與研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張華.課程與教學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5]章秉中.外語教育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