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常州吟誦探析*

      2012-08-15 00:53:25范炎培
      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1期
      關鍵詞:常州傳統(tǒng)藝術

      范炎培

      (常州市吟誦藝術協(xié)會,江蘇常州213017)

      常州吟誦探析*

      范炎培

      (常州市吟誦藝術協(xié)會,江蘇常州213017)

      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常州吟誦”,是流傳于常州民間的、用常州方言音腔來吟誦古代詩詞文賦的一種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是我國古詩文漢語言語音的活態(tài)及民間文化藝術的瑰寶,具有獨特的藝術特點和較高的文化價值,是我國優(yōu)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常州吟誦;文化瑰寶;傳承保護

      我國傳統(tǒng)的吟誦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古漢語詩詞文賦的創(chuàng)作、傳承、學習的主要語音方式之一。吟誦在傳播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發(fā)揮過重大作用,是我國優(yōu)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中國文化獨特的魅力。本文所指的吟誦,是我國傳統(tǒng)的、聲調高低抑揚、有節(jié)奏、有情感地誦讀詩文的一種讀書方式。吟誦是通過書院、私塾、家學等教學體系,代代口耳相傳的讀書方法,因此,吟誦也俗稱“讀書調”、“私塾調”。

      一、常州吟誦的歷史源流

      常州吟誦屬古吳吟的范疇,是植根于常州、運用常州方言進行的吟誦。屠岸先生在《常州吟誦千秋文脈》一文中指出:“吟誦古典的詩詞文章,是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有史料可據的‘吳吟’(包括常州吟誦)始于戰(zhàn)國時代”。[1]

      被譽為“三吳重鎮(zhèn)”、“八邑名都”、“中吳要輔”的常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2500余年。

      常州歷來崇文重教,自唐代起即建立由官府、社會、家庭相結合的完備的教育體系。唐肅宗 (756~762年)年間建立起常州州學(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改稱為常州府學),就是當時常州地區(qū)的最高學府,學府里聚集著相當多的一批文化精英。宋大觀三年 (1109年)朝廷會試天下貢士,全國共錄取進士300名,常州一地竟占53名,達1/6還多,受到宋徽宗的嘉獎和賞賜,特賜褒詔曰:“進賢”。

      自古以來常州的教育事業(yè)一直都很發(fā)達,作為官辦府學、縣學補充的“書院”,是由民間發(fā)起用來講學、傳播學術思想的場所。至清末,常州具有一定規(guī)模和影響的書院先后有20余所。常州“義學”始于清康熙年間,常州一些有識之士痛感列強入侵,遂創(chuàng)建義學,以圖教育救國。

      明清時期經濟繁榮的江南,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富裕階層,使得他們的子弟有充裕的條件把讀書作文、發(fā)揚文化作為人生的目的。于是,繁榮的經濟社會催生了眾多的書香門第和源遠流長的家族文化。當時的常州府便成了家族文化的集中之地,這些名門望族均具有強烈的文化意識,相當重視家族教育,把家族子弟的教育列入其家族的家規(guī)家范。常州的書香家族能涌現出眾多的學者,幾乎都和家族教育分不開?!白x書明經”成為常州的社會風氣,千載讀書地的常州具有世人矚目的成就,常州教育在江浙一帶享有盛譽。自古就有“文教被于吳,吳尤盛于延陵”之譽。

      正因為常州的教育事業(yè)十分發(fā)達,自古以來吟誦又是學習古詩文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使吟誦成為讀書的基本技能。在常州,甚至連一些農民或家庭婦女,只要上過幾年私塾,或者跟隨父母、長輩讀過一些傳統(tǒng)的啟蒙讀物或古詩詞,都會作初步的吟誦。可見,吟誦在常州民間有著十分深厚的基礎和悠久的歷史淵源。

      二、常州吟誦研究的發(fā)展與繁榮

      常州吟誦是常州地區(qū)傳統(tǒng)的吟誦音樂形式。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常州吟誦傳人周有光先生對吟誦的發(fā)展與繁榮作過簡短的論述:“作為一種口頭傳承的文化,詩文吟誦在中華大地上生存、繁衍、發(fā)展,歷史十分悠久。它一向是傳播、普及傳統(tǒng)文化和啟蒙教育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歷來的詩詞創(chuàng)作、修改、鑒賞、口頭交流與發(fā)表,多在吟誦中進行。舊時學童啟蒙,更離不開吟誦,以致波及社會,使這種‘精英文化’具有一定程度的群眾性。儒家先賢們創(chuàng)造的這種集文學、語言與音樂為一體的藝術形式,對促進我國文化繁榮、提高全民素質,產生過重大作用。吟誦藝術遠播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和世界各地華人區(qū),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無疑地具有重要的地位”。[2]

      以現代音樂為視角對吟誦藝術進行論述的,是常州人、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者、著名音樂家趙元任。上世紀20年代,趙元任先生首次研究吟誦,共記寫了22首常州吟誦樂譜,大都集中在《常州吟詩的樂調十七例》、李白《靜夜思》、張繼《楓橋夜泊》,以及白居易《長恨歌》(片段)的吟誦中。他把自己用常州方言吟誦的古詩文錄制成唱片,為后人留下了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常州詩社的興起,對常州吟誦的傳承和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常州素有“詩國”之稱,近百年來詩社組織很多,例如,苔岑吟社、蘭社和艤舟詩社,先后相銜。雖則自晚清科舉廢除,書院、私塾消亡,然百余年來,常州詩社興起,詩人輩出,導致常州吟誦在民間仍有一定的流傳基礎,仍能薪火相傳。最近這一二十年來,以秦德祥先生為代表的一批學者,開始重視對常州吟誦進行研究,在對常州市區(qū)的吟誦者進行普查的基礎上于2002年出版《吟誦音樂》一書;在大陸數家音樂學院學報及臺灣11家刊物上,先后發(fā)表了17篇有關吟誦的論文,使常州吟誦進一步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

      三、常州吟誦的要點

      (一)吟誦的語音和發(fā)聲,與當地方言有密切的關系,所謂常州吟誦,自然就用常州方言來吟誦,用常州語音自然和自由地發(fā)聲,講究以氣馭聲,依字行腔,因此,吟誦時常州腔音特征比較明顯。

      (二)受常州地區(qū)的方言、音樂、民歌、說唱等的影響,常州吟誦會有大體相對流行的吟誦調。但是細究起來,吟誦在一個大體的腔調下,則是代代不盡相同、人人不盡相同、次次不盡相同。

      (三)古代詩文具有文人的特點,因此吟誦古代詩文,其審美趣味也隨之不盡相同。吟誦時的情感是自發(fā)的,又是即興的,因為每次吟誦,對作品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情感都會有變化。吟誦跟著情感走,情感會有濃郁、淺顯、強弱之分,吟誦可以根據自己對詩文的理解,控制著聲音的高低、強弱、疾徐、曲直和變化。

      (四)吟誦不是表演藝術,但是中國古代的詩詞文賦是有韻律的,講究平仄、對仗、押韻,通過吟誦可以表達詩詞文賦內在的韻律美,以及體現詩詞文賦的精神內涵和審美韻味。吟誦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學藝術的再創(chuàng)作。

      四、常州吟誦的藝術特色

      常州吟誦的風格特點與常州方言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常州方言屬吳語,語音上與周圍太湖片的吳語有許多共同之處,但也有它自己的特點。常州方言有28個聲母,44個韻母,7個聲調,這7個聲調是: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陰入、陽入。在語音方面,常州方言仍完整地保留了古全濁聲母體系和古入聲,這和普通話相比,常州話就有一種獨特的情韻。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先生在其所著《談談漢語這個符號系統(tǒng)》一文中,曾以常州話為例來說明這個特點,“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四句用官話來念,壓韻字‘折’和‘雪’,‘來’和‘開’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墒怯脤儆趨钦Z的我家鄉(xiāng)方言常州話來念,由于古代的調類保持的比較分明,頭兩句收迫促的入聲,后兩句收流暢的平聲,這種變化暗示著從冰天雪地到春暖花開兩個世界。換句話說,這是韻律象征著內容。”

      常州吟誦的基本內容相當豐富和全面,主要有吟詩音調、吟詞音調、吟文言文的音調等。常州吟誦不同于其他地區(qū)吟誦,其主要特點有:

      (一)常州吟誦異彩紛呈,風格多樣。由于趙元任等人的努力與貢獻,常州吟誦已得到一定的發(fā)掘、整理和研究,使其保護與傳承具有堅實的基礎。

      (二)常州方言的聲調體系與中古漢語聲調體系接近,常州吟誦較多較好地保留著唐詩宋詞等古典文學的音韻美。

      (三)常州吟誦橫跨文學、音樂、語言3門學科,是介于“唱”和“讀”之間的、流傳于民間吟唱古典詩詞文章的漢語言語音藝術。

      (四)常州吟誦的方法大體分兩大類:一是格律較嚴的近體詩詞曲、律賦、駢文、時文等為一類,依格律而吟誦。二是格律較寬或不講格律的古體詩、古文等為另一類,多有上中下幾個調,吟誦時每句或做微調,組合使用,以求體現詩情文氣。

      屠岸先生在《常州吟誦千秋文脈》中指出:“常州吟誦是中國各地吟誦中的一種。”吟誦風格雖各有千秋,但“凡是常州吟誦,一聽就是一種氣韻,一種風格,與其他地方吟誦是不同的。話又說回來,中國各地的吟誦也有其總體風格或者普遍規(guī)律,可以合稱之為中華吟誦?!?/p>

      五、常州吟誦的文化價值

      (一)常州吟誦具有傳統(tǒng)文學、民間音樂、漢語言語音學等多種學科的研究價值。它是語言、音樂、詩歌結合最緊密的方式,可以揭示語言、音樂,詩歌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二)流傳到現在的古詩文僅剩文字,其意義已經和古代有很多的不同,現代人很難體會了。吟誦是中國漢語古詩文的活態(tài),在吟誦中,包含了很多文字所沒有的意義,這些意義也是附著詩文一起流傳的。古人的心態(tài)、情態(tài)、意境,只有在吟誦的時候才能最接近,才最能體會。不吟誦古詩文,很難體現古詩文的原貌。

      (三)吟誦是學習古詩文的一種行之有效的傳統(tǒng)方法。在吟誦時,不僅可以體會到詩文中的句讀、格律、結構、修辭等等一系列知識,同時也能有效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因此吟誦詩詞文章,不僅記得牢,而且理解得深。

      (四)吟誦的核心是詩樂一體。中國的詩詞文賦都是可以入樂的,在作吟誦時,可以根據自己對詩文的理解,抑揚頓挫地“唱”出自己的情感?,F代西方文化把音樂變化成了職業(yè),變化成了專業(yè)化的東西,大眾只能欣賞,只能唱別人創(chuàng)作的歌。中華傳統(tǒng)的吟誦,有機地把中國古代詩樂和吟唱結合在一起,吟誦,使每個人都能張口唱出自己的曲調。

      (五)吟誦也是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的一種重要的手段。在吟誦中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中華傳統(tǒng)的道德情操,通過吟誦,體現中國傳統(tǒng)的文人品格和對于人生的理解,從吟誦中體會中華文化的精髓。

      六、常州吟誦的生存現狀與發(fā)展前景

      (一)1905年清末光緒廢除科舉,常州的書院停辦或改為新式學校,遍布城鄉(xiāng)的民間私塾面臨困境,吟誦受到影響。在解放初,私塾全部由學校替代,私塾的消亡,意味著吟誦古詩詞的教學方式也隨之消失。

      (二)“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傳統(tǒng)吟誦受到沖擊。20世紀初,西方的朗誦方式隨話劇進入中國,進入中國新式學校,并在學校取代中國傳統(tǒng)吟誦的地位。

      (三)在“文革”以前,曾有許多著名的學者撰文提倡吟誦。如常州人趙元任先生在1956年便著文疾呼:“近些年來吟誦詩詞、古文的這個傳統(tǒng)差不多都丟失了,這真是可惜的事?!薄艾F在最迫切的事,是趕快收集、記錄這些老傳統(tǒng)藝術,因為它就要看不見了。”

      (四)吟誦僅是作為平時一種學習詩文口耳相傳的方法,因此,古代幾乎沒有專門研究吟誦的文人學者,也沒有關于吟誦的專門著作。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客觀上也影響了吟誦的研究和流傳。

      (五)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特別是“文革”時期極左思潮的沖擊下,吟誦文化在社會上徹底消失。改革開放以后,常州一些詩詞愛好者,自發(fā)組成艤舟詩社,聚會時常有吟誦交流,曾呼吁有關部門恢復吟誦研究,惜未有實效。

      (六)上世紀80年代末起,常州一中教師秦德祥先生自發(fā)開始了常州吟誦的研究工作。經過8年的努力,《吟誦音樂》一書,以及含有羊淇、羊漢、丁彥士、吳玉良、史肇美、何祖述、鄒宗浩、陸汝挺、錢瑟之、惲正平幾位常州吟誦傳人的吟誦錄音光盤,終于在2002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七)幾經努力,“常州吟誦”已于2008年6月經國務院正式批準,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Ⅱ-137)。

      (八)2009年,由周有光作序,秦德祥、鐘敏、柳飛、金麗藻記錄整理的《趙元任程曦吟誦遺音錄》,經商務印書館出版,隨書附有光盤,為常州吟誦的研究和流傳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九)老一輩常州吟誦傳人羊淇先生,為常州吟誦的流傳作出很大努力。1995年羊淇先生撰文:《提倡中華傳統(tǒng)詩歌的吟誦》,載當時的常州工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第34期。2010年10月羊淇先生的《菱溪詩稿》書中刊有“使以常州方言調為傳統(tǒng)格律詩譜曲”,羊淇先生根據自己用常州方言吟誦的腔調,選用15首古詩配以簡譜,注明平仄,刊載在《菱溪詩稿》中,自費制作成光盤作為資料保存。[3]

      (十)隨著時間的推移,傳統(tǒng)吟誦逐漸衰退接近消失。20年前,參予被采錄常州吟誦的老先生,還有16位傳人在世,但到目前常州僅有吟誦音樂傳人7位,年紀最大的已近百歲,最年輕的也已80多歲,因健康等原因,即便是健在的吟誦者,嗓音也在變化,吟誦效果一年不如一年。

      (十一)2010年10月,“常州市吟誦藝術協(xié)會”在常州市文聯宣告成立。“吟誦協(xié)會”組織會員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州吟誦”的相關知識,開展學術交流,傳承常州吟誦,推動常州吟誦等表演藝術的普及提高,加強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常州吟誦藝術傳人的培養(yǎng),推動吟誦藝術的溝通交流,擴大了吟誦藝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十二)2010年12月由常州市文聯和常州市吟誦藝術協(xié)會于常州紅星大劇院舉辦《鳳鳴龍城》大型吟誦音樂會,這是常州歷史上首次吟誦音樂會,演出取得了轟動性的效果。其中最令人稱頌的是常州吟誦《曲水流觴圖》和《童聲吟誦》,再現了常州吟誦的魅力。

      (十三)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吟誦感興趣,包括一些民間企業(yè)家開始關注國家。他們親自參與有關常州吟誦的一些社會活動,并從物質和資金上資助常州吟誦的活動。教育界也開始了把常州吟誦引回教育體系進行探索和試驗。如:常州工學院、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常州第一中學、常州第二中學、龍虎塘中心小學、常州實驗小學、解放路小學、覓渡教育集團等開始吟誦教學的探索。

      常州市文化館是這個項目的保護單位,所辦的“常州吟誦研習班”,成員是本市少量具有相關各專業(yè)特長的文化教育界人士,由常州吟誦傳承人秦德祥老師授課,收效甚好,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原封不動地保護傳統(tǒng)藝術的固有面貌,是它的‘基礎工程’,對于了解、認識、研究傳統(tǒng)藝術具有重大價值,也是傳承和發(fā)展它的根本所在;在傳承中變異、變革,是傳統(tǒng)藝術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唯有既保護,又發(fā)展,才能使傳統(tǒng)藝術永葆其強勁生命力和藝術魅力,使傳統(tǒng)文化這條‘河流’有源有流,長流不斷,萬古不竭?!盵4]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常州吟誦,在常州社會各界的努力下,有望后繼有人。

      [1]屠 岸.常州吟誦千秋文脈 [J].常州工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9(5).

      [2]周友光.趙元任程曦吟誦遺音錄·序[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1.

      [3]秦德祥.各類文體的吟誦音調 (下)[J].常州工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0(5):8-10.

      [4]秦德祥.吟誦音樂 [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63.

      An Analysis of Changzhou Chan t

      FAN Yan-pei
      (Changzhou Chanting A rt Association,Changzhou 213017,China)

      “Changzhou chant”,which has a history of over two thousand years,is popular among people in Changzhou.By reci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ry works with Changzhou dialect,Changzhou chant has become a traditional way of learning.It is also a rarity of Chinese folk culture and art,and has uniqu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 cultural value. It is one of the excellent Chines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Changzhou chant;cultural rarity;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朱世龍)

      I239.9

      A

      2095-042X(2012)01-0062-04

      2011-07-30

      范炎培 (1944—)男,江蘇常州人,高級教師,主要從事吳語及吳地民俗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常州傳統(tǒng)藝術
      常州的早晨
      小讀者之友(2022年4期)2022-05-20 13:19:36
      飯后“老傳統(tǒng)”該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tǒng)
      常州非遺 燦爛多彩
      華人時刊(2019年19期)2020-01-06 03:23:08
      老傳統(tǒng)當傳承
      傳媒評論(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紙的藝術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tǒng)
      中國三峽(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因藝術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藝術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爆笑街頭藝術
      墨竹工卡县| 玉门市| 鹤壁市| 诸城市| 崇明县| 香河县| 女性| 洞头县| 临安市| 五常市| 田阳县| 洛浦县| 福安市| 江城| 颍上县| 乡城县| 凉山| 库伦旗| 枞阳县| 正安县| 泰兴市| 连州市| 芦山县| 公主岭市| 玛纳斯县| 商水县| 绥芬河市| 万源市| 西乡县| 阿拉尔市| 遂宁市| 晋州市| 巴青县| 涞水县| 和静县| 龙陵县| 江陵县| 湟源县| 芷江| 密云县| 连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