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朝鮮張維《蜃樓記》與柳宗元《永州鐵爐步志》之比較

      2012-08-15 00:50:03付春明楊會敏
      長春大學(xué)學(xué)報 2012年3期
      關(guān)鍵詞:蜃樓子虛鐵爐

      付春明,楊會敏

      (宿遷學(xué)院 教師教育系,江蘇 宿遷 223800)

      朝鮮張維《蜃樓記》與柳宗元《永州鐵爐步志》之比較

      付春明,楊會敏

      (宿遷學(xué)院 教師教育系,江蘇 宿遷 223800)

      朝鮮張維的古文創(chuàng)作深受柳宗元、韓愈等唐宋大家的影響,其《蜃樓記》很大程度上是他學(xué)習(xí)借鑒柳宗元的《永州鐵爐步志》所取得的成果。文體上,都屬于“臺閣名勝類”雜記文;文章構(gòu)思上,柳文結(jié)構(gòu)簡單明晰,而張文則結(jié)構(gòu)復(fù)雜、曲折多姿;語言風(fēng)格上,柳文全篇散句單行,節(jié)奏緊快,而張文則駢散結(jié)合、兼用排比,形成平淡自然、節(jié)奏舒緩、韻味悠長的風(fēng)格;在藝術(shù)手法的具體運用上略有不同。

      張維;柳宗元;雜記文;異同

      張維(1587-1638),字持國,號溪谷、支離子等,與李庭龜(1564-1635)、申欽(1566 -1628)、李植(1584—1647)并稱為朝鮮李朝時期的“散文四大家”。此四人以中國唐宋八大家為文章正宗,作文力求典雅醇正,其文章在朝鮮文苑具有典范性。張維少時即以文章知名,入仕后更是文名遠播,他或為館伴出使中國,或出使日本,后來執(zhí)掌文樞并由右相獲封新豐府院君,被另一國朝大家申欽推許為“文章才學(xué)當(dāng)今一流”。張維著述甚豐,可惜大都遺失于江都之亂,唯有《溪谷集》、《陰符經(jīng)注解》等著作傳世,其《溪谷漫筆》是一部隨筆文集,在朝鮮文壇享有盛譽。

      張維16歲時就師從其外舅金尚容,專攻韓柳篇法。作文深受韓愈、柳宗元的影響,但又不固步自封,廣泛涉獵諸家諸子之說為其所用,這一點也為朝鮮其他文人認(rèn)同。李澤堂評其曰:“公……氣不累調(diào),思不愈格,出之也肆篇成章。其理則孔孟,其材則秦漢,其模范則韓柳大家。以至騷賦詞律,各臻古人閫奧,絕無世俗奇偏饾饤之病,自成一家語。於乎公之斯藝,可謂真善俱美,而無遺憾矣。”[1]147李明漢評其曰:“公之文源于潛心學(xué)習(xí)濂洛關(guān)閩遺書,盡力于先秦兩漢韓柳歐蘇諸子之說,甚至道釋醫(yī)卜堪輿亦浸淫咀嚼?!保?]146張維以韓柳歐蘇等唐宋大家為模范對象,并在學(xué)習(xí)作文的過程中將諸家筆法吸納于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風(fēng)格。張維的《蜃樓記》就是他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并取得成功的典型例子,這篇文章從文體描寫對象、思想內(nèi)容、構(gòu)思、藝術(shù)手法等方面學(xué)習(xí)借鑒了柳宗元的《永州鐵爐步志》,并在學(xué)習(xí)的基礎(chǔ)上有諸多超越。為方便下文的比較研究和表述,就暫且將二人的文章簡稱為張文和柳文。

      1 文體之同:“臺閣名勝類”雜記文

      從文體的具體類別上看,兩者都屬于古代雜記文“臺閣名勝類”。這種說法參考了褚斌杰在《中國古代文體概論》中的分法,他根據(jù)雜記文所記寫的內(nèi)容和特點將其大致分為臺閣名勝記、山水游記、書畫雜物記和人物雜記四類。此書對臺閣名勝記的定義為“古人在修筑亭臺、樓觀,以及游覽某處名勝古跡時,常常撰寫記文,以記敘建造修葺的過程,歷史的沿革,以及作者傷今悼古的感慨等等。這類記文記寫的對象是某些建筑物或歷史名勝,在寫法上是沒有定格的,或發(fā)議論,或抒懷抱,或?qū)懢拔铮皇遣幻撾x所記寫的對象,或以所記寫的對象為緣由,而作發(fā)揮?!保?]353在此基礎(chǔ)上,著者特別強調(diào)了臺閣名勝記重在發(fā)揮議論、抒寫懷抱及“從性質(zhì)上講,實際上是些文學(xué)小品,它常常以議論風(fēng)發(fā),寫物狀景形象、生動,情味雋永、深厚取勝”[2]353的鮮明特點。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唐代的臺閣名勝類作品大都符合上述的定義,以所記寫的“物”為中心,敘寫名勝臺閣的建構(gòu)緣起及過程、地理位置、自然景色等,文章具有濃厚的寫實風(fēng)貌,即使有些作者在行文中雜以議論,也只是就事論事自然吐露而不是刻意為之。但宋代以后,此類作品的抒寫對象由“以物為主”發(fā)展為“以人為主”,宋人不再像唐人那樣粘滯于景物的細膩刻畫,而是將所寫景物淡化為表達他們強烈的個人主觀感情的書寫載體。他們大都寥寥幾筆對所寫景物進行泛化、淡化處理,而將主要筆墨放在議論說理、抒寫個人襟抱上。更有甚者,對其所寫的景物進行空間虛化,不對景物進行具體的正面描寫而直接轉(zhuǎn)入議論。如蘇軾的《凌虛臺記》,作者將其上司陳太守修建并屬以作序的凌虛臺虛化為四方古宮殿,并以它們的“不足恃”為例來說明萬物興廢、人事得喪的無常。

      2 描寫對象之同:“虛化”

      從總體來看,柳文、張文都應(yīng)歸屬于雜記文“臺閣名勝類”,但兩者具體的描寫對象都與上述的傳統(tǒng)寫實對象不同,都具有“虛化”的特點。柳文所記對象是永州城北郊的鐵爐步(“步”按照柳宗元文中的解釋應(yīng)為江邊的碼頭),可碰巧的是由于“鍛者人去爐毀”[3]756,此地名存實亡,這樣柳宗元所記寫的對象就成了名不符實的“非現(xiàn)時的存在物”了,因此也免去了對鐵爐步四周的環(huán)境景物進行寫實性的描寫,而直接針對此種反?,F(xiàn)象發(fā)表看法。從其描寫對象上看,柳宗元這篇記作在其所有此類作品中算是不入正格的“另類”了,也因此打破了柳宗元臺閣名勝類作品貫用的先敘事、次寫景、后議論的三段論模式,似乎開啟了宋人在此類作品中“以人為主”、尚意尚理的先聲。相較之下,張維在選取描寫對象方面受到柳宗元的啟發(fā)并走得更遠,他所選取的描寫對象是神出鬼沒、虛無縹緲的“蜃樓”,正如其在記文開頭所說:“蜃樓在溟海中,結(jié)構(gòu)窈冥,機巧神變,故莫詳其制作;浮游無定,見滅無常,故莫指其方所;望之而有,即之而無,故莫測其近遠云?!保?]130海市蜃樓,變幻無常,望之可見,近之卻無,根據(jù)現(xiàn)代科學(xué)解釋,海市蜃樓現(xiàn)象不過是海平面空氣與光的折射產(chǎn)生的自然現(xiàn)象,但包括張維在內(nèi)的古人還不可能給予科學(xué)的解釋,而是將蜃樓當(dāng)作中國古代典籍中所記載的傳說中存在于溟海中的讓人可望不可即的仙人居住的樓閣。若說柳宗元所描寫的鐵爐步是永州歷史上曾經(jīng)存在的而后來才“名存實亡”的實際存有過的景物,而張維卻將中國神話傳說中虛構(gòu)的并不存在的蜃樓作為記寫對象,抒寫對象的虛幻性和臆造性,可以算是作者的一個創(chuàng)見了。僅以此點來看,張維也算是具有開拓精神的臺閣名勝類文章創(chuàng)作方面的“先鋒派”人物了。

      3 主題之異:“欺世盜名”與“世事虛幻”

      從文章思想內(nèi)容上看,柳文先是針對永州城北郊的鐵爐步名存實亡這一怪現(xiàn)象提出質(zhì)疑,然后借鐵爐步人之口發(fā)表宏論:“子何獨怪是?今世有負其姓而立于天下者,曰:吾門大,他不我敵也。問其位與德,曰:久矣其先也。然而彼猶曰我大,世亦曰某氏大。其冒于號有以異于茲步者乎?向使有聞茲步之號,而不足釜锜、錢镈、刀鈇者,懷價而來,能有得其欲乎?則求位與德于彼,其不可得亦猶是也。位存焉而德無有,猶不足大其門,然世且樂為之下。子胡不怪彼而獨怪于是?大者桀冒禹,紂冒湯,幽、厲冒文、武,以傲天下。由不知推其本而姑大其故號,以至于敗,為世笑僇,斯可以甚懼。若求茲步之實,而不得釜锜、錢镈、刀鈇者,則去而之他,又何害乎? 子之驚于是,末矣?!保?]756-757鐵爐步的人用有權(quán)勢有德望的世族后人只徒有其祖上名號而不具備其祖先品德這一社會現(xiàn)象類比,指出更讓人奇怪的是世上的人們?nèi)詷反瞬黄5刈分疬@一虛名,并進一步用中國歷史上夏商周三代夏桀冒用其先祖禹,商紂冒用其先祖湯,周幽王、厲王冒用其先祖文王、武王的而遭致慘敗為世人所恥笑的歷史事實來比況鐵爐步“名不符實”這一現(xiàn)象。鐵爐步人發(fā)表的見解可謂微言大義,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并且達到了柳宗元在文章結(jié)尾所提及的“觀民風(fēng),采民言”[3]757的目的。張文先是用頗具抽象性和模糊性的語言引出介紹了所言對象——蜃樓,繼而追述其來歷:“《列子》書曰,有神山在渤海中,其上臺觀皆金玉,仙圣之種居之,其山無所根著,常隨波往還。其后秦皇帝好神仙,方士盧敖、徐市等皆言海中有仙人之居,去人不遠,始皇喜其言,東巡海上,若或見之。自《列子》所記,其實皆指是樓,而其制作遠近之詳,諸書皆不能載。”[4]130為了強化蜃樓的真實性,作者更是發(fā)揮其想象力虛構(gòu)了居住在海中的“介氏之族”(“介”原義為鎧甲,引申義之一指有甲殼的蟲類或水族)利用神仙之術(shù)舉族為神仙建造“壯麗瑰杰”、美輪美奐的住所——蜃樓,建成后囑托作者虛構(gòu)的另一人物“子虛子”寫記,然后采用“某人”(應(yīng)該是指介氏族的一員)與“子虛子”主客問答的形式從蜃樓的虛實有無推衍出了天地萬物、人事歷史皆虛幻無常的結(jié)論。綜上,柳文以儒家思想為衡量標(biāo)準(zhǔn),就鐵爐步名存實亡一事引申批判了人類社會歷史上屢見不鮮的欺世盜名的現(xiàn)象,而張文則主要以自己虛構(gòu)的故事和嚴(yán)密的邏輯說理闡釋了作者對佛教世事無常和老子無有相生思想的認(rèn)識和體悟,這種思想與蘇軾在其《凌虛臺記》中抒發(fā)的萬物興廢、人事得喪的無常及《清風(fēng)閣記》中探討的“有無”、“虛實”之道更接近。

      4 結(jié)構(gòu)之異:“簡單明晰”與“復(fù)雜多姿”

      從總體構(gòu)思上看,兩篇記文都放棄了臺閣名勝類作品貫用的“以物為主”的傳統(tǒng)書寫模式而采用宋人常用的“以人為主”的新型書寫模式。但相較之下,柳文結(jié)構(gòu)簡單明晰,而張文則結(jié)構(gòu)復(fù)雜、曲折多姿。前者先以所記寫的名存實亡的永州城北郊的鐵爐步為引子,筆鋒隨即轉(zhuǎn)入文章的議論部分,議論采取了賦體文學(xué)中“主(作者本人)客(鐵爐步人)問答”的形式,文章結(jié)構(gòu)單一明了。雖然像柳文一樣,張文也以人的說理議論部分為主,但在之前,作者對作為全文議論引子和載體的蜃樓進行簡單介紹后,并沒有立即轉(zhuǎn)入議論,而是來了兩段小插曲,先是追本溯源地引入了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下來的有關(guān)蜃樓的神話傳說及歷史故事,張維用“《列子》書曰,有神山在渤海中,其上臺觀皆金玉,仙圣之種居之,其山無所根著,常隨波往還”[4]130幾句話就凝練地概括了《列子·湯問》中記載的“隨潮波上下往還”[5]136、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外仙山“五山”[5]136的美麗傳說;“其后秦皇帝好神仙,方士盧敖、徐市等皆言海中有仙人之居,去人不遠,始皇喜其言,東巡海上,若或見之”[4]130讓我們聯(lián)想起有關(guān)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及其他帝王為了滿足自己追求長生不老的私欲而執(zhí)著地派方士入海求仙的一系列故事,這些傳說故事不僅增加了文章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更是極大地擴展了讀者的閱讀審美空間。除引入神話、歷史故事這一插曲,張維還發(fā)揮想象力虛構(gòu)了“介氏之族”共同為神仙修建蜃樓的另一動人插曲:“其始也,蓋介氏之族經(jīng)營焉。介氏世居海中,得神仙之術(shù),能變化為幻。嘗聚族而謀曰:‘吾屬雖與魚鱉為伍,實有仙靈之道,嘗聞神仙好樓居,豈可無壯麗瑰杰之所以稱其神明哉?!煜嗯c吹噓之,基以虛無,建以象罔,飾以忽荒,蓋不日而輪奐矣。即成,大會落之,屬子虛子記焉?!保?]130故事的主人公“介氏之族”居住在水中,且“得神仙之術(shù),能變化為幻”,張維虛構(gòu)的主人公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早有記載,而且也通神仙之術(shù),能吐氣建造蜃樓?!秶Z·晉語》中說:“雀入于海為蛤,雉入于淮為蜃。黿鼉魚鱉,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哀夫!”[6]蛤、蜃、黿、鼉、魚、鱉這些海中動物都具有通神的本領(lǐng)。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鱗部·蛟龍》記載:“蛟之屬有蜃,其狀亦似蛇而大,有角如龍狀……能吁氣成樓臺城郭之狀,將雨即見,名‘蜃樓’,亦曰‘海市’?!保?]2382又其《介部·車螯》說:“車螯,生海中,即蜃也,能吐氣為樓臺?!保?]2536“蜃”即“介氏之族”的成員,其呼出的氣,名“蜃氣”,蜃氣結(jié)成樓臺之狀,謂“蜃樓”,也謂“海市”。正因為生活在浩淼無垠的海中的神秘生物——“介氏之族”具有奇特的吐氣建臺之術(shù),所以它自然成為張維青睞的為神仙建造虛無縹緲的蜃樓的最佳人選。在以上兩段小插曲后,張維才像柳宗元一樣采用主客問答的方式進入文章的議論部分,正是這兩段插曲增強了其文章所蘊含的歷史文化韻味和藝術(shù)感染力。

      5 藝術(shù)手法之異:對“設(shè)辭問答”的不同創(chuàng)新

      從藝術(shù)手法來看,首先兩篇記的主體議論部分都借鑒了賦體“設(shè)辭問答”的形式,但柳宗元和張維對這一手法的借鑒使用各有創(chuàng)新。“設(shè)辭問答”即劉勰《文心雕龍》中提出的賦的特色之一“述客主以首引”[8],它是賦體文學(xué)重要的標(biāo)識,劉勰的提法得到了后人的認(rèn)可。元代祝堯在其《古賦辯體》中追溯了這種形式的來源:“賦之問答體,其原自《卜居》、《漁父》篇來,厥后宋玉輩述之,至漢此體遂盛。此兩賦(指《子虛》、《上林》)及《兩都》、《二京》、《三都》等作皆然?!保?]特別要指出的是,西漢開始盛行虛擬人物的對答,由司馬相如在《子虛》、《上林》兩賦中虛構(gòu)的“子虛”、“烏有”、“亡是公”等主客體對答首開其例,張維即借鑒了司馬相如的這種作法,他在文章中既虛構(gòu)了“介氏之族”為神仙建造蜃樓并屬托子虛子作記的故事,又讓故事中的兩個虛構(gòu)人物“某人”與“子虛子”充當(dāng)“設(shè)辭問答”的主客體。但司馬相如賦中虛構(gòu)人物的對答是互為主客、平分秋色地進行論辯,而張維筆下的主客對答則是主客合一,兩個虛構(gòu)人物的主客對答實際上是作者的自我獨白,這是對賦的虛構(gòu)人物主客對答傳統(tǒng)手法的靈活運用,主要是為了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波折和演進,也是為了推進邏輯說理的進程。張維筆下的“某人”實際上只起了穿針引線的作用,而另一人物“子虛子”擔(dān)當(dāng)了論述說理的主要角色,“子虛子”與“某人”實際是合二為一地為作者代言,這樣作者筆下的虛構(gòu)人物與作者融為一體了。柳宗元沒有采取虛構(gòu)人物的主客對答形式,主客體即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及永州鐵爐步人,并且采用“抑主揚客”的形式,“我”只是提出質(zhì)疑,而讓闡釋宏大道理的智慧之人讓民間的鐵爐步人來擔(dān)當(dāng),體現(xiàn)了作者“以民為本”的民本思想及“觀民風(fēng),采民言”[3]757的傳統(tǒng)的儒教觀。巧妙的是,鐵爐步人的辯詞中也套用了輔助的主客問答的形式——世族大家的后人與鐵爐步人的對答,這樣就造成了主次分明的雙層主客問答的形式,可謂頗具匠心,稍稍彌補了單一的主客問答造成的平白簡單。張維在文中采用的利用虛構(gòu)故事中的虛構(gòu)人物進行主客問答的雙層虛構(gòu)(也可謂虛構(gòu)之虛構(gòu))和柳宗元采用的雙層主客問答的形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6 藝術(shù)手法之同:類比手法、以小見大

      另外,兩篇記在主客對答的論說中都使用了類比的手法以達到小中見大的藝術(shù)目的。柳文中鐵爐步人用中國歷史上夏商周三代夏桀冒用其先祖禹,商紂冒用其先祖湯,周幽王、厲王冒用其先祖文王、武王的歷史事實來比況鐵爐步這一地方名不符實的現(xiàn)象,取得了微言大義的藝術(shù)效果,正如明代茅坤所評價那樣:“志步特數(shù)言,托諷言外者,無限深情,轉(zhuǎn)處妙?!保?0]張文中當(dāng)“某人”反問“子虛子”為他們?nèi)褰ㄔ斓奶摶玫尿讟亲饔涬y道不是“幻之幻”(也即為虛幻的蜃樓作虛幻的文章)時,子虛子曰:“夫天下何往而非幻哉?天有時而踣,地有時而滅,則天地亦幻矣。天地猶幻,況其中之人與物與其事而非幻哉?阿房、未央、銅雀、五鳳,此人類所謂宏固巨麗不拔之構(gòu)也,傾天下之力而成之,竭詞人之藝而文之,而今果有存者耶?自無而有,又自有而無,彼與此等矣。幻則均幻,實則均實,如之何其抑此而揚彼也?”[4]130子虛子的答辭就以天地萬物的虛幻來類比蜃樓的虛幻,還特別列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阿房宮、未央宮、銅雀臺等傾天下之力而建造的并讓許多文人為之揮毫作文的宏麗建筑最終都從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消失蕪沒來論證萬事皆空的大道理。

      7 語言風(fēng)格之異:節(jié)奏“緊快”與“舒緩”

      從語言風(fēng)格來看,兩篇文章語言都具有縝密雅潔、自然流暢的特點。不同的是,柳宗元用連詞將單行的長短不一的或陳述或疑問的散句緊密地組合成一個整體,節(jié)奏緊快,行文給人一氣呵成的感覺。而張維則以講故事、話家常的口吻娓娓道來,形式整齊的排比句、大量字?jǐn)?shù)不等的對偶句(其中以四言對偶句最多)與單行的散句并用。排比句的運用如“蜃樓在溟海中,結(jié)構(gòu)窈冥,機巧神變,故莫詳其制作;浮游無定,見滅無常,故莫指其方所……”[4]130,對偶句如“天有時而踣,地有時而滅”,“傾天下之力而成之,竭詞人之藝而文之”[4]130等等,正是這種駢散結(jié)合及排比句式的運用造成了節(jié)奏舒緩、平淡自然、韻味悠長的敘述風(fēng)格。朝鮮文人李宜顯在《陶谷集》對張維文章的評價可謂準(zhǔn)確:“溪谷之文,雖無動人氣焰,妥帖稱停,無一字一句偏側(cè)生拗。凡作文快意處,例多洋溢濫飛,而此卻潘然如平盤儲水,行文又極雅潔?!保?1]

      綜上,從思想內(nèi)容及藝術(shù)手法上看,張維的《蜃樓記》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柳宗元的《永州鐵爐步志》的啟發(fā)和影響。但從文體發(fā)展、文章構(gòu)思及語言風(fēng)格上看,張維無疑富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能夠別出心裁進行個性化的表達,從張維在學(xué)習(xí)借鑒基礎(chǔ)上所創(chuàng)作的這篇小記所取得的藝術(shù)成果,即可窺見他卓越的文章筆力及領(lǐng)悟能力,這也是他為何能成為朝鮮李朝時期散文四大家之一的原因所在。

      [1] 金臺俊.朝鮮漢文學(xué)史[M].張璉瑰,譯.北京:社會科學(xué)文獻出版社,1996.

      [2] 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7.

      [3] 柳宗元.柳宗元集[M].北京:中華書局,2000.

      [4] 張維.溪谷集[M]∥民族文化推進會.韓國文集叢刊:第92冊.漢城:景仁文化社,1991.

      [5] 列子[M].景中,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7.

      [6] 國語[M].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1978:498.

      [7] 李時珍.本草綱目[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2.

      [8] 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6.

      [9] 吳廣平.宋玉集[M].長沙:岳麓書社,2001:395.

      [10] 吳文治.柳宗元資料匯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249.

      [12] 李宜顯.陶谷集[M]∥民族文化推進會.韓國文集叢刊:第181 冊.漢城:景仁文化社,1991:438.

      A Comparison between Korean Writer Zhang Wei's Notes of Mirage and Liu Zong-yuan’s Notes about Yongzhou Iron Furnace Wharf

      FU Chun-ming,YANG Hui-min

      (Depart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Suqian College,Suqian 223800,China)

      Korean writer Zhang Wei's ancient prose creation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Liu Zong-yuan,Han Yu and other famous writers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To a great extent,his Notes of Marage was an achievement which he had learnt and profited from Liu Zong-yuan’s Notes about Yongzhou Iron Furnace Wharf.In literary style,both of the articles belong to the proses about the Tai Ge of interest;Looked from conception,comparatively speaking,the structure of Liu Zong-yuan’s proses was simple and clear,while that of Zhang Wei’s was complicated.Looked from the language style,the whole text by Liu Zong-yuan used quite a few pieces with tight and quick rhythm,however,the records of Zhang Wei not only used the single lines but also the dual ones mixed with parallelism and affable rhythm,as a result,his notes formed the light and natural style.In the artistic technique,they had made innovations respectively in their concrete utilization.

      Zhang Wei;Liu Zong-yuan;miscellany article;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I106.6

      A

      1009-3907(2012)03-0321-04

      2011-09-30

      付春明(1981-),男,湖南邵陽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xué)研究;楊會敏(1980-),女,湖北襄陽人,講師,博士,主要從事比較文學(xué)與世界文學(xué)研究。

      責(zé)任編輯:柳 克

      猜你喜歡
      蜃樓子虛鐵爐
      論嚴(yán)歌苓《蜃樓》的身體敘述
      嗨,去你的鐵爐峁吧
      歸期
      參花(下)(2022年1期)2022-01-15 00:45:01
      近代戲曲家吳承烜及其《蜃樓記續(xù)傳奇》考論
      戲曲研究(2021年3期)2021-06-05 07:07:42
      永州鐵爐步志
      月讀(2020年8期)2020-08-25 10:02:45
      孟母斷機子虛
      三人成虎
      學(xué)苑創(chuàng)造·A版(2017年7期)2017-06-24 08:17:14
      《金瓶梅》與《紅樓夢》的“色空”闡釋——從“子虛之死”到“賈瑞之死”說起
      霧霾
      汉中市| 五常市| 柘荣县| 芜湖县| 正定县| 康平县| 密云县| 炉霍县| 库尔勒市| 襄汾县| 沙洋县| 清涧县| 长治市| 顺昌县| 仁怀市| 怀来县| 阜宁县| 阳谷县| 浦县| 澄江县| 灵台县| 天祝| 敖汉旗| 兰西县| 建昌县| 巢湖市| 禹城市| 津市市| 紫金县| 甘谷县| 南溪县| 枣阳市| 罗田县| 普陀区| 嘉义县| 丹江口市| 文成县| 阿勒泰市| 高淳县| 陇南市| 中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