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生
(國家發(fā)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第一,調結構,外貿會出現(xiàn)進一步減速。全球的經濟貿易形勢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全球經濟在減速,中國經濟也在減速,尤其是2012年中國GDP增長率調低到7.5%,而且未來10年中國經濟增速也難以超過過去20年。如果我們的外貿把重點放在調結構、轉方式,那么外貿增長會進一步減速。我們面臨一種選擇,是把重點放在拼速度上,還是放在調結構、轉方式上。2012年的形勢很嚴峻。不但是2012年,今后若干年全球和中國經濟都將減速。
第二,當前我國外經貿發(fā)展的趨勢正在發(fā)生大的結構性變化。2008年的順差是2981億美元,加工貿易順差是2967億美元,一般貿易順差是908億美元。2011年的貿易總順差降低到了1551億美元,但是加工貿易的順差已經增加到3658億美元,而一般貿易已經出現(xiàn)了875億美元逆差。因此,可以預測“十二五”末我們的外貿會趨于平衡。我要問個問題,它是一種什么樣的平衡,是一般貿易的巨額逆差還是加工貿易的巨額順差,這種局面能不能持續(xù)下去,如果持續(xù)不下去我們外貿差額將會怎樣?
第三,來華投資的外資已經從成本驅動型轉向市場驅動型。來華投資的外資不但不創(chuàng)造出口,反而創(chuàng)造了進口。來華投資的外資在中國開始建立越來越多的研發(fā)中心,但其目的是本地化和市場化。我們想一想下一步的經濟不但國內增長的態(tài)勢會進一步激烈,而且它對我們的進出口貿易會有什么樣的影響?
第四,歐美在推動工業(yè)化,歐美在對海外投資征稅來鼓勵資本回遷。另外一方面,對成本敏感的外資和內資開始對外轉移。如果這個趨勢再持續(xù)5到8年,我們可以想象它會對我們的外貿和經濟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另外,美國從2009年開始重塑全球的貿易規(guī)則,它是如何重塑的?美國已經在整合它的貿易伙伴的國內競爭規(guī)則。美國正在把美國治理推廣演進給全球市場。摩擦已經不是WTO框架下的摩擦,已經不是戰(zhàn)略層面根據(jù)UICC(美中經濟安全評估委員會)所評估的對特定產業(yè)的,而是從基本制度上制定。這個政策會對中國下一步的發(fā)展有什么樣的影響?
第五,外貿依存度正在急劇地下降。2003年我國的外貿依存度首次達到了51.9%,2009年達到了67%,2011年外貿依存度已經下降到50%。這意味著中國的外貿正在發(fā)生重大結構性變化。也就是規(guī)模增長不但減速,而且今后還有可能會出現(xiàn)逆轉。因此,大進大出的外貿正在向另外一個方向轉變。在這種情況下,2012年出口形勢不好,這不是一個短期的增長,而是一個長期的趨勢性。那么,我們就要研究穩(wěn)出口的政策是針對短期的增長,還是針對長期的結構性變化?
2012年的穩(wěn)出口的政策主要有三句話:
第一,逆境更有利于調結構、轉方式、促平衡。但是,在逆境中尤其要轉變的是政府,政府要轉方式。也就是說政府要像2009年浙江和江蘇等地采取的政策。政府要下企業(yè),服務要促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穩(wěn)出口。
第二,政府在目前階段一定要防止出臺以穩(wěn)出口的短期臨時性政策,變成長期轉方式、促改革和調結構的障礙。
第三,在當前不容樂觀的形勢下,要更加相信企業(yè)。政府應該像經濟工作會議所講的,四個牢牢把握,其中有一個叫“牢牢把握實體經濟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企業(yè)最需要的是減稅負、易融資、少管制、促創(chuàng)新、機會公平,能夠在困難的時候讓外貿企業(yè)和政府、行業(yè)協(xié)會同舟共濟抓住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