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宇
(黑龍江省農墾寶泉嶺管理局綏濱灌區(qū)管理站,黑龍江 綏濱156203)
灌漿結束后,須對灌漿的效果進行檢查,以確定壩體隱患是否已消除,達到了除險加固的目的。檢查的內容是: 泥漿在壩體內的充填情況,灌漿施工的記錄資料,壩體內、外質量的改善情況等。檢查時間一般宜在壩內漿體基本固結之后的低水位期??刹扇∠铝蟹椒ㄟM行檢查。
對壩頂、壩坡和壩腳進行全面的察看,并與灌漿前的檢查結果相對照,例如,原來漏水的地方是否停止了,潮濕的地方是否干燥了等,以作為初步判斷灌漿效果的依據。
分析原型觀測資料是一種檢查灌漿效果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長期監(jiān)測大壩安全運行的有效方法。
1) 分析停止灌漿后,各測點的沉降和位移資料,了解各測點間的差異沉降大小和是否有機應變( 根據位移計算) 發(fā)生;確定壩的變形是否已基本穩(wěn)定。
2) 若有孔隙水壓力觀測項目,則應了解由于壩體沉降和灌漿所增大的孔隙水壓力是否已消散完畢,以確定壩體內的滲流是否用于穩(wěn)定滲流。
3) 分析灌漿前和結束后的測壓管或滲壓計( 孔隙水壓力儀) 觀測資料,了解各測點水位與庫水位的關系及其變化情況,或將測點水位換算成位勢,了解位勢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在今壩劈裂灌漿形成連續(xù)漿體帷幕的條件下,庫水位基本相同時,幕前的測點水位( 或位勢) 上升,幕后的下降,則表明漿體帷幕的效果不錯,幕前后測點水位差別越大,效果就越好。但應指出,即使幕前后測點的水位與灌漿前的相比沒有多大的差異,甚至相同,也不能就肯定是灌漿的效果不好。因為只要泥漿填滿了原來的裂縫,促使了壩體內部應力的調整,增加了壩體的密實度,提高了壩體整體的抗?jié)B能力,即達到了灌漿之目的。
4) 在庫水位基本相同的條件下,可對比灌漿前后滲流量的大小,滲流量的減少量與灌漿的效果成正比。測點水位,或者說浸潤面的位置不降低,但滲流量卻可能會減小。因此,分析滲流量的變化是一種確定灌漿效果的有效方法。
在現(xiàn)場進行注水試驗,檢查壩體滲透系數(shù)的改善程度。注水可選擇在灌漿期沉陷量較大和較小壩段的壩頂和壩坡上進行。注水試驗可采用試坑注水和鉆孔注水兩種方法進行。前者用來測定壩體上部的滲透系數(shù),后者用來測定壩體內部的滲透系數(shù)。進行鉆孔注水試驗時,可采用變水頭或常水頭方法,但孔內水位不要超過正常庫水位,以免發(fā)生水力劈裂。試坑注水法也可以在探井中進行。
探井的位置應選探在沉降量較大和懷疑灌漿質量不夠好的壩段。探井的深度應超過隱患的深度。在探井中,檢查漿脈的分布、厚度和有無夾矽層,繪出漿脈分布圖; 在不同高程上,取漿體和壩體土樣進行含水量和干密度試驗. 繪制其沿深度的變化曲線,檢查漿體與兩側壩體的結合情況。
1) 由主管部門組織和主持召開驗收會議。設計、施工、管理和試驗單位委派有關人員參加會議。
2) 管理部門向會議介紹灌漿前工程的運行和隱患情況,并提供有關資料。
3) 設計部門向會議介紹灌漿設計的依據和提供設計書。
4) 施工部門向會議介紹灌漿的施工情況,施工中曾出現(xiàn)的問題及采取的出來措施; 提供原型觀測和分析報告,土工試驗報告,灌漿效果檢查報告,灌漿施工技術總結報告等,并對灌漿效果做出評價。
5) 驗收小組通過現(xiàn)場勘察、會議討論和審查所提供的資料后確認灌漿已達除險加固的目的,便可驗收立案,并通知管理單位,水庫可正常運行。
驗收標準建議如下: 如能滿足下述標準,則可認為壩體灌漿已達已定目的,可予以驗收。
1) 下游壩坡的潮濕、滲水和沼澤化的現(xiàn)象消失,壩坡被變得干燥了。
2) 下游的總滲流量明顯比灌漿前減小。
3) 壩體的浸潤面比灌漿前降低。
4) 壩體的變形基本穩(wěn)定,灌漿后,各測點之間的差異沉降甚小,不足以產生新的裂縫。
5) 在灌漿影響到的范圍內,壩體的干密度應增大,滲透系數(shù)應減小;壩的整體強度增加,抗?jié)B的能力增大。
[1]陸艷梅. 大壩滲漏傳熱模型分析與研究[D]. 南京: 河海大學,2006.
[2]張啟岳. 土石壩觀測技術[M]. 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92.
[3]華東水利學院. 土石壩工程[M]. 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