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合
(河北省行唐縣獸醫(yī)防疫站,河北 行唐 050600)
豬病初體溫升高達40~41℃,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廢絕,舌、唇有小水皰,蹄冠、蹄叉、蹄踵、附蹄等部位出現(xiàn)局部發(fā)紅、微熱、疼痛、敏感等癥狀,不久患部形成米粒大至黃豆大的水皰,水皰破裂后其表面出血,形成糜爛,如無細菌感染,一般發(fā)病7 d左右自愈。如果繼發(fā)感染,則會影響蹄葉、蹄殼,嚴重者蹄匣脫落,患肢不能著地,病豬常臥地不起或跪行?;疾〔溉槟肛i乳房見爛斑,以乳頭病變常見,有時本病可引起孕豬流產(chǎn)、患乳房炎及慢性蹄變形。如果哺乳母豬乳頭有水皰,則整窩小豬發(fā)病,病豬多因急性胃腸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程稍長者,口腔及鼻面上出現(xiàn)水皰和糜爛。
死于本病豬只的口腔、蹄部、乳房、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胃黏膜可見水皰、爛斑與潰瘍,病部上覆蓋黑棕色痂塊,心包膜彌漫性及點狀出血,心肌有灰白色或淡黃色斑點或條紋,心肌松軟。
3.1 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持豬舍清潔、通風、干燥、衛(wèi)生,減少應激刺激。
3.2 糞便進行堆積發(fā)酵處理,圈舍、場地和用具用2%的火堿或10%的石灰乳消毒。
3.3 病豬蹄部用來蘇兒或高錳酸鉀沖洗并擦干后,涂魚石脂軟膏,再以繃帶包扎;舌、唇爛斑處用清水或食醋沖洗,再涂以明礬或碘甘油,也可撒布冰硼散;對母豬乳房爛斑可用肥皂水或硼酸清洗,也可涂抹抗生素軟膏。
3.4 肌肉注射“熱毒跛痛寧”(主要成分:磺胺間甲氧嘧啶)和“蹄肢康”(主要成分:鹽酸沙拉沙星)。
3.5 飲水中加入黃芪多糖和優(yōu)質電解多維或速補,補足維生素B和維生素C、魚肝油的用量。
3.6 飼料中拌入“敗毒特效跛行散”(主要成分:金銀花、大青葉、板藍根、金絲桃素、水牛角、黃連、黃柏、梔子等)瀉火解毒、清熱涼血,提高豬只抗病力。
3.7 嚴重不食豬,靜脈輸入葡萄糖生理鹽水、樟腦、林可霉素、病毒靈、柴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