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臺灣榿木造林技術

      2012-08-15 00:43:31帥樹成王金錫劉景周蕭明華楊小建
      四川林業(yè)科技 2012年1期
      關鍵詞:榿木樹種造林

      帥樹成,王金錫,劉景周,蕭明華,楊小建

      (1.樂山市林業(yè)局,四川樂山 614000;2.四川省林業(yè)科學研究科院,四川成都 610081;3.樂山市林苗場,四川 樂山 614000;4.涪陵區(qū)林業(yè)局,重慶 涪陵 401246)

      臺灣榿木(Alnus formosana)屬于樺木科(Betulaceae)榿木屬(Alnus Mill),又名臺灣赤楊,水柯子,為落葉喬木樹種。高可達20m以上[1](樂山10年生臺灣榿木最大高可達23 m,最大胸徑達28 cm),為榿木屬植物中樹干最通直、根瘤效果最好的喬木樹種。作為一種生態(tài)改良型的速生優(yōu)質樹種,它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四川省自1999年引種臺灣榿木以來,開展了臺灣榿木育苗技術研究[2],多樹種對比試驗,生態(tài)適生區(qū)試驗,多樹種混交林試驗[3],造林試驗等,取得了很好成果,在我省海拔600 m~1 400 m的廣大盆周山區(qū)中均有種植。本文就臺灣榿木造林技術作一概述,并就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以供借鑒。

      1 造林地選擇

      1.1 海拔

      海拔是決定臺灣榿木能否栽種和生長的決定因素,是確定臺灣榿木造林地閾值范圍和最佳適生區(qū)的限制因子。研究表明臺灣榿木能忍耐-7.6℃低溫[4],木材材質具有一定柔韌性,可抗短時間雪壓,但長時間雪壓則易使樹干折斷,特別是5齡以下幼樹更易壓斷,在不同海拔造林試驗中,表現最好的是海拔600 m至1 200 m地段,在1 400 m時產生部份受凍,2 000 m以上產生嚴重雪壓而斷干或整株全部凍死。因此,在四川臺灣榿木造林地最佳地段海拔是600 m~1 200 m,建議在海拔1 500 m以上地段種植臺灣榿木應慎重。

      1.2 降水

      水分是決定臺灣榿木造林成活和豐產高產的關鍵因子。臺灣榿木生長特性是喜濕,在空氣相對濕度≥80%和年降水≥1 300 mm的地區(qū)長勢良好。在樂山海拔890 m的柳杉林帶,10 a生臺灣榿木平均胸徑達20 cm,平均高達18.5 m。由于四川盆周山區(qū)多雨氣候濕潤溫度適宜,是臺灣榿木的最佳適生區(qū),因此,臺灣榿木是盆周山地海拔600 m~1 200 m地段柳杉、杉木林區(qū)的最佳輪作替換樹種。

      1.3 土壤

      臺灣榿木對土壤要求不甚嚴格,喜好疏松、孔隙度大,透氣性好的土壤,在石灰?guī)r發(fā)育的山地黃壤,破碎石骨子土壤(特別是1 200 m以下的地震災區(qū)的破碎土壤地區(qū))、砂巖發(fā)育的沙壤及紫色石骨子土上都能良好生長,在較板結的土壤造林時需打大穴或翻耕增加土壤通透性[6]。

      臺灣榿木具有大量根瘤,其根瘤個數是四川榿木的一倍,根瘤重量更是本地榿木的多倍[5],根瘤固氮過程能吸收空氣中的氮,是一種良好土壤改良樹種。

      1.4 坡向與坡位

      據研究,臺灣榿木在中、下坡生長大于上坡生長,且存在顯著差異,坡向是南坡好于北坡,坡位是山中下及下部最好[7]。因此,臺灣榿木造林盡量選擇南坡坡下,土壤深厚的地方。

      2 造林密度

      密度是影響單位面積產量及木材材質的關鍵因子。臺灣榿木自然整枝和自然稀疏良好,為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減少活節(jié)以改善木材材質,可適度密植。依據試驗結果建議密度為2 000株~2 500株·hm-2,株行距為:2 m×2.5 m或2 m×2 m。

      3 混交林模式及混交樹種選擇

      臺灣榿木是優(yōu)良的生態(tài)改良型樹種,根瘤可固氮培肥地力、調落物可回歸土壤增加有機質改善土質,經研究,中、幼林每年每0.067 hm2平均固氮量為 17.04 kg ~30 kg[7];臺灣榿木與巨桉構成混交林后,林分中土壤動物種群增多數量增加,能加快枯枝落葉的有效有序分解,具有減緩巨桉純林帶來的不良生態(tài)影響[3]。因此,提倡臺灣榿木與多樹種、竹種進行混交,取得產量與生態(tài)互補,獲取單位面積內的最大經濟、生態(tài)能量。混交模式有:帶狀混交如巨桉與臺灣榿木的混交,株間混交如臺灣榿木與竹林的混交,小地塊混交可用于立地條件差異較大的地方如山頂貧瘠干旱地帶可種馬桑等生態(tài)灌木叢,坡中部和下部種臺灣榿木。

      可混交的主要樹種和竹種有:臺灣榿木與巨桉、柏樹、柳杉、香樟、紅椿等樹種,臺灣榿木與綿竹、慈竹、苦竹、雜交竹等竹種進行混交。

      4 植苗造林

      4.1 清林整地

      在采伐跡地可將枝椏移動堆積后露出打窩地塊打穴造林;在荒山可砍荒“煉山”后打穴造林,在以草本為主的荒山可用化學除草劑或人工砍山清林。臺灣榿木造林地一般以穴狀整地為宜,造林穴大小為50 cm(長)×50 cm(寬)×40 cm(深)或60 cm×60 cm×40 cm,在土壤深厚疏松的地方可打小穴,在土層板結較薄地方應打大穴。

      4.2 祼根苗栽植

      臺灣榿木可以祼根苗造林,也可營養(yǎng)袋苗造林。裸根苗造林具有育苗方便經濟,運輸易費用低等特點,但也存在造林成活率不高(一般在60% ~80%)的缺陷,特別是在土層薄或干旱地區(qū)造林成活率很低,如不采取保苗措施,有的甚至全部死亡。祼根苗造林主要技術環(huán)節(jié)如下:

      4.2.1 栽植時間

      以當年12月至次年2月以前為好,在有冰雪和冰凍災害的地方建議在2月~3月份造林,防止凍害發(fā)生。

      4.2.2 起苗、包裝、運輸

      臺灣榿木一般3月播種,當年12月至次年3月起苗。苗高一般在50 cm~90 cm,主根系5個~7個,側根發(fā)達,因此起苗時應盡量使用鋤挖,保持根系完整。如苗木過長,可截除部分苗干,截掉干長度不超過整苗的1/4;起苗后根部須浸蘸泥漿,按20株或50株打捆,再用包裝袋封裝好根部,分級上車,裝車時應分層堆碼,每5層中間應安放通氣墊或將苗木裝入竹筐中抬筐上車;需長途運輸的一般不得超出24 h,苗木可達造林地點后應立即將苗木下車放置陰涼處,分散放置好后澆水、蓋遮陽網,防止苗木發(fā)燒失水,否則苗木成活率很低。

      4.2.3 施肥、植苗、澆水

      施肥:栽前可在已打好的造林穴底部施入過磷酸鈣或磷肥0.4 kg·穴-1~0.5 kg·穴-1,或施含N∶P∶K 為20∶10∶10 的優(yōu)質復合肥 0.25 kg·穴-1~0.4 kg·穴-1,撒施均勻后蓋土至穴口,有條件的地方可施入農家肥10 kg·穴-1~15 kg·穴-1,待植苗。

      植苗:在坑內挖一小穴,將苗木根系理正、舒展開后用手填土至根頸部位,向上輕提一下苗,再蓋土超過原苗木根部土痕5 cm~8 cm后,用腳踩實,澆透定根水,有條件的地方可蓋草、履地膜保存水分,保證苗木成活,裸根苗造林最大的風險是造林地無水可澆或造林時無有效降水,如遇上述情況則造林成活率很難保證在60%以上。

      4.3 容器苗栽植

      容器苗包含營養(yǎng)袋苗或營養(yǎng)杯苗等,是現代造林技術的進步,他具有苗木損失小,成活率高,緩苗期短,有利苗木生長的特性,但也存在育苗成本高,技術要求高,運輸困難,運費貴等缺陷。容器苗特別是營養(yǎng)袋苗造林已成為今后的主要造林苗木來源,營養(yǎng)袋苗造林主要技術環(huán)節(jié)如下:

      4.3.1 苗木規(guī)格與植苗時間

      營養(yǎng)袋苗要求營養(yǎng)袋大小≥長12 cm×寬10 cm,苗木高度≥30 cm、地徑≥0.3 cm。栽植時間是當年12月至次年2月底以前。在有冰雪的地區(qū)可放寬到春節(jié)后的3月份內種植。

      4.3.2 起苗、包裝、運輸

      起苗時保證營養(yǎng)袋土團緊實不散開,按順序放入竹筐或木筐(塑料筐)中,視筐的大小不同放置苗木數量不同,一般每筐放置150株~250株為宜。上車時應分層碼放,每層中間應放置厚實木板或竹板保護竹筐內苗木不受擠壓損壞。運輸距離一般不超過24 h路程,苗木到達造林地點后,應立即下車,并將筐中苗木取出,像在苗圃地里一樣豎立放置在造林地邊,用500倍~800倍多菌靈或托布津水溶液澆透苗木,蓋上遮陽網,可進行造林,如造林時間較長,應每隔3 d澆透1次水,在造林前1 d傍晚澆透水后,第2天上山造林。

      4.3.3 施底肥、植苗、澆水

      施底肥:栽前可在已打好的造林穴底部施入過磷酸鈣(或磷肥)0.4 kg·穴-1~0.5 kg·穴-1或施含 N∶P∶K 為20∶10∶10 的優(yōu)質復合肥 0.25 kg·0.067 hm-2~0.4 kg·0.067 hm-2,均勻撒施于穴底部后蓋土至穴口,有條件的地方可施入農家肥10 kg·穴-1~15 kg·穴-1。

      植苗:在栽植坑中挖一小穴,將營養(yǎng)袋苗外包塑料薄膜撕去(注意輕輕撕去,不能使營養(yǎng)袋土團散開),擺正苗木,輕輕用細土掩在營養(yǎng)苗根部土團周圍,邊掩土邊用手向根部處按緊,蓋土至超過營養(yǎng)袋根團3cm-5cm后,用腳或手壓實土壤,再在土面撒上2cm-5cm厚的松散土壤,有條件的地方可澆足定根水,如無水源的地方也可用噴霧器背水對準苗木根部淋水,用該法造林如不遇大旱,可保證成活率在8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超過95%。

      5 幼林撫育與追肥

      幼林撫育:臺灣榿木在不同的海拔地段生長速度不同,因此撫育次數和方式有一定差異。在900 m以下的低山及丘區(qū)臺灣榿木生長迅速年高生長量可達1.5 m~2.0 m。因此,只需在種植第1年5月份和8月份兩次鋤撫,撫育范圍為樹干周圍60 cm~80 cm,鋤撫深度25 cm左右,第2年可視情況進行一次刀撫,砍除樹干周圍影響林木生長的雜灌。在海拔900 m~1 400 m地段因受熱量條件限制,臺灣榿木年生長量高度一般在1.0 m~1.5 m。因此除第1年鋤撫2次外,在第2年4月~5月進行1次鋤撫,在8月進行一次鋤撫,在年底12月左右進行1次刀撫。

      追肥:臺灣榿木由于自身固氮作用,因此施用追肥時在N:P:K肥料配比上有差異[8],一般按N:P:K=2:1:1比例施肥,施肥量在林齡2年時每株施0.25 kg·株-1~0.3 kg·株-1,3 a 時施 0.3 kg·株-1~0.5 kg·株-1為宜,施肥方法是在林木上方距樹基干20 cm~30 cm處挖一小穴(寬20 cm×深20 cm),施入肥料后蓋上表土。在第3年后可以不再施肥。

      [1]臺灣榿木.《中國植物志》(電子版)[M].樺木科:97~98.

      [2]楊小建,王金錫,帥樹成,等.臺灣榿木育苗技術研究[J].四川林業(yè)科技,2007,28(2):33 ~37.

      [3]李艷紅,羅承德,楊萬勤,等.桉一榿混合凋落物分解及其土壤動物群落動態(tài)[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1,22(4):851 ~856.

      [4]王金錫,朱萬澤.臺灣榿木生態(tài)生物學特性及引種推廣前景[J].四川林業(yè)科技,2000,21[4]:16 ~19.

      [5]帥樹成,吳哲,龔兆全,等.臺灣榿木引種栽培技術試驗研究及推廣應用(科技成果號:樂山市科計成果2007-06號)[J].技術報告,2007,10 ~16.

      [6]肖興翠,王海鳳,張國君.榿木紙漿林豐產栽培技術[J].造林與經營,2009,4:21 ~22.

      [7]鄒高順.臺灣榿木引種造林及其培肥能力的研究[J].福建林學院學報,1995,15(2):112 ~117.

      [8]廖德志,吳際友,王旭軍,程勇,陳家法.氮磷鉀不同配比施肥對臺灣榿木抗氧化酶的影響[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10,24(3):72~74.

      猜你喜歡
      榿木樹種造林
      宋 蘇軾 行書榿木詩卷
      中國書法(2023年9期)2023-12-26 18:03:59
      沿海地帶造林實踐與探討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開先河
      淺議造林的意義
      現代園藝(2018年2期)2018-03-15 08:01:10
      營林生產中造林規(guī)劃設計與造林技術的探討
      現代園藝(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9
      常綠樹種在新疆的應用現狀
      現代園藝(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5
      5種榿木屬植物苗期生長性狀比較研究
      城市綠化樹種選擇,只顧眼前你就輸了
      一個樹種的國家戰(zhàn)略
      廣西引種臺灣榿木區(qū)域試驗
      米脂县| 南皮县| 屏山县| 宁波市| 吉安县| 萨嘎县| 灵丘县| 南通市| 平顶山市| 枝江市| 永和县| 临海市| 灵宝市| 亚东县| 河津市| 龙山县| 综艺| 和政县| 什邡市| 南部县| 花垣县| 永济市| 通江县| 高要市| 绿春县| 巴南区| 临江市| 峨山| 佛山市| 莱西市| 沁水县| 绥芬河市| 垦利县| 扎兰屯市| 旬邑县| 西平县| 桓台县| 江安县| 从江县| 阿拉善盟| 津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