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策劃_言信 編輯_閻希娟
在新加坡,很多人家都終年不用打開煤氣做飯。一是生活節(jié)奏太緊張,沒有余暇自己動手;二是餐飲業(yè)及服務業(yè)非常發(fā)達,價廉物美的菜品與服務使得家務勞動完全可以做到社會化,因而無需自己動手。
過去,曾有些人戲稱新加坡為地圖上的“小紅點”,而如今它的國際地位已今非昔比。在這一方精彩紛呈的土地上,不同種族和信仰的人們在此和平共處,使得這里的文化交融無處不在。多元文化反映在餐飲上,可謂是包羅萬象,豐富到出乎人的意料。舉凡中國菜、印度菜、馬來菜、泰國菜、韓國菜、日本菜乃至越南菜、蒙古菜等亞洲菜系里的風味美食,都可以在新加坡品嘗得到,而形形色色的西式餐廳更讓人感嘆——新加坡“美食天堂”的稱號的確實至名歸。
本期特別策劃專題中,我們擷取了4家在新加坡久負盛名的餐廳進行報道。這4家餐廳各有其經(jīng)營之道,有的以創(chuàng)新見長,有的以傳統(tǒng)取勝,有的依托著名學府打“懷舊”牌,有的營造家的氣氛描畫“幸福時光”。在強手如林的餐飲市場中,他們憑借自己的堅持和特色,抵御了一次次的金融風暴與經(jīng)濟低迷,迎來了事業(yè)的榮光。與豐富的菜品相比,新加坡餐飲人豐富的經(jīng)營理念也許更值得同行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