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本刊記者 陳曦
高彥在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后輾轉了幾家公司,最終在制作話劇的北京至宣善美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定住了腳。至宣善美屬于某大企業(yè)的分公司??偣镜闹饕獦I(yè)務是給郵政系統(tǒng)設計制作賀卡,并且是業(yè)內為數(shù)不多的大企業(yè)之一,業(yè)務做得很成功??偣居袕V告公司、家居公司、設計公司、裝飾公司等多家分公司,而且這些分公司的盈利水平都不錯。至宣善美為公司近期開拓的文化板塊,才成立剛剛兩年的時間
話劇板塊是否也像其他業(yè)務部門一樣賺錢呢?
高彥回答,我們做文化的投資來源于其他業(yè)務板塊盈利后剩下的余錢。公司目前為止做的話劇,有賺有賠。兩年之后,到了現(xiàn)在,才能達到剛剛賺錢的狀態(tài),所以做話劇根本是不賺錢的,還需要其他業(yè)務部門貼錢。
在商言商,既然話劇并不賺錢,為什么還要做呢?
“我們就是在為了理想而工作,每個人都因為喜歡才工作的”,高彥對《中國新時代》記者說。
同是話劇人的木馬劇場總經理唐虓輝說,要賺錢,有很多比做話劇多的行業(yè)。在外國,沒有個人經營小劇場,小劇場都是國家出錢經營的,我們自己經營一家小劇場,自己做話劇,是因為我們喜愛這個行業(yè),愿意為了它努力。
另外,據(jù)記者了解,話劇演員普遍的演出費用非常低,用勉強糊口形容并不過分。許久之前,知名演員宋丹丹發(fā)過一條微博,“很興奮,我的演出費已經一場2000了,這是院里給我爭取的特殊待遇”。2000元一場演出的報酬與拍影視劇得到報酬天差地別。而且,話劇演出還要求更強的臺詞工地,需要多天的排練,演員的付出更多。
話劇界老大,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員工資也并不高。根據(jù)2009年的數(shù)據(jù),一級演員平均工資是2536元;二級演員平均工資是1839元;三級演員平均工資是1444元。
即便收入低,還是有很多演員愿意留在話劇舞臺。一位并不出名的演員對記者說,話劇演出更有挑戰(zhàn)性,我覺得更能體現(xiàn)我的能力。
知名話劇制作人袁鴻的故事更是一部將理想進行到底的現(xiàn)實版。他迷上話劇之后,就一心撲在事業(yè)上,漸漸地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獨立制作人”。2001年底,他以私人承包經營的形式租賃位于北京東城區(qū)北兵馬司胡同的原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青藝劇場,并更名為北劇場。 為了將劇場維持下去,袁鴻賣了房子,但北劇場還是以關門告終。
袁鴻還是沒有放棄話劇,最終做出了《暗戀桃花源》這樣的好戲。
話劇不是賺錢的行業(yè),是否所有投身話劇的人都是為了這個理想呢?
很多演員并不是因為喜歡話劇才去演話劇的。高彥介紹,話劇行業(yè)演員演出費低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每年從電影學院、中戲、舞蹈學院、傳媒大學畢業(yè)的學生有很多,他們有很好的外形,不錯的聲音,他們各方面的基礎都不錯,他們想要演電影電視,想要成為明星。但是,現(xiàn)實是沒有那么多的出鏡機會。他們只能退一步,“曲線救國”,先從做話劇開始。
他們得到話劇演出的機會比電影電視要多很多。
話劇作為跳板,已經培育了很多優(yōu)秀演員。比如,濮存昕、徐帆、宋丹丹最初的本行都是人藝的話劇演員。他們演出話劇,逐漸被大家認識,有機會進入電視、電影行業(yè)。
不僅演員,導演,制作人也都有機會從話劇“跳槽”到影視行業(yè)。不少做話劇的導演最終夢想是電影。一位話劇導演曾對記者說,有錢誰不想做電影啊。
話劇的投資彈性很大,幾萬塊可以投資做一部話劇,上千萬的投資也花得出去。劉曉慶主演的大型話劇《芳華絕代》投資上千萬,這在話劇領域算得上大投資了。如果這個投資用在電影電視上,那只能是小成本運作了。這樣的話劇定位高,屬于商業(yè)運行的大話劇。投資之前要調查市場需求,根據(jù)未來市場的走向,組織主創(chuàng)團隊。
近幾年草根話劇興起,這種話劇通常是非專業(yè)的熱心人士自己出錢,投資幾萬塊,在很小的劇場演出,為了“自娛自樂”做出的話劇。草根話劇用來取悅自己,不請明星,也請不起明星,舞臺燈光效果也看自己喜好。有票房當然好,即使沒有票房,損失也不大,制作團隊也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
與電影票價一鍋端不同,話劇的門票價格高低差距很大。以《芳華絕代》為例子,最貴的門票售價超過1000,而200元也能買到一張票。
做話劇有兩種途徑,一種途徑是,制作方把一部話劇從零做起。從找劇本,找導演,找演員,宣傳,到聯(lián)系場地演出等等工作都要做。其中風險多,環(huán)節(jié)多,當然最終受益也多。
另一種途徑是,把別人已經做好的話劇當做商品再次出售。作為演出方付給制作方演出費,以及演員費,差旅費等等。這種方式的投入相對安全,可以選擇之前已經獲得市場肯定的劇目。
一部話劇從無到有的投資成本構成相對簡單。主創(chuàng)團隊:導演費、編劇費、基本的音樂費等“軟性”的費用,占總投資的 30%;舞美、燈光、道具費用占20%;另外還有宣傳費,團隊運營費等占30%左右,其他的是演員費用。
話劇的投資低,卻也不是容易以小搏大賺大錢的。業(yè)內人士介紹,在400人以內劇場演出的話劇,要演2輪以上才能盈利。這意味著,很多只演一輪的話劇,如果沒有自己繼續(xù)再演,或者沒有演出商愿意接手,只有賠錢或者勉強保本的結果。
中國話劇的歷史能追溯到100年之前。清朝光緒年間,就有中國話劇的鼻祖春柳社。百年過后,中國的話劇在國際舞臺上的還沒有尋得一席之地。
首先,公開售票的話劇演出必須經過政府機關的審批,通過后才能開始售票。審批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需要十幾份文件,包括話劇的劇本,演出劇場的資料等,第二階段是視頻審批,需要遞交劇目的整場視頻。整個審批過程下來,需要三到四周的時間。而且,很容易因為各種問題審批不通過,不能演出。國外沒有這種審批制度。
另外,我國雖近年來加強了對文化產業(yè)的扶植力度,但是由于申請程序繁冗,真正得到補貼的劇組和企業(yè)有限。相對而言,臺北曉劇場對記者介紹,如果要來內地演出,他們可以向政府申請補貼,錢雖不多卻也足夠路費。荷蘭的小鹿斑比劇團獲得政府的資助。劇團首先要做一個計劃書,提交到當?shù)卣瘑T會通過評估,決定同意資助后,會撥給劇團一筆錢,用來支持劇團時長4年的項目。
胡錦濤總書記曾在講話中指出:“面對當今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重要因素的新形勢,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著眼于提高民族素質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fā)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chuàng)造,讓人民共享文化發(fā)展成果。”
作為文化產業(y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話劇需要政府各方面的支持。扶植文化產業(yè)不應該只是口號,還應該有實際措施。簡化行政程序,就是可以是一個開始。
中國新時代 2012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