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慧
(九江學院附屬醫(yī)院高壓氧科,江西 九江 332000)
手術室護士不僅要有迅速開展搶救急診病人的能力,同時要有為病人心理減壓的能力。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九江學院附屬醫(yī)院對100例急診手術病人應用舒適護理,取得良好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急診手術病人20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100例)和研究組(n=100例)。對照組男 67 例,女 33 例;年齡 15~73(41.0±2.4)歲;其中顱腦外傷21例,多處開放性外傷38例,急腹癥30例,氣管異物11例。研究組男64例,女36例;年齡9~69(39.0±2.2)歲;其中顱腦外傷 23 例,多處開放性外傷35例,急腹癥32例,氣管異物10例。2組病人年齡、性別、病情輕重程度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病人術前、術后的焦慮狀況;疼痛、不適評估應用視覺模擬評分(VAS),0—10分計量制;自動心電監(jiān)測儀每5 min測量1次血壓和心率;根據(jù)心理舒適指標自制病人滿意度調查問卷表。
采用SPSS13.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急診病人往往是遭受突然的重創(chuàng),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軀體的傷殘、失血、甚至面臨著生命的威脅,其主要的心理特點表現(xiàn)為焦慮、恐懼、脆弱、煩躁不安,渴望救治。進入手術室后,病人處于相對被動狀態(tài),更會加重病人的心理負擔。針對這種情況醫(yī)護人員應該:1)溫柔、誠懇,安慰和鼓勵病人的同時告知手術的必要性和效果;2)向病人介紹現(xiàn)代醫(yī)療設備和醫(yī)生技術的先進性;3)用自己嫻熟的技術贏得病人的信任,并盡可能滿足病人心理舒適的需求;4)尊重病人人格,減少軀體暴露保護病人的隱私部位,消除和減輕其心理負擔,使其密切配合手術。這是心理舒適護理成功的第一步。
手術室護士在手術過程中盡管對于大、小手術,輕、重病人的具體護理措施有所側重,但在態(tài)度上應表示出同樣的體貼和關照。醫(yī)護人員應該:1)盡量滿足術中病人的要求,哪怕是擦臉、搔癢等微不足道的小事。2)適度地撫觸病人肢體[1],如握握手、拍拍背,像親人一樣給病人安撫,以分散病人注意力,減輕其精神壓力。3)手術護士要提高對非全身麻醉病人目標行為,即時間和空間行為[2]的認識。時間行為指對手術的起止時間要盡量準時,如出現(xiàn)非必要延長,會使病人產生受挫折的感覺,增加病人疑慮和心理負擔。空間行為指在手術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上,要能及時預測即將出現(xiàn)的情況,及時告知病人,取得病人的配合。如胃、腸等腹部手術當探查牽拉臟器時,病人會感到疼痛、惡心、嘔吐不適,應提前告之做深呼吸,放松腹肌。4)保持手術室環(huán)境的安靜,亦可播放病人喜歡的音樂[3],使其在舒緩、優(yōu)美的樂聲中接受手術。
1)手術結束后,送病人回病房時,與病區(qū)護士詳細交待病人的心理狀況;2)無論預后如何,原則上都應給急診手術病人予肯定性保證,盡量避免消極暗示,尤其是來自家屬、病友方面的消極暗示,讓病人身心放松;3)術后應對病人進行隨訪,使病人感到有很多人關心他(她),讓病人在生理、心理上獲得最大的滿足感,提高其機體抵抗力,使其身體盡快得到康復。
2組病人術前SAS評分、心率及血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明2組病人在實施心理舒適護理前所承受的心理、生理壓力基本相當。
表1 術前2組病人SAS評分、心率及血壓比較 ±s
表1 術前2組病人SAS評分、心率及血壓比較 ±s
組別 n SAS評分/分 心率f/(次·min-1)收縮壓p/kPa舒張壓p/kPa研究組 100 36.50±9.58 125±5 18.5±2.5 11.5±2.5對照組 100 37.89±10.08 125±5 18.5±2.0 12.0±2.5 t 0.732 1.386 0.766 0.761 P 0.423 0.203 0.452 0.460
術后研究組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心率及血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術后2組病人SAS評分、心率及血壓比較 ±s
表2 術后2組病人SAS評分、心率及血壓比較 ±s
組別 n SAS評分/分 f/(次研究組 100 29.75±10.50 1對照組 100 35.34±10.08 1心率·min-1)收縮壓p/kPa舒張壓p/kPa 06±5 17.5±2.0 10.5±2.0 06±5 18.0±2.0 11.0±2.0 t 3.223 1.385 0.786 0.781 P 0.025 0.201 0.432 0.457
2組病人術前的疼痛程度VAS評分均為9分、術后的疼痛程度VAS評分均為2分。研究組病人滿意度(99.8%,97/100)明顯高于對照組(88.0%,82/10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有針對性的、創(chuàng)造性的護理模式[4],可使病人在心理、生理、社會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tài)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急診手術病人急需救治,心理正處于高度應激狀態(tài)[5-6]。在急診手術病人不同階段靈活運用心理舒適護理,可改善病人心理素質,在短時間內使病人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使其處于接受手術的最佳生理、心理狀態(tài),這對手術的順利進行和術后康復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選取手術室救治的200例急診病人,結果發(fā)現(xiàn)術后研究組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且病人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實施心理舒適護理對減輕病人的焦慮是有效的。所以,在急診手術工作中,在加強臨床技能培訓的同時,應加強舒適護理的運用,提高護士自身綜合素質[7],使病人在較短時間得到合理的救治。對急診手術病人心理特點實施舒適護理,改善了病人心理素質,為急診手術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1] 凌婭婭,李巧榮,王明松.撫觸在上頜竇穿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5,19(4):612-613.
[2] 陳云超.手術室護理與患者角色問題初探[J].護士進修雜志,1995,10(10):25.
[3] 施健健.舒適護理對產前焦慮和抑郁情緒的作用[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16(4):545-546.
[4] 蕭豐富.蕭氏舒適護理模式[M].臺灣:華杏出版社,1998:5.
[5] 陳小玲.心理護理在急診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現(xiàn)代護理,2010,7(17):91-92.
[6] 王振英,郭梅,李淑英,等.擇期手術病人應激反應心理干預效果評價[J].護理學雜志,2004,19(8):9.
[7] 林喜愛,高金姣,楊林霞,等.綜合護理對急診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疼痛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2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