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曼的投資風格是廣撒網。目前僅外界已知的IT行業(yè)項目就有80多個。有人可能覺得這有點把企業(yè)當作白菜來買,不過如果仔細翻查霍夫曼的投資成果,會發(fā)現他的確有從砂堆中發(fā)現鉆石的能力。
現年45歲的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被譽為硅谷“人脈之王”。雖然其貌不揚,但對于很多硅谷創(chuàng)業(yè)者來說,他是殿堂級人物。如果只從外形上看,他也算得上是 “重量級”。硅谷的同行評價他說,此人腰圍粗獷,頭發(fā)常常很蓬亂,即便以硅谷的標準來看,他的衣著也上不了臺面。
外人似乎很難把霍夫曼這樣一個肥胖、一臉和氣的家伙和那些西裝革履、滿目精明的風險投資家掛上鉤,但霍夫曼的確做到了專業(yè)投資者所達不到的境界。這位看上去有點不修邊幅、已過不惑之年的斯坦福人,已經成就了近年來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幾家網絡公司——不論是10年前他創(chuàng)辦的LinkedIn,還是后來投資的社交游戲開發(fā)商Zynga以及Facebook。
在福布斯2012最佳創(chuàng)投人榜單上,39%的人至少擁有一個斯坦福大學的學位,而1988年和1996年斯坦福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的收入占硅谷總收入的60%。硅谷、斯坦福、創(chuàng)業(yè)、風投,已經盤根錯節(jié)地交織得不可分離。而霍夫曼則將四者融于一身。
最初走出校門,他便進入蘋果電腦以及日本富士通做產品管理,其后,他又與人合辦了他的第一家公司——SocialNet.com,一個網上交友、約會網站。
在經營SocialNet的同時,霍夫曼還兼任了當時一家電子貨幣交易平臺運營商PayPal的董事會成員。PayPal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彼得·泰爾(Peter Thiel)是霍夫曼的大學同窗,兩人志趣相投但性格迥異。泰爾是一名自由主義者,而在他眼里,霍夫曼更像一名社會學家。
霍夫曼在SocialNet的成就遠不如他當時兼職的這家公司更讓人津津樂道。不管怎么說,霍夫曼的確利用到了他的SocialNet(社會關系),并最后正式加盟PayPal。當后者在2002年被eBay(微博)斥資15億美元買下的時候,他已經升居PayPal的執(zhí)行副總裁。
PayPal于2002年上市,霍夫曼搖身成為千萬富翁?!都~約時報》采訪霍夫曼時,他自我爆料說,拿到第一桶金之后,泰爾購買了一輛法拉利跑車,他自己原本想買一輛奧迪,但最后只買了一輛謳歌(Acura),把大部分錢投入到硅谷第一家太陽能面板公司Nanosolar中。
他說:“我會考慮這些錢的價值。如果我只有7.5萬美元,我是購買一輛豪華汽車,還是參與改變世界?”
身形龐大的霍夫曼目前仍然駕駛著他的綠色謳歌,而Nanosolar已經成長為一家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企業(yè)?;舴蚵欠裼懈淖兪澜绲哪芰Σ缓孟聰嗾Z,但他在風險投資方面的眼光的確獨到。
在Ebay買入PayPal后不久,霍夫曼便和他人聯合創(chuàng)辦了LinkedIn,這是第一家商業(yè)領域里的在線社交網絡,于2003年正式啟動。在2007年成為LinkedIn的主席及總裁之前,他一直任CEO一職。
和霍夫曼后來投資的Facebook不同,LinkedIn是面向商業(yè)客戶的社交網絡公司。它主要讓注冊用戶維護商業(yè)交往中認識并信任的聯系人,用中國人的話來說,就是“關系網”或是“人脈”(Connections)。用戶可以邀請他認識的人成為“關系圈”的人。
LinkedIn帶有非凡的“交際”能力,在不到10年的時間,已在20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1.35億個用戶?,F在,平均每一秒鐘就有一個新會員加入LinkedIn。有海外分析師把它歸類為求職招聘及建立工作人際網絡的網站,對象同時包括消費者和企業(yè)用戶。由于它提供“獵才解決方案”,為招聘人才的公司與求職者配對,因此可以賺取相關的服務費用。
業(yè)界分析師認為, LinkedIn的盈利模式更像是采用“軟件即服務”(software-as-a-service),即按客戶需求提供相關軟件,根據服務功能及內容收費,這與Facebook等消費者為主的社交網站不同。從功能來看,它類似于客戶管理軟件供應商Salesforce、銷售網上人力資源管理軟件的SuccessFactors或提供網上會計程式的NetSuite。
簡而言之, LinkedIn不僅可以依靠廣告收益和網上服務,同時可以利用很多其他途徑賺錢。例如在2010年,LinkedIn有56%的收入來自于主動尋找客戶的服務,僅44%收入來自網上銷售?!陡2妓埂吩@樣對比LinkedIn和Facebook,用戶每月花在前者的時間是18分鐘;而后者達6.4小時。但如果從收入來看,結果大相徑庭——LinkedIn平均從每位用戶處獲得1.3美元,而Facebook僅從用戶處獲得6.2美分,整整相差20倍。
在美林等國際投行的推動之下,LinkedIn終于在2011年5月19日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微博),成功集資3.5億美元,成為首家上市的大型社交網站。LinkedIn原先定價僅為32美元,但受到熱捧后,一舉調高至45美元,結果開盤時卻躥升至83美元,首日收盤報94.25美元,較招股價上漲109.44%。按當時收盤價計算,這家公司市值突破了89億美元,成為自Google上市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網絡公司IPO。持股量近20%的霍夫曼顯然也再次享受到了天使的賺錢快感。
霍夫曼努力把PayPal和LinkedIn的成功延續(xù)到其他互聯網企業(yè)上。2010年,他受邀加盟有近40年歷史的元老級風投公司——格雷洛克合伙企業(yè)(Greylock Partners),管理一筆約2000萬美元的開發(fā)基金。他的投資風格是廣撒網,當然目標仍然是以社交類網站為主。
他廣撒網到什么地步?目前僅外界已知的IT行業(yè)項目就有80多個。有人可能會覺得他這么多的天使項目有點把企業(yè)當作白菜來買。不過如果仔細翻查霍夫曼的投資成果,就會發(fā)現,他的確有從砂堆中發(fā)現鉆石的能力。
最引人注目的例子便是Facebook。其實早在Facebook第一次募資時,霍夫曼便已經加入,也正是他介紹Facebook創(chuàng)辦人馬克·扎克伯格與他的舊同窗彼得·泰爾見面,那次面談促成了泰爾對Facebook最早的50萬美元天使投資。
2004年,霍夫曼向Facebook投資了4萬美元。如今,他和妻子共持有470萬股。
在Facebook之后,霍夫曼在社交游戲公司Zynga上的投資也為外界所津津樂道。這個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主要是開發(fā)一些網頁游戲,并發(fā)布在Facebook及Myspace等社交網站上。和在Facebook的投資一樣,霍夫曼本人早在Zynga第一輪融資的時候便已加入,同時還成為董事會成員。Zynga在2011年上市招股書中透露,這家成立僅4年的公司獨立用戶已經達到1.48億,遍及166個國家和地區(qū)。Zynga在LinkedIn上市后兩個月左右也進行了IPO,在今年3月,市值一度突破了108億美元。
霍夫曼的白菜名單中還有很多知名的網站,包括了Wikia、Permuto、SixApart、thesixtyone以及shopkick等。由于幾乎所有前景廣闊的社交媒體初創(chuàng)公司的創(chuàng)立,霍夫曼都有參與。難怪在《福布斯》2012年科技界“全球十大風險投資家排行榜”中,他躋身前三。
霍夫曼骨子里有改造社會的情結。業(yè)界人士評價霍夫曼時說,他跟許多硅谷人不太相同,他最擅長之處不是技術和細節(jié),而是戰(zhàn)略和在更廣泛的范圍內思考世界。
霍夫曼的這種社會學家情懷或許與他的家庭背景及成長經歷有關。他出生在加利福尼亞的斯坦福,成長在伯克利。據其父老霍夫曼回憶,霍夫曼早在孩童時代便表現出很強的專注力。5歲時便能閱讀長篇小說《指環(huán)王》。和其他小孩一樣,霍夫曼也沉迷于游戲,但不同的是,他很小便開始思考游戲的機制,甚至在12歲時便加入一家游戲公司工作。他喜歡思考這些游戲與社交的關系,究竟它們通過什么方式把人們聯系在一起——這一問題目前仍是霍夫曼感興趣的話題。而他創(chuàng)辦的第一個公司便是一個社交網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霍夫曼是名副其實天生的“交際”風險投資家。
1990年,23歲的霍夫曼從斯坦福大學畢業(yè),他的專業(yè)是符號系統(tǒng)及認知科學(Symbolic Systems and Cognitive Science),這是專門研究計算機和人類智慧之間關系的學科。1993年,他獲得牛津大學哲學碩士學位。
從學校畢業(yè)后,霍夫曼曾希望以學術影響社會,但不久他意識到,象牙塔是曲高和寡的代名詞。要更大程度影響社會,應該成為一名企業(yè)家。
“我剛剛大學畢業(yè)的時候本打算去做一名教授及公共知識分子,探索‘我們是誰’以及‘我們應該成為什么樣的人和建設怎樣的社會’?但是,當我意識到學者研究成果的受眾可能只有五六十人的時候,我就想,我應該通過其他途徑更為廣泛地影響社會?!彼f。
基于這種理念,霍夫曼投身硅谷,做起了企業(yè)家。事實證明,他轉型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