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揚 姜銳光 劉小環(huán)
真菌性角膜潰瘍常與角膜外傷有關,最多見于植物性外傷,也可發(fā)生于其他的角膜上皮缺損后,如角膜接觸鏡的擦傷或角膜手術后[1]。近些年來真菌性角膜潰瘍發(fā)病率的增高也與眼部濫用抗生素或激素有關[2]。真菌性角膜炎起病較緩慢,病程遷延,若不及時有效的控制常引起一些嚴重的并發(fā)癥:如角膜穿孔、眼內(nèi)炎等嚴重后果。我科室自2007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9例49眼。其中29眼采用藥物聯(lián)合病灶局部清創(chuàng)法治療;20眼單純采用藥物治療。對于兩種方法療效進行比較,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搜集我科室自2007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病例49例49眼。男21例,女28例;年齡19~61歲。其中植物外傷37例,鐵屑外傷6例:接觸鏡佩帶史4例,無明顯誘因2例。病程7~21 d,所有病例潰瘍面壞死組織刮片檢查均檢出真菌菌絲并以此確診。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A、B兩組。A組:29例29眼,采用那他霉素滴眼液聯(lián)合氟康唑全身用藥配合病灶局部清創(chuàng)術治療;B組:20例20眼,采用那他霉素滴眼液聯(lián)合氟康唑全身用藥。
1.2 治療方法
1.2.1 局部清創(chuàng) 采用倍諾喜滴眼液進行表面麻醉,顯微鏡下用無菌圓刀片刮除角膜潰瘍面分泌物,之后用棉棒蘸取8%碘酊在潰瘍面上涂擦,使之停留5 min并干燥,再用75%酒精棉球?qū)⒌怍贸?,注意避免酒精接觸正常角膜組織。清創(chuàng)后涂紅霉素眼膏,敷料包扎。每周清創(chuàng)2次。
1.2.2 藥物治療 5%那他霉素滴眼液,開始劑量為每次1滴,每1~2小時1次,滴入結(jié)膜囊內(nèi)。3~4 d后改為每次1滴,每天6~8次治療一般要持續(xù)14~21 d,或者一直持續(xù)到活動性真菌性角膜炎消退;全身給予0.2%氟康唑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1次/d靜脈滴注;同時口服維生素類藥物,常規(guī)散瞳,貝復舒滴眼液4次/d點眼。
1.2.3 療效標準 治愈,潰瘍愈合,熒光素染色陰性,前房積膿吸收,角膜水腫后彈力層皺褶消失;好轉(zhuǎn),潰瘍大部分愈合,前房積膿減輕或消失;無效,潰瘍無變化或擴大,前房積膿增加。
表1A、B兩組治療效果(眼)
經(jīng)χ2檢驗,A、B兩組治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治愈率明顯高于B組;A、B兩組好轉(zhuǎn)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B無效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無效率明顯高于A組。
多數(shù)真菌性角膜潰瘍是由于角膜上皮破損時,真菌即可接種于角膜而發(fā)病,也見于患其他性質(zhì)的角膜炎時繼發(fā)感染真菌者[3]。對于真菌性角膜潰瘍,以藥物治療為首選方法。那他霉素主要是通過和敏感真菌的細胞膜上的固醇結(jié)合,形成多烯固醇復合物,改變膜的滲透性,導致細胞內(nèi)重要物質(zhì)如鉀離子、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外漏,從而影響真菌細胞的正常代謝而抑制其生長,達到抑菌或殺菌的作用。那他霉素具有抗多種酵母菌和絲狀真菌的活性,包括念球菌、曲霉菌、鐮刀菌、頭孢子菌、青霉菌、隱球菌以及莢膜組織胞漿菌,主要的抑菌濃度范圍為1~10 μg/ml,尤其對白色念球菌、曲霉菌和鐮刀菌效果更好。氟康唑的作用機制是抑制真菌細胞膜必要成分麥角甾醇合成酶,使麥角甾醇合成受阻,破壞真菌細胞壁的完整性,抑制其生長繁殖。是一種三唑類抗真菌藥物,半衰期長,毒性小,分布范圍廣,具有廣譜抗真菌作用對白色念珠菌、大小孢子菌、新型隱球菌、表皮癬菌及莢膜組織胞漿菌等均有強力抗菌活恬。氟康唑?qū)悄び辛己玫耐ㄍ感?,可口服、靜脈滴注及局部應用。清創(chuàng)術的作用可以清除了潰瘍面的分泌物、壞死組織及角膜上皮,有利于藥物在組織內(nèi)的滲透,使抗真菌藥物能直接作用于病灶起到殺滅細菌的作用,此外碘能氧化病原微生物原漿蛋白活性基團,并與蛋白質(zhì)的氨基結(jié)合而使其變性失活,同時破壞酶蛋白,有強大的殺菌作用。而且高濃度碘酊直接作用于病灶,微量酒精立即揮發(fā),碘離子沉著并向基質(zhì)滲透破壞菌絲生長,導致壞死組織脫落,膠原纖維增生修復,使病灶縮小,角膜恢復一定透明度和瘢痕化,使病程縮短[4]。通過分析,本組病歷中采用病灶局部清創(chuàng)術聯(lián)合那他霉素滴眼液、全身應用氟康唑要比單純用藥療效可靠,愈后好。
[1]Thomas PA,Leek AK,MYattM.Characteristic clinical features as an aid to the diagnosis of suppurative keratitis caused by filamentous fung.Br J.Ophthalmol 2005,89(12):1554-1558.
[2]Srinivasan M,Gonzlaes CA,George C,et al.Epidemiology and aetiologic diagnosis of corneal ulceration in Madurai,South India.Br J Ophthalmol,1997,81(11):899-902.
[3]李鳳鳴.眼科全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1376-1379.
[4]康建華,王到毅.19%碘酊治療真菌性角膜病的臨床觀察.中國實用眼科雜志,1994,12(6):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