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聞聯(lián)播》的國家形象塑造策略——以利比亞撤僑報道為例

      2012-08-28 13:22:44侯良麗
      關鍵詞:新聞聯(lián)播言語話語

      侯良麗

      (濉溪縣廣播電視臺,安徽 濉溪 235000)

      如何理解國家形象?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說法。如有的認為國家形象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全面影響力的一種表現(xiàn)。[1]是一種主體意識,是國家或民族精神氣質中的閃光點,是民族精神、意志的集中體現(xiàn)。[2]是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認知和評價。[3]2011年2月中國撤離在利比亞人員的行動 (下文簡稱撤僑行動,筆者注)是新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最大規(guī)模的、有組織的撤離海外中國公民的一次行動,從2月22號開始,3月4號結束,歷時12天,一共撤離35860人,開創(chuàng)了中國撤僑史的先河,中國效率和中國信譽,再次令世界刮目相看。在此期間,中國媒體通過多種符號聯(lián)動,多種話語并用的策略,積極投入到這次撤僑報道的行動中,成功塑造了良好的國家形象。撤僑及國家形象建構是一次具有國家高度的行動,面對參與報道的全國眾多媒體,筆者選擇了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lián)播》欄目作為分析樣本,因為其無論是從收視率、權威性還是公信力來說,都擁有其它媒體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對國家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本文試從符號學角度分析在這12天的撤僑行動中,《新聞聯(lián)播》是如何通過多種符號聯(lián)動,多種話語并用的方式,成功塑造良好國家形象的策略。

      一、第一時間采用政治權力話語宏觀勾畫國家形象

      話語(Discourse)是意義、符號和修辭的統(tǒng)一體,是一套理解世界和表達事件的方式。新聞報道的話語方式分為政治權力話語、知識精英話語和大眾日常話語三種。其中,政治權力話語的話語主體是政府官員或者是媒體引用政府官員的講話,站在政治權力立場,從政治權力利益出發(fā)審視新聞事件,具有高度抽象,高度概括,不可商量,無需討論和推理等特性。采用宏大敘事,從國家的政治高度,為維護本國利益宏觀規(guī)劃輿論引導的基調,保障報道的輿論走向。但是,也容易出現(xiàn)缺乏親和力、可證性和可信度等問題。而且,這種采用宏大敘事的手法,容易忽視微觀的人性化、個性化語言特色,可能會導致人文關懷的缺失。

      《新聞聯(lián)播》的這次撤僑行動報道采用的政治權力話語可謂是少而精,而且時間安排恰到好處。當利比亞國內局勢出現(xiàn)異常后(2011年2月22日),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作出重要指示,成立撤離指揮工作組,張德江副總理任總指揮,國務委員戴秉國協(xié)助。媒體相關報道第一時間從國家的政治高度成功勾畫了高大、有實力、負責任的國家形象。2月24日外交部新聞發(fā)言人馬朝旭,2月25日外交部副部長宋濤分別詳細發(fā)布撤離人員相關情況。中國政府作為輿論引導的終極主體,第一時間通過國家權威媒體有效定下撤僑報道的基調,準確展示國家形象,避免了謠言的滋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3月2日播發(fā)“本臺短評”《祖國接你回家》,并用字幕顯示全文:“在短短幾天,3萬多人安全撤離,世界驚嘆,有序、有效、從容的撤離行動就是一部生動的國家形象片?!边@幾篇報道篇幅不大,簡潔明了,但是很好展示了“以人為本,日益強大”的國家形象。3月5日播發(fā)新華社通訊《祖國永遠是人民堅強而溫暖的依靠——中國在利比亞人員大撤離紀實》是對此次撤僑行動報道的總結。通過前期很多細節(jié)的描述,在受眾已經對于國家形象具有比較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次從國家高度,給國家形象定性?!俺冯x行動以海外中國公民的生命為最高目標……軍民團結一致,愛心接力”是此次撤離工作的保證,在全球贏得了人心,“安定繁榮的國家永遠是人民堅強而溫暖的依靠。”體現(xiàn)了中國對其在海外人員保護能力的提升,體現(xiàn)了中國政府處置突發(fā)事件能力增強以及應急機制的日益完善,也體現(xiàn)了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縱觀整個撤僑報道,少數(shù)幾次政治權力話語的分散報道,避免了因為扎堆給受眾帶來的逆反心理,很好地規(guī)避了政治權力話語空洞的說教。同時,報道中也盡量弱化其國家意識形態(tài)特征,以增加話語的可證性和親和力,有效引導了輿論走勢,傳播效果明顯。

      二、適時穿插大眾日常話語微觀具體化國家形象

      大眾日常話語的主體是普通大眾或者是媒體引用大眾的話語,為其代言。是事件“當事人”或者其相關親屬以普通大眾的立場審視事件,微觀、碎片化地反映事件狀況,具有感性成分明顯,情緒化語言多,缺乏嚴密推理論證,通常借助新聞記者對其進行新聞采訪,具有親切、自然、人情味濃厚的特征,在這里說話者和聽話者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大眾日常話語的內容呈現(xiàn)形式多數(shù)出現(xiàn)在一般事件的新聞報道中,篇幅不大,通常反映的是社會底層的輿論動向。

      由于政治權力話語容易缺乏親和力、可證性和可信度,所以,政治權力話語需要媒體利用大眾日常話語凸顯大眾立場的情感溫度,從人性的角度反映普通人的心理過程,以此來展現(xiàn)人性的光輝,體現(xiàn)政府部門對于普通群眾的人文關懷,彰顯“人本位”的報道特色,從而隱蔽地實施輿論引導,這次撤僑行動中《新聞聯(lián)播》就大量采用了這種報道手法。如一位接受采訪的撤離回國的務工人員說:“感謝祖國人民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沒有把我們這些小小的打工者扔在海外?!苯涍^長途跋涉,穿越沙漠后回國的男嬰周凱的父親接受采訪時表示:“國家政府不會忘記我們的,一定會把我們接回家?!贝藭r,通過這些新聞事件的“當事人”的大眾日常話語,講述現(xiàn)場感受,增加了報道特色,一點也不讓人感覺到突?;蛘咛摷?,更能夠讓人體會到真情流露后的感動,增強了報道的真實性和可信度,也使受眾產生認同感。統(tǒng)計此次撤僑行動報道,共有11次撤離人員接受采訪,5次工作人員接受采訪,媒體借助這樣的大眾日常話語,進一步微觀具體化展示了國家形象。

      三、巧用非言語傳播手段塑造國家形象

      非言語傳播(nonverbal communication,簡稱NVC)是指“除口頭語言、書面語言以外的一切信息傳播行為和方式”[4]。從非言語傳播分類看,作為電視媒體,傳播過程涉及人際傳播的視聽覺非言語傳播特征,同時也具備大眾傳播中視覺、聽覺及視聽復合非言語傳播特征。其中電視傳播符號中的非言語傳播大致分成視覺非言語傳播 (包括景別語言、光影色彩語言、運動語言、構圖語言、蒙太奇語言、標點符號語言、畫面人體語言、電視版面語言等)和聽覺非言語傳播(包括音響、音樂、副言語等)。非言語符號新聞往往比言語符號新聞更可靠,因為新聞人往往難以控制非言語符號新聞所有的畫面聲音信息。《新聞聯(lián)播》抓取了這些不經意感情流露的非言語傳播符號,在撤僑這一特定語境下,具有獨特的、豐富的符號內容:體現(xiàn)出國家強大,撤僑成功,人民擁護等國家形象。

      (一)景別語言

      在報道張德江副總理主持的指揮工作組會議現(xiàn)場,采用拉鏡頭先聚焦國旗,接著鏡頭再搖回到會議現(xiàn)場,這樣的蒙太奇手法,很容易讓受眾將會議的意義和紅旗的內涵聯(lián)系起來,腦海中的國家形象非常清晰;多次通過廣角鏡頭展示海天一色的撤離行動中軍艦航行場面,采用搖鏡頭展示海上客輪甲板撤離人員現(xiàn)場以及客輪遇到七八級風浪畫面和飛機翱翔藍天等場景,在撤僑這一特定語境下,國家實力得以彰顯;運用特寫鏡頭展示細節(jié),當攝像機鏡頭長時間對準未滿月小男嬰周凱時,這時就把國家關懷與普通生命個體聯(lián)系起來,寓意深遠;再有就是鏡頭對行李包上的國旗,小女孩面帶笑容地打電話,背包上插著的國旗等眾多細節(jié)的特寫,也讓人印象深刻。女孩的笑容和國旗的蒙太奇效果,很容易讓受眾聯(lián)想到國力昌盛和人民權利的有力保障。

      (二)畫面人體語言

      研究認為人體動作分為如下五類:象征性行為(emblems)、解說性行為 (illustrators)、情緒性表達行為(affect displays)、體控性行為 (regulators)、體適性行為(adaptors)。這五類行為在《新聞聯(lián)播》的此次報道中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體現(xiàn)。象征性行為(emblems)是直接從詞語轉換過來的非言語動作,是動作與言語的直接對譯,是一種具體的表意符號,可以直接等同于詞語。如3月1日,一撤離人員坐地吃香蕉,手做“V”字形狀,表示勝利歸來的喜悅,充分體現(xiàn)了撤僑行動的順利;情緒性表達行為是顯示傳播者情緒狀態(tài)的身體動作,是傳播者的情緒的不經意間的真實流露。統(tǒng)計整個撤離行動報道中,共出現(xiàn)9次揮手動作的鏡頭,12次笑臉鏡頭,3次流淚鏡頭。在撤僑這一特定語境下,揮手、歡呼、笑臉、流淚等符號與所傳遞的具體內容是一致的,即脫離危險的愉悅和興奮,豐富了報道的畫面內容,也符合當時的情景。

      (三)其它畫面符號的合理運用

      在這次撤僑行動報道中,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一些報道手段,《新聞聯(lián)播》還善于運用一些動態(tài)手法捕捉大量有意義的圖形來圖解撤離路線圖畫面,讓普通電視觀眾直觀了解中國組織撤僑的有序安排,措施得力。比如五星紅旗旗面的紅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顆星及其相互關系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在撤僑這一特定語境下,國旗符號的所指更為具體直觀,撤離人員的心里對于國旗意義的理解更加飽含愛國感情,這里一共出現(xiàn)了17次。而食物、鮮花、飛機、船舶、大巴也都遠遠超越能指的物理實體,其所指內容更體現(xiàn)中國政府為歸國人民提供的精心照顧,這里分別出現(xiàn)了7次、5次、30次、20次、7次。比如,此時的“徐州”號的能指不僅僅是一般的交通工具,此次撤僑行動中,中國政府派出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zhí)行護航任務的中國海軍第七批護航編隊“徐州”號導彈護衛(wèi)艦,為撤離中國在利比亞被困人員的船舶提供支持和保護,是最負責任的海軍力量的象征。飛機、大巴車等鏡頭的頻頻出現(xiàn),都很容易讓受眾聯(lián)想到國家實力的壯大以及中國政府對于海外中國公民生命安全的重視。

      此外,在一共39次撤離人員集體的鏡頭報道中,其中11次是撤離人員接受訪問,5次工作人員受訪的鏡頭。這樣的鏡頭符號以及比例分布彰顯中國政府“以人為本”的國家形象,沒有過多展示國家撤僑的艱辛過程,而是將多數(shù)鏡頭和話語機會留給撤離國民來表現(xiàn)歸國的喜悅心情,其它的如12次救援人員、5次士兵荷槍實彈站崗的鏡頭也都是是國力強盛的有效彰顯。

      《新聞聯(lián)播》撤僑報道中出現(xiàn)的人物符號次數(shù)統(tǒng)計

      從2006年東帝汶、所羅門撤僑至今,中國政府已經組織了數(shù)十起撤僑行動,但這次規(guī)模最大,難度最大,情況也最復雜。而中國政府在短短時間內,成功撤僑三萬多人,體現(xiàn)了中國對其在海外人員保護能力的提升,中國政府處置突發(fā)事件能力增強以及應急機制的日益完善,提升了中國國際影響力,得到了海外媒體的普遍認可。而此次撤僑事件的相關報道,沒有過多的知識精英話語,原因在于國家形象塑造適合情感敘事,不必過多的理性推理。所以,在第一時間利用政治權力話語勾畫國家形象的輪廓,引導輿論走勢。同時,借助大眾日常話語從微觀層面,用撤僑回國人員的碎片化話語豐富國家形象,顯得真切而富有人情味和可信度。同時,還大量通過各種非言語傳播符號的真實流露,進一步驗證國家形象的真實性。這樣的合理、科學分工,既保證了國家形象塑造的宏觀走向,又顯得有血有肉,真實可信,對本國和外國公民產生心理和行為上潛移默化的影響,產生比政治、經濟和軍事更顯著的傳播效果。

      [1]明安香.關于國家形象傳播的思考[J].對外大傳播,2007(9):38-42.

      [2]程曼麗.大眾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J].國際新聞界,2007(3):5-11.

      [4]宋昭勛.非言語傳播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8.

      猜你喜歡
      新聞聯(lián)播言語話語
      言語思維在前,言語品質在后
      呂魁:難以用言語表述的特定感受
      都市(2022年12期)2022-03-04 09:11:46
      現(xiàn)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抖”起來了!央視《新聞聯(lián)播》入駐短視頻平臺的分析與思考
      傳媒評論(2019年9期)2019-11-16 09:25:30
      少先隊員的新聞聯(lián)播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9:10
      《浙江新聞聯(lián)播》 一路堅守 一路蛻變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話語新聞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
      “那什么”的話語功能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20
      關于冬天
      中國詩歌(2013年3期)2013-08-15 00:54:22
      阜新| 电白县| 连平县| 华容县| 夏津县| 巴林右旗| 纳雍县| 景谷| 视频| 弋阳县| 托克逊县| 白沙| 彭州市| 山东| 广东省| 梁平县| 遂溪县| 龙陵县| 都江堰市| 万全县| 叙永县| 东安县| 灌阳县| 高唐县| 湘西| 陇南市| 沁水县| 鹤岗市| 卓尼县| 浦江县| 县级市| 湘潭县| 类乌齐县| 安化县| 湛江市| 容城县| 稷山县| 宣城市| 台江县| 永新县| 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