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劍
有個國家的首相,下班和外出都是步行,沒有保鏢跟隨,也沒有道路管制,更沒有龐大車隊呼嘯而過,結果一天晚上,在他看完電影步行回家途中不幸遇刺身亡;有個國家的副首相,僅僅因為暫時使用了公務信用卡購買個人衣物,被媒體曝光而被迫辭職。前者發(fā)生在1986年,首相名叫帕爾梅,后者發(fā)生在1995年,副首相名叫薩林,是一名當時僅38歲的明星女官員。這兩件事,都發(fā)生在一個叫瑞典的北歐國家。
它們典型地反映了瑞典的社會現(xiàn)實,并沒有因帕爾梅的被刺,首相就有了在衣食住行上的特殊待遇,反而是一點點廉潔上的瑕疵將受到嚴厲懲罰,這正是瑞典反腐敗“所向披靡”的巨大威力,被稱作“冰雪反腐”。自1995年起,瑞典在“清廉指數(shù)”、“最適宜人類居住國家”、“環(huán)保成效”等國際排行中,一直名列前茅。不過,當?shù)孛襟w對此卻不以為然,反而打趣地說,如果有“最不好干的政府官員”排名,瑞典沒準也會排在前面。
“最不好干的政府官員”
當然,瑞典不僅僅對中央政府高層人物嚴厲監(jiān)督,對每一名政府官員都有嚴格的清廉要求和嚴密的監(jiān)督。馬爾默市一名主要官員僅僅是應好友邀請去南非度假,期間住在了好友的別墅內,回國后被控涉嫌收受商業(yè)賄賂,而且,檢方并沒有實質性的證據(jù),然而檢察官認為他的南非之旅有導致權錢交易的可能性,單憑這一點,即可提起公訴。這個案子讓很多外國人覺得難以理解,被認為是近乎潔癖般地在“雞蛋里面挑骨頭”,但瑞典人卻覺得理所當然。
瑞典一名女檢察長說,她當檢察官30多年來,從未受理過一起官員腐敗的案件。前議會監(jiān)察專員克勞茲·埃克倫德也稱,“在瑞典,腐敗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事,我當了16年的議會監(jiān)察專員,很少遇到過官員腐敗案件”。
確實,在瑞典,因受歷史和文化的影響,腐敗行為被認為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與偷盜行為沒有什么區(qū)別,而且犯罪手段更為狡詐可惡,為世人所不齒。因此,很少有人幻想通過貪污受賄來發(fā)財。
國際反腐敗專家認為,這里一來是擁有健全的制度和嚴密的監(jiān)督,讓腐敗不太容易得逞,二是腐敗行為一旦被發(fā)現(xiàn)、查處,涉案官員將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除喪失優(yōu)厚的經(jīng)濟收入和福利保障外,私營機構也不愿雇傭。此外,誰要是背負腐敗臭名,將被視為缺乏誠信、喪失道德無法在社會立足,連整個家庭、家族都難以抬起頭來,本人則甚至不被家族接納。
這種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道德傳統(tǒng)和社會氛圍,對瑞典官員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和約束力。在瑞典,從一般公務人員到政府首腦,都決不允許搞特權。
因此,在斯德哥爾摩,人們經(jīng)??梢钥吹绞紫嘁粋€人在街上行走或在商店購物,警察則可以截住任何公務車輛進行檢查。瑞典一名女大臣的孩子甚至放在家庭自助的托兒所,由家長輪流看管,排到她時也照樣到托兒所負責照顧孩子。
公民重視誠信的品質,政府也很重視公民的誠信建設。國家通過信息聯(lián)網(wǎng),將每一位公民的誠信記錄在案,一個人如果有不良行為,就會作為污點被如實記錄下來,并在求學、就業(yè)、晉級時產(chǎn)生應有的影響。一名在瑞典取得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在申請一家著名跨國公司職位的考試中,筆試面試均拔得頭籌,其他條件也很優(yōu)秀,但最后還是落選了??偛酶嬖V他,未被錄用的原因,是他在求學時有兩次乘車逃票的記錄——雖然時間相隔一年多,但還是被照錄案底。
政務公開第一國
透明與公開是瑞典政治領域的重要原則,集中起來有三種表現(xiàn)。一是制定規(guī)范的政黨籌款制度,實行按照得票的數(shù)量對政黨進行補貼的政策,個人向候選人捐款有明確限額并向社會公開。二是把政務官與事務官分開,占職位少數(shù)的政務官通過選舉由黨派輪流充任,占職位多數(shù)的政府官員由考試錄用,不受政務官更迭的影響。三是政府信息公開,在這一點上,瑞典聲名卓著。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執(zhí)行政務公開的國家。
早在1766年,瑞典議會就確立了政務公開的原則。據(jù)此原則,任何一位瑞典公民都有權查閱任何一個政府部門的文件(涉及國家安全的除外);公民還有權查閱任何公務人員乃至國家元首的財產(chǎn)與納稅情況。如果有人想知曉某一官員的收入和納稅信息,可以到國家稅務署申請查詢;如果他懷疑某一名官員公款私用或揮霍公共資金,就可以向有關機關或媒體舉報,隨后,就會有檢察官跟進調查。
在這樣的制度面前,瑞典政府的政務運作和經(jīng)濟運作都非常透明,被國際社會稱為“透明政府”和“透明經(jīng)濟”。確實,瑞典建立了嚴格的招標投標制度,即使是私人出售財產(chǎn),比如出售房屋、汽車等,也要招標。在其他國家,啤酒生產(chǎn)商用銷售提成鼓勵商家促銷他們的酒,或者出錢請商家把他們的酒擺放在顯著位置,都是很平常的銷售手段,但這些在瑞典都不被允許。
另一方面,政府也充分發(fā)揮媒體和民眾的監(jiān)督作用,營造全民監(jiān)督的氛圍。在瑞典,反腐敗決不僅僅是監(jiān)察專員、檢察官和法官的事,而是全民關注的事情。報紙、電視等媒體可以通過新聞報道、轉播、調查、評論等,對政府有關行為操守進行批評和監(jiān)督,并進行揭露和曝光。
2006年9月,瑞典新內閣組建才十幾天,就有兩大臣由于多年前漏繳電視費等問題被媒體曝光,不得不引咎辭職。這樣嚴密的監(jiān)督,就使得大大小小的官員始終處于眾目睽睽的監(jiān)督之下,必須嚴格自律,一言一行都得十分謹慎,這也使得包括權錢交易在內的腐敗行為不可能“失控”。國家反腐敗辦公室負責人稱,有很多賄賂案件的敗露就源自媒體和民眾的監(jiān)督、曝光和檢舉。
“公務員別喝葡萄酒”
瑞典官員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公務員可以接受別人送的一杯熱啤酒和一個冷三明治,如果喝上葡萄酒那就危險了?!币驗槿鸬洹斗葱匈V受賄法》將賄賂犯罪的起點額定得很低,規(guī)定收受價值超過200瑞典克朗(約200元人民幣)的禮物就可被視為腐敗。更嚴厲的是,外國的公務人員或企業(yè)雇員在瑞典行賄或受賄,瑞典刑法對其同樣適用。
同時,監(jiān)察專員制度就是瑞典人的首創(chuàng)。1809年,瑞典就設立了議會監(jiān)察專員,該職位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不僅上司不能命令或指示,就是首相也無權指揮或操縱。監(jiān)察專員由議會選舉產(chǎn)生,監(jiān)察機構的運作資金直接來自議會撥款,這就從根本上擺脫了政府的控制,保證了司法獨立。
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反腐敗制度也得到不斷的完善。比如,以前政府官員的消費如果是因公的,可以直接使用公務信用卡,但自從前副首相薩林利用信用卡為自己購置衣物的丑聞曝光后,政府馬上就改變了這一做法?,F(xiàn)在,官員即使是因公消費,也必須自己先墊付,然后拿發(fā)票報銷,而所有的發(fā)票都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審核,讓想利用公務信用卡購買私人物品不再可能。
此外,屬于瑞典首創(chuàng)的還有官員財產(chǎn)申報制度。它是世界上最早實行財產(chǎn)申報和公開制度的國家。每個公務員在任職之初,必須詳細申報個人財產(chǎn),包括其擔保人或家庭成員所擁有的投資和利息情況;若財產(chǎn)在任職后有所變動,應自動填寫變動財產(chǎn)申報清單,并注明變動原因;政府部門職員必須填報個人財產(chǎn)申報表,申報財產(chǎn)如果說不清來源,特別是在有關部門調查時,不能說清合法來源,這部分財產(chǎn)就會被推定為貪污所得。
社會團體對政府機關及其官員監(jiān)督也非常嚴厲。在瑞典,90%的公務員分別參加藍領、白領及高級公務員工會,工會代表公務員利益,一旦發(fā)現(xiàn)政府有不良行政行為,就會進行公開的批評,甚至組織罷工或示威游行。
當然,瑞典也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凈土,腐敗丑聞還是時有披露,用國際反腐敗機構的話來說,“尤其是當前經(jīng)濟全球化時代,腐敗的危險不會停止在國界線上”。比如,瑞典國家酒局曾曝出90多名員工接受供貨商賄賂丑聞。然而從總體上看,瑞典的腐敗已經(jīng)被遏制在了非常低的限度。這確實與瑞典反腐敗制度的健全、完善,監(jiān)督體系的嚴密,以及清廉的文化理念有相當大的關系,這也是“冰雪反腐”的最大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