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特約記者魏云峰】首次提及解放軍直接攻占臺灣本島的可能性、首次將“軍事威懾”的心理戰(zhàn)列為大陸攻臺的第一步……盡管海峽兩岸的緊張對峙已越來越成為過去的記憶,但臺灣“國防部”日前提交的報告仍用多個“首次”渲染解放軍對臺威脅。臺灣《聯(lián)合報》2日稱,臺“國防部”甚至煞有介事地列出解放軍攻臺四大步驟,為臺軍尋求美國援助和提升軍備到處找借口。
《聯(lián)合報》稱,臺灣2013年度“國防部預算書”已經(jīng)送抵“立法院”,其中“五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計劃報告”宣稱,解放軍近年演習均強調要在“復雜電磁環(huán)境”、“聯(lián)演聯(lián)訓”的架構下進行各項訓練,凸顯解放軍仍將對臺軍事斗爭列入經(jīng)常性戰(zhàn)備。報告說,大陸在海峽對岸部署大量導彈,以及不斷“干擾”美國對臺軍售,“顯見兩岸關系雖然改善,但中共‘以武促統(tǒng)’思維并未改變”。
與之前相比,這次公布的報告坦承,對于臺灣的外島、離島,解放軍已經(jīng)具備封鎖與登陸奪取的戰(zhàn)力。該報告還宣稱,解放軍可能采取心理戰(zhàn)模式,借著提高軍事活動強度,利用媒體渲染造成臺灣內部恐慌,以達“損小、效高、快打、速決”的目的。報道稱,這是臺軍首次將“軍事威懾”的心理作戰(zhàn)模式,列為解放軍攻臺的第一步驟。
報道披露,臺“國防部”詳細列出了解放軍攻臺可能的四大步驟:第一階段是“軍事威懾”的心理戰(zhàn),方法包括提高軍事活動強度,調整兵力布局,例如前進部署、實兵演習、火力示警等,并且借由媒體渲染戰(zhàn)爭危險,引發(fā)臺灣內部恐慌,打擊臺灣的民心士氣;第二階段“封鎖作戰(zhàn)”將對臺灣港口、航道等重要局部地區(qū),展開??辗怄i,同時搭配奪占外島等行動;第三階段“火力打擊”則運用彈道導彈或巡航導彈,打擊臺軍指揮體系、政軍經(jīng)樞紐,并采取“逐步升級、遞增強度”,以瓦解臺軍作戰(zhàn)意志;最后則是“登島作戰(zhàn)”,解放軍將在取得制空、制海、制電磁等“三權”后,登陸臺灣本島,目標是速戰(zhàn)速決,在外力介入之前攻克臺灣。
臺灣《自由時報》1日則說,臺“國防部”公布的“中共軍力報告書”也在評估解放軍攻臺的可能性。該報告在“中共軍事作戰(zhàn)能力與對臺威脅”部分的評估結論是,目前解放軍兩棲正規(guī)運輸平臺仍然不足,“尚未具備全面進犯臺灣本島的作戰(zhàn)能力”,現(xiàn)階段對臺以采取軍事威懾、封鎖作戰(zhàn)及火力打擊的可能性較大。但報告認為,解放軍正持續(xù)更新裝備、研發(fā)高新武器,“除了加劇兩岸軍力失衡,也增加外國介入臺海的威脅與難度”。報告還認為,待解放軍兩棲正規(guī)運輸工具齊備、具備奪占臺灣本島的能力或情勢急迫時,“不排除將可能直接攻奪臺灣本島”,“這是國防部在歷年的中共軍力報告中,首次提及解放軍直接攻奪臺灣本島的可能性”。
臺“國防部”的這份報告還大肆渲染“解放軍對臺威脅”。報告說,解放軍積極加速機械化及信息化的復合發(fā)展,地面部隊正逐步提高空地一體、快速突擊和特種作戰(zhàn)能力;海軍打造以航母編隊為中心的遠洋海軍,“蛟龍”號潛艇已完成深潛試驗,大陸已是全球唯一具備7000米以上深潛能力的國家;空軍加速指揮管理及信息化建設,以盡早具備奪取第一島鏈制空權的能力;第二炮兵則持續(xù)部署洲際彈道導彈展現(xiàn)軍力;航天科技方面,大陸也成為繼美俄之后,第三個掌握航天器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網(wǎng)絡信息電子戰(zhàn)能力更“由軍方、公務部門編組,結合民間資源及人才,形成龐大網(wǎng)絡攻擊能量,對臺灣、美國等攻擊行動有增無減”。
近年隨著兩岸關系的緩和,臺軍如此著力渲染“解放軍威脅”的情況并不多見。有分析認為,由于臺“國防預算”占年度總預算案的比例已連續(xù)5年負增長,從2009年度的17.22%逐年下滑到2013年的15.80%,這引起島內綠營的不滿。臺“國防部”渲染解放軍對臺威脅,明顯是為尋求美國援助和提升軍備找借口。據(jù)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2013年“國防預算”共列3145億元(新臺幣,1元人民幣約合4.7元新臺幣,下同),包括“人員維持費”1575億元,“軍事投資”815億元,“作業(yè)維持”709億元。國民黨“立委”林郁方說,該預算案中新增軍事投資不到10億元,明顯偏低。他表示,軍事投資預算雖有815億元,但用來支付向美采購的AH-64D武裝直升機、UH-60通用直升機、新購“愛國者-3”反導系統(tǒng)及“愛國者-2”防空系統(tǒng)升級案、F-16A/B戰(zhàn)斗機性能提升案等四大軍購,就用掉480億元,加上其他對美采購,總金額逼近550億元。林郁方說,相比之下,預算中規(guī)模較大的新增軍購項目只有采購6艘“國產(chǎn)”新型獵雷艦,總金額不到10億元。這將嚴重沖擊臺灣防衛(wèi)科技能力的累積,并推遲部分自研武器裝備的研發(fā)及部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