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4日文章,原題:面對更開放的邊境,香港須持開放態(tài)度 稱香港為“國際化大都市”?當看到一些人的小城鎮(zhèn)心態(tài)是如此狹隘,我有時候不禁對此產生懷疑。日前,內地宣布,包括深圳在內的6座城市將允許非本市戶籍人口異地提交赴港入境申請。于是,一些見識短淺的人開始大呼小叫:我們美好而特別的城市即將遭到掠奪。
我敢說,從我在這兒住下那天起,同樣的謠言就一直不絕于耳。早在上世紀80年代,謠言指向的是深圳河以北的居民:內地居民是我們的窮親戚,如果獲準來港,他們可能會去非法做工、坑蒙拐騙或者小偷小摸??擅慨斘胰V東或更遠的內陸地區(qū),發(fā)現(xiàn)那里的人更加友好、正派、誠實。
未來25年,內地居民可小看不得。他們的消費力將促使我們的經濟健康發(fā)展。如果我們沒有在2003年非典暴發(fā)之后開始向內地敞開大門,香港只能不停摸索方向,并身處衰退的危險之中。然而,嘲笑聲并未停歇?,F(xiàn)在,詆毀者稱更低等的“蝗蟲”就要降落。根據(jù)新規(guī)定,內地6座城市的非戶籍居民無需返回原籍,便可申請赴港。不同于現(xiàn)在的內地游客,他們可能是工廠工人,衣著不太講究。在反對者看來,這些人更傾向于從事非法工作、行騙或是偷竊。
我不知道說這些話的人是否了解,香港從很久以前就允許更貧窮地區(qū)的居民免簽入境了。來自岡比亞、肯尼亞、坦桑尼亞、馬拉維和津巴布韋的游客可以得到長達3個月的簽證,這些地區(qū)的人均收入遠低于內地。如果真要擔心的話,那么來自這些地區(qū)的人才更有可能制造麻煩。然而并沒有人呼吁限制他們入境或出臺監(jiān)管體系。
那些對內地游客充滿恐懼的人似乎認為香港是個世外桃源,是一個需要保護的特殊之地。我不想打擊他們,但香港并沒有太多東西是別的地方沒有的。全球化意味著世界的范圍更加廣闊,選擇也更多。更何況,把那些想花錢和做生意的人拒之門外也不符合我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