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亞太”的口號近來被美國喊得震天響。美國“目露兇光”瞄向中國等亞洲大國的同時,卻不斷向東南亞各國“拋媚眼”。7月中旬,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為美國經濟“重返亞太”而許諾福特、通用等美國大企業(yè)會在柬埔寨“搞實業(yè)”。9月3日到訪印尼時她又大談兩國的經貿合作。然而,經濟“重返亞太”并沒有華盛頓想得那么簡單。盡管華盛頓為波音公司進行游說,但菲律賓航空公司總額70億美元的大訂單近日還是落到歐洲人手中。一些東南亞媒體認為,這足以顯示美國“重返亞太”的緊迫性與嚴峻性。美國看準東盟經濟發(fā)展會借力美國,其“重返亞太”戰(zhàn)略最終目的還是為本國經濟利益服務。對美國打出的“經濟重返牌”,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美國現在最主要的是恢復經濟活力,這才符合美國長遠利益,如果經濟不能恢復,其他都是空談”。
柬埔寨迎來美國福特、通用
從柬埔寨首都金邊出發(fā),沿著4號公路驅車向西南一路顛簸200多公里,就能到達柬唯一“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商港”西哈努克港,那里有中方與柬方共同打造的經濟特區(qū)。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qū)可容納300多家企業(yè),解決當地10萬人的就業(yè)。《環(huán)球時報》記者2010年曾到那里采訪,當時有一家美資背景的服裝加工企業(yè)管理十分嚴格,車間門口還配有專業(yè)保安人員。今后,在西哈努克港還會出現更多美國企業(yè)的身影。今年7月,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柬出席美國—東盟商務論壇時宣布,福特汽車將在西哈努克港設立柬首家汽車裝配廠,通用能源公司也將在柬建設利用稻殼和米糠發(fā)電的生化發(fā)電廠。
希拉里離開柬埔寨一個多月后,美國高級官員又活躍在東盟的經貿盛會上。美國貿易代表羅恩•柯克8月31日在柬埔寨暹粒參加第44屆東盟經濟部長會議期間舉行媒體圓桌會,他在會上反復強調,美國與東盟的雙邊關系已有35年的歷史??驴苏f,“過去,美國和東盟的關系基本上集中在安全和戰(zhàn)略問題上,正如奧巴馬總統(tǒng)所強調的,美國(現在)需要與東盟建立更多貿易和投資上的聯系。”他還說,對美國而言,東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區(qū)。“東盟經濟體整合起來,將是美國的第五大貿易區(qū)。如果我們沒有來這里,貿易增長的空間可能就很有限。我們希望能進一步加大對東盟的出口以提振美國經濟并創(chuàng)造更多就業(yè)崗位。”東盟秘書長素林回應說,東盟是“世界增長的中心”,他說:“市場就在這里,機會也在這里。”
在此次東盟經濟部長會議期間,還首次舉辦了東盟—美國商業(yè)峰會,可口可樂、寶潔、惠普、谷歌和高盛等美國巨頭的代表以及東盟的數百名商界人士參加了會議。
據泰國《民族報》9月1日報道,美國商會和新加坡美國商會最近完成的一項調查顯示,21%的美國公司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將部分投資或業(yè)務從中國轉至東盟,而去年這一比例只有15%。參與調查的美國公司對東盟的商業(yè)前景較為樂觀,90%的高管表示將會在未來5年增加對東盟的投資和貿易。其中,越南和馬來西亞是美國公司高管比較看好的投資目的地,而且他們還開始關注緬甸。分析認為,印尼和菲律賓的廉價勞動力、較低房價及辦公室租金,吸引了較多美國企業(yè);柬埔寨、新加坡穩(wěn)定的政府和政治制度則得到大多數受訪者的認可。此外,美國商會《2011年東盟商業(yè)展望調查》報告顯示,未來兩年,85%的美國在東盟企業(yè)計劃進行擴張,尤其是制造業(yè)。
針對美國高層最近加強對亞洲訪問并展開一系列商貿與安全活動,《華爾街日報》評論說,美國希望通過積極強化自身在亞洲的存在,提升美國的出口,并反制中國在該地區(qū)日益增強的主導地位。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9月1日評論說,奧巴馬已開始在亞太“戰(zhàn)略重心”的骨架上添加血肉,如在澳大利亞建立永久海軍基地,參與地區(qū)論壇,與越南、菲律賓等國拉近關系,并在貿易領域推動跨太平洋伙伴關系談判。
東盟對美國既警覺又期待
伴隨著美國重返亞太戰(zhàn)略的一步步推進,東南亞國家也到了不得不有所表示的時候?;仡櫄v史,日本、韓國在二戰(zhàn)結束后“沾”了美國軍事存在的光,經濟得以迅速恢復和發(fā)展,這曾讓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感到羨慕。美國在亞洲的存在,也對東南亞的經濟發(fā)展產生過深遠影響。隨著美國把大量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yè)轉到“亞洲四小龍”,東南亞的“亞洲四小虎”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的經濟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也有過強勁增長。但東南亞國家的民眾很難忘記1997年亞洲爆發(fā)金融危機后美國的表現。有分析認為,亞洲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根源在于美國的金融霸權。美國金融投資商索羅斯像“金融強盜”一樣同國際炒家對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的匯市和股市猛攻。一開始隔岸觀火的美國,后來因危機蔓延到盟友韓國才開始出手相救。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魯賓解釋說,援韓決定完全出于“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利益的考慮”。當時駐韓美軍有3.5萬人,韓國是美國東亞安全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韓國經濟持續(xù)動蕩,將引起更深層次的政治和社會危機,并會波及到日本,這些是美國最不愿意看到的。
美國在東南亞打出“經濟重返牌”,自然也引起當地一些“警覺”。印尼《雅加達郵報》9月3日刊文奉勸希拉里在訪印尼期間別“惡意中傷”中國時說,“當涉及重新發(fā)現亞洲的問題時,人們依然會對華盛頓的經濟意圖保持警覺”。希拉里在印尼表示,印尼經濟發(fā)展強勁,美國將通過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與投資促進印尼的發(fā)展,并承諾提供支持教育發(fā)展的經費。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教授由冀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事實上,美國在亞太地區(qū)的軍事部署,只在很小程度上促進了當地消費的提升。極端的例子是1972年美國把沖繩島管轄權單方面交給日本時,美在沖繩島的軍事存在對當地GDP貢獻高達25%,現在降到不足2%。和中國相比,美國對東南亞的經濟發(fā)展不會有實質性貢獻。由冀表示,由于本國就業(yè)壓力,美國公司在海外的投資正在回流,美國已沒有更多能力向東南亞投資,美國對該地區(qū)的投資承諾就是“畫了一張餅”。
盡管近來美國為“重返亞太”奔忙著,但在經貿領域想立竿見影并不容易。歐洲空中客車公司8月28日成功擊敗美國波音,獲得菲律賓航空公司54架客機的大訂單,總額為70億美元。路透社“奚落”說,美國在南海問題上支持菲律賓,可后者似乎并不買賬。在回答美菲關系是否受此影響時,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紐蘭略顯無奈地表示,美國與菲律賓關系悠久,美國為波音公司進行游說,但菲律賓有權根據自己的標準來決定。
東盟國家一方面歡迎美國加強與東盟的全方位聯系,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小算盤”。泰國前副總理素拉革•沙提拉泰近日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東盟希望與各大經濟體加強經貿聯系,包括美國、中國、歐盟、印度、俄羅斯等。東盟更愿看到這些“大塊頭”對本地區(qū)的經濟影響力能夠達到平衡。東盟國家的標尺是希望借力美國,以保持各大國在東盟經濟平臺上的良性競爭。
東盟經濟的發(fā)展仍需借力美國。勞動密集型的東盟經濟與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美國經濟有很強的互補性。目前美國為東盟第四大出口市場。美國對柬埔寨、老撾等國的主要出口產品———紡織品無配額限制。而因部分取消對緬甸制裁,美國未來從緬甸進口紡織品數額預期大幅增加。東盟希望在對美經貿與對中日韓等國經貿關系之間取得平衡,保持一種各方互動提升的有利局面。
東盟國家也急于吸引美國投資,并借助美企先進技術和產品來提升自身的基礎建設水平。年初,印尼獅航購買了230架波音飛機,堪稱波音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合同。6月,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簽署了一項協議,為馬來西亞石油公司的液態(tài)天然氣列車裝置項目提供渦輪壓縮技術。7月,越南國家輸電公司公布了購買通用電氣公司電力傳輸電容的計劃。
中美兩個“錨”將使東盟獲益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剛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美國近來不斷加強與東南亞經貿聯系,越來越清晰地顯示出其“重返亞太”戰(zhàn)略爭取經濟獲益的目的。過去10年,由于東南亞對美國投資與市場的依賴減少,導致美國對該地區(qū)戰(zhàn)略影響力減弱。陳剛認為,美國提出“重返亞太”戰(zhàn)略構想,就是希望扭轉這一局面。
美國駐東盟大使戴維•卡登今年3月曾表示,東南亞是世界上少數絕大多數國家經濟都快速增長的地區(qū)之一,為了美國企業(yè)、美國的就業(yè)機會和美國利益,確保東南亞增長的可持續(xù)性非常重要。對此,有學者分析說,單純加強在亞太的軍事存在而忽略經濟利益,這樣的“傻事”美國不會做。美國貿易代表羅恩•柯克說:“貿易的每一方都有獲益的機會,相信美國和東盟或許多東盟成員國可以建立一種健康的平衡關系。”
也有學者認為,“美國在經濟上重返東南亞”只是一個偽命題。由冀告訴記者,美國的技術在亞太地區(qū)依然很受歡迎,可以為本地區(qū)提供經濟發(fā)展的動力,但與中國在東南亞形成的經濟影響力相比,美國的投資和貿易規(guī)模遠遠小于中國和東盟的貿易規(guī)模,“不在一個層次上”,談不上和中國在東南亞進行經濟競爭。他還表示,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是東南亞繼續(xù)發(fā)展的瓶頸,而這恰是擅長提供高科技以及技術轉移的美國所無法提供的。對此,美國也有自己的認識。羅恩•柯克在柬埔寨特意提到:“美中已成為世界經濟的兩個‘錨’。我們并不認為美中之間是某種競爭,中國和美國都為東盟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做了巨大貢獻。”
至于東盟國家,更希望中美“較勁”能使雙方都增加對東南亞的投入,這將使東盟經濟獲益更多。泰國前副總理沙提拉泰告訴《環(huán)球時報》記者:“東盟和美國的關系不錯。”美國加強對亞太地區(qū)的關注,這一戰(zhàn)略轉變對于美國、中國以及東盟來說都是新問題。包括美國在內的區(qū)域外大國加強與東盟的經貿關系,在本地區(qū)開始良性競爭,這些變化會使中國與東盟對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有一種緊迫感。(本報駐泰國特派記者 暨佩娟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