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慶才 榮筱箐等 |
排華法案:遲到130年的道歉
| 吳慶才 榮筱箐等 |
“如果我的祖父、祖母今天還活著,我會對他們說,這是值得驕傲的時刻!1882年有一個歧視你們的法律,但現(xiàn)在,兩代人之后,你的孫女已成為一名國會議員?!泵绹A裔眾議員趙美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6月18日這一天將注定被載入美國史冊,美國眾議院當天以全票通過一項議案,對美國歷史上的“排華法案”正式致歉。連同美國參議院于去年通過的類似道歉案,至此,美國國會歷史上第一次正式以立法的形式向全體華人致歉。
這段歷史是美國人自己發(fā)掘出來并公之于眾的。從1849年到1906年,美國大約有250個城鎮(zhèn)發(fā)生過暴力排華事件,成千上萬的華人被強制趕出家園,放逐他鄉(xiāng),驅(qū)離美國,甚至被暴打致死。
特拉華大學教授珍妮·普菲爾澤系統(tǒng)地研究和發(fā)表了美國排華法案的歷史。盡管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100多年,美國仍然決定給這段不光彩的歷史一個說法。
6月18日這天,美國眾議院全票通過議案,對歷史上的排華法案正式致歉。由于類似的道歉一案去年已經(jīng)在參議院通過,美國國會歷史上第一次正式以立法的形式向全體華人致歉。
這個議案是美國國會眾議院在25年之內(nèi)通過的第四項道歉議案,也是美國歷史上第六個獲國會通過的道歉議案。此前,美國國會曾分別對二戰(zhàn)時將日裔關(guān)進集中營、派兵推翻夏威夷土著王朝、黑奴制、奴隸制、對印第安人的不公平待遇等道歉。
美國華裔眾議員趙美心是這個排華法案道歉案的重要推動人之一。2009年成為美國首位華裔女議員后,她立即與華裔美國人團體一同開始活動。
排華法案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針對某一族裔的移民排斥法案,該法案1943年被廢除,該法案連同其他歧視性法案禁止華人在美擁有房產(chǎn)、禁止華人與白人通婚、禁止華人妻子兒女移民美國﹑禁止華人在政府就職、禁止華人同白人在法院對簿公堂等。
在推動“道歉案”的近3年間,趙美心常以自己的祖父為例來解釋這個“惡法”給幾代華人帶來的創(chuàng)傷。趙美心的祖父趙寶能光緒年間從廣東移居美國時,正好趕上排華法案實行,他受到了很多限制,不能擁有投票權(quán),不能申請成為美國公民,過著清貧且備受歧視的日子。“正是他的經(jīng)歷促使我決心為華人換回
遲到百年的公正。”
在18日的投票之后,作為推動這項“道歉案”的第一人,薛海培與趙美心緊緊地擁抱著,兩人都對對方說:“你值得擁抱!”
實際上,值得擁抱的人難以計數(shù)。薛海培說,這是美國歷史上華人最團結(jié)的一次,參與推動這項“道歉案”的華人團體達到165個之眾,這些華人團體既有像“百人會”這樣的精英團體,也有歷史悠久的老僑團體;既有臺灣的僑團,也有大陸的新僑。
2009年秋天,當薛海培第一次向媒體透露他決定推動這項議案時,他連說了三個“太不像話了”來形容自己看到“排華法案”內(nèi)容時的氣氛之情,然而當時他也隱約透露了一點點對華人參政熱情不高以及不團結(jié)的擔心。
然而,僅僅過了幾個月,薛海培的顧慮就打消了,因為他發(fā)起的請愿書竟很快得到了100多個華人團體的積極響應,過去素無往來的團體竟全都團結(jié)起來了。當他把請愿書送到趙美心辦公室并請她出面推動國會通過道歉案時,趙美心說了兩句話:一是驚喜竟有這么多華人團體踴躍捍衛(wèi)自己的權(quán)益;二是對推動這個“道歉案”更有信心了。
此后,從唯一獲邀出席2010年5月8日全美各華人團體就“道歉案”的首次內(nèi)部磋商會,以及此后對國會議員的游說,記者親眼目睹了薛海培等華人精英為這個法案四處奔走付出的種種努力。
薛海培認為,這次排華法案的通過是美國華人政治覺醒的勝利。他說:“美國歷史上華人還從來沒有像這次一樣成功地推動過維護自己權(quán)益的法案,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是華人參政的里程碑。”
不過,無論是當年《排華法案》的取消還是現(xiàn)在國會的認錯,都不等于說歧視和偏見在美國徹底消失了,一張華人臉帶來的無端創(chuàng)痛、引發(fā)的致命悲劇和因此在華裔社區(qū)燃起的沖天怒火仍然在古往今來中循環(huán)上演。
1982年,即將走入婚姻殿堂的27歲華裔青年陳果仁在底特律的一間酒吧舉行最后一次“單身派對”,他和朋友與一對白人父子產(chǎn)生口角。當時美國的汽車制造業(yè)正面臨急劇上升的日本同業(yè)的強烈沖擊,車城底特律失業(yè)高漲,人心惶惶。陳果仁被這對在車廠工作的父子當成是搶了他們工作的日本人,用棒球棍打成重傷不治,婚禮變成了葬禮,但白人兇手卻被輕判,引起全美亞裔社區(qū)長達數(shù)年的大示威,最終迫使法庭改判。
2011年,21歲的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士兵廖梓源和19歲的陸軍士兵陳宇暉先后因為華裔身份而在軍中受到同僚欺侮,不堪其辱自盡身亡。陳宇暉是家中的獨子,而廖梓源恰是國會議員趙美心的侄子。華裔社區(qū)再度沸騰,接連不斷的集會示威最終推動軍方對軍中反霸凌的相關(guān)規(guī)定作出檢視。
但與這些顯而易見的歧視、無可否認的暴行,和它們給華裔社區(qū)帶來的同仇敵愾一呼百應相比,那些暗藏的偏見、隱性的限制和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多元的社區(qū)對它們的不同見解,在現(xiàn)代美國社會中才更加常見,這也給華裔維權(quán)帶來了更大挑戰(zhàn)。
這種多元從智庫機構(gòu)皮尤中心6月份發(fā)布的一份調(diào)查報告和它引起的反應中可見一斑。報告發(fā)現(xiàn)亞裔是美國增長最快、收入最高、教育程度最好的族群,但亞裔社區(qū)組織立即群起反駁,認為報告雖然彰顯了亞裔多年來取得的成就,卻忽視了那些在社會最底層辛苦掙扎的亞裔新移民。
對于趙美心來說,這種代溝不是無法彌合的,而溝通的契機就是新老華人從政意識的普遍提高。趙美心說下一步她將檢視美國的教科書,確保關(guān)于“排華”的內(nèi)容在教科書中得到準確的體現(xiàn),并通過拍攝紀錄片、舉辦展覽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
“《排華法案》禁止華人入籍和投票,等于在超過60年的時間里華人的政治力量被剝奪了,只能忍氣吞聲承受苦難。華裔年輕人也許認為今天擁有的一切理所應當,但他們大膽直言熱衷投票,選出越來越多自己的民意代表,才使國會對《排華法案》認錯?!彼f,“防止歷史重演的最好方法就是積極參政,不平則鳴?!?/p>
綜合自《博客天下》《中國新聞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