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松落
抓緊時間,
讓你的生命不同尋常。
老師在粉筆盒里挑選一下,選出一支粉筆,在黑板上寫下“1”,然后,她教我們唱:“do——”,我焦躁不安地坐在課桌后面,跟著大家一起唱“do”。在快下課的時候又跟著唱“re”,但我的身體始終在凳子上挪來挪去,對這一切,我都感到厭煩透了,有一剎那,在這種厭煩達到頂端的時候,眼前的一切,突然變得格外清晰:桌子上的木紋,地上靜止不動的一片紙屑,他們的聲音也變得遙遠了,帶著空蕩蕩的回響。
我始終被這種焦躁包圍著,我的焦躁是因為,這些音分明一下就唱會了,卻要用一節(jié)課來學習,然后,還要慢慢地學習它們最簡單的組合,等到完整地學習唱一首比較長的歌曲,至少也是三年級以后的事了。一年級的音樂課本剛一發(fā)下來,我就迅速從第一頁翻到最后一頁,只找到一首歌,還非常短:“藍藍的天空,飄著那白云,白云的下面,是成群的牛羊?!笨晌視囊晕⒍嘁稽c,在伯父家過寒假的時候,我就跟我的表哥和表姐學會了一些正在流行的臺灣校園歌曲,例如《小茉莉》、《小橄欖》、《捉泥鰍》、《蘭花草》,還有《蝸牛和黃鸝鳥》。他們不敢把那些濃情蜜意的歌教給我,因為算是黃色歌曲,但還是被我學會了一首:“那天我倆相見一面沒有結果,誰知你又來找我,你又來找我,誰說世上沒有一見鐘情,一見鐘情我倆開花又結果。”我并不知道“開花又結果”是什么意思,但格外喜歡這一句,因為實在順口,一有時間我就唱“開花又結果”。
同樣使我焦躁不安的,還有語文課、數(shù)學課,那么簡單的字,看兩眼就學會寫了,卻一節(jié)課也學不了幾個,那么簡單的數(shù)學題,也要一遍一遍地重復講述其中道理。我預想的進程要比這個快得多:我要馬上寫日記、寫作文、寫小說,看各種《演義》,幾個數(shù)字在我面前念一遍,我就把結果說出來。愿望不能馬上實現(xiàn),都是因為“他們”——我分得很清楚,“他們”是他們,我是我,是“他們”耽誤了我的時間、延誤了我自由表達自己的進程,我?guī)缀跄芨杏X到自己的不滿,并對這不滿感到驕傲,時刻不忘記表現(xiàn)出來。在音樂課、語文課上,我的不滿表現(xiàn)為有氣無力地唱和念,對數(shù)學課的不滿,我表達得貌似精致一點,我的算術作業(yè),凡是需要寫數(shù)字的地方,一律被我畫上各種替代的物品,三個胡蘿卜,或者五個桃子,或者六個燈籠,而且一律用彩色鉛筆填上彩色。期末的評語上,小學生手冊里,我被寫上: “容易驕傲?!?/p>
我已經忘了終于可以唱完整的歌的那天,我有沒有表現(xiàn)得過度喜悅。許多歌一下來了,《海鷗》、《我們的田野》、《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我尤其喜歡《我們的田野》,那是一首多么美麗的歌啊,我一邊唱,一邊想象著歌中的情景,碧綠的田野,明凈的湖水,沒有邊的蘆葦蕩,一邊興奮地東張西望,看看有沒有人和我感受一樣。
我始終焦躁不安,在此后任何一個學習的過程中,都被輕微的,像刀子輕割一樣的感覺騷擾著,始終不能釋懷。多年后,我在一部電影里找到了相同的焦躁,《春風化雨》(《死亡詩社》)里的老師,對學生們說:“抓緊時間,讓你的生命不同尋常?!蹦贻p的伊?!せ艨耍W角墨黑,整齊得像刀裁,臉紅紅的,鼻尖沁著汗珠,一次又一次地寫著:“seize the time?!币淮斡忠淮蔚睾退耐瑢W聚在一起,即便什么都不做,只是激昂地空談著,也能填滿些什么了吧。時不我待,必須煙塵滾滾地飛奔,沒命地向前,才能讓內心的緊張,稍稍得以緩解。
然而,焦躁分明是沒有用的。終于有我想要的音樂課可以上,終于可以緩解內心緊張的幸福并沒持續(xù)多久,我們很快離開了新疆,來到內地的小鎮(zhèn),那個地方叫夏管營,經過艱苦的努力,那里的小學同意接受我。但那里沒有音樂課。
因為徹底沒有希望,所以反而不那么緊張了,連等等看的念頭都沒有了,然而還是等下去了,一直等到小學畢業(yè),進了深山里的二中,終于等來了音樂課,卻多少有點木然了,還是萬分歡喜,幸虧有那種木然掩護著,不至于給人看出在乎。但校長這樣介紹他引來的音樂老師:“她是我們聘用的待業(yè)青年。”底下的同學紛紛八卦著她的身世,指出,她爸爸是鎮(zhèn)上的裁縫,“她就是李裁縫的女子嘛!”她穿著當年十分流行的,白到透明的緊身褲子,教我們唱一些曲調生澀的流行歌,還動不動就被氣哭了,有時候她沒心上課,就喚一個會唱歌的同學上臺,給大家教一兩首歌,她自己先是走到教室門口去,看著外面的白楊樹,或者和來往的老師打招呼,然后漸漸走出去,到別的老師那里去喝茶烤火了。多年以后當我扎進臺灣民歌的海洋,才知道她親口教給我們的那些歌,大多是陳淑樺在海山唱片時期的作品。大概是,她家只有這樣一些錄音帶吧。
接下來念的一中,也有音樂課,但老師永遠有事,匆匆地露下面,就離開了課堂,我們非常失落,就自己唱歌,終于越唱越大聲,讓隔壁班上的英語課上不下去了,老師轉來干涉,他一走,我們唱得更加歇斯底里,終于唱累了,全都無趣地停下來。
音樂課從此和我陰陽兩隔,我的音樂老師,從此是我媽媽,她教我唱譜子,彈吉他,教我寫歌,是所有聽兩遍就能記住的那些歌,教我體會人生況味。我甚至錄了幾首自己的歌,小范圍流傳,但“音樂課”再也沒了可能,已經在我生活里被徹底斬草除根。
一直到多年以后,2007年的“五·一”假期,我回到老家,在母校一中的操場上,看我的師弟師妹們的文化周演出,開場第一個節(jié)目竟然是一支搖滾樂隊,他們唱的第一首歌,居然是許巍的《時光》。演出持續(xù)了有一周那么久,每天晚上,準時在操場上那個新建的舞臺上開演,我每天去看,看那些獨唱、音樂劇、街舞,看他們走下舞臺后,臉色緋紅,沁著汗珠,表情又嚴肅又矜持,小聲地互相埋怨著,想象著他們如何緊張地商議、如何在放學后的教室排練、如何去找演出服、如何找同學為自己拍攝演出照片,再也不像我們當年那樣張皇失措鬼鬼祟祟,也不必像我們當年那樣,連失望后的失落感都不敢有,因為那實在太過奢侈。我站在晚風中,內心激蕩,聽他們的歌聽到搖搖晃晃,我知道世界會越變越好,這世界會變出我想上而沒上到的音樂課,變出我們想也想不到的自由,越變越好的世界,我們伸長了手,也夠不到。
(生如夏花摘自《青春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