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野
他的第一位對手是一位老貨郎。那時候,他只有15歲。他與老貨郎一起挑著貨郎擔(dān)子,搖著撥浪鼓,走村串巷做生意。你賣針頭線腦兒,我賣線腦兒針頭,相互之間,難免有些競爭,甚至爭吵。于是,兩個人便成了“敵人”,有時候,一連兩三天不說一句話。
一次,他中了暑,一頭栽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等他醒來的時候,老貨郎正在用熱毛巾為他擦拭身子。他感激地問:“你為什么要放下自己的生意來照顧我?”老貨郎憨厚地笑了笑,對他說:“為了讓你繼續(xù)跟我競爭呀!”他不解地看著老貨郎,問:“為什么?我可是你的對手呀!”老貨郎說:“正是因為你是我的對手,所以我才要救你!”他不甚懂,但是,他記住了老貨郎的這句話。
他的第二位對手是一位賣服裝的生意人。改革開放后,他抓住時機,在集貿(mào)市場開了一個服裝批發(fā)門市。他是獨門生意,利潤空間大。有時候,一天能夠掙到一兩萬元??墒遣痪?,相鄰的一家商店也轉(zhuǎn)為賣服裝。他的一些客戶被鄰居搶了去,他很惱火。于是,兩家便開始打價格戰(zhàn),利潤一降再降。最后,鄰居為了搶生意,竟然做了許多賠本的買賣。他笑而不語。終于,鄰居支撐不住,要關(guān)門大吉。這時候,他找上了門,送去了10萬元的流動資金。鄰居很詫異,問:“你為什么要幫我?”他說:“因為你是我的對手呀。”鄰居感激得熱淚盈眶。自此,兩家上貨開始注重差異性,相互補充,生意也越來越好。他與鄰居取得了雙贏。
他的第三位對手是一群人。隨著世界飲料市場的不斷開拓,吸管開始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食工具。他看準了這個商機,開始制作吸管。他買了兩臺機器,租賃了一間民房,開始制作吸管。五年過去了,他的吸管廠已經(jīng)從家庭作坊發(fā)展成為規(guī)模企業(yè),年收入在100萬元以上。
小小的吸管竟然也能賺大錢?由于吸管投資小,技術(shù)含量低,于是,義烏的鄉(xiāng)村一夜之間竟然冒出了40余家吸管廠,比原來擴大了30倍。
吸管雖然有一定的市場空間,但是因為物件小,利潤低,廠家主要靠數(shù)量賺錢。而現(xiàn)在,義烏家家造吸管,產(chǎn)品多而雜,這種無序競爭肯定要出問題。妻子勸他說,咱們的錢也賺得差不多了,趕快轉(zhuǎn)產(chǎn)吧,否則,不破產(chǎn)也一定會虧損。他不,他說,咱們是義烏最大最早的吸管廠,如果咱們轉(zhuǎn)產(chǎn)了,那么,義烏整個吸管產(chǎn)業(yè)就會垮掉。他不僅不轉(zhuǎn)產(chǎn),而且還注冊了“雙童”吸管商標,打造出了知名品牌。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義烏的吸管產(chǎn)品賣不出去。于是,小企業(yè)倒閉,大企業(yè)虧損。一個吸管企業(yè)的老板因此而跳樓。這件事兒對他刺激很大,他決定幫助自己的對手,帶著對手一起飛。
他采取了兩種措施,很快就幫助對手渡過了危機。一是對于弱小的企業(yè),采取收購或者加盟的方式,加入他的雙童吸管集團,實現(xiàn)了利益共享,風(fēng)險共擔(dān)。二是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免息借給幾家較大的吸管企業(yè),幫助他們渡過難關(guān)。妻子說他瘋了,哪有這樣幫自己對手的呀!
他沒有瘋,更沒有傻。他的這些措施很快就產(chǎn)生了巨大的效果。收購和加盟壯大了自己的企業(yè),把“雙童”打造成了世界著名的吸管品牌。同時,幫助扶持對手,培育了義烏吸管產(chǎn)業(yè),使義烏成為世界著名的吸管產(chǎn)業(yè)聚集區(qū)。
他叫樓仲平。目前,世界上40%的吸管來自義烏,而30%的吸管來自樓仲平的“雙童”吸管集團。每天,有一億人在用樓仲平的吸管喝飲料,年利潤達到一億元以上。
請給你的對手留一扇窗,因為,有競爭才有人氣,有人氣才有生意,有生意才有錢賺!這就是世界吸管大王樓仲平的成功秘訣!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