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年,肖蘇萍,田壯,曾燕,趙潤懷,彭勇,肖培根*
(1.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2.國家教育部中草藥物質(zhì)基礎(chǔ)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193;3.中國藥材公司,北京 100195)
不同干燥方法對黃芩葉中黃酮類成分的影響研究△
何春年1,2,肖蘇萍3,田壯3,曾燕3,趙潤懷3,彭勇1,2,肖培根1,2*
(1.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2.國家教育部中草藥物質(zhì)基礎(chǔ)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193;3.中國藥材公司,北京 100195)
目的:比較不同干燥方法對黃芩葉有效成分含量的影響,優(yōu)選黃芩葉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以比色法測定總黃酮含量,HPLC法測定6種主要黃酮成分:野黃芩苷、黃芩苷、漢黃芩苷、芹菜素、黃芩素和漢黃芩素的含量,比較自然晾曬、室內(nèi)通風陰干、烘箱鼓風干燥、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等5種干燥方法處理黃芩葉的優(yōu)劣。結(jié)果:采用微波干燥的方式黃芩葉總黃酮含量最高,含量23.00%;野黃芩苷在黃芩葉中含量較高,其中以微波干燥最高(3.62%),真空干燥最低(2.77%);微波連續(xù)加熱會導致總黃酮和野黃芩苷含量下降。結(jié)論:從成本、有效成分含量和實際操作綜合分析,黃芩葉應采用自然曬干或自然晾干的方法。
黃芩葉;黃芩茶;干燥方法;總黃酮;野黃芩苷
黃芩茶為唇形科黃芩屬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并頭 黃 芩S.scordifolia、滇 黃 芩[1]S.amoena和粘毛黃芩[2]S.viscidula的地上部分莖和葉加工而成,在我國北方各省及云南部分地區(qū)較為流行,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消炎、促消化等作用,是民間用來消暑、待客的主要飲品,又稱為黃芩茶、黃金茶等[3]。
黃芩茶傳統(tǒng)的加工方式是直接曬干備用,或用蒸籠蒸、晾數(shù)次。隨著現(xiàn)代人們對黃芩茶的關(guān)注,這種莖葉不分,外觀較差,飲用不方便的缺點需要改進,以利于黃芩茶的商業(yè)化推廣。前人研究表明,黃芩茶具有保護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肝保護、解熱鎮(zhèn)痛、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免疫增強、中樞神經(jīng)保護、降糖、降血脂和抗腫瘤等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為黃酮類成分[4-7]。本文以黃芩中主要黃酮類成分為測定對象,比較不同干燥方式對黃芩茶中主要黃酮成分的含量和外觀的影響,為黃芩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黃芩茶的開發(fā)奠定基礎(chǔ)。
黃芩葉來源系北京市門頭溝區(qū)齋堂村黃芩種植基地的黃芩莖頂尖嫩葉,2012年6月上旬采摘,經(jīng)中國藥材集團承德藥材有限責任公司張學文教授鑒定為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的嫩葉。
DGG-9070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森信實驗儀器有限公司),DZF-602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WD700G型微波爐(格蘭仕集團),UV-2550型紫外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Agilent1200高效液相色譜儀(G1322A型在線脫氣機、G1311A型液相泵、G1329A自動進樣器、G1316A柱溫箱、G1315B型DAD檢測器、Agilent色譜工作站);梅特勒-托利多電子天平(AL204);ULVAC薄膜真空泵(DTC-21);C9860A超聲波清洗器(上海杰恩普超聲設備有限公司)。
野黃芩苷(1)、黃芩苷(2)、漢黃芩苷(3)、芹菜素(4)、黃芩素(5)和漢黃芩素(6)對照品(購于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甲醇、乙腈為色譜純(Fisher Scientific);甲酸(CNW公司,德國);純凈水(杭州娃哈哈集團);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取鮮黃芩葉5份,每份精密稱量100 g,攤開,分別進行自然晾曬、室內(nèi)通風陰干、烘箱鼓風干燥、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干燥指標:不同干燥方式均達到葉片質(zhì)硬而脆,相互之間重量差異在1 g以內(nèi)。將樣品用粉碎機粉碎,過60目篩,備用。
2.1.1 自然曬干 將鮮黃芩葉置室外自然晾曬。
2.1.2 自然陰干 將鮮黃芩葉置室內(nèi)陰涼通風處自然陰干。
2.1.3 烘箱干燥 根據(jù)相關(guān)文獻報道[8],選擇60℃作為干燥溫度,同時為了加快干燥效率,采用鼓風干燥。
2.1.4 真空干燥 為了與烘干方法對比,也選擇60℃作為干燥溫度,減壓真空干燥,當見水蒸汽較多時打開擦干,然后再繼續(xù)減壓干燥。
2.1.5 微波干燥 將鮮黃芩葉置于微波爐內(nèi),于700 W下干燥4 min,每1 min取出翻動,以釋放熱量。另外,為了考察微波時間對黃酮有效成分含量的影響,分別進行連續(xù)2、3、4和5 min微波加熱處理。
2.2.1 對照品溶液的配置 精密稱取野黃芩苷約5.0 mg,置10 mL量瓶中,加70%的乙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搖勻,即得對照品儲備液。
2.2.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干燥的黃芩葉樣品,粉碎、過60目篩,精密稱取粉末約0.5 g,加入50 mL 70%乙醇,精密稱定,超聲提取30 min,放置室溫,精密稱定,用70%乙醇補足減少的重量,0.45 μm濾膜過濾,作為供試品溶液。
2.2.3 最大吸收波長的確定 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適量,分別加入5%的AlCl3溶液5 mL,用70%乙醇定容到10 mL刻度,搖勻,室溫放置40 min,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190~450 nm范圍進行掃描,隨行空白。結(jié)果表明,兩者峰型相似,在299 nm處均有最大吸收(見圖1),故選擇299nm作為檢測波長。
2.2.4 線性關(guān)系考察 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2.8 μg·mL-1)0.2、0.4、0.8、1.6、2.0 mL,置10 mL量瓶中,加5%的AlCl3溶液5 mL,用70%乙醇定容到10 mL刻度,搖勻,室溫放置40 min,299 nm處測定吸收度。以吸收度為縱坐標,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回歸方程:Y=0.042X+0.011 7(r=0.999 9),線性范圍:20.56~200.56μg·mL-1。
2.2.5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份樣品(微波干燥)6份,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備,按上述測定方法測定樣品中總黃酮含量,得RSD=2.87%。表明此方法的重復性良好。
圖1 野黃芩苷(A)和黃芩葉樣品(B)譜掃描圖
2.2.6 加樣回收率試驗 取已知含量的黃芩葉樣品6份,精密稱定,每份約0.5 g,分別加入野黃芩苷對照品溶液適量,按照上述制備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進行制備,測定吸收度,計算平均加樣回收率為97.64%,RSD為3.02%。
2.2.7 樣品測定 分別精密稱取5種干燥方法樣品約0.5 g,按照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進行制備,取樣品溶液100μL,加5%的AlCl3溶液5 mL,用70%乙醇定容到10 mL刻度,搖勻,室溫放置40 min,299 nm處測定總黃酮。結(jié)果見表2和表3。
2.3.1 色譜條件 參照作者前期研究方法[10],即:YMC-pack ODS-A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為甲醇(A)、乙腈(B)和0.1%甲酸水(C),梯度洗脫,線性洗脫程序為:0~60 min,A-B-C(15∶5∶80,v/v)到 A-B-C(80∶10∶10,v/v)。每針進樣分析完畢用初始流動相平衡15 min再進行下一針分析。流速為1.0 mL·min-1;柱溫30℃;紫外檢測波長為278 nm;進樣體積為10μL。用安捷倫工作站Chemstation software(B.02.01)采集數(shù)據(jù)并分析。
2.3.2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同 “2.2.2”項下。
2.3.3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分別精密稱取6種對照品適量,置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混合均勻,既得,6種對照品色譜圖見圖2。
2.3.4 線性關(guān)系的考察 分別精密量取各對照品溶液適量,置10 mL量瓶中,配成混合對照品儲備溶液,再分別量取混合對照品儲備溶液適量,加甲醇稀釋成一系列不同濃度的混合對照品溶液,取10μL進樣分析。以峰面積值和進樣對照品濃度進行線性回歸,結(jié)果見表1,結(jié)果表明各對照品在線性范圍內(nèi)線性關(guān)系良好。
圖2 6個對照品的液相色譜圖
表1 6種對照品的線性關(guān)系
2.3.5 重復性試驗 取 “2.2.5”項下的供試品溶液,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各對照品的含量,RSD值分別為:0.65%(1)、1.03%(2)、0.86%(4)和1.59%(6),漢黃芩苷(3)和黃芩素(5)因未檢出,故沒有計算RSD值。表明此方法的重復性良好。
2.3.6 加樣回收率試驗 精密稱取已知含量的黃芩葉樣品6份,每份約0.5 g。分別加入適量的6種對照品溶液。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進行,依上述色譜條件測定,計算回收率和 RSD值:98.94%(1,0.93%)、97.50% (2,1.52%)、97.38% (3,2.15%)、98.03% (4,2.61%)、97.84% (5,1.13%)和96.71%(6,2.58%)。
2.3.7 樣品含量測定 分別精密稱取5種干燥方法樣品約0.5 g,按照 “2.2.2”項下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進行處理。測定樣品6種黃酮成分的含量,結(jié)果見表2和表3,代表性樣品色譜圖見圖3。
圖3 不同干燥方法的黃芩葉色譜圖
表2 不同干燥方法黃芩葉中黃酮類有效成分的含量(n=3)/mg·g-1
表3 不同微波時間黃芩葉中黃酮類有效成分的含量(n=3)/mg·g-1
從表2結(jié)果可以看出,微波干燥總黃酮含量最高,自然陰干最低,其他3種干燥方式相差無幾;野黃芩苷在黃芩葉中含量較高,其中以微波干燥最高,真空干燥最低;黃芩苷含量也是以微波干燥最高,真空干燥最低;漢黃芩苷在5中干燥方式的樣品中均未檢測到;芹菜素以真空干燥最高,微波和曬干最低;黃芩素僅在真空干燥中檢測到;漢黃芩素含量以烘干和曬干較低。
5種干燥方法中,自然陰干耗時較長(3 d),自然曬干也較慢(1.5 d),且這2中干燥方法受天氣影響最大,特別是曬干;由于本實驗采用鼓風烘干的方式,以及真空干燥不能及時去除水蒸汽的原因,使得烘干(3 h)比真空(6 h)干燥更快;微波干燥方式最快,只需間斷加熱4 min,但需要及時取出散熱。微波連續(xù)加熱2 min即可使黃芩葉達到干燥狀態(tài),但連續(xù)微波會使樣品內(nèi)部溫度過高,總黃酮含量呈下降趨勢,野黃芩苷含量也隨著微波時間延長而含量下降,但芹菜素和漢黃芩素含量卻有升高的趨勢(見表3)。
從經(jīng)濟成本和實際操作來看,自然陰干和曬干無需儀器設備,最經(jīng)濟,烘箱干燥真空干燥和微波干燥需要一定的儀器設備,投入成本較高,而且實際生產(chǎn)中,難以同時干燥大量樣品,規(guī)?;a(chǎn)受限。
黃芩茶作為黃芩S.baicalensis地上部分的利用相對其根部做黃芩藥材來說利用較少,過去,種植黃芩主要取其根部,地上部分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現(xiàn)在,黃芩茶已經(jīng)作為商品生產(chǎn)和銷售,黃芩莖葉也開發(fā)出藥品,因此黃芩地上部分具有較好的利用前景。但是作為一種茶來生產(chǎn)銷售,卻沒有規(guī)范化的生產(chǎn)工藝,其質(zhì)量也難以得到保證,因而本文對黃芩茶的干燥工藝研究,為黃芩茶規(guī)范化生產(chǎn)工藝奠定實驗基礎(chǔ)。
本文比較了5種干燥工藝,從有效成分含量角度來比較,優(yōu)選順序為:微波>真空≥烘干≥曬干>陰干,但需指出的是,這5種干燥方法對總黃酮含量影響并不是特別明顯,而對具體黃酮成分的影響稍大一些,因而不排除黃酮成分之間有相互轉(zhuǎn)化的可能。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7:124-248.
[2]包頭市農(nóng)業(yè)區(qū)劃辦公室編著.包頭生物資源[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73.
[3]何春年,彭勇,肖偉,等.黃芩茶的應用歷史與研究現(xiàn)狀[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11,13(6):3-7,19.
[4]于永芳,高瑞峰,李沈明.黃芩莖葉總黃酮對動脈粥樣硬化早期病理改變的影響[J].中草藥,2003,34(11):1033-1035.
[5]楊鶴松,孟彥彬,鄧淑華,等.黃芩莖葉總黃酮對大鼠感染性發(fā)熱反應的作用[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06,23(2):194.
[6]趙鐵華,鄧淑華,楊鶴松,等.黃芩莖葉活性部位抗菌作用的研究[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7,23(7):882-886.
[7]Prahlad P,Nirmal J,Agnes M R,et al.In vitro Antitumor mechanisms of various Scutellaria extracts and constituent flavonoids[J].Planta Med,2009;75:41-48.
[8]莫志江.中藥材干燥方法概述[J].基層中藥雜志,2000,14(1):42-43.
[9]姚干,何宗玉,方積年.黃芩總黃酮提取及純化工藝的研究[J].中成藥,2006,28(11):1568-1571.
[10]何春年,彭勇,肖偉,等.黃芩地上部分與根部的化學成分比較研究[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11,13(12):32-35,52.
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要求加強含牛黃等藥材中成藥品種監(jiān)督管理
為加強含牛黃等藥材中成藥品種監(jiān)督管理,嚴格處方投料生產(chǎn),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出通知,就有關(guān)事項做出明確。
通知指出,對于國家藥品標準處方中含牛黃的臨床急重病癥用藥品種及其他劑型或規(guī)格,可以將處方中的牛黃固定以培植牛黃或體外培育牛黃等量替代投料使用,但不得使用人工牛黃替代。通知附件所列品種及其他劑型或規(guī)格的現(xiàn)行藥品標準中處方項下為人工牛黃的,相關(guān)生產(chǎn)企業(yè)應按修訂藥品標準的程序和要求于2013年12月31日前提出補充申請,并由國家藥典委員會審定。自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之日起,相關(guān)生產(chǎn)企業(yè)不得繼續(xù)使用人工牛黃投料生產(chǎn)。
通知明確,允許使用天然麝香投料生產(chǎn)的品種及企業(yè),應符合國家林業(yè)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和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的相關(guān)要求,并按要求進行專用標識管理。凡生產(chǎn)中使用培植牛黃、體外培育牛黃、人工牛黃替代牛黃,以及使用人工麝香替代天然麝香的品種,其說明書及標簽中 【成份】項下應準確標明培植牛黃、體外培育牛黃、人工牛黃或人工麝香;涉及說明書及標簽變更的,應按要求向所在地省 (區(qū)、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備案。
通知要求,藥品生產(chǎn)企業(yè)應嚴格按照藥品標準投料生產(chǎn),嚴禁擅自以其他藥材或原料等替代。各省 (區(qū)、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應將上述要求及時通知本行政區(qū)域內(nèi)相關(guān)藥品生產(chǎn)企業(yè),并督促做好有關(guān)工作,切實加強監(jiān)督管理。
(信息來源: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網(wǎng))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on Contents of Flavonoid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Leaves
HE Chun-nian1,2,XIAO Su-ping3,TIAN Zhuang3,ZENG Yan3,ZHAO Run-huai3,PENG Yong1,2,XIAO Pei-gen1,2
(1.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Beijing100193,China;2.Key Laboratory of Bioactive Substances 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100193,China;3.China National Corporation of Traditional&Herbal Medicine Beijing100195,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rying methods on contents of active ingredients from leaves ofScutellaria baicalensis,and find out optimum dryingmethod forS.baicalensis.Methods:The leaves ofS.baicalensiswas processed by five dryingmethods including natural drying in the sun,natural drying in the shade,oven drying under 60℃,vacuum drying and microwave drying.Total flavonoids and 6 flavonoids constituents including scutellarin,baicalin,wogonoside,apigenin,baicalein and wogonin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UV and HPLCmethod,respectively.Results: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was the highest(average contentwas23.00%)bymicrowave drying.The content of Scutellarin was higher in leaves ofS.baicalensis,which was the highest by microwave drying(3.62%)and was the lowest by vacuum drying(2.77%),respectively.However,the contents of total flavonoids and scutellarin were decreased by microwave in long time heating.Conclusion: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ly analyzing,the content of flavonoids and actual operation,natural dry in the sun or natural air-dry method should be used in drying the leaves ofS.baicalensis.
Leaves of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Skullcap tea;Dryingmethods;Total flavonoids;Scutellarin
2012-08-30)
中藥材產(chǎn)地加工技術(shù)平臺子課題-河北道地藥材黃芩產(chǎn)地加工技術(shù)示范研究[(工信部消費(2011)340)];中醫(yī)藥行業(yè)科研專項——黃芩道地藥材特色栽培及加工技術(shù)整理、規(guī)范及應用(201107009)
*[通訊作者]肖培根,Tel:(010)62894462,E-mail:xiaopg@public.bta.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