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明,蔣水明,張其順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yī)院普通外科二病區(qū),廣西柳州,545005)
肝細胞肝癌又稱原發(fā)性肝癌,是臨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治療首選手術切除,但其切除術后復發(fā)率較高[1]。除肝癌自身腫瘤生物學特性外,約有90%以上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而HBV感染對于腫瘤復發(fā)也存在重要意義[2],為抗HBV感染對于降低肝癌合并乙型肝炎術后復發(fā)率提供了理論基礎。拉米夫定為核苷類抗病毒藥物,其抗HBV病毒復制作用已經(jīng)受到了充分肯定[3],是治療慢性乙肝的一線藥物。本研究應用拉米夫定聯(lián)合胸腺肽治療肝癌合并乙型肝炎術后患者,取得了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本研究選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行肝癌切除術的30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均合并乙型肝炎,其中男 25例,女 5例;年齡 35~63歲,平均47.95歲。所有患者HBV DNA檢測均>103copies/mL,其中小三陽 27例(90%),大三陽3 例(10%),血清甲 胎蛋白(AFP)>20 μ g/L患者13例,腫瘤位于肝左葉14例,右葉12例,左右兩葉均有4例,Child-pugh分級A級23例,B級7例。腫瘤直徑<5 cm者11例,≥5 cm者19例。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分為2組,15例行單純手術切除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15例手術切除后加拉米夫定(100 mg/d)聯(lián)合胸腺肽(1.6 mg,皮下注射,2次/周)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組。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AFP、Child-pugh分級以及腫瘤情況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資料對比(例)
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癌切除術,手術均由同一組醫(yī)生完成,共行根治切除術22例,姑息切除術8例,按部位分左外葉切除9例,左半肝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7例,局部切除9例,合并肝門靜脈癌栓患者予以門靜脈取栓。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拉米夫定聯(lián)合胸腺肽治療。
2組患者治療前后均進行肝功能評定,包括血清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總膽紅素等,另術后定期復查乙肝病毒復制和肝癌術后復發(fā)情況,包括乙肝e抗原(HBeAg),血清HBV DNA測定,術后每3個月復查AFP及影像學檢查術后肝癌復發(fā)情況,2種或2種以上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新生腫瘤者認為復發(fā)。
表2 患者手術前、后Child-pugh評分變化( ±s)
表2 患者手術前、后Child-pugh評分變化( ±s)
與本組術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術前 術后6月 術后1年 術后2年 術后3年治療組 15 6.2±0.9 6.7±1.2 7.1±1.6 7.4±1.6* 8.1±1.8*對照組 15 6.1±1.1 6.9±1.4 7.5±1.5 8.9±1.6*# 10.5±1.9*#
2組患者手術均獲成功,治療組與對照組手術時間(225.46±57.98)min vs(223.68±56.75)min、術中出血量(593.62±154.73)mL vs(587.59±148.67)mL、術中輸血量(427.39±121.18)mL vs(412.86±115.94)mL以及住院時間(11.07±4.01)d vs(10.85±3.78)d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術前及術后早期(術后6個月、1年)2組患者Child-pugh評分無顯著性差異。1年后對照組Child-pugh評分逐漸升高,術后2年~3年來對照組Child-pugh評分逐漸升高,明顯高于治療組(P<0.05),見表2。
治療組患者血清HBV DNA轉陰率以及HbeAg轉陰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 表3。
表3 2組患者術后復發(fā)率、生存率、HBV DNA以及HBeAg轉陰率對比[n(%)]
2組患者經(jīng)過隨訪1~3年,見表3,治療組患者1、2年生存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3年生存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組患者1、2年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3年復發(fā)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原發(fā)性肝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越來越受到醫(yī)患雙方的重視,其病情進展較快,預后較差,治療以外科切除手術為主,化療為輔,但其復發(fā)率仍較高。而有研究[4]發(fā)現(xiàn)合并乙型肝炎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術后復發(fā)率與HBV的活動有著密切關系,且手術以及化療的影響有可能促進HBV的活躍和復制。因此對于原發(fā)性肝癌術后患者進行抗HBV復制治療以及增強機體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
拉米夫定為一類核苷類似物,具有顯著的抗HBV復制作用,可以快速有效地清除HBV病毒,促進HBeAg在2周內(nèi)轉陰,并可以加快肝功能的恢復,且具有高效、安全、給藥方便、安全性高等優(yōu)勢[5-6]。胸腺肽為28個氨基端乙?;陌被峤M成的多肽,主要由胸腺上皮細胞分泌,是臨床常用的免疫增強劑,其乙?;腘端絲氨酸對有絲分裂原激活后的外周血 T淋巴細胞具有促成熟作用,可以增加抗原或其他致有絲分裂原激活后的T淋巴細胞產(chǎn)生的淋巴因子,并可以增強淋巴因子受體表達,在腫瘤免疫和細胞免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7-9],拉米夫定聯(lián)合胸腺肽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療[10]。
本研究采用拉米夫定聯(lián)合胸腺肽治療肝癌合并乙型肝炎術后患者觀察發(fā)現(xiàn),在2組患者一般資料以及手術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的基礎上,治療組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治療組患者血清HBV DNA轉陰率以及HbeAg轉陰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雖1、2年生存率2組患者相似,但治療組患者3年生存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拉米夫定聯(lián)合胸腺肽治療肝癌合并乙型肝炎術后患者療效確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促進血清HBV DNA以及HbeAg轉陰,且可以顯著提高患者3年生存率??梢宰鳛楦伟┖喜⒁倚透窝仔g后患者的推薦治療方案,但如何提高此類患者的近期生存率仍值得臨床醫(yī)務人員不斷探索研究。
[1]樊 嘉,周 儉,吳志全,等.原發(fā)性肝癌的外科治療:20年7 566例的臨床經(jīng)驗[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09,8(2):99.
[2]李敏如,易述紅,蔡常潔,等.肝移植術后原發(fā)性肝癌復發(fā)與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關系[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1,19(4):271.
[3]閻雙緩,曹治宸,孔 麗,等.拉米夫定治療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擾素-γ和白細胞介素-4的影響[J].中華傳染病雜志,2009,27(1):27.
[4]于俊巖,魏子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者胃癌術后以順鉑為基礎的輔助化療中乙型肝炎的再激活[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1,29(10):619.
[5]秦雯霞,孫 鑫,李幼平,等.拉米夫定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隨機對照試驗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06,6(1):23.
[6]顧紅梅,劉賢稱,陳不尤.胸腺肽α 1對惡性腫瘤化療患者T細胞亞群的影響[J].南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30(6):478.
[7]劉新娣.拉米夫定聯(lián)合胸腺肽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4):173.
[8]何和章,吳國平,王光余.胸腺肽α 1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Th2類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0,16(7):856.
[9]牛志民,牛湘豫.胸腺肽注射液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兒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1,28(3):337.
[10]Shuqun C,Mengchao W,Han C,et al.Antiviral therapy using lamivudine and thymosin alpha1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existing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6,53(6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