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單位:上海圖書館 文 /朱 曦 圖 /吳建明
風云書簽
合作單位:上海圖書館 文 /朱 曦 圖 /吳建明
作者:司徒朔
出版:中國發(fā)展出版社
胡適、毛澤東、張國燾、傅斯年、羅家倫、陳公博、陶希圣、鄧中夏、俞平伯、朱自清……那個世紀的九零后們(1890至1900年出生)勾勒了20世紀的中國歷史,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今天。1919年,他們登上歷史舞臺,出發(fā)地就是北大——一所當時只有約兩千人的大學。那一年,是中國近代思想百家爭鳴的開山之年,留下了中國近百年來國運變革和民族復興的縮影。自那一年開始,各路思想紛紛走向前臺,各種運動風起云涌,成為推動社會進步之重要推力。也正是這關鍵的一年,中國在現(xiàn)代化的路上蹣跚起步、艱難跋涉繼而跑步前進……
作者:丹·艾瑞里(美)
譯者:趙德亮 夏蓓潔
出版:中信出版社
18歲時的一場爆炸意外,讓艾瑞里全身皮膚70%灼傷,住在燒傷病房達三年之久。身穿治療用黑色彈性緊身衣、頭戴面罩的他,自嘲為“蜘蛛俠”。但恰恰是在這段漫長、無聊,而又痛苦不堪的歲月里,那套奇異的“蜘蛛俠”服裝拉開了他與外界的距離,使他可以以局外人的眼光重新看待身邊的世界,從此有了探索人類行為與經濟關系的興趣。這本艾瑞里的《怪誕行為學》,書名起得確實比較怪誕,實際上書的內容并不怪誕,它講述的是關于人們日常司空見慣的非理性行為,或者說可預測的非理性行為。比如說你買一支鋼筆,甲商店賣25元,乙商店賣18元,你會為了這7元錢跑15分鐘去乙商店。你買一件衣服,甲商店賣455元,乙商店賣448元,同樣是省7元錢,你卻不愿意跑15分鐘去乙商店……
作者:田剛
出版: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你炒股么?在中國股市設立的頭十年里,由大戶、游資組建起來的莊家隊伍成為中國股市的“中流砥柱”,對市場的影響力如日中天,解密莊家、與莊共舞也成為中小投資者的生存法則。莊家與散戶構成了一個二維的互動體系,互相利用、互為依存、彼此暗算,大多數情況下莊家都能夠成功暗算散戶。當然,也有部分“玩砸了”的莊家反被散戶群體暗算,成為資本市場發(fā)展過程中代價高昂的出局者。但是,今天如果你還覺得,你賠錢是由于“莊家”太壞!那么我不得不說,真的,你OUT了。經媒體調查發(fā)現(xiàn),40.6%的投資者坦言“賠錢了”,承認賺錢的人不到兩成。如果說資本市場是一個財富再分配的領域,那么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公眾投資者顯然成為了“被分配”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