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虎
(青海省地震局, 西寧,810001)
阿爾金斷裂帶地處西藏、新疆、青海、甘肅交界的阿爾金山脈地區(qū),西起新疆與西藏交界的拉竹龍,向北東東方向斜切昆侖山及祁連山,東端隱沒于巴丹吉林沙漠之下。是中國西部一條著名的北東東向左旋走滑斷裂帶。阿爾金斷裂由多條長達數(shù)百公里的斷裂組擬而成,衛(wèi)星影像上主干斷裂具有舒緩波狀的擬性特征,地面上以狹窄斷層谷、斷層崖分布為特點?,F(xiàn)今阿爾金斷裂帶的形成和印度次大陸與歐亞大陸的碰撞和持續(xù)推擠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有關,是青藏高原西北邊界的斷裂之一。1900年以來在阿爾金斷裂帶發(fā)生了 1924年民豐7.3級雙震、1932年昌馬7.6級和2008年新疆于田 7.3級地震。對2008年于田7.3級地震的研究結果表明,近SN-NNE向的發(fā)震斷層應歸屬到阿爾金斷裂西南尾端的張性區(qū)構造地震導致對阿爾金斷裂庫侖應力增加1.6×103。此次地震后,阿爾金斷裂的地震活動特點應引起重視。
1900年以,阿爾金斷裂帶地震活動主要集中在西南段(青海茫崖北-新疆境內)和東北段(阿爾金斷裂和祁連斷裂帶交匯區(qū)的甘肅境內),而在青海段形成明顯的5級地震空段。5級地震活動呈現(xiàn)3個密集時段,即1922-1933年,1951-1963年,1977-1980年和1992-2002年,并呈現(xiàn)明顯的平靜-活躍交替活動的特點。青海段5級地震平靜區(qū)至今平靜,已達70多年,空時尺度約300公里。近年來,在該平靜區(qū)周邊先后發(fā)生多次5級以上地震,最大震級6.6,而在該平靜范圍內自2002年出現(xiàn)了小震活動的增強現(xiàn)象,累積應變釋放也呈現(xiàn)加速特征。
地震精確定平對于了解現(xiàn)代小震活動特征及其斷層的地下幾何結構、理解地震發(fā)生機理等問題有很好的幫助。利用hypo2000程序對青海地區(qū)的地震目錄進行再次重新定平,hypo2000定平結果顯示,在阿爾金斷裂帶茫崖-肅北時(青海段)現(xiàn)代小震稀疏,形成較為明顯的現(xiàn)代小震空段。肅北東-黑崖子地區(qū)震源深度變化較大,從10 km左右逐漸變化到40 km左右,這可能是與黨河南山斷裂東邊的野馬河盆地北東向斷裂切割阿爾金斷裂所致。
圖1 阿爾金斷裂帶青海段小震空段和剖面(剖面沿阿爾金斷裂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