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環(huán)十二烷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進展

      2012-11-08 05:52:14羅宏杰韓向娜李偉東
      中國材料進展 2012年11期
      關鍵詞:文物保護化石結晶

      羅宏杰,韓向娜,黃 曉,李偉東

      (1.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古陶瓷科學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上海200050)(2.上海大學,上海200444)

      1 前言

      環(huán)十二烷(簡稱CDD)通常是通過環(huán)十二碳三烯加氫制取,也可以對石油裂解餾分中的1,3-丁二烯直 接進行三聚成環(huán)十二碳三烯,再經加氫而得。環(huán)十

      二烷常常被用作有機合成的中間體、阻燃劑、去污劑等等[1],但是自從德國的Hangleiter H M等人在1995年首次提出使用環(huán)十二烷作為臨時性的加固和封護材料后,環(huán)十二烷在文物保護領域開辟了新的應用天地[2]。這是因為環(huán)十二烷在室溫下具有升華性,能夠實現可逆去除,這種獨特的物理性質

      使得它在臨時固型、封護、支撐脆弱易碎文物上具有常規(guī)加固劑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同時環(huán)十二烷的完全疏水性,使得它可以應用在對水或者水溶液敏感的文物上作為防水屏障涂層;而且環(huán)十二烷在可控去除后不會對后續(xù)的對文物的分析和修復產生影響,這又讓它在搶救性轉移脆弱文物或者化石上得以大展拳腳。正是因為環(huán)十二烷具有如此優(yōu)異的性能和廣闊的應用前景,使得它從首次亮相在文物保護行業(yè)以來,就得到文物保護工作者的廣泛青睞。從近幾年來相關的報道可以看出,環(huán)十二烷在文物保護行業(yè)中的新用途不斷地被發(fā)現,它的使用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逐漸成為了一種國際上流行的“萬能保護材料”。在此期間關于環(huán)十二烷的結晶形貌,揮發(fā)速度,揮發(fā)后的殘留狀況等也有了一定的研究。目前國際上關于環(huán)十二烷在壁畫、紙張、絲織品、陶瓷、金屬、彩繪漆器、考古出土脆弱文物等領域的保護上都有了相關的應用報道。但是相比較于環(huán)十二烷在國際上廣泛使用的盛況,其在國內的研究和應用還顯得非常稀少。為了使得更多的文物保護工作者對這種“萬能保護材料”有更多和更深的認識,本文首先介紹了環(huán)十二烷的物理化學性質、結晶、揮發(fā)速度和揮發(fā)后的殘留狀況等。然后,對環(huán)十二烷成功應用的案例進行了綜述。同時,對環(huán)十二烷的安全性問題進行了探討。最后,對可能替代環(huán)十二烷的一些材料進行了展望。

      2 物理化學性質

      環(huán)十二烷是一種飽和環(huán)烷烴,具有極強的化學惰性。CAS號為:294-62-2。分子式為 C12H24,分子結構(圖1),其中所有的C原子均以sp3雜化軌道形成σ鍵。對于文物保護工作者來說,最感興趣的是環(huán)十二烷的物理性質。在室溫下,環(huán)十二烷是一種白色蠟狀粉末或者結晶,有微弱的氣味。相對于其他的蠟狀烷烴,環(huán)十二烷具有較低的表面能,易溶于非極性溶劑,不溶于丙酮、乙醇和水。環(huán)十二烷的物理性質參數,不同的供應廠商之間有著一定的差異。此處選擇了一些來源較權威可靠的數據總結如下:熔點:63℃;沸點:112℃/2.3 KPa;蒸汽 壓:4 Pa/25 ℃[3];閃點:98 ℃;相對密度(65 ℃):0.830 g/cm3;粘度(65 ℃):2.2 MPa·s[4]。

      圖1 環(huán)十二烷的分子結構Fig.1 Structure of Cyclododecane

      3 結晶,揮發(fā)速度和殘留研究

      環(huán)十二烷具有揮發(fā)性是其被文物保護工作者所青睞的最重要原因。很自然的,使用者會關心,這種材料使用時會不會對文物本體造成破壞作用?它能夠完全揮發(fā)嗎?有沒有殘留?如果有殘留,殘留是什么?是否有害于文物?對于這些疑問,部分文物保護工作者進行了一些深入的研究。

      3.1 結晶

      Stein R等人研究了環(huán)十二烷在熔融或者在不同有機溶劑飽和溶液狀態(tài)下,分別涂刷在玻璃板上的結晶情況。環(huán)十二烷飽和溶液的相對質量比分別是:Shellsol(一種礦物油)80%,二甲苯120%,己烷140%。結果發(fā)現:熔融的環(huán)十二烷形成了較大的針狀結晶,交織成網狀結構;Shellsol飽和溶液形成的針狀晶體較長并且較為疏松開闊;二甲苯飽和溶液所形成結晶次之;環(huán)己烷飽和溶液所形成的晶體結晶最短,呈密集網狀。這表明:揮發(fā)較快的溶劑會形成較密較小的晶狀結構(圖2)[5]。同樣的結果也出現在 Muros V和 Hirx J在模擬陶胎的實驗上[6]。Anselmi C等人使用偏光顯微鏡觀察了環(huán)十二烷的環(huán)己烷飽和溶液分別在噴涂和刷涂2種情況下的結晶狀態(tài)(圖3)[7]??芍?噴涂的方法所成的膜,呈玻璃狀的無定形態(tài),堆積致密,將表面完全覆蓋(圖3a);刷涂方法所成的膜出現針狀和片狀晶體,不太致密,存在孔洞(圖3b)。另外,Hangleiter H M報道快速冷卻能減小環(huán)十二烷的結晶尺寸,高濃度的環(huán)十二烷結晶更快,結晶尺寸更小[8]。但是對實驗中出現這一現象的機理推測更多是歸因于基體的表面形貌抑制了晶體的長大。Riedl N和Hilbert G使用冷凍-掃描電子顯微鏡(Cryo-SEM)觀察了用環(huán)十二烷處理過的石膏樣品,發(fā)現在基體的孔道里面沒有晶體出現,而是形成了一層均勻的膜覆蓋在石膏顆粒上,這一結果說明在該石膏樣品上使用環(huán)十二烷時,不會有因為結晶應力造成樣品孔道坍塌的風險[9]。

      3.2 揮發(fā)速度

      環(huán)十二烷的揮發(fā)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數據,因為揮發(fā)太快,臨時加固能力在文物轉移前就可能會失效;揮發(fā)太慢,又會延誤后續(xù)的處理時間。Jaegers E報道說環(huán)十二烷的揮發(fā)速度是0.04 mm/24 h[10]。然而,在實際使用中,環(huán)十二烷的揮發(fā)速度是各不相同的,這依賴于所成膜的致密程度、滲透深度、基體的性質和大氣環(huán)境等因素。表1引自Hiby G等人在1997年所做的環(huán)十二烷在不同狀態(tài)下揮發(fā)速度的實驗結果[11]。

      表1 環(huán)十二烷在不同狀態(tài)下的揮發(fā)速度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sublimation times for different types and thickness of cyclododecane film

      Hangleiter H M比較了不同溫度下環(huán)十二烷的揮發(fā)量,發(fā)現兩者之間并不是線性關系。在實驗9 h后,處于20℃的環(huán)十二烷的揮發(fā)量是處于10℃的2倍;而處于30℃的卻是處于10℃的10倍。Hangleite建議增加通風或者適當的加熱物體表面可以加速環(huán)十二烷的揮發(fā),也可以密封物體表面以減緩揮發(fā),但還沒有相關的量化數據[12]。

      為了更好的模擬不可移動文物原位保護時環(huán)十二烷的揮發(fā)過程,Anselmi C等人使用移動核磁技術和FIIR來跟蹤環(huán)十二烷所形成膜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將環(huán)十二烷在環(huán)己烷和正庚烷中的飽和溶液分別噴涂在大理石樣品表面,觀察所成的膜的變化狀況。發(fā)現環(huán)十二烷的揮發(fā)速度大約是15 μm/d。膜厚度隨時間的變化如圖4所示[7],可知對于多孔基體來說,環(huán)十二烷在這2種溶劑中所成膜的揮發(fā)趨勢是一致的,都是準線性揮發(fā)。筆者在實驗室所做的揮發(fā)動力學結果顯示:在無孔基體上(例如玻璃板),環(huán)十二烷是線性揮發(fā);而在多孔基體上(例如模擬陶胎)是一階指數衰減模型。

      圖4 環(huán)十二烷在環(huán)己烷和正庚烷飽和溶液所成膜的揮發(fā)速度Fig.4 Sublimation of CDD film with each employed solvent as a function of coating thickness against time

      3.3 殘留

      Stein R等對環(huán)十二烷揮發(fā)后是否有殘留,分別在玻璃板,砂巖和石灰石上進行了實驗。待實驗樣塊恒重后,用二氯甲烷浸泡樣塊,浸出液進行GC-MS檢測。結果發(fā)現:給予足夠時間后,GC-MS譜圖中并沒有發(fā)現環(huán)十二烷的峰。Kuvvetli F等使用激光拉曼光譜在油畫和帆布畫上面也發(fā)現了同樣的結果[13]。然而也有一些文獻報道,發(fā)現有殘留存在,但這些殘留最終被證實不是環(huán)十二烷,而是雜質或者環(huán)十二烷的衍生物如:環(huán)十二烯,環(huán)十二醇等。

      為了驗證環(huán)十二烷揮發(fā)后可能的殘留是否會影響有機質文物14C測年的變化,Christie M Pohl等人采取加速器質譜法(AMS)對已知年代的葫蘆皮樣品(未經和經過環(huán)十二烷處理)進行放射性碳測年[14]。結果發(fā)現:環(huán)十二烷或者不含有影響14C測年的殘留物,或者殘留物在放射性碳測試的化學清洗預處理的過程中被去除了。經過預處理的樣品無論處于揮發(fā)的哪一階段都不會改變14C的測年結果。但是也發(fā)現對于基體不均勻并且多孔的文物,有可能會在孔隙中殘留大量環(huán)十二烷,在預處理中不易清除完全,所以選擇高純度的環(huán)十二烷是避免殘留的有效方法。

      4 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

      早期關于環(huán)十二烷在文物保護上的應用工作都是在德國開展的,相關報道都是用德文發(fā)表的。直到1999年,Brückle l首次使用英文介紹了使用環(huán)十二烷作為對水敏感的文物的臨時定型劑[15],由此環(huán)十二烷引起了歐洲和美國文物工作者廣泛的興趣。在隨后的10年間,涌現出了大量成功使用環(huán)十二烷進行文物保護的案例報道[16-17]。環(huán)十二烷常見的應用,包括作為脆弱文物的臨時固型材料、防水屏障涂層、塑模輔助劑、化石轉移時的定型材料等等。關于環(huán)十二烷的絕大多數文獻是應用報道,此處根據環(huán)十二烷的不同功能把一些典型的成功應用案例綜述如下。

      4.1 臨時性固型材料

      環(huán)十二烷最早被發(fā)現可以應用在文物保護中,就是因為它是一種臨時性的加固材料,能夠將脆弱或者已經破碎的文物加固成整體,既能保存原出土文物的相對位置信息,又能避免在搬遷或者轉移時震動對文物造成損害。更方便的是,環(huán)十二烷只能夠在一定時間內對脆弱文物進行加固和封護,但這段時間又足夠文物保護工作者將文物進行安全轉移,待文物存放在適宜的保存環(huán)境中后,又可以根據需要很方便的去除環(huán)十二烷,完全不影響后續(xù)永久性加固措施的實施。在使用環(huán)十二烷進行臨時加固時,為了使其很好地和文物基體結合,常常使用日本紙、棉紗布、或者纖維素紙漿等支撐層先將文物包覆,再噴涂環(huán)十二烷。但是由于文物的埋藏環(huán)境千差萬別,出土時的狀態(tài)更是各不相同,因此在使用環(huán)十二烷時并沒有固定的工藝可以保證萬無一失,還是需要對每個個案都進行仔細的綜合考慮,采用最佳的工藝路線為宜。

      2011年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的馬琳燕等人報道在對陜西馬頭山道教真身泥塑造像進行搬遷時,對造像的關鍵部位和破損嚴重的部位采用了環(huán)十二烷貼布加固工藝進行臨時加固定型處理,成為成功搬遷的關鍵[18]。

      2002年,國內夏寅等人在對秦始皇帝陵出土的石鎧甲進行提取時,發(fā)現由于石鎧甲坑曾經遭受火燒并長期處于潮濕狀態(tài)的埋藏環(huán)境,大量石質甲片出土時已經破損、變形、裂隙或者層解,根據文物修復中盡量保持原有形態(tài)和材質的原則,夏寅等人采用日本紙搭橋,熱噴涂熔融的環(huán)十二烷對石鎧甲進行臨時固型、提取,安全轉移至實驗室后進行清理和相關的修復。這樣不僅完整地保護了石鎧甲還保存了原有石質甲片之間的位置信息[19]。修復后的石鎧甲如圖5所示[20]。2006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的Liang J F也使用環(huán)十二烷對在中國陜西出土的西周時期木質彩繪文物的漆片進行了提取[21]。在前期的試驗中,作者模擬了文物出土時的潮濕環(huán)境,先對模擬的彩繪漆片進行提取,分別使用有機溶劑溶解法和熔融法2種工藝施加環(huán)十二烷,選擇日本紙和紗布作為支撐層,分別在干燥和潮濕狀態(tài)下進行試驗。結果發(fā)現,有機溶劑會溶解漆片樣品;熔融法對樣品沒有損害;無論在干燥和潮濕環(huán)境下日本紙都不能達到粘結固型的作用;而紗布在潮濕狀態(tài)可以很好達到提取的目的。因此,在提取潮濕環(huán)境中的漆片時,推薦使用熔融法施加環(huán)十二烷,使用紗布作為支撐層(表2)[21]。

      (2)苗種放養(yǎng)。每畝面積放養(yǎng)規(guī)格為150.0只/kg的扣蟹500~600只,小龍蝦10.0~15.0kg/畝,同時在池塘中放養(yǎng)6~8尾/kg的鰱、鳙50~80尾。放養(yǎng)鰱、鳙,不僅可有效利用池塘水體的空間,而且可以控制水體的肥度,使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5.0~40.0cm。

      圖5 修復后的石鎧甲Fig.5 The stone armour after restoration

      表2 Liang J F的實驗結論Table 2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of Liang’s experiments

      4.2 防水屏障層

      由于環(huán)十二烷是完全非極性化合物,由其形成的涂層具有較強的疏水性,因此,環(huán)十二烷還可以用作對水敏感文物的臨時性封護材料,以防止在隨后的水性物質處理時對文物造成損害。目前有大量的文獻報道是關于環(huán)十二烷在這方面的應用,主要的被保護的對象是:壁畫,紙質文物和絲織品。根據對象的不同需求,環(huán)十二烷可以以熔融或者溶解在有機溶劑中等方式施工。Hangleiter H M最早報道了使用環(huán)十二烷對古代壁畫進行清洗。在之后的施工中他發(fā)現即使環(huán)十二烷能夠形成厚厚的一層膜,覆蓋在壁畫上,也不能達到徹底的疏水,因此他建議在環(huán)十二烷中加入少量的能夠防水滲透的材料達到更好的疏水作用,例如加入0.5%濃度的Tylose 30000(一種羥乙基纖維素)[22]。環(huán)十二烷在保護紙質文物和絲織品時,主要是用作文物上易溶于水的染料或墨跡的臨時固定劑[23-24]。同時,環(huán)十二烷還可以保護絲織品上容易損壞的部分,如刺繡、金屬線、玻璃珠等。

      Muros V和Hirx J報道了在對洛杉磯國家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公元前333年的古埃及陶片(Ostracon,一種刻寫文字用的專用陶片)進行脫鹽時,嘗試使用先將環(huán)十二烷覆蓋在古陶片上有文字(對水敏感)的地方,再進行敷漿除鹽的方法。在模擬樣品上的實驗結果顯示環(huán)十二烷很好地保存了墨水的顏色(圖6)。最終熔融的環(huán)十二烷被用來保護古陶片上的墨跡,將整片古陶片敷漿以后放置在聚乙烯袋子里面,阻止環(huán)十二烷的揮發(fā)。通過定期測試敷漿浸出液的電導率來監(jiān)測整片古陶片的脫鹽狀態(tài),2個月后可溶鹽的離子濃度下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圍,認為脫鹽完全。再將古陶片陰干,4~5周后已經沒有肉眼可見的環(huán)十二烷,露出來的文字色澤鮮艷,完好如初。

      圖6 模擬陶胎墨水標記后,進行敷漿脫鹽后的結果:(a)不涂環(huán)十二烷所得涂層,(b)環(huán)十二烷的石油醚溶液所得涂層,(c)熔融的環(huán)十二烷所得涂層Fig.6 Terracotta samples marked with ink no.1(nylon fiber point pen)after poulticing:(a)uncoated,(b)ciclododecane in petroleum ether,and(c)cyclododecane as a melt

      4.3 塑模輔助材料

      由于不需要后續(xù)處理就可以揮發(fā)去除,成膜的厚度人為可控,因此環(huán)十二烷被認為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塑模輔助材料。尤其在化石的發(fā)掘現場曾被大規(guī)模地使用。2004年,Brown G在對位于內布拉斯加州的火山灰化石床國家歷史公園的一處保存完整的犀牛和馬的骨骼化石進行原位保護時,使用環(huán)十二烷的石腦油溶液對多孔化石基體進行前期封護,避免了塑模用的硅樹脂對多孔的骨骼化石的污染(圖7)[25]。2002年,美國Getty J Paul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者在對一座羅馬時代的半身拳擊手的大理石雕像進行研究時,發(fā)現在這座未完成的作品上面留下的雕刻工具的痕跡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但是由于原雕像使用的大理石基體表面雜色斑駁,導致這些刀痕很難被展示出來,為了更好地展示這一文物信息,保護人員決定制作一座完全一致的復制品。經過重重篩選和反復實驗,最終90%濃度的環(huán)十二烷在石腦油中的溶液,混合一種橡膠乳液被選用,成功地塑模了原雕像,并且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雕像的細節(jié)信息[26]。

      圖7 使用環(huán)十二烷的石腦油溶液封護多孔的化石基體Fig.7 Applying a solution of cyclododecane in naphtha to seal porous matrix areas

      4.4 化石轉移材料

      脊椎動物化石構成復雜,有些部位非常脆弱,在進入實驗室研究前,完整的轉移化石遺跡是相當重要的工作。考古工作者曾經使用過加固劑加固,放在儲存箱里面,或者使用泡沫材料填充箱子等方法來轉移化石遺跡,但是如果在轉移過程中遇到震動或者不合適的填充,都會對化石造成新的損害,并且前期使用的加固劑會對后續(xù)的分析尤其是年代分析上造成影響。

      2010年,Brown M等人報道了成功使用環(huán)十二烷固定了兩處關節(jié)清晰的蜥蜴的骨骼化石,并從芝加哥安全轉移到了紐約。他們先用熔融的環(huán)十二烷刷涂在化石表面,形成1~2 mm厚的殼,再用Carbowax(PEG 40000)在表面形成2 mm厚的不透氣的覆蓋層。轉移后的化石見圖 8[27]。

      5 安全問題

      圖8 轉移后的蜥蜴骨骼化石:(a)PEG4000涂層,(b)暴露5 d后環(huán)十二烷開始揮發(fā),(c)暴露7 d后,附加1 h的加熱,(d)25 d后,環(huán)十二烷基本揮發(fā)完全Fig.8 Fossil lizards after transport:(a)elements coated in pigmented Carbowax,(b)5 d after cyclododecane was exposed and sublimation began,(c)7 d after exposure,plus 1 h under heat,and(d)after 25 d sublimation is nearly completely volatilized

      毋庸置疑的是,目前我們對環(huán)十二烷安全性的了解還是嚴重缺乏,在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它之前,還要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雖然關于環(huán)十二烷的毒性信息是如此的模糊不清,人們在使用它的時候,還是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應該盡量減少與人體的接觸,降低吸入量。人們最主要的擔憂是環(huán)十二烷對人體的影響和對環(huán)境的影響,現在分別探討如下。

      5.1 對人體的影響

      在化工行業(yè),環(huán)十二烷作為有機合成的中間體,是在密閉的容器里面進行反應,并不會接觸到人體,這和環(huán)十二烷在文物保護中使用時大量的直接接觸人體的方式完全不同,因此對于環(huán)十二烷在化工行業(yè)上使用時所做的防護措施,對文物保護工作者來說并不適用。文物保護工作者在使用環(huán)十二烷時候主要存在3方面的危險。首先,是在熔融環(huán)十二烷時可能會發(fā)生燃燒,然而關于它的燃點各個供應商的數據都不一致。其次,是溶解環(huán)十二烷時所使用的有機溶劑帶來的危害。最后,使用者吸入的環(huán)十二烷對人體的危害??上?,這方面基本上沒有可以參考的信息。

      造成這種局面的可能的原因是,負責環(huán)十二烷職業(yè)衛(wèi)生測試的相關組織還沒有意識到環(huán)十二烷正在文物保護工作者中間大量使用。例如美國國家職業(yè)安全衛(wèi)生研究所(United States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在1981~1983年對環(huán)十二烷進行國家職業(yè)暴露調查(National Occupational Exposure Survey)中發(fā)現,當時全美只有28個人會在工作時暴露在有環(huán)十二烷的環(huán)境中。然而,隨著環(huán)十二烷在文物保護工作者中的流行,如今這一數字要高得多。

      環(huán)十二烷有可能是潛在的PBT物質(Persistent,Bioaccumulative,Toxic,簡稱PBT),這類物質會在環(huán)境中的某些地方產生富集,但是在長時間內這種富集的影響是不可預知的,并且很難逆轉。這種物質具有持久性和很高的生物富集濃度,在長期作用下,可能會對人體或者野生動物造成不可預知的危害,而這些危害與在實驗室的毒性試驗測試關系不大[29]。如果確認環(huán)十二烷確實屬于PBT物質,那么對大量使用環(huán)十二烷的文物保護工作者來說,這將是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雖然現在還不能明確的確定它對人體有害,但是長期接觸造成的富集會帶來什么影響卻是短期實驗很難推測的。總之,環(huán)十二烷在文物保護行業(yè)實際使用時的安全性問題基本上是完全未知的。

      5.2 對環(huán)境的影響

      環(huán)十二烷會在水生生物體內富集,造成持久性的危害[30]。因此在處理環(huán)十二烷的時候,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來避免它污染地下水[31]。2011年,環(huán)十二烷被東北大西洋海洋環(huán)境保護委員會(OSPAR)認為是PBT物質,被列入優(yōu)先措施化學品名單[32]。但同時又說明:環(huán)十二烷的生產和使用過程都是在密閉的環(huán)境中,只要注意避免這種物質發(fā)生泄漏,就不會進入海洋環(huán)境。這種認知又把環(huán)十二烷在文物保護中的使用情況排除在外了。

      在實際的使用中環(huán)十二烷可以被歸入易揮發(fā)有機物(VOC),此類物質會對臭氧層造成影響,從而危害人類健康[33]。VOC物質的排放量,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是有明確的立法限定的,但是對于考古現場大規(guī)模使用環(huán)十二烷已經遠遠超出了限定值。隨著越來越多環(huán)保因素的考慮,文物保護工作者在進行大規(guī)模使用環(huán)十二烷的時候,最好咨詢當地的環(huán)保局,盡量和當地法定限定量同步。

      6 結語

      環(huán)十二烷是目前國際上較為流行的文物保護材料。它在不同文物對象上的成功應用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文物保護工作者的關注。但是環(huán)十二烷的使用安全問題是必須面對的,目前還沒有可靠和權威的數據來源證明這種物質是對人體無害的。文物保護工作者在使用環(huán)十二烷時需要平衡它的優(yōu)點和其潛在的健康風險。因此,鑒于環(huán)十二烷如此盛行的現狀,筆者強烈建議在大規(guī)模使用環(huán)十二烷的時候需要慎重。遺憾的是,相比環(huán)十二烷璀璨奪目的光環(huán),其他的幾種和環(huán)十二烷具有相似性能的材料卻一直無人問津,像薄荷醇、莰烯、三環(huán)萜等,在室溫下都具有揮發(fā)性,也具備臨時加固劑的性能,并且毒性毒理信息齊全。筆者呼吁更多的關注需要給予這些有可能代替環(huán)十二烷的材料。筆者實驗室就對薄荷醇作為文物保護臨時性加固劑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并在秦始皇兵馬俑1號坑的發(fā)掘現場試用,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References

      [1]Wikipedia.Cyclododecane[EB/OL].(2012-4-17)[2012-5-16].http://en.wikipedia.org/wiki/Cyclododecane.

      [2]Hangleiter H M,J?ers E ,J?ers E.Zeitschrift für Kunsttechnologie und Konservierung[J].Flüchtige Bindemittel,1995,9:385-392.

      [3]TCI.Cyclododecane MSDS[EB/OL].(2011-10-5)[2012-5-2].http://www.tcichemicals.com/eshop/zh/cn/commodity/C0554/.

      [4]Hangleiter H M.Cyclododecane[EB/OL].(2008-12-13)[2012-5-2].http://www.cyclododecane.net/html_e/index_.htm.

      [5]Stein R,Kimmel J,Marincola M,et al.Observations on Cyclododecane as a Temporary Consolidant for Ston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2000,39(3):355-369.

      [6]Muros V,Hirx J.The Use of Cyclododecane as a Temporary Barrier for Water-Sensitive Ink on Archaeological Ceramics during Desalin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2004,43(1):75-89.

      [7]Anselmi C,Presciutti F,Doherty B,et al.The Study of Cyclododecane as a Temporary Coating for Marble by NMR Profilometry and FTIR Reflectance Spectroscopes[J].Appl Phys A,2011,104:401-406.

      [8]Hangleiter H M.Cyclododecane(CCD)Material Information[EB/OL].(2000-11-3)[2012-4-18].http://www.hangleiter.com.

      [9]Riedl N,Hilbert G.Cyclododekan im Putzgefüge[J].Restauro,1998,104:494-503

      [10]Jaegers E.Cyclododecane[EB/OL].(1999-2-14)[2012-5-3].http://cool.conservation-us.org/byform/mailing-lists/cdl/1999/0218.html

      [11]Hiby G.Das Flüchtige Bindemittel Cyclododecan[J].Restauro,1997,103:96-103.

      [12]Hangleiter H M.Temporary Protection of Sensitive Surfaces;about the Use of Volatile Binding Agents[C].Berlin:DRV-Conference,2000

      [13]Kuvvetli F,Alling A,Kendix E,et al.Observation of Cyclododecane on a Canvas Painting as a Temporary Consolidant[J].Meddelelserom Konservering,2007,1:28-32.

      [14]Christie M Pohl,Greg H,Robert J S,et al.The Effect of Cyclododecane on Carbon-14 Dating of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2009,48:223-233.

      [15]Brückle I,Thornton J,Nichols K,et al.Cyclododecane:Technical Note on Some Uses in Paper and Objects Conservatio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1999,38(2):162-175.

      [16]Cleere D C.Cyclododecane Reinvestigated: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Using Cyclododecane to Secure Unstable Ceramic Surfaces Prior to Transportation[J].Conservation News,2005,94:26-28.

      [17]Arenstein R P,Davidson A,Kronthal L.An Investigation of Cyclododecane for Molding Fossil Specimens[R].Northbrook Illinois:US Society of Vertebrate Palaeontology Publisher,2004.

      [18]Ma Linyang(馬琳燕),Zhou Weiqiang(周偉強),Qi Yang(齊 楊).陜北馬頭山道教真身(肉身)泥塑像搬遷及保護研究[J].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文物保護與考古科技),2011,23(1):47-51.

      [19]Xia Yin(夏 寅),Maja W,Zhang Zhijun(張志軍),et al.環(huán)十二烷法提取修復石鎧甲[J].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文物保護與考古科技),2005,17(2):31-35.

      [20]Saltzmann L,Hangleiter H M.Cyclododecane-New Ideas for Application[EB/OL].(2005-1-1)[2012-4-25].http://www.cyclododecane.net/html_e/index_.htm?cyclododecan.htm.

      [21]Liang J F.The Application of Cyclododecane for Lifting Fragile Lacquer Fragments from Burial Environments[R].Los Angeles:US the 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2009.

      [22]Hangleiter H M.Temporary Protection of Sensitive Surface with Volatile Binding Agents:about the Use of Cyclododecane[J].Mosaics and Rock Art Newsletter,2001,2:35-39.

      [23]Berthet M,Fraile-Ugalde E.Cyclododecane as Temporary Fixative in Paper Conservation[J].Paper Conservation News,2004,111:13.

      [24]Bruselius S A,Nielsen I.The Use of Cyclododecane for the Fixation of Bleeding Dyes on Paper and Textiles: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Application Methods[J].Dyes in History and Archaeology,2003,19:149-154.

      [25]Brown G.Molding and Casting of In-Situ Articulated Skeletons in Soft Matrix:A Case Study from the Ashfall Fossil Beds Nebraska[R].Lincoln,Nebraska:US University of Nebraska State Museum,2005.

      [26]Maish J P,Risser E.A Case Study in the Use of Cyclododecane and Latex Rubber in the Molding of Marbl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onservation,2002,41(2):127-137.

      [27]Brown M,Davidson A.The Use of Cyclododecane to Protect Delicate Fossils during Transportation[J].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2010,30(1):300-303.

      [28]Rowe S,Rozeik C.The Uses of Cyclododecane in Conservation[J].Review in Conservation,2008,9:17-31.

      [29]ESIS.PBT Information System[EB/OL].(2002-4-14)[2012-4-11].http://esis.jrc.ec.europa.eu/index.php?PGM=pbt.

      [30]European Chemicals Bureau.TC NES Subgroup on Identification of PBT and VPVB Substances:Results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PBT/VPVB Properties of Cyclododecane[EB/OL].(2007-01-02)[2012-5-17].http://esis.jrc.ec.europa.eu/doc/PBT-evaluation/PBT_sum040_CAS_294-62-2.pdf.

      [31]Vernez D,Wognin B,Tomicic C,et al.Cyclododecane Exposure in the Field of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Art Objects[J].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2011,84(4):371-374.

      [32]OSPAR Commiss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of the North-East Atlantic.OSPAR List of Chemicals for Priority Action[EB/OL].[2012-5-10].http://www.ospar.org/documents/dbase/decrecs/agreements/04-12e_list%20of%20chemicals%20for%20priority%20action.doc.

      [33]Environment Canada.Federal Agenda on the Reduction of Emission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Consumer and Commercial Products[EB/OL].(2004-3-10)[2012-4-22].http://www.ec.gc.ca/cov-voc/7B9B7073-0510-47B6-9D66-09B24F6D8A71/voc_noi_e.pdf.

      猜你喜歡
      文物保護化石結晶
      丹江口庫區(qū)加強文物保護(之一)
      “長大”的結晶
      學與玩(2022年12期)2023-01-11 06:39:22
      文物保護工作的方法創(chuàng)新初探
      博物館與近現代中國文物保護
      中國博物館(2019年1期)2019-12-09 08:42:02
      共聚甲醛的自成核結晶行為
      中國塑料(2016年9期)2016-06-13 03:18:50
      骨角質文物保護研究進展
      sPS/PBA-aPS共混物的結晶與熔融行為
      中國塑料(2015年7期)2015-10-14 01:02:40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戰(zhàn)
      小學科學(2015年2期)2015-03-11 21:52:45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戰(zhàn)
      小學科學(2015年1期)2015-03-11 14:17:16
      BAMO-THF共聚醚原位結晶包覆HMX
      火炸藥學報(2014年1期)2014-03-20 13:17:24
      建瓯市| 大同县| 旅游| 鹰潭市| 汝南县| 龙南县| 铁岭县| 大安市| 都兰县| 陇川县| 西充县| 隆回县| 株洲市| 榕江县| 即墨市| 西和县| 承德县| 从化市| 吉首市| 特克斯县| 钟祥市| 荃湾区| 盐山县| 龙海市| 南开区| 新乡县| 北票市| 上饶县| 满洲里市| 潢川县| 伊春市| 扶绥县| 张家口市| 微山县| 海门市| 始兴县| 石楼县| 阳江市| 宜宾县| 阆中市| 古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