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廣卿
早上,邊思考參加水政監(jiān)察研討會的發(fā)言,邊為女兒準備早餐,腦海中不斷閃爍著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和今后全國加大水利投資后的戰(zhàn)略藍圖,竟然有些激動……
忽然聽到三歲的女兒一聲嘆息:“爸爸,又喝牛奶啊!”“牛奶多好喝啊,爸爸小時候很難喝到呢!”“是爸爸淘氣,奶奶不給喝吧?”“不,是那時候物資還不豐富。現(xiàn)在多好啊,在黨的領(lǐng)導下,日子越過越富,要什么有什么?!薄包h?黨是誰呀?”“黨是撫育你長大,給你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讓你生活更幸福安康的人??!”“啊,是媽媽!”望著女兒滿臉的認真,我笑了,“對,是媽媽!”
我喜歡女兒給出的這個答案,因為在我心中一直把黨與媽媽這個詞聯(lián)系起來,想到黨就會在我心中浮現(xiàn)出慈祥母親的形象:母親辛苦操勞,為的是兒女生活富足,黨一心一意謀發(fā)展,為的是國力增強,讓百姓腰桿挺起來;母親勤儉持家,為的是兒女們的生活蒸蒸日上,黨時刻關(guān)注民生,為的是百姓過上好日子……黨不像一個日夜守護著兒女、為兒女謀幸福的媽媽嗎?
“黨是媽媽,我愛媽媽?!迸畠捍舐暤卣f。說完,望著桌上的早餐搖著頭。女兒的表情讓我感慨:我三歲時在餐桌前焦急的等待,貪婪地聞著飄來的飯香,女兒三歲時對豐富的早餐卻滿臉無奈;我三歲時,吃著糧油供應(yīng)證上的定量糧,女兒三歲時,吃著自由選擇的營養(yǎng)餐,餐桌上的變化,折射出了一代超越一代的幸福。
對于八零后,糧油供應(yīng)證是陌生的,我這個七零后卻不然。初中時,我常和小伙伴拿著它相約去糧店排隊買糧。每次聽到大秤上糧撮子的咣咣聲,我心里就變得很踏實……昨天去流域巡查,路過一個拆遷小區(qū)時,忽然看到一本久違的糧油供應(yīng)證靜靜地躺在地上,那一刻我仿佛又排在購糧大軍里慢慢向前移動。我拂去灰塵,輕輕放進口袋,它是一段歷史。
成為歷史的還有那些幾十年前燒出的磚瓦。透過那些灰塵纏繞的磚瓦,我看到一座座不斷長高的樓和一張張溢滿喬遷之喜的笑臉,忽然想起了我家的老屋。老屋滿臉滄桑,卻堅強地為幾代人遮風擋雨,最終抵擋不住時代的發(fā)展,默默地走進歷史。初入老屋時,爺爺曾摸著門窗,仿佛欣賞著寶貝,“好啊。兒子,跟著黨好好干,今后的日子錯不了!”“唉!”八旬的爺爺和半百的父親望著遠處的花園,仿佛看到了明天更新、更美好的生活。2004年,我擁有了自己的房子。收房那天,我和妻子在房子里坐了很久,想著未來,我們就笑,那一刻,爺爺和父親若在世也會笑,因為他們的夢在下一代、下下一代的身上正在加速的實現(xiàn)著。從不敢想到夢想,從夢想到現(xiàn)實,黨幫助我們縮短著它的距離。
憑證供應(yīng)時代的遠去和百姓住房條件的極大改善說明了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說明了我們黨改革開放政策的英明與正確,在黨的領(lǐng)導下,百姓生活日新月異,我只是十幾億受益者中的一分子。
日新月異的,還有我們的水利事業(yè)。在巡查中,我領(lǐng)略了黨為百姓描繪的壯美水利畫卷:一處處氣勢磅礴的渠首,一座座蓄水豐富的水庫,一條條通往田間的水渠,這是水利人汗水與智慧的結(jié)晶,更是黨關(guān)注農(nóng)業(yè)、關(guān)注民生,用實際行動確保神州大地風調(diào)雨順的大手筆。
作為一名水利人,能夠保護祖國的水資源有序利用,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我感覺職責的神圣。我不能給“母親”臉上抹黑,我不能褻瀆“母親”的尊嚴,我要用心聆聽“母親”的教誨,不惜奉獻自己的一切來報答“母親”的恩情!
女兒的牛奶終于喝完了,她甜甜的笑著,“謝謝爸爸!”“女兒,要謝就謝我們的黨。我們時刻都要懷著對‘媽媽’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