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山中學(xué) 浙江象山 315700)
賦值法在作截面交線中的應(yīng)用
●李左杰(象山中學(xué) 浙江象山 315700)
我們知道,作截面圖形是立體幾何中的一個難點,而作截面圖形的關(guān)鍵是作出截面與被截幾何體的交線.為解決這一難點,筆者給出一種用賦值法作截面交線的方法.此法簡捷、精確,凸顯了“解析幾何思想”和“算法思想”.
所謂賦值法求截面交線,就是在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中,確定截面上的點應(yīng)該滿足的方程(簡稱截面方程),然后通過被截幾何體各面的特征,對相應(yīng)的坐標(biāo)變量賦值,進而給出截面在被截幾何體各面上的交線,最后得出截面的圖形.
例1如圖1,P是空間中任意一個動點.若P到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CD所在直線與到棱A1D1所在直線的距離相等,求動點P在正方體各面所在平面上的軌跡.
圖1
整理得
2z=x2-y2+2y.
令x=0,則2z=-y2+2y,即點P在平面ADD1A1上的軌跡是拋物線;令x=1,則2z=-y2+2y+1,即點P在平面BCC1B1上的軌跡是也是拋物線.
令y=0,則2z=x2,即點P在平面ABB1A1上的軌跡是拋物線;令y=1,則2z=x2+1,即點P在平面CDD1C1上的軌跡也是拋物線.
令z=0,則x2-y2+2y=0,即點P在平面ABCD上的軌跡是雙曲線;令z=1,則x2-y2+2y=2,即點P在平面A1B1C1D1上的軌跡是雙曲線.
注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是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求出動點P的軌跡方程.這樣,動點P在正方體各面所在平面上的軌跡就是該軌跡方程和各平面方程聯(lián)立方程組的解.因此,賦值法求截面交線的方法充分體現(xiàn)了解析幾何的思想方法.
例2如圖2,已知正方體ABCD-A1B1C1D1中,AA1=2,P為底面ABCD的中心,Q,R分別為棱DD1,A1B1的中點,求截面PQR與正方體各面的交線.
圖2
分析如圖2建立坐標(biāo)系,則P(1,1,0),Q(0,2,1),R(1,0,2),且
設(shè)平面PQR的法向量為n=(a,b,c),則
解得法向量為
n=(3,2,1).
令M(x,y,z)為平面PQR內(nèi)的任意一點,則
即
3(x-1)+2(y-1)+z=0,
化簡得 3x+2y+z-5=0.
(1)
為了得到截面與底面ABCD的交線方程,令z=0,則方程(1)可化為
3x+2y-5=0,
同理,分別令x=0,y=0,y=2,z=2,得到平面PQR與正方體的面ADD1A1,A1B1BA,C1D1DC,A1B1C1D1的4條交線:
它們依次圍成一個五邊形.
注截面與正方體各面的交線,實際上就是求2個平面的交線.在空間中,求平面方程的關(guān)鍵是找出該平面的一條法向量,然后利用法向量與平面中的任一向量垂直列出平面方程.利用賦值法求截面交線能較好地解決正方體中過不共線的任意3個點的截面問題.
(2007年全國高中數(shù)學(xué)聯(lián)賽試題)
圖3
如圖3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令球面上點的坐標(biāo)為P(x,y,z),則
分別令x=0,y=0,z=0,得球面與坐標(biāo)平面yOz,xOz,xOy的3條等長的交線:
分別令x=1,y=1,z=1,得球面與平面B1C1CB,CDD1C1,A1B1C1D1的3條交線:
如圖3所示,在面AA1D1D上,因為
所以
同理可得
因此
這樣的弧共有3條.
這樣的弧也有3條.
于是,所得的曲線長為
注建立空間直角坐標(biāo)系,求出動點P所滿足的軌跡方程,再將平面方程和該軌跡方程聯(lián)立,消元后即得截面交線的方程.利用賦值法求截面交線,將立體幾何的截面問題程序化,充分凸顯了高中數(shù)學(xué)的“算法思想”.
例4圓錐的軸截面SAB是邊長為2的等邊三角形,O為底面中心,M為SO的中點,動點P在圓錐底面內(nèi)(包括圓周).若AM⊥MP,則點P形成的軌跡的長度為
( )
(2008年浙江省高中數(shù)學(xué)競賽試題)
圖4
因為AM⊥MP,所以
即
故選B.
筆者認(rèn)為,用賦值法作截面交線降低了學(xué)生作截面的難度,同時對發(fā)展學(xué)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運算求解能力有較大的幫助,值得向?qū)W生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