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美華
欣賞顏家龍先生的書法,有如錢塘觀潮,泰山觀日,你會受到一種強烈的震撼。細品他的作品,又如讀太白的詩東坡的詞,激起你深深的共鳴——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氣勢,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使你的心潮也隨之澎湃,你無法抗拒那強大的震撼力和吸引力!
而認識顏家龍書法的雄強,須作一番認真的審視與思辨。他的作品并沒有故作驚人之態(tài),沒有過分強調(diào)形式,追求所謂新意,沒有亂頭粗服招搖過市賺取廉價的回頭,沒有劍拔弩張不可一世的浮躁與霸氣。先生的書法以其獨特的面目吸引人,雄強的氣勢鼓舞人,深遠的意蘊征服人。無疑,豪雄是先生書法的主旋律,是先生書法最為顯著的風格精神。其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飛砂走石天風,崩云激電雷聲,駿馬長車戰(zhàn)鼓”,我曾在一首詞里這樣描繪先生的書法意象。觀其作品,無論尺寸大小,無論字數(shù)多少,一掛上墻壁,一進入展廳,就能馬上攫住你的目光?;騽踊蜢o,或疏或密,無不重勢。有的飛動如千軍萬馬,有的空闊如大漠孤煙,胸羅萬象而又高屋建瓴,審時度勢而毫無驕橫之氣。先生作書,條幅多為行草,如一彪輕騎縱橫決蕩。扇面既有唐楷之莊嚴,又有魏碑之峭勁。其行書楹聯(lián)更具特色,豪邁而不失沉著,頓挫中別有精神。
米芾論書最主張沉著痛快,并視之為書法之最高境界,這是極有見地的。只求沉著或只求痛快,都較容易辦到,兩者兼得則實難。而顏先生率情恣意,心手雙暢。觀其揮毫作書,簡直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仔細分析先生的運筆,主要具有以下三個特征。第一、節(jié)奏強烈。先生執(zhí)筆特高,肘腕高懸,五指齊抓筆端,運動范圍大,濡墨揮毫,或正或側(cè),騰挪跌宕,縱斂疾徐,提按頓挫,得心應手。其變化神本無端,如舞蹈家跳舞,如公孫大娘舞劍,而極富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第二、筆力千鈞。先生運筆,最擅鋪毫。使轉(zhuǎn)騰挪,皆能萬毫齊力,入木三分。其大字對聯(lián),筆力蒼雄,筋豐而骨勁,其行草書作,筆鋒老辣,如萬歲之枯藤。懸于國內(nèi)外名勝的楹聯(lián)尤其令人贊賞。先生之書不僅點畫豐盈骨力洞達,就連牽絲映帶也是真力充實。既主強勁,又深內(nèi)蘊,剛?cè)嵯酀?,韻趣天成。第三、生澀蒼辣?!昂膊惶搫樱卤赜杏伞?,顏先生幾十年如一日的翰墨浸染,自然老到。那種潦潦草草、拖泥帶水、線路不明或故作驚人之態(tài)實則無筆無墨、無骨無筋的線條,在先生的作品中無法找到。但先生決不滿足,他始終重視筆墨的錘煉。為了使自己的書法以嶄新的面貌出現(xiàn),先生總是自覺地面對并解決熟與生、雅與俗的矛盾。為求熟后之生并達到大雅的境界,他刻意研究了張瑞圖、傅山等書家的各自特色而加以借鑒,并有意用左手揮毫,尋求一種獨到的生辣,經(jīng)過多年的探索與鍛造,終臻爐火純青之境。
顏先生的書法并不是完全沒有小橋流水式的作品,恰恰相反,他有的小楷作品散淡而秀美,別有一種風情。但就其整體風格而言,其作品氣象雄偉、意境宏闊。我曾見先生書寫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一詞,八尺橫幅,寫來筆勢連貫,虛實相生,有如洞庭波涌,煙霞變幻。至于縱式長幅,更是汪洋恣肆,渾然天成。先生的少字書法,在用筆、結(jié)字及章法上都具獨特個性,強化其疏密、虛實的對比,從而使作品產(chǎn)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每一幅作品都有詩的意境,畫的韻趣。
方孝孺在論李杜之詩時說道:“瀟湘洞庭不能喻其廣,龍門劍閣不足喻其峻,西施南威不足喻其態(tài),千軍萬馬不足喻其氣?!痹诖耍柽@幾句話來評論顏先生的書法,也應該是比較妥貼的。
書法的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是一對難以處理難以解決的矛盾。古往今來,不少學者陷入其中,不能自省,不能自悟,不能自拔。有的偏重傳統(tǒng),專在前人的故紙堆里翻尋,臨習幾十年,終是人家面目,落得一介書奴,實在遺憾,這種情況,在古人為多。而有的不重傳統(tǒng),或反對傳統(tǒng),空談創(chuàng)新,夢想一夜之間成為書壇領袖,引導潮流,結(jié)果雖有自家面目卻俗不可耐,也很可悲。
顏家龍先生站在歷史的高度,審時度勢,認真分析書法現(xiàn)象,不斷觀照歷史,不斷審視自身。他經(jīng)常教導青年,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但要靠傳統(tǒng)功夫的深厚積累。顏先生書法的風格也正是在不斷學習、不斷汲取、不斷肯定與否定中逐漸顯露出來的,自然得不能再自然了。那么,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顏先生的書學之路吧。
顏先生幼承庭訓,蒙童時即迷上了書畫。其叔祖父顏昌峣先生是清末民初湖湘頗有影響的學問家、書法家,曾任毛澤東的歷史教員。他的字雄強勁拔,為書法界所推崇。顏家龍心摩手追,臨池特勤。后叔祖父因戰(zhàn)亂返回鄉(xiāng)里,有更多的機會親聆教誨,故其進步神速。十三歲便為叔祖父代寫一般應酬對聯(lián)而在鄉(xiāng)間小有名氣。
在中學和大學求學期間,得到周達、潘天壽、諸樂三等先生的指導。三十歲前,除篆書外,其他諸體均有所涉獵,但主攻楷書、行書,而于李北?!堵瓷剿卤酚霉ψ钋凇T诖似陂g,先生多用意于筆畫之法度,骨力之健勁和結(jié)字之端穩(wěn)。
這個階段可謂顏書的植根立骨階段。
之后,顏先生對漢隸和北魏碑狠下了一番功夫。期間,他臨習了《史晨碑》、《乙瑛碑》、《爨寶子》、《張猛龍》、《張黑女》等一批碑版。漢碑的厚實與博大,魏碑的凝重與雄強,對顏先生產(chǎn)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先生臨池學書,常是日以繼夜,寒暑不輟。而先生尤重思索,每每對一種碑帖先做初步的研究,然后落筆臨摹,以求心中有數(shù)。通過臨摹實踐,再悉心揣摩,常有所得,從而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理論水平。反過來又用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幾經(jīng)反復,先生對原碑的造型特征和精神風貌有了精深的研究。既能找到各個碑帖的藝術特征,又能融會貫通,變?yōu)榧河?。與此同時,還廣泛地臨摹二王一路行書,對王羲之、王獻之、蘇軾、黃庭堅、董其昌、趙孟頫等做了較深入的分析。這二十年中,學習碑帖最多,以漢魏碑強其骨格,以二王行書增其靈氣。
這是顏書的廣納博取階段。
五十歲以后,先生便集中精力研究王羲之、黃山谷、米芾、王鐸等名家的行草書,仔細探究其氣韻的構(gòu)成。同時,將自己的主攻目標定為行草。
為了達到這一既定目標,這二十多年里,對行草書苦心經(jīng)營。一是對古代行草大家廣泛涉獵,務使自己的行草合乎法度。二是汲取左筆書法的不同韻致,使得其書法更具拙味而更加險絕,兩相交替,因而更富神采。三是在執(zhí)筆方面,改為五指聚于筆梢,腕肘高懸,關照整體,筆勢開張。四是加強書法理論修養(yǎng),大凡能借到能購到的古人的論書著作,總要羅列案前,細加分辨,偶有所得,或加記錄,或吟誦成詩聯(lián)。
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先生的行草書已風格特出:亦行亦草,氣勢開張,結(jié)字險峻,骨力洞達,用筆簡練而氣韻生動。
這便是顏書的張揚風格階段。
在這一階段,顏家龍先生特別從書法美學的角度進行了針對性的研究與探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他的作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富有典型的意象美。高度精練的藝術語言,作品風格的程式美,使其作品登上了書法抽象美的高峰。而最能體現(xiàn)他風格的,是其作品所特具的能與人交流、動人心魄的表情美:一是淋漓酣暢的痛快,他飽蘸豪情,盡情宣泄,筆勢翻卷,橫掃千軍。二是凝重沉著的莊嚴,榜書大字,行楷對聯(lián),筆力雄厚,墨氣氤氳,有如廟堂之尊,凜然不可侵犯。人們習慣用最簡練的字概括書法用筆特征,有人寫字,有人畫字,有人描字,也有人刷字。顏家龍先生則不同,有人認為他是刮字,取其筆筆周到,萬毫齊力,而更準確更有趣的應是鑄字,這是不斷熔煉的結(jié)果,它有分量,有氣勢,有溫度,有立體感。三是悠然自得的恬適。其扇面小品表情儒雅,不激不厲,凸顯出一種修煉后的中和美。
由此綜觀顏先生六十年來的書法歷程,可以看出先生沿著一條自我設計自我完美的道路向前闖進,這條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寬廣。我們可以看到先生的每一個腳印都是踏踏實實的,又都是有著自我開拓精神的。先生法古而決不泥古,創(chuàng)新而守法度。可以說,法古是顏先生書法立根的基礎,創(chuàng)新是顏先生書法的精髓。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先生的自家風格,就經(jīng)不起歷史的推敲與淘洗。
無脊梁無以挺立,無氣血無以滋養(yǎng)。顏家龍書法之所以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就,是與其博藝分不開的。
顏先生自幼聰穎好學,又得塾師、長者鞭策獎掖,熟讀《三字經(jīng)》、《幼學瓊林》、《千家詩》、《詩經(jīng)》、《楚辭》等,打下了良好的古詩文基礎,后又從師友吟詩屬對,言志抒情,偶得佳句,便筆墨記之,自樂其樂。近二十年來,先生在書畫之余,大量精力投入古詩文研究,境界日漸高遠。“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鳖伬系脑娢囊彩怯嫌姽α?,愈老愈見思想。故近年來,不少人向先生問序求聯(lián)。自臺灣返湘的黎民敏先生國學根底深厚,書法也流譽臺灣,得知顏先生兼擅詩文,先親自拜訪,再互贈翰墨,1992年出書法集,囑先生作序,有相見恨晚之慨。1998年黎先生再次問序,足見顏先生國學之精深。
我們還是再看看顏先生的詩聯(lián)吧:
枝葉婆娑嶺上松,
峰巒列列插蒼穹。
云濤如海蕩胸過,
萬壑千崖出沒中。
——《黃山即景》
好一棵嶺上松,插于峰巒之巔,仰接蒼穹,俯瞰云海。這是歷經(jīng)風霜雨雪而傲然挺立的蒼松,不禁使人聯(lián)想起“無限風光在險峰”的佳句。
對峙幽崖如壁立,
一泓碧水漫平流。
漁舟幾點風波里,
鷗鷺不驚任自由。
——《湄江紀游》
在這里,清幽的景致,閑散的鷗鷺,多么自然,多么淳樸!寫景抒情,豪華落盡,頗有王摩詰、孟東野遺風。
麓山云涌千重翠,
湘水波浮萬里銀。
——題岳麓山東大門
看綠水長流,一派豪情朝大海;
數(shù)丹楓不盡,三秋艷色醉游人。
——題長沙南郊公園數(shù)閣
如果說,前一副還偏重寫實的話,那么后一副對聯(lián)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氣勢磅礴,境界高遠,情景交融。
最妙的自然是題桃花源的一副對聯(lián),先生不從山水美景落筆,而是別出心裁另辟蹊徑,不落窠臼,令人拍案,叫人回味:
世上覓桃源,都是奇文惹出;
人間有仙境,全憑雙手創(chuàng)來。
而顏先生有的聯(lián)富有哲理,是人格精神的寫照。他曾撰自勉聯(lián):
厚德于人煙消云散,
微恩及已刻骨銘心。
寫到這里,我想,作為一個書法家,一個畫家,一個藝術教育家,先生之為藝,先生之為人,又怎能不叫人也刻骨銘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