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世平
(太原鐵路局 榆次站,山西 晉中 030600)
榆次站位于山西省晉中市,是石太、太焦、同蒲、太中銀 4 條鐵路干線的交匯站,隸屬大秦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管轄。榆次站為一等站,主要擔當各方向列車的直通、改編等技術作業(yè),以及客運、貨運、軍運和裝卸任務。2011年,榆次站完成裝車 74 825車、卸車 29 200 車,平均靜載重 62.8 t,日均辦理車數達 8 469 車。
榆次站為二級四場站型,調車場有自動化駝峰 1 座、調車線 24 條、峰尾牽出線 2 條,駝峰峰高為 3.75 m,采用點連式調速系統(tǒng),峰尾實行停車器防溜。一場、二場、三場、四場、峰尾均采用微機集中聯鎖。駝峰設計溜放方式為雙推單溜,目前采用單推單溜方式作業(yè)。本站配屬 DF7型內燃調車機車 5 臺,其中,四調主要負責駝峰解體,三調和五調主要負責峰尾解編作業(yè),一調和二調主要負責專用線取送作業(yè)。榆次站平面布置如圖1 所示。
2011年1月太中銀鐵路開通后,經吳堡口日均到達 510.8 車。預計京廣客運專線開通后,將進一步釋放石太線運能,太中銀和石太方向的交換車流將大幅增長。榆次站原有的技術設備及作業(yè)組織方式已無法滿足實際需求,成為限制太中銀鐵路運量進一步增長的瓶頸,進一步挖掘運輸潛力,提高榆次站解編作業(yè)能力已迫在眉睫。
(1)一場北咽喉機車轉線交叉干擾嚴重。太中銀、太北方向到達榆次站解體的列車只能接入 6 道至 9 道,如圖2 所示;而太中銀鐵路階段性集中到達的結構車流特點,導致到達榆次站一場的列車在榆次站二場、北六堡等場(站)長時間待避,造成太中銀方向開車有流無機,甚至在石太線上行線出現“內等機車外等流”的現象。
圖2 一場解決方案示意圖
受太中銀方向車流集中到達的影響,石太線下行列車、南同蒲線上行列車、太焦線上行列車只能接入榆次站一場 2 道至 5 道,而 2 道至 5 道本務機車轉二場時,必須利用北咽喉(駝峰方向)機走 1 線 (一場至四場的聯絡線)“之”字型折角轉線后再經聯三線轉榆次站二場,與駝峰解體作業(yè)及轉四場的機車相互交叉干擾嚴重,如圖2 所示。
隨著太中銀方向車流的增加和其他方向有調車流比重的不斷提高,以及駝峰雙推單溜作業(yè)的實施,作業(yè)中的交叉干擾對車站運輸效率的影響日益嚴重。
(2)駝峰雙推單溜作業(yè)無法實現。到達場東西 2 條推峰線兩側到達線數量不平衡,僅 2、3 道可與 4 道至 9 道實施雙推單溜,使駝峰雙推單溜作業(yè)的設計功能無法實現,影響駝峰解體能力。
(3)二場能力不足。榆次站二場共有 8 股道,其中 1 道為石太上行正線, 2 道為太中銀上行正線(兼機走線),只有 6 條到發(fā)線供石太線上行、南同蒲線下行、太焦線下行方向到達中轉、編組始發(fā)作業(yè)使用,到發(fā)線能力緊張,經常出現峰尾調車機車牽引車列在牽出線等待的現象。
(4)榆西站北咽喉無機待線。由于榆西站北咽喉無機待線,到發(fā)線運用緊張時本務機車出入段、轉線與接發(fā)列車相互交叉干擾嚴重,影響機列銜接和車流疏解。目前,石太線上行本務機車出段至開車的間隔時間高達 81.2 min。
解決榆次一場北咽喉機車轉線交叉干擾方案為:將一場 102 # 道岔改為復式交分道岔經渡線與聯三線撥通,同時對聯三線的平面曲線和縱斷面坡度進行適度調整。該方案實施后,可收到以下效果。
(1)使太中銀方向解體列車可以靈活接入一場2 道至 9 道,能最大限度地適應列車階段性集中到達,消滅或減少列車等線情況。
(2)一場 2 道至 5 道的到達本務機車均可直接轉二場,消滅“之”字型轉線,減少交叉干擾。
(3)對裝載超限貨物、軍運等特殊要求的車輛從一場(1 道除外)可直接轉二場。
(4)從榆次客運站轉二場的機車可從一場任意股道(1 道除外)直接轉二場(從榆次客運站到達二場的機車,必須經過一場),方便一場到發(fā)線的靈活使用。
將 150 # 單開道岔改為復式交分道岔,連通 3 道,如 3 道插入單開道岔條件不足,可將現 130 #道岔北移。解決東西兩條推峰線兩側到達線數量不平衡問題,使 2 道至 5 道與 6 道至 9 道均可實現雙推單溜作業(yè),充分利用車站駝峰的雙推單溜功能。
(1)緊靠三場3道增設二場 9 道為編發(fā)線,由二場 239 # 道岔后出岔接軌,將三場 322 # 道岔改為復式交分道岔后與 8、9 道接通,峰尾可直接往 8 道和 9 道編車。
(2)二場 9 道自 239 # 道岔開始部分加掛接觸網(不全部掛接觸網),接觸網長度滿足本務機車掛車作業(yè)和列檢脫軌器的安裝條件即可,形成反向編發(fā)線。
二場增設 9 道為編發(fā)線后,可以最大限度增強石太線上行、南同蒲線下行、太焦線下行方向列車的中轉和編發(fā)能力。峰尾向 9 道編組列車時既可縮短調車時間,又可緩解二場北咽喉平行進路少、交叉干擾多的主要矛盾,還可以更加靈活地使用二場線路。
榆西站北咽喉東牽出線有效長為 120 m ,將目前利用率很低的東牽出線增掛接觸網后,東牽出線可停放 2 臺電力機車;其相關渡線增掛接觸網后, D 611 至 D 621 信號機間的渡線也可停放 2 臺電力機車,同時起到牽出線、機待線的雙重功能。
東牽出線掛接觸網后,當南同蒲線和石太線列車集中到達時,可根據車流到發(fā)密集程度快速組織多臺石太線上行本務機車擇機提前出段,在東牽出線(機待線)等待掛車列,緩解本務機車出入段、轉線與接發(fā)列車間相互多重交叉干擾,以及到發(fā)線緊張導致的石太線、南同蒲線列車等線狀況。
通過理論測算,榆次站針對存在的問題實施站場改造后可達到以下效果。
(1)實現每日節(jié)省轉場等待時間 272 min,加快機車周轉速度,減少轉線機車與推峰作業(yè)交叉干擾。
(2)駝峰解體能力達到 60 列 / d ,比實行單推單溜作業(yè)時,駝峰解體能力提高 50 % 。
(3)二場增加 9 道為編發(fā)線后,通過能力達到 48 列 / d ,能力增加 20 % 。
(4)榆西站全天減少車列等待機車時間482.48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