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俊
當互聯(lián)網興起,門戶網站顛覆了傳統(tǒng)報紙,數(shù)字音樂沖擊了傳統(tǒng)唱片,電子商務正侵蝕實體零售,而已經逐漸被忽略的傳統(tǒng)廣播電臺卻正在悄然革命,踏上了逆襲之路。
拿起你周圍的任意一款智能手機,你是否注意到里面有能夠收聽廣播電臺的收音機?可能大部分人都沒有在意,甚至很多人認為傳統(tǒng)廣播電臺已經瀕臨滅絕。然而就在看似內外交困的情況下,來自美國的網絡收音機Tune In告訴我們:傳統(tǒng)廣播電臺并不是無路可走。
截至2012年,Tune In宣布擁有月活躍用戶4000萬和年增長率267%的成績,而且繼2010年獲得600萬美元的投資后,再次得到1600萬美元的投資。從Tune In提倡免費使用的性格來看,其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廣告,這個收入規(guī)模并不會很高,預估一年頂多500萬美元。Tune In的價值,更多在于未來和對傳統(tǒng)廣播的啟示。
開發(fā)當前價值
在一定程度上,你可以將Tune In看作廣播電臺版的“網址導航”,也可以將其比作“虛擬收音機”。幾乎所有系統(tǒng)的手機都可以下載Tune In Radio軟件,進入之后可以看到整個界面非常簡單,初次使用軟件可以看到本地電臺以及各種節(jié)目分類。你可以按照地區(qū)或者類型查找,將自己喜歡的電臺收藏在“我的預設”列表里。在收聽某一節(jié)目的時候,收聽界面還會出現(xiàn)“您可能喜歡”選項,軟件會根據你當前收聽的電臺推薦其他相關電臺,當然除了按分類層層查找外,還可以直接輸入頻道名稱進行搜索,如果你的手機中裝了Tune In廣播電臺,那么全世界的廣播節(jié)日就隨你欣賞了。
由此,你會發(fā)現(xiàn),它目前的技術門檻并不高。用戶在Tune In上所聽到的廣播音頻流仍來源于原廣播電臺,作為目錄渠道。在這里Tune In作為一個平臺,卻并不需要廣播電臺們交納入場費,而作為回報,廣播電臺們也不會向Tune In索要內容版權費用。也就是說,兩者之間是真正意義上的優(yōu)勢合作,一方是提供平臺與維護,另一方則提供節(jié)目信息。
Tune In的前身是2002年創(chuàng)立的網絡上的電臺廣播導航Radio Time,在8年時間里,Radio Time積累了100多個國家的電臺資源,當接觸到Tune In這些廣播目錄源之后迸發(fā)出耀眼的光芒,僅不到一年的時間,Tune In節(jié)目數(shù)就達到200萬。價值由此產生。
作為手機應用的第一要務就是用戶,其次就是想方設法收費,不要用戶付錢的應用很少見。收費導致用戶流失是免費應用最大的問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Tune In采取了這樣的方式:滿足免費用戶的免費版,但是會顯示廣告,這里面可能會有原廣播電臺的廣告或者Tune In自己的廣告;如果你討厭廣告,那么可以選擇0.99美元的收費版,當然,收費版并不僅僅是去掉了廣告,還為用戶開發(fā)了內置錄音等高級功能。
正如Tune In的首席執(zhí)行官多納姆說的:“我們貨幣化的首要方法是免費應用中的廣告。付費應用是傳統(tǒng)。我們更喜歡用戶收聽的是免費而不是付費應用。我們會敦促用戶使用免費應用。電臺最酷的一點就是它的免費。對于我們來說,在尋找一個可能的最大市場時,我們擁有很大的機會。每月有上億人收聽廣播。這是個巨大機會,我們不會讓用戶去付什么訂閱費,我們會讓他們收聽免費版本,并從免費版那里實現(xiàn)貨幣化?!?/p>
也就是說,Tune In并不是為了盈利而從某一方面獲得價值,而是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盈利。諸如Tune In等應用將傳統(tǒng)廣播電臺搬上移動互聯(lián)網,跨地域服務、多功能體驗、用戶定制等特色使得用戶選擇從傳統(tǒng)調頻渠道轉向移動網絡渠道,這正是傳統(tǒng)廣播逆襲的可能性。
尋找未來增值
艾瑞咨詢經過分析后發(fā)現(xiàn):移動廣播電臺APP不同于移動互聯(lián)網碎片化、高頻率、短時長等特性,固定時段、平均時長凸顯傳統(tǒng)廣播電臺用戶特征,用戶粘性較高。事實上,廣播電臺在中國同樣也擁有市場,比如蜻蜓.FM、咕咕收音機等。
為什么Tune In不收取入場費?200萬節(jié)目會是多大一筆錢,可以想象。對于用戶來說,可能全球只有萬分之一的廣播正在播放他喜歡的內容,也許其中正好有他尋找很久的一首外國歌曲,在這方面,如何為用戶創(chuàng)造機會,是影響用戶體驗的關鍵。讓更多的人、更多的電臺參與進來,讓用戶能夠更加輕松、更加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節(jié)目,那么成功的機會就會產生?;诖耍琓une In放棄了入場費,而是將價值轉移到通過這些電臺所積累的4000萬活躍用戶上。
同樣,為什么電臺們不收取版權費?因為Tune In可以做到幫助合作電臺從他們的聽眾獲取收入,“倫敦的用戶可能在聽印度的廣播,但原廣播里提供的廣告并不會影響到倫敦用戶?!比绻鸗une In可以把這些廣告置換為倫敦當?shù)氐膹V告,對于印度這家廣告電臺來說,不僅獲取了聽眾,也獲取了收入。”
而基于商業(yè)層面的挑戰(zhàn),是傳統(tǒng)廣播電臺面臨的共同問題,Tune In其主要的廣告收入一年頂多500萬美元,而對于廣播電臺來說,甚至更少。所以,提供新的廣告形式和更高的廣告轉化率,同時保證用戶體驗,是傳統(tǒng)廣播能否逆襲的關鍵。
直接的用戶體驗,在未來更多的是基于功能體驗而開發(fā)出更智能的廣播內容提供方式。不僅是錄音。甚至剝離錄制歌曲的伴奏,然后自己即興伴唱,讓用戶能夠在聽廣播的時候做自己想到的任何事。
另外,大多數(shù)電臺廣播都是具有區(qū)域性的,因為過去從收聽技術上來說很難達到“全球通行”,這也是限制其傳播和發(fā)展的重要原因。但是借助互聯(lián)網的力量,電臺廣播也開始能夠全球化,正如Tune In現(xiàn)在所做的事情。
就廣告本身來說,廣告是影響用戶體驗的主要原因,不過并不是不能減少其影響,Tune In將廣告內容和廣告形式與聽眾的屬性以及廣播內容結合,比如日常生活用品廣告集中在生活類節(jié)目播放,音樂產品則對應音樂電臺,與用戶相關的廣告能夠極大地避免降低用戶體驗,還能提高廣告轉化率。
不管是快速發(fā)展的Tune In,還是早已上市成功的Pandora,不可否認,廣播服務雖然顯得落后,但是并不代表無事可做。相反,廣播類產品的市場目前競爭并不激烈,只要有清晰的方向和內容價值,傳統(tǒng)廣播電臺的未來值得期待。
【編輯 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