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艷 (山東省無棣縣畜牧獸醫(yī)局 山東 無棣 251900)
在肉雞飼養(yǎng)過程中,發(fā)現(xiàn)養(yǎng)殖戶在用藥方面存在著一些觀念上及具體操作方面的錯誤,結果造成藥費偏高,利潤下降,防治疾病效果不理想。因此,要切實做好合理用藥。
1.1 對癥下藥。首先要確診,不能盲目給藥,否則易出現(xiàn)各種藥用了不少,卻不見療效,甚至病情加重的情況。治病原則是:對癥、早用、合理及徹底。
1.2 合并癥的治療方法。肉雞的飼養(yǎng)過程中合并癥多發(fā),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分清原發(fā)病和繼發(fā)病,合理用藥的原則是:盡可能地主次齊抓,急緩兼顧,各有側重,在不得已情況下,先主后次,先急后緩,全面安排。
1.3 注意耐藥性。有些菌株隨著長期的藥物作用,產生一定的耐藥性,造成療效不佳。為此應注意:①有條件的通過藥敏試驗選擇最佳藥物;②按療程給藥,不能一天一換藥,肉雞用藥一般3~5天為一療程;③各類藥物可按療程交替使用,以減少抗藥性的產生。
1.4 注意副作用。應用藥物防治雞病過程中有時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如:對肝、腎的損害,有的藥物應用不好,往往會發(fā)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如硒粉、丁胺卡那霉素和馬杜霉素等。
1.5 注意藥物的質量。應用藥物前要對如下方面核對:名稱、含量、產地、批準文號、有效期和外觀狀態(tài)等,只有在核對無誤時方可使用。
群養(yǎng)肉雞的用藥方法一般采用飲水和拌料給藥2種。飲水給藥,分2種,一是根據(jù)肉雞當前的采食量按比例計算出飲水量,再算出配藥濃度和用藥量。二是根據(jù)體重計算出給藥量。實際操作中第一種方法簡單易行。拌料給藥,常見于抗球蟲藥、添加劑或一些不溶于水的藥物,用量可用百分比表示,百分比表示100千克料中拌料的千克數(shù)。
3.1 用藥不對癥。手頭有啥藥拿來就用,不管對不對癥,不僅治不好病,反而耽誤治療。
3.2 治療不按療程。治療中剛見療效就停藥,幾天后又會復發(fā),或一兩天不見療效就換另一種藥。
3.3 藥物慢性中毒。給藥過頻或過量,就會使藥物在體內蓄積,出現(xiàn)慢性藥物中毒導致雞采食量下降,生長緩慢。
3.4 忽視環(huán)境因素。如氨味過濃,塵土過多,溫度偏高或偏低,飲水器具太臟,糞便清理不及時等,這些因素的存在往往使藥物的療效欠佳。
3.5 用藥劑量不準。不按藥物的推薦用量,盲目使劑量偏高或偏低,多會影響治療效果。
3.6 拌料給藥不均勻。特別是抗球蟲藥,料中攪拌不均勻,造成雞攝入不均勻引起中毒。
3.7 用藥配伍不合理。如益生素與抗生素同用,青霉素與磺胺類藥物混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