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琴MA Qin 蘇春梅SU Chun-mei 李玉芳LI Yu-fang*
風險規(guī)避是對現(xiàn)有和潛在的醫(yī)療風險的識別、評價和處理,以減少醫(yī)療事件的發(fā)生及風險事件對患者和醫(yī)院的危害及經濟損失[1]。血液凈化中心作為血液透析治療的場所,是護理高風險部門[2]。隨著透析模式的發(fā)展,透析治療的范圍逐漸加大,透析患者數(shù)量不斷增加,近年全國各地的透析風險事件報道也逐漸增多,透析患者維權意識更加增強,透析護理人員工作壓力也不斷增大。因此,加強血液透析過程中的職業(yè)防護,有效規(guī)避風險因素,是維護正常護理工作的安全保障。本文通過分析血液透析護理操作過程中的常見風險因素,有針對性的采取了防護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院血液凈化中心建立于1980年,中心建筑面積近2100多平方米,現(xiàn)有固定血液凈化床66張,連續(xù)腎臟代替治療機(CRRT)7臺。共有工作人員29名,其中醫(yī)生4人,技師1人,護士24人。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對479例血液透析患者,共計32635人次血液透析治療,其中男311人,女168人,漢族370人,其它民族109人。開展了包括血漿置換療法、血液灌流、血液濾過、血液透析濾過、高效血液透析以及連續(xù)性血液凈化等技術。
針對中心血液透析護理操作過程中發(fā)生的護理風險事件進行回顧性分析,常見風險類型由高到低依次是與患者有關的風險、與護士有關的風險以及非正常護理操作引發(fā)的風險。
1.與患者有關的風險
1.1 凝血。在護士操作過程中引起凝血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抗凝劑設定錯誤;血管通路不暢,導致血流量不佳引起凝血;留取血標本或沖洗透析器檢查是否有凝血后忘記將血流量調高;輸血或輸液時液體輸完進空氣引起透析器凝血;無肝素透析時血流速度減慢或回輸生理鹽水不及時。
1.2 出血。常見原因有:抗凝劑用量過大,包括抗凝劑設定錯誤;反復穿刺同一點,穿刺點易滲血;穿刺失敗或誤傷動脈引起巨大血腫;靜脈端穿刺的血管管壁較薄較脆時,過快速度將血流量調高引起血管爆裂。
1.3 漏血。常見原因有:透析器、管路及患者血管通路連接不緊密;穿刺針固定不妥引起針頭滑脫;回血時錯拔靜脈針;透析器膜破。
1.4 溶血。常見原因有:血泵或管道內表面對紅細胞的破壞、高溫透析、透析液低滲、消毒劑殘留、異型輸血、血流速率高而穿刺的針孔小、止血鉗多次夾閉管路。
1.5 空氣栓塞。常見原因有:靜脈管路內空氣未排盡;泵管方向裝反,導致動脈管路內的空氣進入人體;動脈管路與穿刺針連接不緊密;泵前側管夾子未夾住或產品質量問題漏氣;輸液后未及時關閉輸液處夾子,使空氣進入透析器;回血時注意力不集中,未及時關閉靜脈端夾子和血泵致使空氣進入人體。
1.6 感染。常見原因有:護士在操作時未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程使透析器械污染而引起醫(yī)源性感染;穿刺之前消毒不嚴格導致內瘺皮膚感染和血管炎。
2.與護士有關的風險
2.1 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危險。針刺傷是護士最常見的職業(yè)事故,其危害不僅限于刺傷本身,且刺傷后存在發(fā)生經血液-體液傳播疾病的危險性。有20多種血源性傳播疾病可通過針刺傷傳播,其中最常見、危害性最大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這些疾病通過血液傳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針刺傷一般只需0.004ul的血液就足以使受傷者感染HBV,被攜帶HBV針頭刺傷而發(fā)生乙肝危險性為20%。
2.2 化學因素。血液凈化中心常用的消毒劑有過氧乙酸、次氯酸鈉、含氯消毒劑、甲醛、戊二醛等用于管路、透析器、透析機、水處理機的消毒。這些揮發(fā)性的化學消毒劑可通過呼吸道和皮膚粘膜對人體造成傷害,長期接觸可引起視力下降、神經系統(tǒng)的損傷及頭痛、心悸、失眠等,還可導致妊娠期胎兒畸形、流產。
2.3 物理因素。血液透析中心用于治療的機器多,空間相對較小,還擁有空調、電視機等。長期處于噪音和電磁波環(huán)境中,影響人的心血管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和生殖系統(tǒng)。容易出現(xiàn)頭痛、頭暈、失眠多夢、煩躁激動、食欲減退、白細胞減少、心動過緩、女性經期紊亂等癥狀,嚴重者能誘發(fā)癌變、生殖畸形。
2.4 心理因素。血液透析實施體外循環(huán),為保證體外循環(huán)順利進行,護士要密切觀察透析中異常情況的發(fā)生,這樣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緊張壓抑的心情長期得不到宣泄,極易導致身心疲勞。
3.非正常護理操作引發(fā)的風險
3.1 非正常的卸管方法對血泵的損壞。護士下機后不按正常程序拆卸管路,用手將管路扯下,久而久之,血泵的軸會被扯歪,影響正常轉動,導致患者脫水量不準確等。
3.2 非正常的卸管方法對A、B液管接頭的損壞。下機后將A、B液管插回機器準備消毒時,有些護士不注意,經常將A、B液管磕碰,A、B液管接頭處特別柔軟,很容易碰斷。
3.3 鹽水滴入機器縫隙引起電路板損壞。上下機時,應當正確的開啟生理鹽水,回血時將血路管連接針頭插入鹽水瓶膠塞上后,先開血泵,在將鹽水瓶倒轉過來,就可避免鹽水滴入機器縫隙引起電路板損壞。
1.血透室的分布。根據(jù)工作流程合理布局血透室的清潔區(qū)、半污染區(qū)和污染區(qū)。血透室應設置醫(yī)護人員專用更衣室和通道、患者更衣室和通道、家屬休息等候區(qū)、醫(yī)生護士辦公區(qū)、處置操作間、表抗陰性透析區(qū)、表抗陽性透析區(qū)、水處理室、存貯間、衛(wèi)生間、污物處理間等。
2.傳染病檢查?;颊哐盖氨仨氉鲆腋?、丙肝、梅毒、淋病和艾滋病檢查,并登記備案,根據(jù)檢查結果分機透析,肝炎患者使用專用透析器和透析機。透析結束,用床單位消毒器消毒床單位并及時更換被服。
3.消毒。設有專用拖把及抹布,每日消毒工作間,每日2次消毒透析間60分鐘,操作臺及機器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消毒液擦洗2次,地面有血跡,分泌物用0.1%含氯消毒液消毒擦拭后再用清水擦洗干凈,為防止交叉感染床上用品每人一套。
4.預防銳器損傷。掰安瓿時,用無菌紗布包裹,防止安瓿玻璃刺傷;進行操作時,要保證光線充足;穿刺針,禁止回套針帽;禁徒手分離污染的針頭和注射器;使用過的內瘺針立即放進銳器盒內。
5.血液、體液的防護。工作服染上患者的血液、體液時,應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再清洗。進行穿刺時戴手套及護目鏡,醫(yī)務人員應采取標準預防。
6.空氣的防護。血透室使用的化學消毒劑數(shù)量多,揮發(fā)的氣體容易對人體產生危害。所以在使用化學消毒劑時應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時戴防護眼鏡,避免直接接觸,如不慎污染皮膚或眼睛,應在流水下反復沖洗。
7.個人防護。嚴格洗手,護士在透析操作時必須戴口罩、帽子、一次性無菌手套,每換一個患者必須重新洗手和更換無菌手套。按標準七步洗手法洗手,每完成一次血透操作,用快速消毒液消毒手。護士應增強防護意識,定期體檢,注射乙肝疫苗。
隨著國家醫(yī)療保障制度的逐步健全,血液透析技術的發(fā)展及社會的進步,依靠透析維持生命的患者會越來越多,對血液透析的護理質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4]。護理風險規(guī)避的理念就是把護理風險事件后的消極處理,變?yōu)樽o理風險事件發(fā)生前的積極預防。在日常工作中只有不斷的完善各類防護措施,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風險意識,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患者,有效降低風險事件的發(fā)生,進而保證護理質量,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1 林菊英.醫(yī)院管理學護理管理分冊[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67
2 石虹.血液透析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防范措施[J].全科護理,2010,11(8):2869
3 張福英.74例護理缺陷分析及防范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2):1401
4 吳傳芳,席明霞.血液透析室護理風險管理的實踐與效果[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35):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