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晴方
朱一剛:眾彩調(diào)成“樂和美”
Zhu Yigang: Paintings with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Colors
□文/ 朱晴方
別看畫家朱一剛年逾古稀,可他一見到熟人或朋友,總沒少雙手一合,滿臉微笑,洪亮的聲音迅疾從喉嚨發(fā)出:“你愉快!”有時給他打電話,準聽到電話那頭第一句爽朗的聲音就是“你愉快”。
仿佛朱一剛?cè)砑毎际强鞓返?,跟他在一起,聽他毫無遮攔的閑侃以及無拘無束的笑聲,感覺憂苦勞累頓時跑到爪哇國去了,真?zhèn)€如他所說“你愉快”。
而朱一剛所畫的那些畫兒,無論油畫、水粉、水彩,還是國畫,給人的不僅是快樂,還有和、美。
朱一剛身世很坎坷。1939年出生的他,兒時在母親懷中險些被日本侵略者的飛機炸死,父親在他4歲時便撒手而去。飽受戰(zhàn)亂,生活艱難,營養(yǎng)不良,體弱多病,7歲時,善良的母親便送他皈依佛門,祈求保佑平安。
然而,正在朱一剛年富力強的時候,他被開除公職,被勞動改造。他的這一冤案在17年后才得以平反落實政策回到原單位,可已屆“知天命”,他便提前退養(yǎng)回家。
〉期盼 油畫
這樣的身世,誰快樂得起來?可朱一剛卻不同,他很快忘掉痛苦,忙碌追尋自己的快樂,畫畫兒成了他的首選,即便是在農(nóng)場“勞動改造”期間,他也偷著畫畫兒。一個難得的星期天,他冒著酷暑去山上寫生不料中暑,幸虧一位老農(nóng)發(fā)現(xiàn)及時救了他,才撿回了一條命。
從小就喜歡畫畫兒的朱一剛,20歲出頭就正式拜師學(xué)畫,拜四川美院的李幫鎮(zhèn)、李文信、杜泳樵等教授為師,還拜師廈大藝術(shù)學(xué)院院長魏傳義等,“轉(zhuǎn)移多師是吾師”。他說:畫畫兒可以表達自己心中的語言,而這種語言是自己心靈的寄托,一拿起畫筆,心無旁騖,快樂得很。
朱一剛筆下的那些畫面,給人自然是快樂。它們大多色彩明快,調(diào)子柔和,無論人物鳥獸花草石木,都含有積極向上的成分。即便是《期盼》(獲“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書畫大展賽”銀獎)中那位眼含淡淡憂思的藏族小女孩,給人的也是無限美好的期盼,不用說包含有幸福成長的期盼,快樂的期盼。那幅即將殺青的大幅油畫《空樂雙運》,畫中的數(shù)十位藏胞,或載歌載舞,或端著美酒,或欣賞粟粒,快樂無比。就是畫重慶城的苦力“棒棒”們,在朱一剛的《金剛塔》油畫里,也是快樂的。在那若干位肩挑重擔(dān)的“棒棒”中,沒有一個表情痛苦,其中有一位剛掙到鈔票的漢子,手中正在翻數(shù)著一疊人民幣,臉上洋溢著的是自信的喜悅之情……
〉雪域之花 油畫
朱一剛家里到處都堆放著畫兒,就連狹窄的過道三面墻壁上也掛滿了規(guī)格不一畫種不一的畫兒。他說,把自己關(guān)在家里成天舞弄丹青,快樂得很。
〉高原炊煙 油畫
〉山城雨霧 水粉
〉梯田 水粉
朱一剛的油畫題材,多數(shù)是釋家故事,佛祖、達摩、觀音、羅漢以及鬼神之類,在他筆下多有反映;此外題材多數(shù)是藏族同胞,反映他們的信仰、勞作、生活等。他介紹,他喜歡用現(xiàn)代表現(xiàn)手法來畫“唐卡”內(nèi)容,這輩子所畫的釋家題材,大約一百多幅。其實,這就是與釋家有不解之緣的朱一剛找準的契合點。
朱一剛筆下的那些鳥獸,多是安閑的,即便是喜歡奔騰的駿馬,在他的畫面中,變?yōu)橛崎e自在了。他筆下的那些草木山水,多是靜謐的,即便是那幅油畫《海子》中倒地的枯木,一端站立著一只養(yǎng)神的鷺鳥,給人的也是安詳,是靜穆。
總之,在朱一剛的筆下,看不到劍拔弩張,看不到你爭我斗,看不到輸贏勝敗,而看到的幾乎都是和諧、安寧。
〉捕魚 油畫
如果說世上所有畫家畫的所有丹青都不缺少美的話,那么,朱一剛所表現(xiàn)的美則顯得有些與眾不同。
朱一剛筆下的美,是他對家鄉(xiāng)重慶的酷愛,是他數(shù)十年來所畫的太多“老重慶”。
重慶朝天門,他畫得最多,從不同的視角表現(xiàn),叫老重慶們看了感覺無比溫馨,頓時勾起美好的回憶。
早年重慶一大標志性建筑,即矗立在兩路口的“山城電影院”,雖然隨著城市現(xiàn)代化建設(shè)步伐早已拆除,但是,在朱一剛的油畫《夕照兩路》中,還依然“矗立”著,還是昔時那般可親,那般美。
為畫好南岸的黃葛古道,朱一剛不知去了多少次。他筆下的《黃葛古道》,蒼勁虬枝的黃葛樹,蜿蜒不平的石梯道,道旁坡邊的穿斗房,讓凡是爬過黃葛古道的重慶人看后直叫美。
〉故居 水粉
〉黃葛古道 油畫
他兒時的故地,還有那些他曾去玩耍過的“老重慶”,自然地多是他的畫中之物,諸如《楊家坪》、《馬王場》、《下石橋》、《虎頭巖》、《華巖古剎》、《七牌坊》、《通遠門》、《嘉陵江畔》、《霧重慶》……
其實,朱一剛筆下的“老重慶”,并不限于重慶主城。他介紹,他曾經(jīng)順著長江而下,實地寫生創(chuàng)作了若干幅巴渝景點畫作,有《白鶴梁》、《萬州港》、《萬縣天生城》、《夔門晨曦》、《張飛廟》、《石寶寨》、《巫山神女》、《寂靜的三峽》……
朱一剛對生養(yǎng)自己的重慶太愛了,無論是過去的老重慶,還是現(xiàn)今的新重慶,他說都美極了。“過去的重慶確實很美,那是天然的美;現(xiàn)在的重慶不用說更美了,新樓房高聳摩天,新馬路四通八達,休閑的景點多得很……”
朱一剛說,他還要畫系列新重慶。他已經(jīng)搜集了許多相關(guān)資料,包括攝影圖片、寫生素材等,要把新重慶的美反映出來,把重慶的美扎根在更多的重慶人尤其是外地人心中,還要把我們今天重慶的美傳送給我們的子孫后輩。
朱一剛 1939年出生于重慶??釔勖佬g(shù)、科學(xué)。受諸多名師指點自學(xué)成才。重慶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