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腳步是悄悄的,像春雨,潤物細無聲,你還沒有看見它,它就已經悄悄地走過了。就像泰戈爾說過的:天空未留痕跡,雀兒卻已飛過……
比方說,我小時候,衣兜里常要揣上一支彈弓,以及精心制作的泥丸。每天放了學,我就要一路搜尋房上或樹上有沒有小鳥。有了,就一定要打下來。于是,那些小鳥的生命也就在那猛地一擊之時,消失了。有時,某個小鳥幸運,沒有被我打下來,我卻打碎了人家的窗玻璃,便嚇得趕快逃跑,讓人家氣得大罵。
那時,不只是我,孩子們都這樣做,誰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對,也沒誰出來指責,因為人們都認為鳥兒是害蟲,是應該被消滅的。何況在過去幾千年里的人們看來,任何動物都是可以由人類隨意殺戮的。但現在,都市里已經看不到打鳥的孩子了,因為在他們的心里已經被注進了一個愛鳥護鳥的觀念。為此,想起我小時候的情景,我常羞愧。顯然,文明的腳步也在我的心中悄悄走過。
……
但很遺憾,在文明的問題上,我們又常常被人指責,比方說隨地吐痰呀,大聲喧嘩呀,亂扔廢物呀,衣著不整呀,探人隱私呀,不講信用呀等等。應該說,隨著這些年來中國人與外國人交往的增多,我們身上的這些不文明表現忽然就凸現了出來。我們得承認,人家的批評是有道理的。也從而令我想起了在我們這里,昨天曾經另有一雙野蠻的腳步走過。
那雙野蠻的腳步可是大張旗鼓,大喊大叫著走過的。它走過的時候,我們相信大聲喧嘩、衣著不整正是“無產階級本色”;探人隱私、不講信用正是遵從了“革命原則”;至于隨地吐痰、亂扔廢物,那算什么,為了表示“革命精神高漲”,我們甚至要還往那些“階級敵人”身上吐痰往他們臉上潑墨呢……
就這樣,在那雙野蠻的腳步走過的時候,文明被踏進了污泥,而我們的心里便長滿了荒草。幾千年的文明古國,滿目瘡痍。
……
是的,文明的腳步是悄悄的,柔柔的,像是含了少女的微笑,輕婉而飄曼;而野蠻的腳步卻是隆隆作響殺氣騰騰的,像是當年海盜船上的大炮、掠奴者手中的長槍、納粹黨徒腳下的皮靴、日本鬼子腰間的軍刀……以及咱們那些運動中的標語口號,雄強而豪霸……然而,歷史卻以鐵的事實證明,正是這個少女的微笑終于戰(zhàn)勝了那些不可一世的野蠻和邪惡。
是的,野蠻和邪惡看起來很強力,但文明卻是一種魅力。強力只可得逞于一時,魅力卻可永恒。
那是因為在我們每一個善良人的心里,都有一種對于野蠻的厭惡,和對于文明的渴望。
于是我們看到,野火過后,文明的腳步重新走來,悄悄的,如同春雨……
于是我們有理由期待,前天的禮儀之國將成為明天的文明之邦,因為文明的腳步雖然是悄悄的,但它走過的地方就會是一派春光。
選自《今晚報》2012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