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黃河口“短穗花鼓”的歷史嬗變和文化內(nèi)涵

      2012-12-29 07:23:34李志強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 2012年2期
      關(guān)鍵詞:廣饒縣黃河口花鼓

      李志強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 科研處,山東 東營 257000)

      黃河口“短穗花鼓”的歷史嬗變和文化內(nèi)涵

      李志強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 科研處,山東 東營 257000)

      “短穗花鼓”又名“打花鼓”、“打鼓舞”“、秧歌舞”,是流傳在東營市廣饒縣陳官鄉(xiāng)及其周邊地區(qū)的民間舞蹈。2008年2月陳官“短穗花鼓”入選國家第二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岸趟牖ü摹逼鹪从诿髂┣宄趿鱾鞯摹盎ü摹?,在清朝道光年間就廣為流傳。其創(chuàng)始人是東營市廣饒縣陳官鄉(xiāng)陳官村民間藝人張延水?!岸趟牖ü摹眲幼鞔肢E,節(jié)奏歡快,情緒熱烈,風格淳樸,是黃河文化的延續(xù),齊魯文化的縮影,體現(xiàn)了黃河口地區(qū)人民的尚武精神及黃河口地區(qū)文化的人文性、包容性。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短穗花鼓;黃河口文化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一個隨著時代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新名詞,但其所涵蓋的內(nèi)容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它們都是或曾是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歷史文化的生動體現(xiàn)和延續(xù),是民族的文化記憶和生活的縮影,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顯現(xiàn)。對東營這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而言,5 500年前,先民們就曾在這里創(chuàng)造出了屬于新石器時期的高度發(fā)達的古代文明,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存,從經(jīng)薄姑國部落到齊國領(lǐng)地,從秦齊郡到南北朝樂安郡,從唐宋渤??さ皆髑鍢钒部h,歷經(jīng)幾千年的滄桑風雨,堅韌智慧的原住居民與黃河移民在這里和睦相處,生生不息,形成了多民族群體、多文化形態(tài)共生的獨特的黃河口文化類型。其中奔放舒展、韻味無窮、令人叫絕的“短穗花鼓”便是這片古老大地深厚文化積淀的卓越代表,是黃河口社會歷史的文化印痕,是東營人民創(chuàng)造精神、辛勤勞動、卓越智慧的結(jié)晶和體現(xiàn),同時也彰顯著黃河口文化的迷人魅力。

      一、歷史淵源

      1985年在廣饒縣五村遺址出土了一件陶鼓,經(jīng)專家考證,陶鼓屬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時期遺物,距今已有5 0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陶鼓。鼓是一種打擊樂器,在我國禮樂器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妒酚洝ぬK秦列傳》曾記載“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筑?!保?]——可見在遠古時期,齊魯大地的音樂歌舞就非常發(fā)達興盛。至明清時代,山東鄉(xiāng)間仍流行各種民間歌舞演出,并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其中孕育于廣饒縣境北部,距東營市中心20公里的陳官鄉(xiāng)陳官“短穗花鼓”就是我國民間藝術(shù)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岸趟牖ü摹庇置按蚧ü摹?、“打鼓舞”、“秧歌鼓”,流傳在東營市廣饒縣和濟南市商河縣一帶。表演時由一人擊镲伴奏,另一人擊鼓而舞,“短穗花鼓”屬于中華民族民間舞蹈的范疇。2006年11月,陳官“短穗花鼓”入選山東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8年2月陳官“短穗花鼓”入選國家第二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正如呂劇源于山東琴書,“短穗花鼓”的前身是“花鼓”?!盎ü摹笔且环N以演唱為主的漢族民間歌舞,又名打花鼓或秧歌,一般認為源于明代。它產(chǎn)生于勞動,是田間勞動唱歌以及鼓歌、興歌、節(jié)歌、送歌的一種風俗。清代戲曲理論家李調(diào)元《南越筆記》里記載:“農(nóng)者每春時,婦子以數(shù)十計,往田插秧。一老撾大鼓,鼓聲一通,群歌競作,彌日不絕,是曰秧歌?!保?]陳官“短穗花鼓”就起源于明清時期廣為流傳的“花鼓”,清朝道光年間廣為流傳。其創(chuàng)始人是陳官村民間藝人張延水(約1873-1942),他從小要飯,在長年乞討中,學習、演練、發(fā)展了“短穗花鼓”這一藝術(shù)形式,曾同商河藝人背著花鼓闖北京,技藝不斷提高,表演不斷翻新,成為當時名震魯北、膠東一帶有名的民間藝人。

      其實最初的“短穗花鼓”就是舊社會流浪藝人借以乞討謀生的手段,每逢青黃不接或災年,藝人們便背起花鼓,四處逃荒。往往師徒、兄弟或父子組成一班,或跑坡或設地攤演出。在他們的花鼓唱段里就有這樣的真實寫照:“花鼓長,花鼓圓,背著花鼓離家園,家中要有二畝地,誰愿逃荒下濰縣?!背D甑牧骼松钍顾嚾藗兙毦土艘簧碛补Ψ?。閑時便互相交流和比賽鼓技,切磋技藝,日久天長便形成這么一種技藝獨特的民間舞蹈。除逃荒要飯表演外,逢年節(jié)、趕會或其他熱鬧場合,“短穗花鼓”也是常見的藝術(shù)表演形式。早期的陳官“短穗花鼓”藝術(shù)浸透了民間藝人的辛酸淚水。

      張延水回村后,把“短穗花鼓”技藝傳授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張洪祥(1914-1993)、張洪果(1929-1991)和李家村的徒弟李宏元(1912-1976)[3]786。張洪祥和張洪果從小就跟著父親張延水逃荒要飯學打花鼓。經(jīng)過多年的切磋和學習,他們掌握了多種小調(diào),豐富了伴唱的內(nèi)容,在套路上也吸收了其他藝術(shù)的精華,“短穗花鼓”的內(nèi)容和技巧也有了很大的豐富和提高。張洪祥武技高超,年輕時能擊打三十多種套路動作,其弟張洪果主要為張洪祥表演“短穗花鼓”時擊镲伴奏和演唱,能唱二十多個段子,并能即興編詞,出口成章,兄弟二人多次在舞臺表演上展露光芒。在家鄉(xiāng),他們還傳授了不少打鼓的徒弟。

      另據(jù)山東省商河縣張坊鄉(xiāng)茍家村張鳳云、李喜平老藝人口述:清光緒二十九年(1905年),當?shù)匾再u唱為生的王立禮、王立義兩兄弟在與廣饒藝人流浪到北京賣藝時,學會和掌握了打花鼓的技藝。王氏兄弟回鄉(xiāng)后,把“短穗花鼓”也帶回了家鄉(xiāng),使這種藝術(shù)形式得以在商河一帶流傳[3]786。

      傳說王立禮、王立義兩兄弟表演的“短穗花鼓”獨具風格,曾被召進宮中為皇帝表演,表演時,拴鼓的繩子斷了,皇帝命侍衛(wèi)拿來一捆“黃龍繩”送給王氏兄弟倆拴鼓。此后,村上辦喜事都用黃龍繩捆綁嫁妝。這故事至今仍在當?shù)亓鱾鳌?/p>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這一民間舞蹈非常重視,把它加工提煉,搬上了舞臺。1956年,廣饒縣張延水的徒弟李宏元(1912-1976)和商河縣張鳳云、李喜平的“短穗花鼓”一同參加了山東省民間藝術(shù)匯演,李宏元嫻熟的打鼓技巧,博得了廣大觀眾的贊譽,榮獲一等獎。1958年,李宏元又帶著“短穗花鼓”參加華東地區(qū)文藝匯演,又榮獲一等獎。著名舞蹈家張毅曾不遠萬里到陳官學習“短穗花鼓”,參加了1957年世界第六屆青年聯(lián)歡節(jié),他表演的《花鼓舞》榮獲金獎。

      后來,經(jīng)過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又加上文化大革命,陳官“短穗花鼓”的發(fā)展一度停滯,面臨失傳危機,許多老藝人相繼去世,而年輕的繼承人少之又少。20世紀80年代,山東省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員、全國舞蹈家協(xié)會會員李守信參加全國民間舞蹈集成的編纂工作,曾跟陳官“短穗花鼓”的傳人張洪祥一起生活過三個月。當時已經(jīng)是65歲的老藝人張洪祥重登舞臺,十分鐘的表演震驚了李守信。為將陳官“短穗花鼓”發(fā)揚光大,張洪祥把陳官“短穗花鼓”的技藝精華都傳給了李守信,陳官“短穗花鼓”這一民間技藝才得以載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永久流傳①。

      如今,國家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政策使“短穗花鼓”迎來了發(fā)展的春天,廣饒縣對“短穗花鼓”這一民間藝術(shù)進行了挖掘整理,并組成專門的隊伍學習演練,春節(jié)期間參加市、縣民間藝術(shù)展演;“短穗花鼓”還走進小學校園,東營區(qū)大張小學組織成立了“短穗花鼓”表演隊,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廣饒縣每年的春節(jié)文藝展演,“短穗花鼓”仍是保留節(jié)目。

      “短穗花鼓”終于由過去的打著花鼓要飯變成今天打著花鼓慶祝,用鼓聲歌聲來歌唱幸福生活,歌唱美好明天。

      二、藝術(shù)特征

      “短穗花鼓”動作粗獷,節(jié)奏歡快,情緒熱烈,風格淳樸?!岸趟牖ü摹彼霉牡男椭婆c一般腰鼓相似,相較腰鼓的特別之處有二:一是鼓槌,“短穗花鼓”的鼓槌是兩根22厘米的圓木棒,每根槌上系一條長50厘米左右的軟線繩,從繩的三分之二處,結(jié)有三個疙瘩:最上面一個,三個小結(jié)并排擰在一起成“豆角狀”,古稱“貓耳朵”;中間一個以五個小結(jié)擰在一起成白菜根狀叫“青菜疙瘩”;最下面是七個小結(jié)擰在一起的核桃狀,叫“核桃皮”。二是打鼓的不是鼓槌,而是系在鼓槌一端的鼓穗。

      “短穗花鼓”的鼓斜背在舞者腰左側(cè),不固定。這種不固定的斜背鼓形式,使舞者行動靈便,易于隨時變換鼓位擊打。據(jù)說過去討飯時遇有狗咬,可隨時摘下鼓,掄打防御。但這種背鼓方法也給舞者擊鼓動作增加了難度,鼓在腰旁顛晃移動,鼓槌與穗纓子難以鼓中鼓面。所以,它與固定背鼓擊打,在動作上形成較大的差異。

      “短穗花鼓”的擊打法還有它的特殊之處,其一,左手持鼓槌在腰左側(cè)打點挽花,而右手穗纓子可甩至背后、胸前,運用跨腿、纏腰、跳步等動作,以鼓槌前、后、左、右、上、下準確地擊打鼓面中心。因此,舞者運用“繞腕擊鼓”、“掄穗后擊鼓”、“抖腕擊鼓”等動作,打出的各種“花點兒”,清脆響亮,節(jié)奏歡快,非常動聽。這種鼓槌、穗纓子一同挽花擊打法,比起單一的胸前、腰間擊打法要難。其二,鼓在腰間是活動的,表演時如沒有熟練與高超的技術(shù)難以擊中鼓面。因此,舞者必須以左臂肘壓著鼓幫,不讓鼓擺動,左手腕又須靈活地與右手腕同時舞花。

      原來的擊鼓套路有四十多種,目前藝人仍能打出“金絲纏葫蘆”、“蘇秦背劍”、“菊花蓋頂”、“黑狗鉆襠”、“古樹盤根”、“張飛騙馬”、“單劈叉”、“雙劈叉”、“鯉魚打挺”、“神仙絆腳”、“就地十八滾”等。

      “短穗花鼓”的動作奔放、舒展。講究“打場腳微顛,八字腿弓箭,擊打頭略晃,跑鼓輕如仙”。擊鼓力度強,幅度大,當擊打至高潮時,小碎步地跑,加上清脆的鼓點和镲的搏擊拍打,發(fā)出抑揚頓挫的鏗鏘之聲,具有使人情緒振奮的感染力。兩條穗纓子上下翻飛,舞步左右旋轉(zhuǎn),無論是跳打、跪打,舞者將穗纓子掄出兩個大花球繞身飛轉(zhuǎn)、絕招迭起,能產(chǎn)生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

      近年來,“短穗花鼓”藝人吸收了戲曲的一些表演形式,起舞后,先打場子,每舞一段靜止造型亮相后,二人相對表演唱段子,曲目有《串九州》、《十二月》、《枕頭記》、《報喜歌》等。歌詞內(nèi)容豐富,大多為現(xiàn)實生活的寫照。如《串九州》中所唱:“打起花鼓轉(zhuǎn)悠悠,一不洗臉二不梳頭,花鼓本是個花大姐,背著花鼓串九州?!痹溨C中含悲傷,加之曲調(diào)低沉,形象地展示了流浪藝人賣藝糊口、饑寒困厄的情景。加上富有鄉(xiāng)土氣息的服飾:頭扎白毛巾,上身著對襟褂,下身著藍或黑色布褲,伴以淳樸的民間小調(diào),使人感到韻味十足,格外親切。

      三、傳承譜系

      陳官“短穗花鼓”相傳百年而不衰,其主要原因是它是來自于民間的一種土生土長的藝術(shù)形式,因而被歷代人民群眾所喜愛、繼承。因“短穗花鼓”流布面積較廣,傳承方式較多、較雜,擬按時間分布,表述如下:

      第一代“短穗花鼓”藝人為張延水(約1873-1942),即陳官“短穗花鼓”的創(chuàng)始人,從小要飯,在長年乞討中,發(fā)展演練了“短穗花鼓”這一藝術(shù)形式,技藝不斷提高,表演不斷翻新,成為當時名震魯北、膠東一帶的有名民間藝人。

      第二代“短穗花鼓”藝人為張延水的兩個兒子張洪祥(1914-1993)、張洪果(1929-1991)及其徒弟李宏元(1912-1976)。張洪祥和張洪果自幼跟隨張延水在外乞討,從小學習“短穗花鼓”技藝,深得其父真?zhèn)鳎⒉粩鄤?chuàng)新,使花鼓藝術(shù)更加完美。李宏元師從張延水多年,身體素質(zhì)好,深得張延水真?zhèn)?,曾在華東六省一市匯演中奪得一等獎。

      第三代“短穗花鼓”藝人為張洪祥、張洪果兄弟倆培養(yǎng)的張淑蘭、張玉梅等5個女徒弟。其中三個已經(jīng)嫁到外村去了,而大徒弟張淑蘭和二徒弟張玉梅則嫁在了本村。張洪祥、張洪果兄弟過世后,原陳官鄉(xiāng)文化站站長張兆海便挑頭負責這一民間藝術(shù)的繼承與發(fā)展。

      陳官“短穗花鼓”傳承人員譜表(見表1)。

      表1 陳官“短穗花鼓”傳承譜系

      四、文化內(nèi)涵

      “短穗花鼓”經(jīng)黃河文化的孕育、齊魯文化的滲透并吸收周邊燕趙文化、中原文化的營養(yǎng),最終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藝術(shù)風格,同時也展現(xiàn)出別具風采的文化神韻。縱觀“短穗花鼓”的發(fā)展歷程,可以看出其有如下三個顯著的文化特征:

      (一)黃河文化的延續(xù)

      黃河是我們民族的母親河,經(jīng)過亙古不息的流淌,孕育出世界最古老、最燦爛的文明。東營是黃河入海的地方,具有五千年文明的黃河文化對這里也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宋元明清以來,經(jīng)過多次民族融合和人口遷移,黃河三角洲成為秦晉文化、燕趙文化、齊魯文化、黃河與海洋文化交匯地,逐漸形成了多種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域人文環(huán)境?!岸趟牖ü摹笨梢哉f是這些文化交融的具體寫照,“短穗花鼓”與青海的藏鼓、腰鼓,甘肅蘭州的太平鼓,陜西宜川的斗鼓,山西的威風鑼鼓,河南開封的盤鼓一起展現(xiàn)了沿黃地區(qū)獨有的民族文化,成為黃河文化的延續(xù)。從“短穗花鼓”質(zhì)樸奔放的風格中便可看出黃河那氣勢恢宏、大氣磅礴的文化神韻,體現(xiàn)出一種原始、古樸、不加雕琢的原生態(tài)之美。

      (二)齊魯文化的滲透

      “短穗花鼓”是黃河三角洲區(qū)域文化發(fā)展的產(chǎn)物,同時又在齊魯文化的大背景下成熟、定型,從某種意義上說可謂是整個齊魯文化的縮影,它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蘊。齊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曾是泱泱大國,重視海洋的開發(fā),重視商業(yè)的發(fā)展,是一個務實開拓的國度;魯文化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注重道德禮儀的教化。在此之后的歲月里兩種文化互相補充,相互融合,最后形成了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齊魯文化?!岸趟牖ü摹北硌葜兴摹洞胖荨?、《報喜歌》、《勸人歌》、《十二月》等小曲無不是反映愛情親情、孝道禮儀、行俠仗義的主題內(nèi)容,從中可以看到其文化內(nèi)涵。因此對“短穗花鼓”藝術(shù)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對齊魯文化的整體認識,同時對振興齊魯文化、黃河口文化,對東營市的文化強市建設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尚武精神的體現(xiàn)

      廣饒是武圣孫子的故里,作為培育兵圣、產(chǎn)生兵學思想的土地必然蘊含著身后的尚武精神,“短穗花鼓”便體現(xiàn)著兵學文化的積淀?!岸趟牖ü摹敝械摹皢闻妗薄ⅰ半p劈叉”、“張飛騙馬”、“黑狗鉆襠”、“菊花蓋頂”、“蘇秦背劍”、“鯉魚打挺”、“喜鵲登枝”、“神仙絆腳”、“就地十八滾”、“老虎大撅尾”等動作甚至可看作是高超的武術(shù)表演,整場動作的布局也猶如兵法上的排兵布陣,該民間舞蹈藝術(shù)濃厚的尚武精神可見一斑,充分展現(xiàn)著濃郁的形式美、意蘊美及力度美,同時也說明,在黃河口民間,曾被作為血腥的殺人手段的武藝已經(jīng)具有了越來越多的娛人和自娛的游戲因素,這也跟清初曾一度在民間禁武,迫使武術(shù)去掉許多實戰(zhàn)技擊的內(nèi)容,而成為防身健身的練習手段的政策導向有關(guān)。

      (四)堅韌頑強的人文性和接受外來文化的包容性

      歷史上的黃河多次改道、決口、漫流,沿海地帶也常受海潮襲擊,使得黃河三角洲地區(qū)的生存環(huán)境非常惡劣,在歷史上屬于自然災害多發(fā)區(qū)。但這種艱苦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反而造就了黃河口人吃苦耐勞、勇于抗爭的堅韌性格及勤勞樸實、不畏強暴、力爭上進的頑強生命力[4]。正是黃河口的苦難打造了“短穗花鼓”,其發(fā)生發(fā)展的軌跡驗證了“藝術(shù)源自苦難”的不變真理,“短穗花鼓”其實就是黃河口堅韌人文性的真實寫照。

      黃河口是一個典型的移民聚集區(qū)。從明朝初葉,一直到上個世紀末,不同規(guī)模的移民為黃河口帶來了新的人口資源,同時也帶來了不同區(qū)域的文化和民俗習慣。大規(guī)模人口流動,在很大程度上讓東營地域文化和民俗習慣帶有了海納百川、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點?!岸趟牖ü摹睆淖畛跆踊穆返膶W習吸收到后來藝人的探索創(chuàng)新,體現(xiàn)著迅速接受外來文化的先進成分以改造、發(fā)展自身文化的黃河口文化的重要特征,彰顯著勞動創(chuàng)造之美和人情美。

      注釋:

      ①廣饒縣政協(xié)文史委.廣饒風物[M].東營:東營市廣電新聞出版局,2007:304.

      [1] 王利器.史記注譯(卷三)[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1706.

      [2] 李調(diào)元.南越筆記(卷一)[M].北京:中華書局,1985:11.

      [3] 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編輯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山東卷)[M].北京 :中國ISBN中心,1998.

      [4] 鄭杰文.黃河三角洲文化的歷史進程及基本特征[N].光明日報,2007-01-05(4).

      J722.21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3-5935(2012)02-0083-04

      2012-05-20

      山東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項目(S07WF32)部分成果

      李志強(1969-),男,山東沂源人,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科研處講師,主要從事文藝學、民俗學研究。

      [責任編輯] 藍若水

      猜你喜歡
      廣饒縣黃河口花鼓
      小花鼓
      跟您走向黃河口
      淮岸花鼓情
      黃河口的小康圖景
      金橋(2021年11期)2021-11-20 06:37:18
      悠悠黃河口,濃濃黃河情
      金橋(2021年11期)2021-11-20 06:37:08
      智慧學園 快樂家園
      ——山東省廣饒縣花宮鎮(zhèn)中心小學簡介
      教書育人(2019年2期)2019-01-22 11:53:30
      幸?;ü?/a>
      心聲歌刊(2018年5期)2018-12-10 01:44:02
      Improving Students’ English Speaking ability
      Fostering learners’autonom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廣饒縣耕地保護研究
      乐山市| 永昌县| 紫云| 宁德市| 涿州市| 比如县| 临朐县| 临汾市| 纳雍县| 政和县| 吉木萨尔县| 水富县| 樟树市| 中西区| 苗栗市| 铜鼓县| 澄江县| 阿荣旗| 来凤县| 平阴县| 青河县| 仙居县| 绵阳市| 澜沧| 天镇县| 长泰县| 鹤庆县| 静海县| 绥化市| 荥经县| 德令哈市| 保德县| 桂林市| 攀枝花市| 兴海县| 抚松县| 西丰县| 通化市| 辽阳县| 磐石市| 清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