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通訊網(wǎng)絡極其發(fā)達的時代,公共電話亭似乎早就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在英國人的心中,紅色的公共電話亭卻極為重要,它不僅成為了辨識度很高的文化標志,更是所有造訪英國的游客最愛合影的景觀之一。
內(nèi)容上,它豐富至極,電影里綁匪在里面議價,英雄在里面與妻兒道別,現(xiàn)實中戀人在里面互訴衷腸,醉酒者倒臥在里面熬過寒冬。
形式上,倫敦的電話亭一律由大紅色油漆包裹著,古老而現(xiàn)代,濃霧與雨水中,尤其顯得美艷而溫暖,和一個氣候以潮濕陰郁著稱的華麗都市極為匹配。
去英國之前我曾有些擔心紅色電話亭不好找,結(jié)果完全多慮了。只要在視力可及的范圍內(nèi),不用你放大瞳孔去搜尋,就能輕易地發(fā)現(xiàn)他們,因為這亮麗的紅色著實是太扎眼的存在。
紅色的電話亭最早是由英國建筑師Giles Gilbert Scott設(shè)計的,1924年這個K2版型的電話亭獲得了當時英國郵局所承辦的競賽,并于1926年第一次搬到了倫敦街頭。設(shè)計師大膽地使用了鮮艷的紅色,凸顯了當時大英帝國的高傲氣質(zhì),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隨后,為慶祝國王喬治五世的盛典,Gilbert又于1935年設(shè)計改進了K6版,沿用至今。在1980年之前,英國總共有七萬三千個電話亭,但沿用至今還沒有被替換過的也只剩下兩千個左右。
今年夏天,為了迎接倫敦奧運會的到來并慶祝英國女王登基60周年,英國電信公司BT ArtBox發(fā)起了“電話亭再設(shè)計”活動,邀請了包括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的學生、知名插畫家、英國時尚品牌Ted Baker設(shè)計團隊等80多位的藝術(shù)家,為已有百年歷史的英國電話亭重新打造嶄新風貌。
這下可熱鬧了,充滿創(chuàng)意,奇思妙想的電話亭,就像穿上了花衣裳,以全新的面貌出現(xiàn)在倫敦的各個角落,有的被設(shè)計成英國國旗,用施華洛世奇水晶做點綴;有的被裝飾成倫敦的地標大本鐘;也有的變成了動物園里的長頸鹿……這些電話亭最終公開拍賣,而所得的善款用于捐助慈善機構(gòu),幫助需要的兒童和青少年。
如果想要一網(wǎng)打盡的話,相信一圈轉(zhuǎn)下來,倫敦的大小景點也被走的透透的。例如在SOHO區(qū),一個關(guān)在紅色電話亭里的長頸鹿,正伸著脖子去夠路旁大樹的葉子。有的簡單一些,只是紅色的身上長滿了彩色的燈泡。
在特拉法加廣場,毛線鉤織的電話亭給了我大大的驚喜,因為以前就曾看過穿毛衣的電話亭,沒想到這竟然是真的。它旁邊那座白顏色的,打眼一看并不出眾,走進才發(fā)現(xiàn)里面種滿了植物,生機勃勃。
倫敦的象征,自然少不了大本鐘了,而“小本鐘”電話亭則出自新西蘭藝術(shù)家Mandii Pope之手,創(chuàng)作概念來自他初到英國的第一印象。從特拉法加廣場向遠處眺望,大小兩座鐘相互呼應。藝術(shù)家Gerry Judah用超現(xiàn)實主義的概念,將電話亭切割成一塊一塊,支離破碎的形體彷佛象征著電話亭即將消失走入歷史。The DnA Factory 的“The Poetry Of Life”,充滿詩情畫意的瓷器玫瑰花瓣,呈現(xiàn)出一種浪漫與懷舊的氛圍。
來到考文特花園,更是讓人一下飽足了眼福。同一座電話亭,仔細看才發(fā)現(xiàn)四面圖案都不一樣。Accessorize是我最喜歡的英國品牌之一,他們家的小首飾和包包都格外的有英倫風情。專門為Accessorize設(shè)計的電話亭應該是最花的一座了,旁邊就他家的店鋪,相互輝映著,女孩子們都喜歡采購完提著滿滿的收獲來和花亭子合影留念,一個個綻放著收獲的喜悅和繽紛的笑臉。
除了這家,像英國時尚品牌Ted Baker也有電話亭。作品“The Smile of a Tear”,靈感來自馬戲團出走的小丑,神奇的裝飾傳達了魔術(shù)表演的神秘與魅力。在設(shè)計師的奇思妙想下,即使只有黑白兩色的搭配,也不覺得單調(diào)。
如果是特意找,有時反而不知道去哪里,但就是這樣隨意地在街上溜達,碰到了便是驚喜。比如在倫敦塔橋下面的菜市場閑逛,就曾在兩個市場的連接處遇到可愛的綠色小亭子,也曾在查令十字街車站外買票,遇到了像Iphone手機造型外觀的白色電話亭。不論如何,即使是紅色的電話亭造型,也足夠經(jīng)典帶著永恒的審美立在那里,給大家?guī)頍o限創(chuàng)意和歡樂。
倫敦,就是這樣一座充滿藝術(shù)又不失浪漫風趣的大都市,哪怕只是小小的電話亭,都能為你的旅途增添無盡的樂趣。
編輯 劉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