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建筑的特點在于對所屬生活領域全新的甚至是顛覆性的解釋方式,它們對城市的影響已不止于“肌理”的層面,而深^到改變大家對城市生活的理解。
10月,全球建筑界最盛大的慶典——世界建筑節(jié)在新加坡落下帷幕。
這個號稱建筑界的奧斯卡除了可以分享每年來自世界各地最優(yōu)秀的建筑項目,還會頒發(fā)最符合當界主題的建筑WAF獎。
早在1985年,聯(lián)合國全體代表大會決定成立一個“世界人居日”,時間定為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并設立一個主題。這個主題主要是配合聯(lián)合國“新千年目標”而定的。
緊接著第二年在新加坡召開的國際建筑師協(xié)會第64屆理事會就明確規(guī)定,今后將每年的“世界建筑節(jié)”同當年的聯(lián)合國世界人居日主題結合起來,并為當年最符合該主題的建筑頒發(fā)WAF獎。以此促進世界各國有計劃有目標地在建筑事業(yè)的某一方面進行發(fā)展。
今年的主題是“改變城市、創(chuàng)造機會”。這是世界建筑節(jié)首次在西班牙之外的地方舉辦。今年的WAF獎邀請了英國知名建筑雜志Architecture Review的名譽編輯Paul Finch擔任評委會主席,并邀請了包括Christine Murray、Lyndon Neri、KimNielsen、Sanjay Puri等建筑界的大腕來擔任比賽的超級評委,評委人選并不僅僅局限于世界知名的建筑師,還包括建筑評論家、客戶、建筑專業(yè)人員等建筑相關從業(yè)者。
本屆WAF將競賽分為了三個區(qū)域,分別是“已落成建筑”、“景觀建筑”以及“未來建筑”,每一個區(qū)域又針對不同的領域角逐出最佳建筑單項獎。以“落成建筑”為例,就頒發(fā)出15項大獎,分別為公民社區(qū)、文化場館、展覽中心、醫(yī)院、研究機構、休閑場所、住宅區(qū)、改造舊住宅、辦公室、能源回收(站)、學校、購物中心、體育館、交通設施、別墅。而這不僅證明了WAF獎項的多元化,也證明了其在世界上的權威性。
從跟大家日常生活關系比較密切的幾個項目,我們選取了五件頗有視覺震撼力的作品,它們的特點在于對所屬生活領域全新的甚至是顛覆性的解釋方式。它們對城市的影響已不止于“肌理”的層面,而深入到改變大家對城市生活的理解。
1 年度世界大廈 垂直花園,16層樓高
為了擺脫鋼筋水泥叢林的形象,新加坡在近些年累計打造了無數(shù)城市花園,為整個城市增加一些新鮮的綠色。而在今年6月開放的濱海灣花園,更稱得上是城市披綠計劃中的世紀力作。在這里收集展示了來自地中海、叢林、熱帶林地以及高海拔山區(qū)的各種奇妙植物。這座超級花園的占地面積達到101公頃,造價逾10億人民幣。
公園主要由濱海南花園、濱海東花園和濱海西花園三座花園組成。其中最大的花園是濱海南花園,其中栽培有多棵巨大的“超級樹”,十分引人注目。而這些龐大的“樹”實則是一座座16層樓高的垂直花園。你可以乘坐“樹”中的電梯直達“樹”的頂部俯瞰整個花園景色。同時,這些“超級樹”還具備多項諸如收集雨水、生成太陽能以及充當公園溫室通風管道的實際用處。
在園區(qū)內的另一道風景線,就是冷卻溫室館。在館內的氣溫幾乎與地中海沿岸相仿,溫濕度都非常合適。你在這里找不到一絲一毫的熱帶艷陽高照的難耐。而類似于猴面包樹、寶瓶樹、橄欖樹以及椰棗樹這樣罕見的地中海植物則隨意地種植在路的兩側。任人觀賞。
若你沿著水邊的步道慢慢走向濱海灣花園,濱海灣金融區(qū)城市天際迷人的景觀盡入你的眼簾。非常壯闊又富有魅力。這里非常適合夜間散步以及帶上家人好友來此野餐聚會。
2 文化場館類 山間幽讀
看過電影《春嬌與志明2》的人恐怕會對這個地方非常熟悉,在片中余文樂找到的那個遠離鬧市能夠跟楊千燁好好獨處一下的小屋,就是這里。它并不是一個度假別墅,而是坐落在山村中的圖書館。
籬苑圖書館坐落在交界河村一處背山面水的谷地中,景色清幽,渾然天成一派自然松散的格局。交界河村大約只有六七十戶農家,村民僅三百多人。這里與慕田峪長城、箭扣長城、神堂峪風景區(qū)相鄰,山清水秀,盛產(chǎn)核桃、栗子、梨等。近幾年吸引了很多旅游公司在此投資開發(fā)旅游路線。
在一次安排在交界河村的同學聚會上,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李曉東由村民小院感受到的溫馨引發(fā)了在此設計一個曠世獨立的書屋的想法。因緣巧合的是,香港陸謙受信托基金(陸謙受是香港已故建筑師)恰好在此捐助了100萬元以支持農村項目,李曉東成功申請到了這筆資金,也得以成全了籬苑圖書館的落成。
李曉東想通過書屋將當?shù)氐撵`氣凝聚成一個有靈性的氣場,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天人合一的境界。書屋前的水潭、水潭上的棧道、幽靜的卵石小路還有書屋外墻上鋪滿的籬笆,讓這所建筑本身與自然環(huán)境成為一個整體。在這幅畫面中,書屋不僅遮陽透光,還顯露出了強烈的地域特征,所以取名“籬苑”。
3 公寓住宅類 用植物調節(jié)溫濕度
越南人喜歡在自家的陽臺、庭院、街道上種滿種類繁多的植物。因此走在胡志明市的街頭巷尾,被從天而降的花盆砸中腦袋的事時有發(fā)生。這座公寓樓既充分滿足了越南人的這種喜好,又美妙地規(guī)避了花盆掉落的風險。
公寓的主人是一對三十多歲的夫婦以及他們的父母。從設計上看,它有點像比較低的塔樓,正面和背面的外墻完全由混凝土制成的放置花盆的花槽鋪滿。這些花盆與花槽之間可以進行特別的調整,這個調整根據(jù)植物的高度而定,從25厘米到40厘米不等。為了種植與照顧這些植物的便利,他們還在這些環(huán)狀陽臺上安裝了自動灌溉裝置。所以你能看到這樣一棟充滿生機、擺放著無數(shù)個花盆、好像由綠色植物堆疊起來的建筑。
房子的結構是在越南非常流行的鋼筋混凝土框架,極少數(shù)的隔斷用來保持室內空氣的流暢度,可以讓人從各個角度都看到這所房子的綠色外衣。不同時間段、不同角度的光照會給室內帶來不一樣的植物投影,好像花紋一樣在室內延伸。
這所房子沒有安裝任何現(xiàn)代的氣溫調節(jié)裝置,但是自然通風、外壁覆蓋的植物讓它在胡志明市這樣炎熱的地域已然能夠保持室內清爽宜人的溫度與濕度。這些生態(tài)空調的方法已經(jīng)在很多傳統(tǒng)的院落采用,是為自然界的生物氣候法則。
4 交通設施類 倒車換乘,不再疲勞
中國的高速鐵路網(wǎng)將在未來很短的時間內鋪設成全世界最大的高速交通網(wǎng)絡,這個涉及到全國各地的大型工程是改變公共交通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建筑設計界的一大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包括如何解決不同交通工具之間的換乘,以及如何引導人們去選擇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方式,這對于高鐵網(wǎng)絡最多的中國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天津市濱海高鐵站位于濱海新區(qū)內,這里計劃融匯一條高速鐵路、三條地鐵線路以及多條市區(qū)巴士線路,還有當?shù)爻鲎廛嚪站W(wǎng)點。承接設計任務的HASSELL事務所意圖在此實現(xiàn)地上地下交通方式的無縫整合,讓人們能夠方便快捷地在各種交通方式之間進行切換。
這個項目包括在公共區(qū)域南北兩側的火車站,每一個面積約在80公頃左右。HASSELL為這個需求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一個在城市園林的北部,另一個在城市立交廣場的南部。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在寒風中從室內來到室外時,通過下沉式的入口旁邊的花園區(qū),用自然的方式保持一定的恒定溫度。同時在植物的種植上做出選擇,在不同的季節(jié)有不同的顏色,既讓人忘記了步行換乘的疲勞,也減少維護的需求。
廣場的模式使光線能夠滲透到地下區(qū)域,并提供可以通風的大型空間;同時也保護了兩個綠色中庭空間之間的人流交換密度。讓人們從火車站出來即能夠被吸引來到地鐵站,有效減少了地面交通的擁堵。
5 衛(wèi)生類 在植物園里看病
這家兒童醫(yī)院的設計主旨是“以藝術的形態(tài)”將醫(yī)院變成一個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單位,使兒童和他們的父母能夠像在家一樣在醫(yī)院就診。這不僅關系到建筑的設計,還牽涉到一些新的醫(yī)院經(jīng)營模式以及社會保險的補償辦法。
這個醫(yī)院的設計藍本是英國皇家園林公園,一個典型的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皇家花園。在這里,非常注重自然原本的面貌,一些自然紋理、形式以及色彩搭配成為醫(yī)院的亮點。后期的詳細研究結果表明,這些內置在建筑內部的、充滿了大自然氛圍的環(huán)境,會讓孩子們內心安寧,有助于醫(yī)生對他們的病情做出更有效的判斷。
這座醫(yī)院被一條中央大街劃分開來,分成南北兩個區(qū)域a在兩個區(qū)域之間是一個巨大的植物公園。在建筑內,80%的房間均可以享受到公園的景致,同時建筑的外觀設計讓病人就算躺在床上也可以瀏覽到公園的全景。這個設計讓我們認識到環(huán)境與健康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醫(yī)院這樣的設計,病人自身的環(huán)境、情緒、身體以及心理上的問題都會因此而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