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來信:
我公司現(xiàn)有兩位員工涉及到經濟補償金問題,具體情況如下:
員工甲:公司與甲簽訂了為期兩年的勞動合同,合同期滿后,又續(xù)簽了一年的勞動合同。續(xù)簽時,公司主動提出給甲3個月經濟補償金及年終獎,并按月發(fā)放。同時還約定,若該員工中途提出離職將不與發(fā)放。請問這樣的約定有法律風險嗎?
員工乙:公司與乙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勞動合同,合同期滿后不予續(xù)簽,員工提出索要經濟補償。請問該員工的主張有法律依據嗎?
勞動法專家陳君回復(以下簡稱專家回復):
針對員工甲的情況:《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xù)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xù)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guī)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即勞動合同期滿后勞動合同終止。
貴公司在合同期滿時就已經續(xù)簽了勞動合同,從法律角度上講,并不屬于法定的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但是貴公司與員工約定“給予經濟補償3個月+年終獎金,按月支付,中途離職將不給予”,此時的約定偏向于對員工留任的獎勵,法律并不禁止,只要雙方協(xié)商一致,就可以按此約定執(zhí)行。但此時的“經濟補償”,并非法律意義上的補償金,而是雙方約定的“獎勵”,因此并不具有法定性,按照雙方約定履行即可。
針對員工乙的情況:若該員工提出經濟補償金的要求,首先要確定該員工的情形是否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應當支付的情形。
如果該員工的情形屬于“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xù)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xù)訂”的,那么貴公司不需要承擔經濟補償金的給付。
如果該員工的情形符合貴公司給付經濟補償金的,那么給付經濟補償金的標準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guī)定操作。具體法條內容為,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qū)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對于經濟補償金的給付時間,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的規(guī)定,是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具體法條內容為: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用人單位依照本法有關規(guī)定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在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
加班費可以“靈活”支付嗎
HR來信:
我公司是廈門一家公司,前不久我們制定了新的考勤制度,其中對加班有如下相關規(guī)定:無論加班或值班,原則上法定節(jié)假日按3倍加班或值班時數計薪,即加班/值班費=(基本工資×0.8÷應出勤時數)×3倍計薪加班或值班時數,其他時間加班或值班原則上季度內充抵調休,若確因工作需要當季無法調休的,剩余加班或值班時數按15元/小時計發(fā)(加班費基數為廈門市2011年度最低工資標準——1100元,按15元/小時推算是2610元/月)。請問上述規(guī)定是否符合勞動法律法規(guī),加班調休時間是否能設置期限?
專家回復:
根據《廈門企業(yè)工資支付條例》第十六條規(guī)定: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不得低于勞動合同中約定的本人工資標準,法律、法規(guī)另有規(guī)定的,從其規(guī)定。由此可知,貴公司加班和值班工資的計算方法違反了該規(guī)定,并不合法。同時,貴公司對剩余加班或值班費用的計算方式,依然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
根據工時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在不定時工時制下,除法定節(jié)假日外,沒有加班情況的出現(xiàn);在綜合工時制下,一般的加班工資是工資的1.5倍,法定節(jié)假日的是工資的3倍;在標準工時制下,一般的加班工資是工資的1.5倍,法定節(jié)假日的是工資的3倍,休息日的是工資的2倍。也就是說,若以15元/小時下發(fā)加班費,一旦低于上述計算標準所得,就會產生違法后果。因此,建議貴公司不要這樣操作。
加班調休一般針對的是休息日,并不包括法定節(jié)假日。對于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不能安排補休的,需支付加班工資。此時安排補休,法律上并沒有期限限制,也就是說,貴公司限定期限進行補休是可以的,只要對不能進行補休的員工,支付加班工資即可。
工資條款可以隨意約定嗎
HR來信:
我公司最近新來了一批員工,對這些員工,我們將其分成兩類:第一類,在合同中約定“按月考核發(fā)放月度工資,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最低標準”這個條款;第二類,由于此類員工的工作需要,加班現(xiàn)象比較普遍,所以與他們約定適用包干工資。
請問。針對這兩類員工的合同條款約定是否有效?如果這樣提交,到勞保年審和社保年審是否能通過?包干工資的加班費部分是否也存在風險?
專家回復:
一般情況下,在勞動合同中籠統(tǒng)約定勞動者的工資不低于當地的最低工資,而不直接約定工資的具體數額和構成是可以的。但是由于各地的地方規(guī)定并不一致,有的地方對工資的規(guī)定比較嚴格,要求在合同中必須明確工資數額及工資構成的,那就須按照當地具體規(guī)定操作,否則會因違反該規(guī)定而導致約定的工資條款無效。因此,用人單位在合同中約定工資條款時,必須先詳細了解公司所在地有沒有關于工資的特別規(guī)定,如果當地沒有特別規(guī)定和要求,在合同中約定類似條款才是合法有效的。在確定合同合法有效后,將其提交至勞保年審和社保年審,自然是可以通過的。
對于包干工資,則要看用人單位所列的包干工資其中,是否包含加班工資,以及包含多少加班工資。如果不包含加班工資,這樣約定的包干工資違法;如果包含,但所包含加班工資數額不明,則要通過倒推來計算確定:若倒算出來的非加班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則違法;若倒算結果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則合法。如果包含加班工資,且所列包含數額明確,則需與法定加班工資比對,多不退,少要補。
員工離職未做交接怎么辦
HR來信:
我公司自成立開始,員工流動一直非常頻繁。很多員工在離職后,也不做工作交接,以至于有很多工作脫節(jié)。為了避免類似現(xiàn)象繼續(xù)出現(xiàn),我公司在規(guī)章制度中明確約定:員工離職的,必須提前一個月向公司遞交辭職申請,并就手頭工作按照工作交接明細上的規(guī)定進行交接。但是實行以來。員工的離職申請一旦獲得批準,之后的一個月,員工基本上就不再工作了,交接工作依然是草草了事。我們要怎么做才能加強員工交接工作順利進行呢?
專家回復:
從法律上來講,員工有辭職權,除用人單位有錯在先的情況外,一般情況下,員工提前一個月通知用人單位,即遞交辭職報告,員工就可以辭職。而用人單位并沒有批準權,除非員工遞交的是辭職申請,但不批準也是一時的,一旦員工更改遞交辭職報告后,用人單位就失去了主動權。
一般認為,一旦員工遞交了辭職報告/申請后,交接工作就可以開始進行了。
貴公司規(guī)定提前一個月申請,其實重在讓員工有個離職要提前申請的意識,并不能限制員工的辭職。如果真有員工離職了,建議首先和員工積極溝通,完成交接工作:原則上只要完整地將工作交接完,并將各項工作明細列清楚,都有接交人簽字確認即可。用人單位不應該存在一個月后才能讓該員工走人的想法,只要文接完,剩余的天數可采取讓其請假的方式解決,到最后一天再來正式辦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