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春天里,我終于來到了朝鮮。
從機場到平壤市區(qū)的路上,可見街邊鵝黃、暖綠、灰白、裸粉色新舊交錯的住宅樓。像中國北方的城市一樣,敞開的陽臺上沒有多余的衣物晾曬,因為這里一貫晴日藍天,不似南方雨水連綿。街道整齊而安靜,行人步履匆匆,神情堅定,或推著自行車上坡,或背著鼓鼓的雙肩包下行。朝鮮多是山地,上坡下山考驗著人們的體力,也培養(yǎng)了他們喜登山的愛好。
車窗外,一隊放學(xué)回家的小學(xué)生,歡樂玩鬧著過馬路;接送幼兒園孩子們的校車,是我一路看到的最新款大巴;身著軍綠色棉衣,搬土栽樹的軍人們,三五成群正在植樹。同在路邊刨土運樹苗的,還有工人、學(xué)生、婦女等。
比起北京的走走停停,我一下偏好上這里異乎尋常的流暢。每個紅綠燈路口中央,都精神抖擻地站著一位女交警(當然也不時看到交警大叔),湖藍色明亮的制服,配上溫軟的毛皮衣領(lǐng)、袖口,加上警帽、黑靴,遠遠望去,煞是驚艷。
女交警舉手投足,均顯出專業(yè)軍事化訓(xùn)練的巾幗范兒,車近了,轉(zhuǎn)個彎,方識得女杰的真面容——妝容精致明艷,眼神剛強地望向前方。女交警的美,美得令人敬畏。
和同事來到牡丹峰餐廳吃晚飯。這是一家外事酒店,裝潢頗為西式,白色桌椅,刀叉餐巾干凈整潔,屏風隔離出獨立空間。打開菜單,厚厚的頁數(shù)和樣圖,繽紛的朝式、日料、中西餐讓我?guī)缀跸萑搿斑x擇恐懼”。熟悉情況的同事推薦了紅燒牛尾、泡菜、炸多春魚和炸醬面,還有我第一次聽說的松子粥。松子粥是朝鮮的家常主食,是松子磨成粉后,與白米粥一起熬制而成,有獨特的松子清香。
年輕貌美的女服務(wù)員身著黑色裙裝,千鳥格背心,頭發(fā)多盤起挽成發(fā)髻,職業(yè)而素雅。她們經(jīng)受過專業(yè)訓(xùn)練,倒茶點餐,均使用的是朝語最高敬語,也就是陳述“思密達”和疑問“思密嘎”體,聲音輕軟動聽。
和國內(nèi)一位服務(wù)員服務(wù)一桌的慣例不同,這里每一次上菜,都由不同的朝鮮美女端上,其中一位長得和韓國明星金泰熙十分相像,不同的是沒有明顯的“眼袋”。朝鮮民族認為有眼袋的女孩子笑起來很可愛,“眼袋”被他們叫做“眼睛酒窩”(直譯),甚至有女孩專門去做這類的“加眼袋”手術(shù)。
而眼前這位氣質(zhì)出眾的服務(wù)員,只是淺淺微笑,和我們的面部交流,僅限于嘴角30度上揚。她是圓臉,眼睛明亮清澈,皮膚白皙,臉盤精致飽滿,很符合朝鮮人的審美。據(jù)了解,朝鮮的服務(wù)員都是從專業(yè)外事培訓(xùn)的商校畢業(yè),歌、舞、樂器,至少精通一樣。
我還注意到,在這個乍暖還寒的初春天氣里,她們都穿絲襪或光腿,個個蹬著很厚底的松糕鞋,有的鞋甚至有超厚的4厘米防水臺,鞋跟和腳掌分離,這樣的超厚粗高跟目測高度至少有12厘米。
出門之前,我指著她們的高跟鞋,夸贊漂亮,問哪里可以買到。她們相互而視,微笑回答,“市場就有賣的?!笔裁词袌??“隨意哪家市場,到處都有賣呢,”她們燦爛一笑,露出了潔白的牙齒。我也想去市場買雙朝鮮超高跟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