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孩子媽媽在微博上問我,他們家寶寶七個月大了,平時一直都不愛吃蛋黃,但是挺愛吃蛋黃派的,既然孩子不愛吃蛋黃,能否用蛋黃派來代替蛋黃呢?
很顯然,這位媽媽把蛋黃派簡單等同于蛋黃制品了。據(jù)我所知,有這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shù)。蛋黃派柔軟美味,食用方便,很多人都拿它作為方便早餐,甚至還有很多媽媽認為它營養(yǎng)豐富、容易消化,常常把它當作孩子的上午加餐??墒堑包S派真的和蛋黃一樣有營養(yǎng)嗎,它又是否真的適合做早餐呢?
蛋白質(zhì)含量比雞蛋黃差很多
下面我就以某款知名的蛋黃派食品標簽為例,幫大家分析一下。
1、這款蛋黃派屬于注心蛋黃派,營養(yǎng)成分表中明確標注每份(23克)中含蛋白質(zhì)1.2克,經(jīng)計算蛋白質(zhì)含量在5.2%,但我們知道,雞蛋黃的蛋白質(zhì)含量在15%以上,因此蛋黃派的蛋白質(zhì)含量離雞蛋黃其實差的很遠。
2、據(jù)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DRIs)輕體力成年人每天的蛋白質(zhì)需要量為女性65克,男性75克。如果按照早餐提供30%蛋白質(zhì)分配的話,女性需要20克,男性需要22.5克,而早餐吃四個蛋黃派(約100克)僅能提供4.8克蛋白質(zhì),根本不能滿足早餐對蛋白質(zhì)的基本要求。
相比之下,如果早餐吃50克小麥粉做的素包子或是全麥面包(6克蛋白質(zhì)),再加上一枚中等大小的煮雞蛋(6克蛋白質(zhì)),再喝一杯200ml的純牛奶(6克蛋白質(zhì))就可以提供18克的蛋白質(zhì)。除了蛋白質(zhì)以外,這樣的一頓早餐還為我們提供更多的維A和維D以及多種B族維生素以及鈣、磷等礦物質(zhì)。如果在家來不及吃水果,出門前再帶上一個橘子或是蘋果,那么這頓早餐就可以稱得上非常優(yōu)質(zhì)了。
隱藏的“反式脂肪酸”
我們再看看配料表和營養(yǎng)標簽:雞蛋、小麥粉、白砂糖、食用植物油、起酥油以及氫化植物油,其中每份蛋黃派(23克)中含脂肪6克。如果早餐吃四個蛋黃派就意味著要吃進去24克的脂肪,這離中國營養(yǎng)學會推薦的一日食用油25~30克近在咫尺。同時蛋黃派異乎尋常的口感,正是靠使用“起酥油”來表達的,起酥油的主要成分就是“部分氫化植物油”,其中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更含有“反式脂肪酸”,它們對于心腦血管疾病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醫(yī)學研究證實,反式脂肪酸攝入越多,則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越大。
食品添加劑和香精的“功勞”
最后,我們看到該蛋黃派用到的食品添加劑和香精高達9種,蛋黃派呈現(xiàn)出的鮮明的黃色除了出自蛋黃以外就來自于添加的β-胡蘿卜素,其濃郁的香味更多要歸功于合成香精的功勞,派芯的滑爽綿軟則來自于黃原膠,它能起到增稠乳化、便于成型、增強口感的效果。
總之,香精色素等成分都不適合幼兒的生長發(fā)育,甚至還可能引起幼兒的多動等行為異常。有些蛋黃派中還會有大量的檸檬黃,這種人工合成色素是一種偶氮型酸性染料,食用過量時會干擾鋅的吸收,對已經(jīng)缺鋅的孩子更為不利,國家已經(jīng)明令禁止在嬰幼兒食品中添加,可是仍有不法商販對此視而不見。
因此,蛋黃派與其說是一種營養(yǎng)食品,不如說它是一種口感食品。人們迷戀蛋黃派正如迷戀可樂和薯條一樣,最終還是因為它的感官享受。讓人又愛又恨的蛋黃派,我們究竟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