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林書豪,所有球迷都有忍不住的好奇心和納悶,也有幾分期待與興奮。
丹東尼知道林書豪比賽經驗不夠,因為他從勇士到尼克斯,根本沒有在關鍵決勝時刻上場,甚至連基本的輪換陣容都擠不進去,他在美職籃出賽時間大多是“垃圾時間”,所有數據和表現,都無法說服任何一名教練。
像林書豪這樣的菜鳥控球,如果在關鍵時刻替補上場,一上場就連續(xù)投失三四球,那么這場比賽大概就不用打了,他自己會慌亂失去自信,教練也會很快換他下來,送上球隊的第一、第二后衛(wèi),不會再嘗試給林書豪機會。
這也是為什么美職籃菜鳥,以及像林書豪這種邊緣球員在美職籃很難生存,爭取到穩(wěn)定地位和出賽時間的原因。如果你不能在有限的上場時間和機會中保持穩(wěn)定、驚人的效率與命中率,你就永遠無法取得教練和隊友的信任,同樣的,聯(lián)盟里也不會有其他教練會真正認識你,了解你的能力和關心你的努力。
丹東尼也認為,像林書豪比賽經驗如此薄弱的美職籃菜鳥控球,上場之后連續(xù)投失5球,卻依然可以保持冷靜、不崩潰,沒有被球場上的壓力擊倒,非常少見。
丹東尼敢繼續(xù)嘗試讓林書豪上場,也是迫不得已,因為球隊前三名可以用的控球,畢比太老太慢,防守作為與進攻火力都很有限,另兩名還是一、二年級菜鳥的薛姆波特、道格拉斯,也都一直沒有穩(wěn)定精彩的表現。
雖然丹東尼對林書豪也沒有多大信心和期待,但姑且一試、再試的無奈與變陣,還是丹東尼唯一可以做的改變,這個意外也給了林書豪爆發(fā)機會。
像林書豪這種角色與球技,尚未得到美職籃教練信賴的菜鳥,不可能因為一場比賽爆發(fā),就扭轉形象,改任先發(fā),成為主力輪換陣容,他還需要更多這種上場機會與信任,累積更多比賽經驗與對抗,迅速提升自己在美職籃的競爭力。
或許丹東尼還會給林書豪一些機會去嘗試,也可能這一戰(zhàn)會讓更多美職籃教練和球探,看到林書豪仍值得開發(fā)與信賴的潛能,這就是林書豪一路堅持,為自己打出來的契機。
林書豪沒有放棄,堅韌不拔,努力訓練的態(tài)度,終于換來甜美果實,在紐約這個全美第一大城,全世界新聞最關注的焦點都會,林書豪點燃一場令人興奮的小火花,后續(xù)還能有多大發(fā)酵,令人期待。
林書豪在擊敗籃網的比賽,把擋拆戰(zhàn)術打得行云流水,他的突破充滿侵略性和殺傷力,他能傳球,肯防守,而且球技不斷進化,腦袋聰穎過人,只要累積比賽經驗,取得更多上場時間和空間,他還會有驚人的成長與爆發(fā)。
美國教練和球探一向喜歡評估球員的體能天賦,用潛能與天分來給球員未來和現在定位,但他們都忽略了林書豪的努力、意志和腦袋,或許這次是林書豪真正給美國教練開啟不同評估球員標準的開始。
(摘自臺灣《聯(lián)合報》)(編輯/王志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