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魯北,張春紅,王小敏,吳文龍,李維林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園),江蘇 南京 210014〕
黑莓(Rubus spp.)隸屬于薔薇科(Rosaceae)懸鉤子屬(Rubus L.),為半灌木漿果類果樹,其果實營養(yǎng)豐富,具有防衰老和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效[1-2],是近年來國內外新興起的第三代果樹之一,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因而,開展優(yōu)良黑莓品種的培育和推廣具有重要的應用和經濟價值。目前,黑莓育種多以實生選優(yōu)、雜交育種、輻射育種等手段為主[3],但是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進程也比較慢,嚴重制約了黑莓優(yōu)良品種的選育。隨著分子生物技術的發(fā)展,基因工程技術為黑莓育種開辟了一條新途徑,通過基因工程方法,可以有針對性地引入特定基因,從而獲得具有優(yōu)良性狀的轉基因黑莓植株。
‘Arapaho’是由美國阿肯色州大學于1992年推出的一個黑莓品種[4]。該品種于2004年被引入南京,表現(xiàn)出直立、無刺、早熟的優(yōu)良特性,但適應性較差[5]。因此,可利用轉基因技術導入相關抗逆基因,以提高‘Arapaho’的抗逆性,使其更適宜在南京地區(qū)種植。
目前常用的遺傳轉化方法為葉盤法,其成功的關鍵在于擁有一個高效而穩(wěn)定的不定芽離體再生系統(tǒng),因此,離體葉片再生體系的建立是開展果樹生物技術育種的重要基礎。然而,目前有關黑莓組織培養(yǎng)的研究均以莖尖和腋芽培養(yǎng)為主,關于葉片再生培養(yǎng)的研究報道較少[6-9],而有關黑莓品種‘Arapaho’離體葉片再生體系的研究尚未見報道。
鑒于此,作者以黑莓品種‘Arapaho’葉片為外植體,對影響葉片不定芽植株再生的培養(yǎng)條件(包括基本培養(yǎng)基類型、6-BA和IBA質量濃度、暗培養(yǎng)時間及外植體的葉位和接種方式)以及不定芽生根的適宜IBA質量濃度進行比較研究,篩選出適合黑莓品種‘Arapaho’葉片不定芽植株再生的培養(yǎng)體系,以期為其品質改良和遺傳轉化奠定研究基礎。
黑莓品種‘Arapaho’無菌苗葉片取自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黑莓組織培養(yǎng)實驗室。該無菌苗誘導自大田植株當年生新梢上帶腋芽的莖段,并在含0.5 mg·L-16-BA和0.3 mg·L-1NAA的MS培養(yǎng)基上繼代培養(yǎng)30~40 d。取無菌苗中上部完全展開的葉片,剪去葉尖及葉緣并保留2~3 mm葉柄,作為外植體。
除特殊說明外,均取無菌苗形態(tài)學第1位至第5位的葉片,葉面朝上接種在培養(yǎng)基上,接種后均先暗培養(yǎng)3周后再進行光照培養(yǎng)。參照文獻[10]設置培養(yǎng)基的pH和瓊脂濃度及基本培養(yǎng)條件(如光照強度、培養(yǎng)溫度和時間等)。
1.2.1 基本培養(yǎng)基類型和外源激素質量濃度的比較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實驗設計方法〔L9(3)4〕,4個因素包括基本培養(yǎng)基類型(MS、WPM和N6)、6-BA質量濃度(1.0、2.0和4.0 mg·L-1)、IBA質量濃度(0.1、0.5和1.0 mg·L-1)和空列,培養(yǎng)40 d后觀察并統(tǒng)計葉片不定芽誘導率及平均不定芽數(shù)。每處理4瓶,每瓶接種5片葉,并重復3次。
1.2.2 暗培養(yǎng)時間的比較 將外植體葉片接種于含有2.0 mg·L-16-BA和1.0 mg·L-1IBA的MS培養(yǎng)基上,分別經過0(CK)、7、14、21和28 d的暗培養(yǎng)后再進行光照培養(yǎng),40 d后統(tǒng)計葉片不定芽誘導率及平均不定芽數(shù)。每處理接種4瓶,每瓶接種5片葉,并重復3次。
1.2.3 葉位的比較 分別取無菌苗形態(tài)學的1和2位、3和4位、5和6位、7和8位、9和10位葉片,接種于含有2.0 mg·L-16-BA和1.0 mg·L-1IBA的MS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40 d后統(tǒng)計葉片不定芽誘導率及平均不定芽數(shù)。每處理4瓶,每瓶接種5片葉,并重復3次。
1.2.4 接種方式的比較 按照葉面朝上和葉面朝下2種方式將葉片接種于含有2.0 mg·L-16-BA和1.0 mg·L-1IBA的MS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40 d后統(tǒng)計葉片不定芽誘導率及平均不定芽數(shù)。每處理4瓶,每瓶接種5片葉,并重復3次。
1.2.5 生根培養(yǎng)基中IBA添加量的比較 誘導培養(yǎng)30 d后將不定芽從外植體上切下,接種于含有0.5 mg·L-16-BA和0.3 mg·L-1NAA的MS培養(yǎng)基上繼代培養(yǎng),不定芽高約2 cm時,將其從基部切下,分別接種于含有0.05、0.10、0.20和0.50 mg·L-1IBA的MS培養(yǎng)基上誘導生根;20 d后測量和統(tǒng)計不定芽的生根率及單株的平均根干質量、根數(shù)和根長。每處理3瓶,每瓶3~4個不定芽,并重復3次。
參照以下公式分別計算不定芽誘導率、平均不定芽數(shù)、生根率和平均根數(shù):不定芽誘導率=(形成不定芽的葉片數(shù)/接種的葉片總數(shù))×100%;平均不定芽數(shù)=不定芽總數(shù)/形成不定芽的葉片數(shù);生根率=(生根的不定芽數(shù)/接種的不定芽總數(shù))×100%;平均根數(shù)=根總數(shù)/生根不定芽總數(shù)。
采用Excel 2007軟件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和差異顯著性分析。
2.1.1 基本培養(yǎng)基類型和外源激素質量濃度的比較 接種2周左右,葉片邊緣貼近培養(yǎng)基的地方開始出現(xiàn)少量綠色或黃綠色愈傷組織;培養(yǎng)20 d后,在葉片部分傷口及愈傷組織處可以看到明顯的綠色芽點,尤以葉片和葉柄相連接處傷口的芽點數(shù)居多;隨后,芽點迅速生長,發(fā)育為不定芽。
正交實驗結果(表1)表明:在基本培養(yǎng)基類型和外源激素質量濃度不同的培養(yǎng)基中葉片的不定芽誘導率存在差異,在9個處理組中,含有2.0 mg·L-16-BA和0.5 mg·L-1IBA的MS培養(yǎng)基的不定芽誘導效果最佳,不定芽誘導率達64.52%,平均不定芽數(shù)為3.85。3個因素按不定芽誘導率由大到小依次排序為基本培養(yǎng)基類型、6-BA質量濃度、IBA質量濃度,最佳誘導培養(yǎng)基應為含有2.0 mg·L-16-BA和1.0 mg·L-1IBA的MS培養(yǎng)基;3個因素按平均不定芽數(shù)由大到小依次排序為基本培養(yǎng)基類型、IBA質量濃度、6-BA質量濃度,最佳誘導培養(yǎng)基應為含有2.0 mg·L-16-BA和0.5 mg·L-1IBA的MS培養(yǎng)基。對于離體葉片再生體系而言,葉片不定芽誘導率是首要的考察指標,因而,含有2.0 mg·L-16-BA和1.0 mg·L-1IBA的MS培養(yǎng)基為黑莓品種‘Arapaho’離體葉片不定芽誘導的最佳培養(yǎng)基。
表1 黑莓品種‘Arapaho’離體葉片不定芽誘導體系中基本培養(yǎng)基類型和外源激素質量濃度的正交實驗結果1)Table 1 Orthogonal experiment result of basic medium type and exogenous hormone concentration in induction system of adventitious bud from in vitro leaves of blackberry cultivar‘Arapaho’1)
2.1.2 暗培養(yǎng)時間的比較 暗培養(yǎng)時間對黑莓品種‘Arapaho’葉片不定芽誘導的影響見表2。結果表明:與對照相比,經過不同時間的暗培養(yǎng),不定芽誘導率和平均不定芽數(shù)有一定差異;經過21 d的暗培養(yǎng),不定芽誘導率極顯著高于對照(P<0.01),但平均不定芽數(shù)與對照差異不顯著。隨暗培養(yǎng)時間的延長,葉片不定芽誘導率和平均不定芽數(shù)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變化趨勢,其中暗培養(yǎng)時間達到21 d,不定芽誘導率最高(67.08%);但暗培養(yǎng)時間延長至28 d,葉片不定芽誘導率下降至51.63%。說明暗培養(yǎng)時間對黑莓品種‘Arapaho’葉片不定芽形成有重要影響,適宜的暗培養(yǎng)時間可提高葉片的不定芽誘導率,但暗培養(yǎng)時間過長則會導致不定芽誘導率降低。綜合分析結果顯示:在黑莓品種‘Arapaho’葉片不定芽誘導過程中,最適宜的暗培養(yǎng)時間為21 d。
表2 暗培養(yǎng)時間對黑莓品種‘Arapaho’葉片不定芽誘導率和平均不定芽數(shù)的影響1)Table 2 Effects of dark culture time on induction rate and average number of adventitious bud from in vitro leaves of blackberry cultivar‘Arapaho’1)
2.1.3 外植體葉位的比較 外植體葉位對黑莓品種‘Arapaho’葉片不定芽誘導的影響見表3。結果表明:采用不同葉位的葉片作為外植體,不定芽誘導率存在一定差異,其中,第3至第6位葉的不定芽誘導率極顯著高于第9和第10位葉,但平均不定芽數(shù)差異不顯著。第3和第4位葉的不定芽誘導率最高,達到71.74%,平均不定芽數(shù)也最多,為2.46;第5和第6位葉的不定芽誘導率為66.47%,平均不定芽數(shù)為2.31。綜合分析結果顯示:黑莓品種‘Arapaho’植株中、上部葉片的不定芽誘導能力優(yōu)于下部葉片,其中第3和第4葉位為適宜的外植體取樣葉位。
表3 外植體葉位對黑莓品種‘Arapaho’葉片不定芽誘導率和平均不定芽數(shù)的影響1)Table 3 Effects of leaf position of exp lants on induction rate and average number of adventitious bud from in vitro leaves of blackberry cultivar‘Arapaho’1)
2.1.4 接種方式的比較 采用葉片正放和反放2種方式進行接種,黑莓品種‘Arapaho’葉片不定芽誘導率和平均不定芽數(shù)有明顯差異。采用正放方式(即葉面朝上)接種的葉片不定芽誘導率達64.29%,平均不定芽數(shù)為2.87;采用反放方式(即葉面朝下)接種的葉片不定芽誘導率為32.87%,平均不定芽數(shù)為1.44。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表明:2種接種方式的葉片不定芽誘導率和平均不定芽數(shù)差異極顯著(P<0.01)。綜合分析結果表明:在黑莓品種‘Arapaho’葉片不定芽誘導過程中,適宜的外植體接種方式是葉片正放。
觀察結果表明:接種在生根培養(yǎng)基上10 d后,黑莓品種‘Arapaho’的不定芽開始萌根,隨后根開始進行伸長生長,20 d后形成完整植株。表4結果表明:接種在含有0.00~0.50 mg·L-1IBA的MS培養(yǎng)基上,不定芽的生根率均達到100.0%;但部分培養(yǎng)基的平均生根數(shù)、平均根長和平均單株根干質量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在不添加IBA的MS培養(yǎng)基(對照)上,不定芽的平均根長最長(4.4 cm),但平均根數(shù)少,根細長且側根很少;在添加0.20 mg·L-1IBA的MS培養(yǎng)基上,平均根長較長(3.20 cm),平均根數(shù)最多(6.90條),平均單株根干質量最大(8.10 mg),且平均根數(shù)和平均單株根干質量極顯著高于對照(P<0.01)。綜合分析結果顯示:含有0.2 mg·L-1IBA的MS培養(yǎng)基是最適宜于黑莓品種‘Arapaho’葉片不定芽生根的培養(yǎng)基,生根率可達100.0%,且側根較多、根長勢良好。
表4 生根培養(yǎng)基中IBA質量濃度對黑莓品種‘Arapaho’葉片不定芽生根的影響1)Table 4 Effect of IBA concentration in rootingmedium on rooting of adventitious bud from in vitro leaves of blackberry cultivar‘Arapaho’1)
通常,外源激素種類和濃度以及基本培養(yǎng)基類型是影響植株再生的關鍵因素。不同基因型黑莓離體葉片的再生能力迥異,其適宜的外源激素的種類、濃度和配比等條件差異較大。正交實驗結果表明:基本培養(yǎng)基類型對黑莓品種‘Arapaho’葉片不定芽誘導的影響最大,在供試的3種基本培養(yǎng)基(MS、WPM和N6)中,MS培養(yǎng)基最適于黑莓‘Arapaho’葉片不定芽誘導;而基本培養(yǎng)基中需要添加的最佳激素組合為2.0 mg·L-16-BA和1.0 mg·L-1IBA,這與他人的相關研究結果有一定差異。由文獻[9,11]可見:MS是適合黑莓葉片再生的基本培養(yǎng)基,但培養(yǎng)基中添加的外源激素以TDZ居多。其原因可能與不同基因型黑莓的內源激素水平和生理狀態(tài)等相關。由于作者僅研究了6-BA和IBA組合對黑莓品種‘Arapaho’葉片不定芽誘導的影響,而TDZ是否可以使其不定芽誘導率達到更高,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目前,在許多植物的離體葉片培養(yǎng)中均證實暗培養(yǎng)可以促進不定芽的誘導[12-14],本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結果。雖然暗培養(yǎng)不是黑莓品種‘Arapaho’離體葉片不定芽誘導的必需條件,但可顯著提高不定芽誘導率,而對不定芽數(shù)的影響卻不明顯。
以黑莓品種‘Arapaho’第3和第4位葉為外植體,不定芽誘導率最高;其次是第5和第6位葉;第1和第2位葉的不定芽誘導率也較高;而第7至第10位葉的不定芽誘導率最低,均在40%以下。說明黑莓品種‘Arapaho’無菌苗植株的中、上部葉片比下部葉片的再生能力強,有利于不定芽分化,這與周瑞金等[15]的研究結果相似,其原因可能與不同葉位葉片的內源激素水平分布差異有關。
離體葉片的接種方式對葉片再生效應的影響有差異。在黑莓品種‘Arapaho’葉片不定芽誘導過程中,正放(葉面朝上)葉片的不定芽誘導率及平均不定芽數(shù)均極顯著高于反放(葉面朝下)葉片??梢姡~面朝上接種更有利于黑莓品種‘Arapaho’不定芽的誘導,這與Nehra等[16]和安偉[17]的研究結果有一定差異,其原因可能與黑莓葉片背面氣孔多、結構疏松,更有利于營養(yǎng)的吸收有關。
根據(jù)上述實驗結果,初步建立了適宜于黑莓品種‘Arapaho’離體葉片的再生體系:取無菌苗第3和第4位葉片,適當修剪后,葉面朝上接到含2.0 mg·L-16-BA和1.0 mg·L-1IBA的MS培養(yǎng)基上,暗培養(yǎng)21 d后進行光照培養(yǎng);30 d后將不定芽接種到含有0.5mg·L-16-BA和0.3mg·L-1NAA的MS培養(yǎng)基上進行繼代培養(yǎng);待不定芽高約2 cm時接種到含有0.2 mg·L-1IBA的MS培養(yǎng)基上進行生根培養(yǎng)。
[1]張勝利.樹莓和黑莓[J].新疆林業(yè),2002(5):40.
[2]吳文龍,李維林,閭連飛,等.不同品種黑莓鮮果營養(yǎng)成分的比較[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07,16(1):58-61.
[3]吳文龍,李維林,閭連飛,等.黑莓引種栽培與利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3.
[4]MOORE JN,Clark JR.‘Arapaho’erect,thornless blackberry[J].HortScience,1993,28(8):861-862.
[5]任冰如,吳文龍,閭連飛,等.不同黑莓品種的抗凍性分析[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08,17(1):54-56.
[6]李海燕,王小敏,李維林,等.黑莓品種‘Chester’離體培養(yǎng)過程中適宜激素種類和濃度以及光照度的篩選[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10,19(2):68-74.
[7]TURK B A,SWARTZH J,ZIMMERMAN R H.Adventitious shoot regeneration from in vitro:cultured leaves of Rubus genotypes[J].Plant Cell,Tissue and Organ Culture,1994,38(1):11-17.
[8]MENG R G,CHEN T H H,F(xiàn)INN C E,et al.Improving in vitro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leaf and petiole explants of‘Marion’blackberry[J].HortScience,2004,39(2):316-320.
[9]吳延軍,謝 鳴,蔣桂華,等.黑莓試管苗葉片植株的再生[J].果樹學報,2006,23(3):468-470,F(xiàn)0004.
[10]王小敏,吳文龍,李海燕,等.黑莓外植體褐化影響因素分析及適宜培養(yǎng)條件篩選[J].植物資源與環(huán)境學報,2009,18 (3):63-68.
[11]GUPTA S,MAHALAXMIV.In vitro high frequency direct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whole leaves of blackberry[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9,120(1):22-26.
[12]徐凌飛,馬鋒旺,王喆之,等.梨葉片離體培養(yǎng)和植株再生[J].園藝學報,2002,29(4):367-368.
[13]王 翡,高志紅,章 鎮(zhèn),等.草莓高效離體葉片再生體系的建立[J].西北植物學報,2010,30(5):1045-1049.
[14]師校欣,杜國強,高 儀,等.黑暗培養(yǎng)對蘋果組培快繁及葉片再生的影響[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2004,27(4):18-21.
[15]周瑞金,劉孟軍.棗離體葉片高效再生植株的研究[J].園藝學報,2006,33(3):625-628.
[16]NEHRA N S,STUSHNOFF C,KARTHA K K.Direct shoot regeneration from strawberry leaf disk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1989,114(6): 1014-1018.
[17]安 偉.樹莓葉片離體再生及植酸酶基因轉化的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