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西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翻譯是兩種文化的比較與交流,要使交流成功,必須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梁。文章試圖通過語用翻譯理論,探討文化翻譯的可行性和得體性。
關鍵詞:文化差異;語用翻譯;等效翻譯;文化傳真
引言
語用翻譯是一種等效翻譯,它主要研究修辭性、藝術性和口頭語言的翻譯。將語用學理論應用于翻譯中,可以指導翻譯實踐,能譯出佳作來,更能有效促進作者與譯者、讀者之間的交流。
翻譯問題涉及到文化問題。翻譯之所以不易,一方面是因為語言承載著文化信息,另一方面語言又受制于所承載的文化。英漢兩種語言體現(xiàn)了各自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這又給翻譯增加了難度。翻譯是兩種文化的比較,要想使翻譯成功,就必須熟悉兩種文化。
中西文化由于在歷史淵源、民族性格、經(jīng)濟、倫理道德、政治、語言文字、學術思想、宗教和藝術上的不同,從而形成兩個民族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思維方式,表現(xiàn)在文字上,他們有各自不同的表達形式。如前所述,語用翻譯主要研究修辭性、藝術性、口頭語言和特色文化的翻譯。本文擬從這幾個方面探討漢譯英的語用翻譯問題。
由于文化差異,原語文化不能用譯語中的一詞或一意表達,這就要借助語用翻譯來解決。語用學是研究語言使用與理解的學問,它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語言系統(tǒng)本身的意義,而是交際者在特定交際情景中傳達的理解的意義以及理解和傳達的過程。這類翻譯中,語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話語被譯為另一語言lis5jSPQ+U8poEzGyRQNrg==時,其語用涵義比詞語本身所具備的意義尤為重要。這種翻譯追求的是語用等效。
何自然先生認為,在翻譯中要達到語用等效,必須注意原著的“語用用意”,注意從原著的角度看原文在語境中的含義。即譯者必須正確認知和理解原文的基本意義和規(guī)約意義,推斷字里行間的隱含意義和作者真正的交際意圖。同時,要考慮譯文讀者的實際情況,包括他們的知識水平、閱歷、認知能力等。然后根據(jù)話語在詞匯、語法及語義等方面的特點,不拘原文形式,只求傳達內(nèi)容,用自然、貼切的語言把內(nèi)容表達出來,實現(xiàn)語用等效。
根據(jù)這一理論和原則,我們對文化信息的處理可采用下列方法,以達到交際意圖,避免信息失真。
一、堅持文化“傳真”原則,盡量再現(xiàn)原意
這是語用翻譯的基本原則,譯者要從語用的角度,準確地傳達原語的意義、方式和風格,即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原語的“形”和“神”。譯者要準確把握原語的歷史文化背景、社會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既要體現(xiàn)異國文化情調(diào),又要被譯語讀者所接受。既要避免把具有鮮明地方和民族色彩的東西強加到譯文中去,又要注意“洋”、“土”結合,使譯文具有可讀性。還必須考慮不同語域的民族語用傳統(tǒng)、語用內(nèi)容和語用心理這三個要素。(??∪A,2007:27)
二、采用不同的方法,使譯文意義相符、功能相似
翻譯中,具有民族特色的詞語和表達法有些是部分對應,有些絲毫不對應,因而達不到等效翻譯的效果。為此,我們可采用一些變通的辦法使其意義相符、功能相似。高紅云主張采用直譯、意譯、音譯、引用、解釋等方法,盡可能使譯文符合原文的意義和表達習慣,再現(xiàn)原文的文化色彩和語言功能。(高紅云,1999:49-51)例如:
1、全部直譯。他是初生牛犢不怕虎。——He is like a newly-born calf which is not afraid of a tiger.
2、部分直譯。真是謝天謝地!——Thanks Heaven!
3、意譯法。一箭雙雕——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4、直譯意譯結合法。穿小鞋——restrict somebody's freedom of action so as to make him feel as if he were wearing shoes far too small for him
5、音譯法。叩頭——kowtow; 氣功——qigong; 武術——wushu
6、音譯意譯結合法。泰山——Mount Tai; 唐明皇——Emperor Tang Ming Huang
7、引用法。不要班門弄斧!——Don't teach your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
8、解釋法。朝秦暮楚——Serve the State Qin in the morning and the State of Chu in the evening-changeable.
常暉提出使用歸化、概括省略、具體化、增譯、加注、統(tǒng)一等方法。(常暉,2008:69-70)所以,無論是直譯還是意譯,無論是歸化還是異化,“翻譯無非是追求一個‘信’字,至于達到譯文對原文忠實的手段,我們認為不必追求千篇一律……其中最主要的參照標準就是譯者對譯文讀者和譯文語言文化環(huán)境的正確評估和認識,對源語和譯入語之間差異的評估?!保◤埿录t,何自然,2001:292)
成功的翻譯還取決于對語境的全面理解,因為語境決定交際過程中話語的具體意義及言外之意,“無語境則無文本”。(李增垠,2007:52)另外,在翻譯中只有我們充分考慮作者的意圖、文本的類型、翻譯的目的和讀者的要求這四個可變因素,(郭建中,1998:14)任何方法都是可以接受的。
參考文獻:
[1]常暉.漢英稱謂語之比較及其翻譯[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0).
[2]??∪A.英漢翻譯中的語用意義“傳真”[J].職業(yè)時空,2007(7).
?。ㄗ髡吆喗椋豪柙娫姡?990-),女,廣東云浮人,全日制本科,南方醫(yī)科大學,研究方向:語言學